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矫揉造作的「中国风」歌曲,究竟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矫揉造作怎么拼音 这些矫揉造作的「中国风」歌曲,究竟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这些矫揉造作的「中国风」歌曲,究竟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2024-07-01 18: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想到「中国风」

文字君的脑海里

不由冒出红颜、泪光、烟雨、孤城……

但这些词加在一起真的就是「中国风」吗?

NO!没有情感的意象堆砌

只是一具华丽的空壳

论起「中国风」

文字君首推李叔同的《送别》:

这首词取调于日本歌曲《旅愁》

是1915年李叔同在上海送别挚友许幻园所作

当时,许幻园因社会动荡家业尽失

不得不离开上海

李叔同百感交集,写下这首《送别》

其中的无奈、辛酸、不舍之情令人动容

传唱不衰

「诗言志,歌咏言」

好的词作,其蕴含的情感一定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比如三十年代的上海老歌

多是描摹「十里洋场」下的人生百态

反映这一时期纸醉金迷的都市生活

即使现在听来,也能让人唏嘘感叹

这些老歌中不乏「中国风」词作

如反映当时及时行乐心理的

《何日君再来》:

反映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

《明月千里寄相思》:

像曾经的这些大师名作一样

把握好时代的脉搏

才能写出有料的好词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是内地港台乐坛「中国风」的黄金时代

家国情、兄弟情、男女情……

浓烈的情感喷涌塑造了

这一时期流行歌曲独特的味道

八九十年代的港人对内地的情感非常复杂

他们与内地人同根同源

但又远离故土,对未来感到迷茫不安

这些情感清晰地反映在

当时的流行音乐和武侠电影中

黄霑的词作便是这两者的代表

这些词里浸润着作词者的思绪

更反映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

这种「想靠近又担忧」的心理

让香港孕育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武侠电影与武侠音乐

爱国爱民、行侠仗义、不求名利等

中国传统文化特质深入人心

现实情感的表达

赋予了传统韵律全新的生命力

同时期的台湾乐坛

黄安获封「新古典主义中国风」开创者称号

这些词作,并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

但其蕴含的情感体验

却具有集体文化记忆的印记

无论是苦难轮回,还是生生不息

其中都充满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因为有了厚重的人文思想

黄安的用典、化用才不显得僵硬刻板

朗朗上口之余也给人带来一定的思考

同一时期,内地乐坛也涌现出不少

令人惊艳的「中国风」作品

《知音》

道尽铁血柔情、女儿心事

《山高水远》

勾勒出中华无垠的大好河山

《重整江山待后生》

暗含喷涌而出的浓烈爱国情

因为有了情感

文字才能鲜活

才能唤起听歌人内心的共鸣

2003年,「中国风」卷土重来

一首《东风破》红了方文山

但也带坏了作词的风气

方文山是有才的

《东风破》也可圈可点

但他的「中国风」是靠

意象堆砌和文字技巧造出来的

借用张炎评价吴文英的话:

与前辈相比

这种创作方式显然缺少人文底蕴

为吟古而吟古,美则美矣

但苍白空洞

即便纯粹是表达男女之情

也有格调上的不同

前者朴实,后者华丽

但哪个动人,一目了然

说到底,「中国风」远远不是

形式上那么简单

其内在也应具备传统诗词的特质才是

它不是无病呻吟,不是矫揉造作

而要能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只有这样的「中国风」

生命力才能更加长久

你见过哪些有韵味的绝美中国风作曲?

文趣星驾到是微信公众号「字媒体」出品的汉语趣读类栏目

策划丨李楚翘

撰文丨钱多多

编辑&制图丨萝卜豆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