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宝藏》十字与莲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石刻墓碑价格 《泉州宝藏》十字与莲花

《泉州宝藏》十字与莲花

2024-07-10 19: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曾有人说景教徒是世界文明第一人,因为在景教传播的过程中擅于吸收或继承当地文化又将之远播。景教在传入波斯之前继承希腊—拜占庭文化,尤其在医学、建筑、艺术等方面对中国产生影响,在泉州景教天使石刻上也可发现拜占庭文化的痕迹。

当人类开始懂得运用各种符号表达不同的象征意义以后,十字、莲花等符号曾在许多民族中流行,并被赋予某种程度的神力。当文明的界限越来越清晰时,不同的符号便成为区别文明的方式,如十字是基督教的标志,莲花则成为佛教的象征,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相遇融合的历史就从十字莲花开始。

元基督教石墓碑

1943年出土,辉绿岩,通长30cm,通宽8cm,通高42cm。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藏。

公元1世纪,基督教从巴勒斯坦发端,西与希腊罗马文明交会,东与波斯文明相遇,经历了许多的文化碰撞与融合。耶稣诞生600多年后,上帝的福音才经丝绸之路抵达中国这个东方最大的国家,唐朝以开放之姿接纳了这种信仰,时称景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以十字莲花为标志,见证了中华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第一次碰撞与融合。公元9世纪,景教在中国内地流行了200多年后复归寂灭,只在西北边远地区传播。

元基督教尖拱形石墓碑

1958年出土,辉绿岩,通长54cm,通宽53cm,通高12cm。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藏。

又400多年后,即公元13世纪,蒙古铁骑东征西进,缔造了一个世界帝国,帝国内人员往来与商品流通畅行无阻,伴随而来的文化交流和信仰传播之盛况堪称空前绝后,基督教就这样再次传入中国内地。成吉思汗是带着“长生天”的信仰开始征服世界的,但他不执着于某一信仰,他认为所有的教徒都是替他向上天祷告的人,因而对所有宗教的眷顾一视同仁,这种兼容并蓄的宗教宽容为元朝统治者所继承。元朝进入中国内地的景教徒主要来自北方的乃蛮、克烈、汪古等蒙古诸部,以及中亚地区的突厥民族。这时期,罗马教廷也与元朝取得联系,多次派来天主教传教士。于是景教与天主教并行于中国,被称为“也里可温”,在中央还设有崇福司,管理全国的基督教事务。

元基督教十字形尖状石刻

1987年出土,辉绿岩,通长55cm,通宽52.5cm,通高7.5cm。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收藏。

元代的泉州已经发展为世界性大港,是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各种文化和信仰的交汇中心,也是景教与天主教传播的重要中心。元代泉州的基督教团体十分庞杂,教徒中有法兰克人、亚美尼亚人、畏吾儿人、蒙古人等,他们在这里自由传教,建了至少有一座景教堂和三座天主堂。这些基督教徒不是蒙古人就是色目人,他们都处在社会等级的上层,其中景教徒与元朝宫廷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地位较高,非官即富,亦官亦僧,这在泉州的基督教石刻中得到印证。

元天主教泉州主教安德肋石墓碑

1946年出土,辉绿岩,通长56cm,通宽45cm,通高9cm。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藏,。

9行拉丁文译文:“这里安葬着安德烈·佩鲁贾,圣方济各会士,(耶稣基督的)宗徒……在……月1332年。”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刻有叙利亚文、八思巴文、拉丁文、回鹘文、汉文等文字的基督教石刻陆续被发现,国际学术界将这些刻有十字的石碑赋以“刺桐十字架”的雅称。这些基督教石刻雕刻精美,质地优良,显示了居住在泉州的基督教徒要么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要么拥有雄厚的财力,要么既富又贵。他们中有亦官亦僧的兴明寺住持吴咹哆呢(口思)、侍者长柯存诚、大德黄公、主教安德烈·佩鲁贾、主教马里失里门·阿必斯古八、神父乔治、来自新疆高昌的乌斯提克·塔斯汗……其中还有不少女性教徒如申马克夫人、阿依·库都尔夫人、马尔达公主等等。他们有的是随军南下,有的是为了传道,有的是为了财富,无论因何种际遇来到这里,他们都是被历史选择的人,创造历史的人,他们与其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造就了刺桐多元文化交织的盛况。

元基督教尖拱形四翼天使石墓碑

1975年出土,辉绿岩,通长53.5cm,通宽51cm,通高9.5cm。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收藏。

石刻上的文字忠实地记录了传教士的热情和信仰者的虔诚,反映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虽说文字在文明的演变和传承中居功甚伟,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辨认古代语言文字尤其是已经消失的文字是极其困难的,如古叙利亚文、回鹘文、八思巴文,而图像艺术却以直观的形式传递着时代的信仰和观念,较为轻易就为人们所认识和欣赏。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宗教在传播过程中无法纯粹依靠文字的说教产生广泛的影响,而图像艺术却能超越时空的藩篱,在不同的文化环境获得认同。

元基督教石挡垛

1946年出土,辉绿岩,通长74cm,通宽30cm,通高10.5cm。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藏。

基督教传入中国以后,为了寻求认同,获得生存,借用了许多中国元素创造了丰富的图像艺术,泉州基督教石刻图像艺术便是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在泉州基督教石刻图像中,不仅有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的浓重印迹,还融入了不少世俗文化尤其是蒙元时代的流行元素,更令人惊叹的是,泉州基督教还吸收了不少泉州本土文化,由此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图像艺术。泉州基督教石刻上的十字架造型丰富,反映了希腊十字架与拉丁十字架的多种变体。十字架与莲花、十字架与云纹是泉州基督教石刻图像的两个主题,并有飞天、华盖、璎珞、莲柱等装饰,这些图像所采用的各种元素都与“天”“洁净”或“尊贵”的观念有关,表达了信仰者对理想天国的追求。其中莲花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主流元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符号,十字莲花的组合图像在唐元二代的基督教徒中广泛使用,于是十字莲花的组合图像便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的重要见证。

元兴明寺也里可温石碑

1984年出土,辉绿岩,通长61.5cm,通宽25cm,通高10cm。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藏。

14竖行汉文:“于我明门,公福荫里。匪佛后身,亦佛弟子。无憾生死,升天堂矣。旹大德十年岁次丙午三月朔日记。管领泉州路也里可温掌教官兼住持兴明寺吴咹哆呢(口思)书。”

元基督教“大德黄公”石墓碑

1947年出土,辉绿岩,通长40cm,通宽22cm,通高8.5cm。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藏,吴文良捐赠。

2行汉文:大德黄公 年玖叁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