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法国引进的两款尖端装备,服役30多年,如今还是军中主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直8a型直升机价格 中国从法国引进的两款尖端装备,服役30多年,如今还是军中主力

中国从法国引进的两款尖端装备,服役30多年,如今还是军中主力

2023-04-12 04: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从法国引进的两款尖端装备,服役30多年,如今还是军中主力》

前言:

作为第一个同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1964年1月27日,中国就与法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中法建交后,在经贸、科技和武器装备交易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合作,并一直从上世纪70年代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末。在这20年间,又恰逢中美关系改善,法国得以与中国在更多领域开展更多的密切合作。

以下内容,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中法的武器装备交易史,看看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的近20年时间里,法国到底向中国出口了多少武器装备,又对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又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①中西方关系改善美国对中国的武器出口态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西方关系改善的近20年时间里,法国可以说是出口中国武器装备最多,对中国国防工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且几十年后的今天都还有深远影响的国家。尽管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期,中美进入了短暂的10年蜜月期,时任总统卡特还将中美关系定位为友好非盟国,将中国从敌对国家的名单中删除,结束了中美之间30年来的敌对状态。

尼克松访华的历史性瞬间

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解除了对华30年的武器禁运政策,使得中国武器装备采购上可以享受与美国盟友一样的待遇。

可以说,在当时中国除了战略性武器以外,只要有钱在几乎所有的先进武器装备都可以买到。例如美国为了向中国推销F14“雄猫”战斗机,还在F14“雄猫”战斗机机身上涂上中国空军的“八一军徽”,为推销F16“战隼”战斗机还专门派飞行表演队到中国进行表演,还有C130“大力神”运输机也出口、CH47“支奴干”直升机、“黑鹰”直升机也可以对华出口。

美国在F14“雄猫”战斗机机身上涂上中国空军的“八一军徽”

甚至是侦察机、加油机、大型运输机和预警机等当中中国没有的武器装备,只要钱到位基本都不是问题。

同时,中国对世界先进武器装备和技术在当时也是极其渴望的,就拿空军来说,进入了80年代,中国空军主力还是歼6和歼7这样的第二代战斗机,歼8II的研制陷入瓶颈。三代机、大型运输机、侦察机、电子战机和预警机等一片空白。

F16“战隼”战斗机

而美国空军已经装备了F14“雄猫”战斗机、F15“鹰”式战斗机、F16“战隼”战斗机F/A-18"大黄蜂"等第三代战斗机以及第一款隐身战斗机F117“夜鹰”,1981年6月,美国空军还发布了对于“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的研制招标书”,它就是后来的F22“猛禽”隐身战斗机项目。

而同一时期,中国空军第三代战斗机歼10才开展论证工作。侦察机、电子战机和预警机等特种作战飞机领域还未起步,可见当时中国空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是巨大的。

歼8战斗机的早期型号

然而,当时中国对西方的先进技术虽然极其渴望,两个原因却让中国在先进战斗机的引进上一件也没有成功;例如美国推线的F14“雄猫”战斗机和F16“战隼”战斗机。没有成功的原因一是中国外汇储备有限,1980年中国政府的外汇储备是-12.96亿美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就是没有钱,还处于欠债状态。

尽管整个80年代中西方关系改善以后,中西方在经贸上展开了密切的合作,加上两伊战争的影响让中国出口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赚取了一定的外汇储备,但外汇储备始终有限,在武器装备的引进上处于“囊中羞涩”的状态,许多耗资巨大的先进武器项目只能放弃。

F16/79被与A/B型区别对待

二是尽管美国表面上原因向中国出口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但背地里做的又是另外一套,如美国向我国出售的F16并不是原版机型,而是进行技术阉割后的版本,而是对F16A/B型进行了改动,换用了 J79涡轮喷气发动机,为此这架飞机也被称之为F16/79,飞行性能大打折扣,机载雷达和电子系统等方面也区别对待,也就是说我们如果买了,得到的就是猴版机型。

关于我国引进F16/79新战斗机的想象图

而且美国不转让技术和生产线,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只能在歼8II上花功夫。用更少的资金,借助美国的技术,在歼8II的寻找突破口。1987年,中美两国签订“和平珍珠计划”合同,根据签署的合同规定,美国将为歼8II战机移植F-16同期型号的AN/APG-66(V)火控雷达、座舱显示系统、1553总线、新型火控计算机等先进的作战系统,以提升歼8II战斗机的作战能力。

还在美国的歼8战斗机机头

然而,这一计划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进入80年代末,由于国内外形势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单方面终止合同,歼8II的改进计划在花费近5年的时间和2亿美元的资金后宣告失败。虽然在当时中国还是成功从美国引进了24架黑鹰直升机和一定数量的LM2500燃气轮机,但这些装备并未为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只是解决了当时中国的燃眉之急。

LM2500燃气轮机

所以,在整个中美蜜月期,中美关系虽然改善,并在军贸领域展开合作,但就美国而言对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帮助,背后一直都是堤防着的,反倒是让中国浪费了更多的资金和时间。

不过,在整个80年代,有个国家却对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从其手中成功引进了数款当时中国急需的武器装备、技术和生产线。对中国直升机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直8G直升机

即使是30年后的今天,这些装备依旧是中国直升机家族的主力机型,它们就是直8、直9和直11直升机,而这个国家正是法国。以下内容,就带大家了解直8、直9直升机的前世与今生。

②“超黄蜂”直升机的引进

直8直升机是一款主要用于人员物资运输、边防巡逻、通信联络、伤员救护和搜潜攻潜的13吨级多用途直升机,装备中国空军、海军和民用航空等部门。具有飞行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飞行安全,操纵容易,使用维护方便,应急时可在水面起降等突出特点。

直8直升机的衍生型号

在中国已服役33年之久,前后改进出直8-A、直-8J/JA/JH、直-8F、直-8S、直-8反潜型、 直-8K、 直-8KA、直-8KH、直-8WJS、AC313等10余个型号,曾多次参加重大军事演习、消防救灾减灾等任务。

直8直升机

而直8自身的研制则源自从法国引进的SA321直升机(“超黄蜂”直升机),SA321直升机是法国国营航宇工业公司研制的三发中型多用途直升机,于上世纪60年代研制,1966年服役。

我国于1973年起,从法国宇航公司陆续购进了14架“超黄蜂”大型多用途直升机,鉴于优秀的性能,我国于1976开始仿制,经过10余年的努力,1985年12月11日,在SA321直升机基础上研制而来的直8直升机首飞,1989年正式服役。

直5直升机

实际上,在上世纪60年代,各航空强国都在研制13~15吨级的大型多用途运输直升机之时,我国也已经立项开始研制。我国提出在已经仿制成功的直5直升机的基础上研制一款中型多用途直升机,被命名为直6多用途中型直升机。

后来,为了满足解放军官兵一个加强排的运输需求,我国同时决定研制第一款大型多用途直升机,它就是直7大型运输直升机。

直6直升机

1966年,中国航空部门向哈尔滨飞机制造厂下达了研制直7大型多用途运输直升机的任务,首要条件是要求该直升机能够适应中国南方高温、西南高原使用条件,同时能够装载排级部队的运输需求。

飞行性能上,根据1967年5月航空有关部门的设想,最大载重要求为4.5吨,最大航程60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达22.6吨,还要采用大量的新技术。不过,鉴于当时中国直升机工业技术薄弱,许多技术无法实现,新设备配套也跟不少研制的进度。

直7直升机的设计方案

1970年中国航空研究院604所,不得不对方案进行改进,降低标准,将最大起飞重量降低到14.4吨,同时采用直5和直6的成熟技术和部件,从而降低研制难度。尽管如此,我国在研制直7直升机的过程中还是困难重重。

进入70年代以后,我国制定了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的718工程。当时,为圆满完成对洲际导弹的数据测量和飞行姿态观察,我国需要对远程运载火箭进行全程飞行试验,以检验运载火箭的可靠飞行性能,并获得至关重要的飞行数据。

参与718工程的编队

为此,我国需要搞测量船、护航舰艇和后勤补给船只,组成一个强大的编队,在火箭搞全程飞行试验之时,远赴南太平洋对火箭导弹飞行轨迹和飞行姿态进行观察,同时待火箭数据舱弹头掉入目标海域后能够及时打捞,以获得关键飞行数据参数。

在几千公里之外的南太平洋打捞回收火箭弹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需要快而准,绝对不能落入他国之手。这过程中就需要一款性能可靠的大型直升机,能够在火箭弹头掉落后迅速打捞上岸。于是,当时有关部门就想到了研制过程中,原本适用于陆军和空军的直7直升机,改装后实现上舰的要求。

不过,直7的项目在当时根本无法满足718工程的实验需求。于是我国经过分析论证后,决定利用与法国当时较好的关系,从法国手中购买了14架“超黄蜂”多用途直升机。1975年法国开始交付“超黄蜂”多通途直升机,到70年代末基本交付完毕。后经过改装后参与了718工程项目,1980年5月19日中国向南太平洋试射洲际弹道导弹成功,在此过程中经过改装的“超黄蜂”直升机完成了弹头数据舱的打捞工作。

当时负责打捞的“超黄蜂”多用途直升机

在“超黄蜂”多通途直升机引进后的第二年(1976年),经过航空部门的论证后,认为“超黄蜂”直升机是一款可靠性高、技术成熟先进和飞行性能优秀的直升机,随即向上级申请立项测绘仿制并且获得批准,型号被命名为“直8”,主要用于装备海军使用,仿制工作由372厂负责,即昌河飞机制造厂。

不久后的1979年6月28日,总参谋部和国务院国防工办下达决定取消直7的研制任务。此时直7直升机已经完成了静力试验,所配套的涡轴5A发动机也经受住了测试考验。

直8直升机

而决定取消直7的研制任务的理由是,国家财力有限,国家无法负担两款直升机的研制经费,为了集中全部人力、财力和物力确保372厂承担的仿制法国“超黄蜂”直升机(即直-8)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直7项目只能让路,至此直7直升机的研制在努力10余年后就此终止了。

“超黄蜂”多用途运输直升机的仿制上,我国又耗费了10多年的时间,到1989年直8才完成技术鉴定并付中国海军航空兵使用。

且在服役之初,直8直升机的零部件国产率只有50%,关键设备仍旧依赖进口,如尾桨毂、主桨叶和桨毂等部件。

进入90年代后,我国开始开展直8直升机关键部件的攻关工作,1994年8月国产化率达到86%的直8型直升机顺利定型,此后在中国海军、陆军和民航等领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至今尚大量装备使用,至此我国的大型多用途直升机研制工作也算是取得成功了,为此我国也是花费了近30年之久。

③引进SA365N/N1“海豚”直升机

除了“超黄蜂”多用途运输直升机的引进以外,上世纪我国还从法国引进了一款攻击直升机,它就是SA365N/N1“海豚”直升机,这款直升机引进国产后被命名为“直9”直升机。SA365N/N1“海豚”直升机的引进要晚于“超黄蜂”直升机,且是进行技术转让的机型,而非仿制型号。

“直9”直升机

上世纪70年代,我国除了对大型多通途直升机的需求较为迫切以外,轻型直升机的发展更是陷入停滞状态,且中国当时对各型直升机的需求在250架以上。

到了1979年,直5直升机又宣布停产,而直5直升机又是在苏联米4直升机的基础上研制而来的机型,机型老旧,技术落后,飞行性能差,整体较为笨重,在当时已经无法满足中国的需求。新机型研制陷入停滞不前,老机型又落后停产,我国的直升机落后世界先进水平2代以上。

直5直升机

在技术积累薄弱,新机型研制难度大,需求迫切的背景下。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选择从国外引进相关机型,以填补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状态,最好是能够顺带引进技术和生产线。以实现花更少的资金和时间提升我国直升机技术积累,快速填补有关空白。

为寻找适合的机型,1979年初我国分别向法国和美国派出考察团,分别考察了美国的贝尔212/412、S76直升机和法国的SA365N/N1“海豚”直升机。当时经过一番论证研究后认为,S76直升机比较理想,但不转让技术,而我国希望是能够引进技术。

日本装备的S76B型直升机

一开始法国也不愿意转让技术,正当我国考虑引进贝尔212/412直升机时,法国5次派团来华商讨,并表示愿意转让技术。就这样,与SA365N/N1“海豚”直升机形成了直接竞争关系,到底选谁?

既然形成了竞争,又都是目标机型,当然谁要价更低,转让的技术更多,限制较少就选谁。而当时美国虽然表面上表示中国可以购买到美国的先进装备,但防备之心一直存在。其提供的贝尔212/412直升机技术落后,对中国直升机工业的发展帮助并不大,而法国的SA365N/N1“海豚”直升机相对更先进。

212/412直升机

但一开始法国报价要高于美国,后来法国经过多次降价后要低于美国,那在技术更先进,转让技术更多,价格更低的情况下,SA365N/N1“海豚”直升机自然成为了不二之选。最终,中国在共花费7460万美元后,才法国获得了50架直升机和发动机的整机、"阿赫耶”1C涡轴发动机生产技术和“海豚”365N/N1直升机生产技术。

1980年10月15日,中法双方签约,1982年,哈尔滨飞机公司完成首架SA365N/N1“海豚”升机直升机的装配,并被命名为“直9”直升机,整套生产技术和50架整机于1982年年底基本交付完毕,其中就包括了导弹、火箭、机炮、搜索雷达、声呐、着舰、鱼叉、反潜等各种系统的生产图纸和技术资料。

直9直升机在054A型护卫舰上

1992年1月16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直-9试飞成功,标志着SA365N/N1“海豚”直升机全面实现了国产化,并在此后的20年时间里,发展出了直9B/C/G/W/WA等型号。并实现对外出口,成功出口到巴基斯坦、柬埔寨、老挝等10余个国家。

法国海军的AS-565豹/黑豹型直升机

小巧灵活的机身,使得我国大量装备于中小型舰艇上使用,包括056型和054A型护卫舰都有大量装备,担负海上搜救、反潜、海上巡逻、火力支援等作战任务。并在旅游、测绘、消防、水电等方面有广泛应用,至今依旧是中国直升机家族中的主力机型之一。

结束语: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法国对中国直升机工业的发展有着不小的推动作用,与美国处处提防相比(从美国引进的装备绝大多数都只是解决了燃眉之急,对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法国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与中国的武器交易过程中更有诚意。除了“超黄蜂”直升机和SA365N/N1“海豚”直升机的引进以外,我国还从法国引进了鱼叉”助降系统、AS350直升机(国产后命名为直11)。

中国试飞员与幻影2000战斗机合影

另外我国早期装备的红旗7防空导弹也是在法国的“响尾蛇”导弹基础上研制而来的,还有幻影2000战斗机我国飞行员曾7次试飞,对飞行性能赞不绝口,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引进。

(潜望者2022年1月10日著,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抄袭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