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别人脸色看,是最顶级的教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看不懂别人脸色的人 不给别人脸色看,是最顶级的教养

不给别人脸色看,是最顶级的教养

2024-07-16 20: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母亲的性格对胡适产生很大的影响,使胡适懂得了:尽量不给人看一张生气的脸。

胡适自己这样评价: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母亲温和的性子和宽宏的气量对胡适影响很大,胡适本人几乎是民国时代,性子最温和宽厚的人。

这样的性格也为他带来了好的人缘,以至于在民国时候流行一句话“我的朋友胡适之”,社会各界人士都以和胡适交友为荣。

02

爱生气是因为层次不够

其实,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礼记》里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也就是说人有各种情绪是本能,是天生就有的。

生气有什么危害?危害实在太多,首先伤身,其次误事,再者毁誉、伤感情,甚至还有人因此而葬送了性命。

春秋末年,邾国有一任国君是邾庄公,名叫曹穿。

有一次,邾庄公与大夫夷射姑一起喝酒。期间夷射姑出来小便,看门人向他讨肉吃。

结果着急去如厕的夷射姑,气不打一处来,就夺过看门人的木杖追打他,吓得看门人抱头鼠窜,呼嚎奔命。

过了些日子,邾庄公到庭院中散步。

这位看门人就假装打水泼洒庭院,邾庄公见庭院满地湿漉漉,顿时发怒喝问。

看门人就骗他说:“夷射姑旋焉。”(是夷射姑小便给弄脏的)

邾庄公顿时暴跳如雷,下令抓捕夷射姑,可是吩咐下去好久都没有抓到。

邾庄公闻听更加怒不可遏,急得栽到床上又从床上跳下来,却不小心跌入了床边的炭炉中烧伤了。

不久后,邾庄公就因烧伤的皮肤感染溃烂而死。

明代思想家薛文清,号称用二十年治一“怒”字而不尽,“是知克己之难。”人的情绪之难控制,可见一斑。

修养高如林则徐、曾国藩这些人,也难免有动怒之时。

但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一个生气门槛很低的人,要么是不成熟,要么是没有教养。

一旦生气就要逞凶作恶的,不是显示出你的威严,而只是凸显了你的无能,败光你的人品。

《吕氏春秋》载,要考察一个人能否担当大任,有几种方法,其中一个就是“怒之以验其节”。

故意激怒他,观察他表现出来的品德、节操:

他是破口大骂,还是沉着隐忍;是斤斤计较、纠缠于坏情绪,还是很快就忘怀得失;是将过错喷洒在别人身上,还是只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真正修养好的人,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善于将怒气化解成霹雳手段,化解困局。

所以爱生气,归根结底,是因为做人的层次不够。

03

不生气是修养,更是智慧

《中庸》中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人在没有产生喜怒哀乐这些情感的时候,心中没有受到外物的侵扰,是平和自然的,这样的状态就是"中"。

所以,层次越高、越有智慧的人,越懂得控制情绪中的人格和修养的意义。

清朝名臣林则徐一生为官,走遍十八省,每到一地都要带着他的座右铭“制怒”。

当时虎门销烟,林则徐风头正旺。哪里知道西方侵略者一路打到天津,逼得皇帝严办林则徐。

听到皇帝的圣旨,林则徐悲愤莫名,吩咐家人收拾行装,准备离开广州。

他指了指卧室里的“制怒”横幅,对夫人说:“把这个也带上吧。”

夫人问:“比这贵重的都还没带,你带这个干嘛?”

林则徐回答:“这件最宝贵。我办事数十年,时时记着它。如今老了,还要靠它养身。”

正如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申涵光所言:“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要想在“路怒”之时保持理性的克制,就要防“路怒”于未然。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任山东范县(今属河南)、潍县知县时郁郁不得志。当他受上司讽压、怒气来时,便铺好宣纸,提笔画竹,以抑怒气。

画完以后,心理舒坦了,画艺也越发纯熟,一箭双雕。

尤其他因助农民告状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而罢官后,画竹更成为他晚年自娱怡乐、排怒解愁的养生之道。

站得越高,越不容易生气。

有时候,在遭遇别人恶语相加之时,不妨人为拔高自己,因为我比你高级、高明,所以无论你怎么说,我都不生气。

台湾作家李敖常常在各种场合痛骂曾经的朋友余光中。

蒋经国死后,余光中为他写了一首诗《送别》。李敖骂余光中是“马屁诗人”。

有人就去问余光中:李敖天天找你茬,你从不回应,这是为什么?”

余沉吟片刻答:“天天骂我,说明他生活不能没有我;而我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

你看,不仅不生气,还能幽默对待。

面对别人的发难,不要轻易动怒,这既是做人的修养,也是高明的处世智慧。

《论语》中子贡曾问老师:“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孔子答复:“其恕乎!”。

意思是说,“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恕己恕人,对事对人皆以“恕”字待之,才是不生气的终极法门。

胡适和鲁迅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双星,因为观念的差异,鲁迅几次讽刺胡适,但是胡适却从未和鲁迅直接交锋过,也没有与他进行过笔战,更没有表现出对他的人格的不恭。

胡适晚年的时候,提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适一生提倡“自由主义”,但是在晚年却回到了“恕”道,这份宽厚仁恕,正是受教于他的母亲。

所以胡适才感叹说:“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

04

对陌生人和颜悦色,是礼

古书有言:“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唯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

你对待别人的态度,就是将来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唯有和颜悦色宽待他人,才有可能得到热情的回应。

在知乎上曾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了解一个人要看他对陌生人的态度?”

其中有一个答案令人印象深刻:“因为陌生人和你的利益不相关,对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取决于智商和情商,对不相关者的态度取决于素质和修养。”

看清一个人的人品和教养,就去看看他们如何对待陌生人。不管是服务员还是农民工,凡是有受到过良好教养的,必定会懂得去尊重他人。

有两则新闻,看完让人心生感悟:

公交车刚到站,一名穿着讲究的女士,和一位身上带泥的工人大叔一起上车。

女士为了占位置,车刚停稳就匆匆往里抢,撞到了大叔还不打紧,可她一点歉意都没有,还不友善的翻着白眼讽刺着:

“农名工还坐车,衣服这么脏,能不能注意点。”

大叔特别不好意思,讪讪的低下头,也没在一旁的空位坐下,直接站在车门旁,也没有作声。

而在另一个城市,由于突降大雨,导致交通堵塞。

一名交警仍冒雨执勤,一位女司机主动下车,将一把绛红色大伞撑到交警头上,为其挡雨。

事后了解,这名女司机与交警并不相识,女司机却足足为这个陌生交警撑了五分钟的雨伞,直到交通恢复畅通,才留下雨伞,低调开车离开。

什么是教养?

就是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懂得每个人都不容易,对待陌生人不是干瘪单薄的客套,而是推己及人的和颜悦色,这就是你的教养。

05

对父母和颜悦色,是孝

在一次访谈中,杨澜曾问周国平:“为什么我们都把好脾气留给外人,却把坏脾气留给最爱的人?”

连这位一向儒雅的哲学家也说:“这个错误,我也常常犯。”

周国平还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

生活中,我们和不同的人相处,会展现不同的态度:

陌生人前是规矩礼貌,疏离中带着客气;

同事之间可以开几句熟络玩笑,但始终不失分寸;

普通朋友嘘寒问暖,亲近但不亲密;

在亲近的人,尤其是父母面前本性却完全暴露无遗。

陌生人前是规矩礼貌,疏离中带着客气;

同事之间可以开几句熟络玩笑,但始终不失分寸;

普通朋友嘘寒问暖,亲近但不亲密;

在亲近的人,尤其是父母面前本性却完全暴露无遗。

孔子讲,孝敬父母最难的事情是“色难”,就是说最难的是给父母好脸色。

给父母买好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是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孝”。

而高层面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所以,能对父母能做到和颜悦色,也是最大的教养。

著名作家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喜怒无常,经常对母亲发脾气。

然而母亲即使身患肝病,口吐鲜血,心里口里记挂着的还是自己的儿子。

后来母亲死了,史铁生才突然醒悟:

“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色难”难在何处?难在很难有一颗恭敬的心,难在没有一个谦和的态度。

我们好像变得很厉害,动不动就把父母当佣人一样使唤,稍微有不顺心就对父母一通发泄,从来不给他们好脸色看。

我们不经意的态度,往往伤害他们最深。所以“色悦”成了衡量一个人孝心的道德标尺。

真心爱父母,应该和颜悦色,从内心深处发出微笑,让他们感到快乐、幸福。

06

对爱人和颜悦色,是爱

爱人,是这个世界上,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要相伴最久的人。对爱人的态度,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教养。

几年前有部名叫《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大热电视剧。

男主角安嘉禾有体面的工作,洁净的外表,温和的言谈。

工作上救死扶伤,滴水不漏;为人谦卑有礼,无懈可击。

在外人看来,他不仅懂礼,而且守节,几乎是个一等一的好男人。

但是,当他站在爱人梅湘男面前,他的暴戾、粗鄙、狰狞、恐怖、歇斯底里全部暴露…

他变成了恶魔,变成了人渣,变成了暴徒,变成了罪犯,变成了虐待狂。

他寻找各种借口,对自己的妻子施暴,打得她奄奄一息,双腿残疾,人生无望。

安嘉禾算是个有教养的人吗?如果说教养就是一个人骨子里的和颜悦色,那么,100分的教养试卷,他能得负100分。

很多时候,人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承受一些压力,没有办法发泄出来,只好对亲密的人发泄。

的确,爱人是跟自己关系最亲密的人。但关系亲密并不意味着能无止境地无理取闹,没有人天生就该承担他人的情绪发泄。

胡适的妻子江冬秀是出了名的“母老虎”,脾气极大。

每次江冬秀发脾气,大喊大叫时,胡适就躲到厕所里,借口要漱口,故意把牙刷搁进口杯里,把声音弄得很响。

如此这般,避免正面冲突,让彼此好受。

胡适曾在《我的母亲》里提到:

“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他说到做到,从不给妻子一张生气的脸。

其实,和颜悦色,是深爱的外在表现。真正有教养的人,是把好的情绪和态度留给爱人。

一辈子那么短,我们总该择一个心里有暖意的人相处,彼此温柔相待。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