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育融合理念的研学旅行设计――以“厦门竹坝华侨农场”研学为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研学旅行优势条件 基于五育融合理念的研学旅行设计――以“厦门竹坝华侨农场”研学为例

基于五育融合理念的研学旅行设计――以“厦门竹坝华侨农场”研学为例

2024-07-17 16: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  林小红  黄碧玉  福建 厦门  361101

摘要:本文以乡土地理资源“厦门竹坝华侨农场”的研学为例,基于“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从“稻花香里说丰年”、“大棚蔬果四时新”、“下南洋那时那事”和“一水护田将绿绕”等四个模块,设计主题为“亲近田园竹坝,体验南洋文化”的校本化研学旅行案例,助力育人方式改革落地。 关键词:五育融合;研学旅行;南洋文化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指导方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提出“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明确提出“五育”融合的教育发展目标。研学旅行是践行“五育”融合的教育实践方式之一。本文尝试以厦门竹坝华侨农场等乡土资源为载体,设计满足生情、校情和市情的研学旅行方案,助力“五育”融合的落地。         一、研学旅行与“五育”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以智育为核心,德体美劳等四育处于衬托位置,存在 “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的畸形状态,而且各育独立于各学科中,比如体育的培育主要是集中在体育课中,劳动教育基本上只能在劳技课上体现,所以传统学科教学中,德体美劳等四育的教育少且彼此分离,不能满足当今提出的五育融合教育理念。         研学旅行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时空和形式限制,将体育贯穿始终,在独立食宿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在同学相处和研学地点的参观过程融入德育和美育,以智育串联德体美劳,实现五育的无痕融合。现阶段,实施“五育”融合,应该以德为先,以智为本,以体为径,以美为核,以劳育为重;“五育”融合是回归教育原点、实现育人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研学旅行校本案例——亲近田园竹坝,体验南洋文化         以“亲近田园竹坝,体验南洋文化”主题为例,主要从“稻花香里说丰年”、“大棚蔬果四时新”、“下南洋那时那事”和“一水护田将绿绕”四个角度,设计体现五育融合的研学旅行校本课程。         (一)第一课:稻花香里说丰年         【研学内容】         1.查阅资料:水稻的生长习性,从气候、地形和水源等自然方面做好记录         2.作图:在中国气候类型图上画出中国水稻的分布区域         3.实践活动:和同学一起种植水稻         4.问题探究:         (1)新疆可以种水稻吗?请说明理由。         (2)分析我国东北大米品质优良的原因。         (3)近几十年来厦门种植水稻面积大幅度减少,试分析原因。         【设计意图】         1.地理知识应用(智育):以乡土资源为载体,联系高中地理教材中农业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究,并将空间尺度由本区域放大到东北地区再放大到中国,同时叠加进时间视角,以促进客观分析分析地理事物动态变化过程。         2.五育融合:亲身种植水稻是本校学生非常感兴趣却很陌生的活动,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劳动者的艰辛、懂得尊重劳动者、享受劳动收获的喜悦,并在劳动体验中学习相关知识,能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家乡的美,主动探究相关地理问题,利于内化课内知识,并激发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二)第二课:大棚蔬果四时新         【研学内容】         1.实践活动:参观蔬菜大棚         2.问题探究:         (1)从大气热力作用的角度,说明大棚的作用。         (2)对比大棚蔬菜和传统露天蔬菜的品质优劣,并说明理由。         (3)高原夏菜指夏季适宜在气候温凉地区生长的蔬菜,适宜生长温度为17-25°C,多种植在海拔1500米—3000米的高原坡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①与厦门相比,甘肃发展高原夏菜有哪些有利气候条件?         ②从地形的角度考虑,你认为甘肃高原夏菜有什么发展优势?         ③与厦门本地的蔬菜相比,甘肃高原夏菜有哪些优点?         ④到厦门某生鲜超市寻找“高原夏菜”,并记录其菜名。         3.观看视频:历史突破!中国医生首次在南极种出蔬菜         【设计意图】         1.地理知识应用(智育):选择与时俱进的现代农业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辩证分析农业区位条件;并转变空间视角到中国的甘肃,甚至是南极地区的蔬菜种植,不仅助力学生开阔视野,还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         2.五育融合:引导学生用“地理眼”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主动探索新知,激发学习动机,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科技带来的变化,提高创新精神和民族自信。         (三)第三课:下南洋那时那事         【研学内容】         1.观看视频:“下南洋”         2.实践活动:         (1)参观竹坝归侨史迹馆:了解竹坝归侨的奋斗史         (2)采访农场第一代归侨,并记录主要采访内容         (3)学习一道南洋美食,并给家人制作一道南洋美食。(记录美食名称、食谱,并拍下作品上传到学校平台)         3.问题探究:         (1)在亚洲局部图中,标注印尼、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八个国家         (2)推测“下南洋”的中国人主要分布在哪些省份?         (3)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说明中国人“下南洋”的原因。         (4)说明从明朝到民国这段历史时期国内的社会经济环境。         【设计意图】         1.地理和历史知识融合(智育):紧密联系历史学科知识设计相关问题,通过读图析图,提高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结合历史知识,以时间为主线,辩证分析问题。         2.五育融合: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合五育,深刻体现研学价值。在动手为家人制作美食的过程中完美融合了劳动教育、德育和美育的渗透,体现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         (四)第四课:一水护田将绿绕         【问题探究】         1.实践活动:         远眺竹坝水库,用地图工具查找水库及其周边的卫星图,手绘该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         2.问题探究         (1)从地形的角度,说明竹坝水库选址条件。         (2)分析建设竹坝水库对该区域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评价建设水库的利与弊,试举一实例说明         【设计意图】         1.地理知识应用(智育):学会运用地理工具观察身边的地理事物,引导运用综合辩证的思维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思维进阶。         2.五育融合:在登山过程中渗透了体育教育,同时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精神;在团结互助中完成相应任务,并通过对建设水库利弊分析过程中,培育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研学旅行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和实现五育融合教育功能的重要路径之一。利用乡土资源,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融合体育、美术、劳技和历史等相关学科,践行学科综合、知识综合和思维能力综合;在学科融合的基础上与“五育”相融,助力实现育人方式改革落地。 参考文献: [1]在行走中落实“五育”融合[N]. 樊阳.中国教师报.2021(013)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