读研方法论|给导师写自荐信的5个建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研究生导师很烦人 读研方法论|给导师写自荐信的5个建议

读研方法论|给导师写自荐信的5个建议

2024-07-16 04: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现在你已经确定自荐信的写作对象是你愿意追随的导师了,但这只完成了准备工作的开始阶段。

你要明白,师生关系的建立,实则是一种信息匹配。二者的信息其实不对称,导师的信息你更容易查到,并且已经使用(如邮件地址),但是你的信息导师一般是不了解的。所以这时候,你就需要给导师提供自己足够多的背景信息。有的学生写自荐信时,甚至连简历都懒得放上去,这是绝对不行的。

可光有简历就足够了吗?当然不是。你需要传递有效信息,即你能够为科研团队提供什么样的独特价值。

每个人的家庭背景、资质、特长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就目前普遍的情况来看,研究生往往需要靠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所以你需要强调自己的独特性,尤其是对导师的整个课题组最有用的部分。

如果你的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相同,那么导师培养你的成本相对较低。别人在研究生一年级时可能还在做一些科研准备,而你能直接做实验或做课题,导师自然会更愿意接受你。

但是你要明白,考上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往往大部分是本专业的学生。因此,你必须拿出一些成果把自己和“背景人群”区分开,例如本科阶段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参加竞赛获得的奖项、校级乃至省级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或者优秀毕业设计)等。注意这些成果的取得应该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才能让你脱颖而出。

即便是跨专业考研,你仍有可能获得导师青睐,但是你需要找准相关的场景来谈。

例如导师要研究的问题涉及对很多数据的处理,而本专业的学生缺乏数据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与技能基础。这样导师如果只招本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做起数据分析来就不是很得心应手。

这时候,具有计算机科学、数学或统计学背景的你,价值就凸显了。你最好把自己的数据分析作品发给导师,让他确信你的加入可以帮助他大幅提升数据分析的速度和效率。

更好的方式是把你持续做的一个或一类项目的行为数据也分享给导师。这样对方更可以感知你不仅具备某些技能(例如编程或数据分析),而且愿意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说明你对此很感兴趣。

此时,如果你有 GitHub 等开源托管平台的项目更新记录,那你基本上不需要详细叙述,很多特质便一目了然。

假如你并没有上述技术优势,也不要紧。做研究都需要长期跟踪领域的前沿动态,英语能力也很重要。如果你是英语专业的,或者拿过某些英语竞赛的奖项,获得过标准化英语考试的优秀成绩,都可以拿来证明自己的潜在价值。

传递“安全”与“尊重”的信号

前面谈的是信号传递里面的“硬指标”,当然你也不能忽视软实力的重要性。所谓软实力,就是在自荐信里注重对方的感受。

导师接到信时,你对他来说只是个陌生人。陌生人靠什么引发对方的好感?其实无外乎让对方感受到以下两点。

* 安全感。

* 被尊重。

对于陌生人,我们都会有防范之心,这是演化带来的生存策略。

如果要招学生,有经验的导师往往不会先想招了学生后会有多么大的好处,而是会尽量规避风险。

对导师来说,安全感的标准就是要招个“正常人”。此处的正常人并不是指在各方面都要达到量化标准水平,而是至少在思想上可以沟通,行为上符合正常的预期,不会出现下面这些情况。

* 突然失联,电话不接、微信消息不回,如人间蒸发一般。

* 因为被批评得重了些或因论文进展不顺而延期就陷入严重抑郁,甚至做出轻生等极端行为。

…………

要求不高吧?

在新闻报道里面,科研工作总是充满了激情、荣耀和灵光一现的时刻,当你作为一名初学者踏入科研工作的门槛时,你才会发现,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都保证不了任何的成功。实验失败,投稿被拒,好不容易做出的成果被人抢先几天发表……这些都时有发生。

大多数时候,你其实是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与挫折和失败打交道。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你随时都有失控的风险,导师的处境就很艰难了。

“我是安全的”这个信号怎么传递?

在自荐信里声明自己不会做出上述行为?没用的。好在人的行为总会形成习惯,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因而,在自荐信中展现自己的以下特质可能会更好。

* 说明自己的爱好。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总能从业余活动中找到乐趣的人,往往不那么容易失控。如果你在兴趣爱好方面刚好跟导师很合拍,将来可以做棋友或者篮球场上的搭档,那就更好了。

* 讲讲自己人生中经历过的挫折,但要注意聚焦在自己是如何应对和做出调整的。你之前的成功经验,尤其是成功克服困难的经验,更有可能成为你未来成功的保障。

说完重要的“安全”,再谈谈“尊重”。

你可能会对这部分内容嗤之以鼻,觉得这是毫无信息含量的老生常谈。想必你在写信的时候也用了“您”这样的礼貌称谓,在写作过程中也注意了措辞,甚至还不失时机地夸奖了对方。

但是对于导师来说,上述技巧的效果基本上等于零,因为他不缺这些。你的尊重,没有表现到点上。

体现尊重的方法也很简单。在前面准备阶段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阅读范围,把近 5 年一切与导师有关的信息都读一遍,这不仅包括论文、专利,也包含他的会议发言、讲座内容、演示内容、博客文章、直播视频、访谈录像、新闻报道等。顺便提一下,有些导师的论文在知网(CNKI)里面搜不出来时,别忘了在外文数据库中搜索。

* 要深入了解导师。你要知道导师关注的问题有哪些,尝试解决的问题又有哪些。只有这样,你请教的问题导师才愿意解答;你在谈自己对研究领域的看法时,才能避免说外行话。这不是什么新鲜的方法,它的名字就叫作“做功课”。道理很多人都懂,但从总体上来讲,愿意做功课的人其实并不多。大多数人更喜欢“高效”解决问题(俗称“抄近道”),绝不轻易“浪费”自己的能量,所以你的实质竞争者要比你想象中的少许多。

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秀完了你的硬指标,体现了你的软实力,是不是就完事大吉了呢?

这里我要很认真地跟你谈一个注意事项,忽视了它,你后面的日子可能不大好过。那就是写自荐信时一定要实事求是。

人和人相处,信任是最重要的。无论在简历里还是自荐信里,包装自己,展现优秀的一面,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千万不要“无中生有”,不要为了能被某一位导师看中,就对自己吹嘘一番。

这不是一锤子买卖,后面你们至少还要相处两三年,谎言迟早会被揭穿。

例如,你声称自己本科学的是计算机,掌握多种主流编程语言。

导师正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就招了你,但是后来才发现你只会用每种编程语言写“Hello World”,连一个真正的项目都没做过。

你一入学就把自己的信任余额花得一干二净,甚至还透支了,那以后师生之间还怎么相处?

在自荐信里,你最好把自己的目标实实在在地谈一谈。例如,研究生毕业后,你打算做什么;对于升学、就业、出国、创业,你想要怎么选择。这对你和导师间的双向选择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比如导师的研究课题需要你花大量时间去做实验和研究文献,如果你将来打算继续深造,这些苦功夫对你来说就有意义;相反,如果你无意于深入钻研,难免会对这些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而一些导师可能更注重研究成果的产业化,他可能需要你帮助他处理很多商务活动或事务性工作。如果你将来想要创业,这些就是非常好的经验积累与人脉搭建的机会,即便忙碌,你可能也会工作得很快乐;但如果你打算深造,需要找导师深入探讨研究课题,他即便有意愿,可能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你,你们彼此都会不痛快。

坦率地谈论目标确实可能导致你自荐不成功,但是这对双方来说都只有好处,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双方在目标上产生了误会,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你在新闻中或许也看到过那些因师生冲突引发的悲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导师和学生在初始阶段缺乏沟通,在目标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强势的导师可能会试图强力扭转学生的目标,让他们到自己设定的轨道上来。可是,不是所有导师都具备乔布斯那样的“现实扭曲力场”,学生感受到的可能是一种长期的压抑,最终悲剧就会酿成。

诚实未必能帮你获得眼前的小利益,但可以帮你避开大损失或长时间的烦恼。

正确认识导师的作用

写到这里,我觉得应该讨论一下:导师对你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后面可能会引发许多的不愉快,甚至会产生矛盾。

导师不能明确地告诉学生:“你该往哪里走,走的过程中应该分别在各段路径上使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这不是导师不愿意,而是他根本没有办法做到。高水平的研究是要突破领域现状的。

如果有这样明确的路线图,那研究的原创性和探索性一定是虚假的。说得难听点,这样的研究只是长得像研究而已。

问题是,如果导师没有办法耳提面命地扶着学生一步步前进,转而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学生就要独立付出很多的努力,那要导师干什么呢?

我的答案是,长见识,赚认知。

见识跟钱不一样。人凭运气获得的钱很有可能“凭实力”再输回去;而人的见识一旦增长了,就很难再倒退了。

古时所谓的投名师访高友,实际上就是为了长见识。跟着世界上最厉害的导师来做研究,并不是让你把他做过的东西重复做一遍,或者进行“随意更换个零件,把参数旋钮换个角度”这种简单模仿。

其实你应该多观察他的行为并且去揣摩。很多情况下,你看到的这些东西,就是见识的来源。看不明白的问上一两句,自己多琢磨,你的认知很可能就会得到增长。导师的名声不是你真正的起跑线(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给你带来帮助),唯有积累到真正的见识才算数,因为见识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你会知道,原来科研还能像下面这样做。

形成最终论文的线性文字原来是由网状的思维生成的。网状思维可以非线性地把日常的观察和灵感积累起来。笔记间可以如

此联系,形成综合观点,可以那般再利用。

要判断一个主题适不适合发表在一个刊物上,原来可以通过这些巧妙的方法,几乎不用付出成本就得以验证。

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原来执行这样的操作步骤,对方会感觉很开心,你也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需要组建团队的时候,应该这样挑选过滤。想要激发团队的热情,那样做更为持久有效。

…………

别说是学生,连我这个已经当了好几年研究生导师的人,在访学的时候,也深深体会到这种“观察和参与”学习方式的妙处。

例如,有一次跟着合作导师和学校的计算中心商谈协作事宜后,我激动地写下了这样一则朋友圈动态:“走进主校区那间会议室前,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犯愁事儿。不到一小时,大伙儿全都喜气洋洋——老师用行动示范了一个高效的跨部门会议该如何进行。追寻共识、开诚布公;理解和照顾对方的需求,深度挖掘合作机会;迅速锁定并拓宽关系链条;找准网络自激方向……虽然我知道自己短期内无法达到这种水平,但是至少我见识到了成功的范例。当科学家,真的不只是会低头做研究那么简单。”

高年级本科生和低年级研究生能进实验室或成为研究团队成员都是幸运的,一定要争取,一定要珍惜。其实这是一种不对称的优势——没人期盼你能做出什么,但你真的可以亲眼看到甚至参与真正的研究。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你得过且过,甚至经年累月躲着导师,就是在浪费资源,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所以,如果你自荐成功,就要珍惜成果。导师真的不是用来“躲”的。

小结

这篇文章讨论了研究生为了联系导师,写自荐信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首先一定不要群发自荐信,要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导师们的信息后,选择自己真正心仪的导师;

其次在信中需要传递有效信息,突出你对导师的价值;

同时,让导师感受到“ 安全感 ”和“被尊重”;

最后,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以诚实为本,避免日后面对长时间的烦恼。

希望读过本文后,你的自荐信能写得更有效。

祝顺利!

这篇文章讨论了研究生为了联系导师,写自荐信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首先一定不要群发自荐信,要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导师们的信息后,选择自己真正心仪的导师。

其次,在信中需要传递有效信息,突出你对导师的价值。

同时,让导师感受到“ 安全感 ”和“被尊重”。

最后,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以诚实为本,避免日后面对长时间的烦恼。

希望读过本文后,你的自荐信能写得更有效。

祝顺利!

(本文摘自《学术写作五步法:如何从零完成高质量论文》,有删改,人民邮电出版社·智元微库授权刊载)

《学术写作五步法:如何从零完成高质量论文》

王树义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智元微库,2023年6月

THE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