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导论(1.1知识总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知识图谱导论课程总结 人工智能导论(1.1知识总结)

人工智能导论(1.1知识总结)

2023-03-18 21: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引入: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从此掀起研究人工智能的狂潮。

2.概念: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申、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

3.人工智能发展的四个阶段:孕育期,基础技术的形成,发展和实用化,知识工程和专家体系。

4.人工智能孕育期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1)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与《工具论》(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被恩格斯称为“古代的黑格尔”,马克思称他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是形式逻辑的奠基人。

        他提出的三段论主要包括”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并且只要给定了确定的大小前提,就能推出正确的结论。另外,三段论在使用时也赋予了一些规则:每个三段论中,必须有一个前提是肯定的,并且必须有一个是全称命题。每个三段论中,两个前提否命题的数目必须与结论中的否命题数目相等。每个证明都是且只能通过三个词语得到。AAA与EAE形式。

       形式逻辑和三段论的演绎推理正是人工智能研究的起源。

(2)布尔创立逻辑代数;

         对符号逻辑作出了突出贡献。《思维规律的研究》

         思维活动中推理的基本方法通过符号语言来描述,被称为“布尔代数”。利用代数语言使逻辑推理更加清晰。布尔代数被称为“判断命题真伪的数学方法。”集合论可以描述逻辑推理过程,布尔代数可以判断某个命题是否符合这个过程。布尔代数可以用来描述电路,或者说,电路可以模拟布尔代数。虽然布尔代数可以判断命题的真伪,但是它仍具有局限性:必须依据一个或多个已经明确知道真伪的命题才能做出判断。布尔代数只能保证推理过程正确,但无法保证推理的前提正确。所以如果前提是错误的,即使推理过程正确,最终也会得到错误的结果。布尔代数不同于传统的方法,它不是连续的,什么东西都是可量化的。

(3)莱布尼茨把形式逻辑符号化;

        德国人,历史上少有的通才,被称为”17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数学领域里,发现了微积分。他把形式逻辑符号化,奠定了数理逻辑的基础。哲学领域:预见了现代逻辑学、分析哲学的诞生。他和笛卡尔、斯宾诺莎被称为是“17世纪最伟大的理性主义哲学家。”

        莱布尼茨的逻辑原理和他的整个哲学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1】我们所有的观念(概念)都是由非常小数目的简单观念复合而成的,他们形成了人类思维的字母。

【2】复杂的观念来自这些简单的概念,是由它们通过模拟算术运算的统一和对称的组合。

(4)图灵提出理想计算机模型;

        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计算机科学之父”。他提出了一种判断机器是否具有人工智能的方法:即“图灵测试”。

        “图灵机”:是一种精确通用的计算机模型,能够模拟实际计算机的所有计算行为。

         图灵在《智能机器》中提出“肉体智能”“非肉体智能”概念。并明确指出五个领域属于非肉体智能:博弈(例如下棋)、语言学习、语言翻译、加密学和数学。 

(5)皮兹和麦卡洛克提出MP神经元模型(基础),开创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先河;

        MP神经元模型是世界上第一个神经计算模型。开创了用电子装置模仿人脑结构和功能的新途径。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网络的最基本单元。神经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叫做“激活函数”(激励函数、活化函数、响应函数、作用函数等),它能够对神经元所获得的网络输入进行转换。

(6)冯·诺伊曼提出存储程序概念并研制出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被后人称为“博弈论之父”和”计算机之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冯·诺伊曼参与研制了第一颗原子弹的工作。与摩根斯顿合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是博弈论学科的奠基之作。EDVAC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而EDVAC报告中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存储程序。冯·诺依曼计算机架构中计算机有五个组成部分:分别是计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入系统、输出系统。

  (7)香农创立信息论;

     指出:任何信息都有冗余,冗余大小与信息中每个符号的出现概率或者说不确定性有关。借鉴热力学的知识,香农把信息中排除了冗余量后的平均信息量叫做“信息熵”。信息保密性和隐匿性的编码是香农信息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这篇论文让密码学成为一门新学科。迪菲和赫尔曼受香农的启发发表了《密码学的新方向》,标志着公钥密码学的诞生。机器鼠。

(8)维纳创立控制论。

       电子工程、控制论、噪声过程、随机过程均有研究。

       控制论:这是一门研究动物(包括人类)和机器内部的控制与通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着重于研究过程中的数学关系。“控制”的实质是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施控装置(原因)和被施控装置(结果)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有无目的一直是划分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的依据。

     全地形六足机器人——新一代“控制论动物”

文章内容来源:人工智能导论 主编 刘攀 黄务兰 魏忠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