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关于推动中小学生研学教育深入实施的建议》(第1037号)答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研学旅行教育部文件 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关于推动中小学生研学教育深入实施的建议》(第1037号)答复

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关于推动中小学生研学教育深入实施的建议》(第1037号)答复

2023-11-02 20: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王国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中小学生研学教育深入实施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省中小学研学工作的关注。您在建议中分析了当前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诸多中肯的建议,这与省教育厅开展的相关工作十分契合,也为我省做好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注重研学基地建设,发挥研学旅行积极作用

  省教育厅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作,按照《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文件要求,认真落实“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建设研学旅行基地、加强组织管理、健全经费筹措机制、落实安全责任”五项要求,积极推进研学基地建设。目前,我省共有2个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和11个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各基(营)地分别以爱国主义教育、科学实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国防军事教育等活动主题,研发活动精品线路80余条,累计参与学生人数270多万人次。2021年7月,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开展“辽宁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评选工作的通知》,分设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等六个板块面向全省各行各业遴选首批省级基地。通过省级专家评选,最终评选出包括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在内的39家单位为全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入选名单公布的同时,省教育厅希望入选单位不断提高研学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加强研学服务专职队伍建设,做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各方面工作。要求各地各校充分利用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资源,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取得成效。

  按照《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要求,我省不断完善“学校实践”“基地实践”和“研学实践”三位一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路径,科学设计有梯度地考察探究类研学旅行课程。省内各地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省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覆盖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和专题教育4大类,涉及生活技能训练、工农业劳动实践、军事训练、科学探究、国防等专题教育27类160余个实践活动项目,极大地推动了我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规范化运行、特色化发展。

  二、关注研学实践课程与资源开发,以期“行知合一”

  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厅在研学基地遴选过程中,特别关注基地对课程的建构与组织,对基地提供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进行了严格评审。首批辽宁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各基地特色鲜明,设计开发的研学实践课程覆盖类别广泛,既涉及生活技能训练、军事训练和科学探究等专题教育项目,又涉及工业农业劳动实践、省情国情、革命传统文化等凸显我省老工业基地地域特色的实践课程。同时,依托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络平台,指导我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营)地发布精品路线和课程内容,为各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提供高质量、常态化的资源支撑;进一步整合辽宁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面向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广大青少年艰苦奋斗、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性与教育专业性并重

  研学旅行人才培养要同时强调实践性与教育专业性,这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质量研学旅行的基本要求,也是直接关系研学旅行能否达到良好育人效果的必然要求。一是增强管理人员与骨干校长课程意识。为贯彻《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科学推进辽宁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规范化建设。近年来,我省各地开展了面向实践教育管理者和骨干校长、骨干教师的省级专题培训,主要目的是通过培训促进研学旅行教育实践活动管理人员及骨干校长理解开展研学旅行教育工作的意义,明确开展研学旅行课程目标及内容,增强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实施质量,确保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在我省科学化运行,规范化实施,可持续发展。二是提升教师队伍研学实践教学水平。省财政每年安排教师培训专项资金,用于各级各类教师业务培训,为教师开发研学旅行课程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支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政策落地实施,为研学实践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三是探索拓宽实践育人载体,推动建立政府统筹、科研单位引领、行业企业参与、基地营地协同、大中小学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完善我省研学实践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四、健全经费筹措机制,积极倡导研学公益性

  支持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增加规范安全的中小学生 研学旅行场所,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硬件条件。近年来,省财政积极筹集资金,不断加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和体育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经费补助力度,支持场馆免费开放。目前,各种场馆不仅对少年儿童免费开放,而且大部分场馆还专门设立少年儿童活动专区,并已成为少年儿童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为研学旅行提供了安全丰富的活动场所和空间。同时,不断加大教师培训资金投入,提升研学导师的教学水平。为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精品的研学线路和课程,省财政每年安排教师培训专项资金 0.3 亿元,用于各层级教师业务培训,为教师开展研学旅行课程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支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政策落地实施。

  五、积极探索课后服务多种模式,切实减轻家长负担

  我省高度重视课后服务工作,从2019年起,我省不断建立健全教育行政部门与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协调机制,先后印发《关于切实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辽教发〔2019〕7号)、《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补充通知》(辽教发〔2019〕70号)、《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辽教函〔2020〕420号)、《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辽宁省财政厅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辽教发〔2021〕67号),建立对各地课后服务保障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给予奖补的激励机制,组织各地加大课后服务投入,制定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创新服务内容,并将课后服务开展情况纳入对各级政府履行教育督导评价重要内容。原则上要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但考虑到各校的实际情况,也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对于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按程序引进正规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力争让师资队伍活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课后服务活动,不断增强校内课后服务吸引力。引导各市统筹利用好社会资源向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充分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同时,要充分挖掘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人文资源,科学设计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内容,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您所提的建议非常有针对性和建设性,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予以落实。下一步,省教育厅将进一步推动我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在各地各校有序、有效开展。一是协同各部门,加强研学旅行的标准化建设,从活动课程、操作体系、基地(营地)建设、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全面深度融合研学旅行上下游产业链,着力创建研学实践教育标准体系。二是加强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全力做好研学旅行各项政策保障工作。三是充分挖掘我省老工业基地的地方资源特色,构建符合辽宁实际、体现区域特色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导我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打造学习目标明确、主题特色鲜明、富有教育功能的研学旅行线路。四是鼓励和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增加课后服务的供给。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拓宽课后服务渠道,满足学生发展兴趣特长需要,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辽宁省教育厅  

  2022年6月11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