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加工工程:我们不生产矿物,我们只是矿物的加工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矿物加工工程毕业后能干什么工作 矿物加工工程:我们不生产矿物,我们只是矿物的加工者

矿物加工工程:我们不生产矿物,我们只是矿物的加工者

2024-03-19 15: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专业是 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包括矿物加工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卓越工程师)2种培养模式。该专业已加入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自2014年始, 在读优秀本科生可申请赴海外公费学习。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矿物加工学科理论基础和良好科学素养,获得矿业工程师基本训练,善于沟通合作,可在复杂矿物加工系统设计、开发及运营中承担任务,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知识面宽、终身学习和适应发展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课程介绍

主干课程:

矿业工程,物理化学,工程流体力学,选矿学,矿物加工厂工艺设计,矿物加工试验研究方法,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管理等。

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将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掌握有关 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电磁学、工程流体力学等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 矿物学与岩石学、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掌握矿物(金属、非金属、煤炭)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及材料性能检测、研究方法及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掌握 矿物加工厂工程设计方法,并具有进行工艺设计的能力;

5.具有 矿物加工常规机、电设备的事故处理与设备维护的基本知识和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能力;

6.具备 一种或多种常规选矿(重、磁、浮、烧结、球团、湿法冶金等)技术能力。

就业前景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在矿业类6个专业中,就业排名 第4,在工学170个专业中,就业排名 第122。

矿物加工工程学生 毕业后主要从事矿物(金属、非金属、煤炭)分选加工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内的生产、设计、科学研究与开发及技术改造与管理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 采掘业、新能源、仪器仪表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采掘业/冶炼、新能源/学术/科研、 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建筑/建材/工程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 机械工程师、选矿工程师、采矿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机械工程师、 选矿工程师、 采矿工程师、 研发工程师, 化工工程师

学长学姐说

Q: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怎么样?

A:作为本科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学生来答一下。

矿物加工 分为选矿和团矿。本人(曾经)属选矿系,选矿说白了就是: 需要什么矿,我们选矿人就给从一堆天然矿石里把它选出来,金银铜铁锌等,对于整个社会的“金属一条龙”(冶金、材料等等),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就当前我国资源情况来讲,贫矿多富矿少,为啥呢?因为早期选矿技术没现在先进时,浪费了太多,现状还是比较严峻的,所以选矿技术其实到现在也还在进步中,只是相对较慢,毕竟不算是新兴产业了,不比互联网、电子、计算机,但并不是说我国就不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了,至少从现在的产业链来看,矿物加工还是很重要的。

其实选矿并没有多枯燥,扒开来讲,它是一门工程学,具有工程学的一贯特点,能学深它,就学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因为 它是一门交叉学科,物理、化学、经济、设计、绘图,都有。记得我导师跟我说过: 把选矿学好了,只要是涉及到“选”的事,你都能做。这个专业怎么样,这个问题我无法给出确切答案,只是把自己的经历与感触放在这儿,可能从工作角度来讲,确实不如电子、互联网这些行业,但当个矿老板也不差。 从研究角度来看呢,国家或者说世界,都是很需要这方面人才的,追求个人价值且对本专业感兴趣的话,就很值得钻进去好好学呀。

来源:知乎

Q:学矿物加工工程的同时再修一门什么课对找工作有利?

A:我觉得,仅仅修一门课,其实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因为在大学里, 除了专业课,还要修一些通识课,包括计算机,语言类,甚至一些艺术类,我觉得这些课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接触一些其他领域。

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说不一定就在一门选修课上,找到了自己的兴趣。 而修一个学位,系统学习一些知识,拿到一个实实在在的证书,对找工作,确实有用。

对于找工作,往往会依专业为依据,不在招聘单位招收范围内,可能就去不了。 如果想跨行,当然修一些其他课程是有意义的,比如想做程序员,那就了解相关课程,有了基础,对以后的系统学习,帮助很大,想去银行,就了解学习,金融方面的知识......

来源:知乎

来源:网络,本次转载重在分享,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