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势新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石家庄高新区范围 城势新生

城势新生

2023-03-28 13: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进入“而立之年”的高新区一路高歌猛进,石家庄城市发展也在京津冀一体化政策红利背景下,向东迈进。

站位高远 50万人口新城崛起

区域的快速崛起,往往离不开规划高远的站位。2016年,石家庄便为高新区绘就了美好蓝图。

在《关于石家庄市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的批复》中,确定石家庄高新区规划范围为“北至北二环东延,南至南三环,西至京珠高速公路,东至东三环”,共5个控规分区、43个控制单元,规划面积为74.68平方公里,50万的规划居住人口规模更是相当于一座小城市的人口水平。

如今,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高新区人口数已超30万人,与2010年相比,2020年高新区人口比重有了明显提升。

同时,为了加快人才聚集,高新区深入落实“人才新政十条”等一系列措施,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性企业采取最大力度的补贴和奖励,如今来看,高新区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35097人,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47年,在全市范围内均处于领先地位。

正是由于近年来高新区的快速发展,才吸引了众多人口和高质量人才的流入。未来,随着高新区配套设施、城市面貌的再次提升,其人口吸附能力有望扩大到周边区县。

产业发展仍是重头戏

石家庄高新区鸟瞰图

一直以来,产业都是高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

以岭药业、石药、四药等生物医药企业,还包括信息网络产业、精密装备制造产业、科技服务产业等一众高新技术产业为高新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此次“十四五”规划也为高新区的产业发展给出了更高的定位:以高新区为改革创新发展高地,全面加大政策体制改革创新力度,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新地标。

未来,高新区将聚集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先进装备制造、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省级重点产业承载平台,聚集高端科技人才和创新领军人才。

归根结底,高新区未来发展的定位还是会以产业发展为主。

交通网络形成 区域配套提档

近几年,高新区飞速发展,经济地位首屈一指,“四横三纵”的道路“骨架”日渐醇熟,石济客专、石家庄东站投入使用,地铁1号线、3号线以及规划中的6号线途径于此,省二院、三院、四院等甲级医院都在此设立了分院、此外,还有石家庄私立一中布局、建设中的西仰陵小学年底投用、东仰陵学校规划批复。

石家庄东站实景图

从交通到医疗再到教育,高新区已经拥有了可以和主城区相媲美的基础设施,商业“短板”也有了改善。

2021年,华润布局的石家庄第二座购物中心高新万象汇购物中心落子高新区,预计年底投入运营,加上原有的天山海世界商圈、北国益新购物中心,高新区的区域人居价值的日益攀升。

三大版块崛起 品牌房企集中布局

近几年,产业发展为高新区带来了大量的人流涌入,也催生了强劲的居住需求。

从区位来看,高新区已经形成了天山大街版块、学苑路版块、南二环东延版块、三大热门居住版块。

作为高新区发展最为成熟的道路,天山大街版块聚集了天山海世界商圈、省四院分院、一中东校区等各项配套,同时,房地产项目也布局密集,由北向南分布着同祥城、天山世界之门、世界壹号、润江壹号、想象国际、雍雅锦江等,融创未来中心强大泵业地块和华山星玥府两大新盘也都布局于此。

融创强大泵业地块航拍图(2021年3月2日拍摄)

学苑路版块堪称后起之秀,除了较早开发的傲湖铂岸、雍雅锦江、红石原著、富力城等成熟社区,融创未来中心北豆地块的开发建设也将再次拉动该版块的关注度。

南二环东延通车后,便成为了高新区的置业热土,万科新都会、保利时光印象、华远海蓝和光、玖筑翰府、东创铂悦府、金地格林郡等纷纷入局。

房地产市场的热度,再次证明高新区这片“自带光环”的大地潜力十足。时至今日,在高新区这片热土上,已聚集了融创、万科、保利、恒大、富力、华远等多家大房企开疆扩土,未来,随着土地市场的放量,高新区将成为更多品牌房企的争相竞逐的目标。

放眼全国,每一座价值不断攀升的城市背后,都有一个高新区的能量加持。北京亦庄,从小村庄进阶为科创之城;上海张江,昔日不知名的郊区小镇被预判为“未来上海房价最高地之一”;郑州高新区,通过科创产业的引擎力量,成长为无可匹及的繁华核心区域……

如今,石家庄高新区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地标,也担起了城市焕新的重任。

30年前,改革创新的火种在这里点燃,30年后,这里是石家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未来30年,不断走向成熟稳健的高新区,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期待。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立场和观点。本文著作权归搜狐焦点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文时,请注明来源。获得转载授权请联系:[email protecte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