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然,让“海水”不犯“淡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盐海地区 尊重自然,让“海水”不犯“淡水”

尊重自然,让“海水”不犯“淡水”

2023-07-07 21: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海水入侵监测井采集数据。(高茂生供图)

  核心提示

  近年来,我国海水入侵灾害日益严重,亟待引起重视。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2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12年,渤海滨海平原地区海水入侵较为严重,海水入侵的最大距离,已经达30公里。

  专家认为,若不及时治理,海水入侵等海洋地质环境问题,将严重制约我国海岸带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鉴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是导致海水入侵的直接原因,应从建设地下水库、兴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合理开采地下水、人工回灌地下水、加强海水入侵监测和研究等方面,加大对海水入侵的防控力度。

  在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金龙村,上世纪70年代打的井,如今井水已又咸又涩,无法饮用;而在离海边更近的旅顺区土城子村和韩家村,由于用来灌溉的地下水同样变咸变涩,导致被浇灌的土地土质明显下降,地里种的蔬菜成片死去。这是前不久央视记者在大连进行海水入侵调查时看到的情景。

  不仅在大连,海水入侵,这个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严重的海洋地质灾害,如今已成为困扰沿海地区发展的一大顽疾。

  谈起这些,长期关注海水入侵问题的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彭轩明,不免忧心忡忡。

  “海水入侵等海洋地质环境问题,已严重制约我国海岸带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如何有效地进行海岸带地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防治,以保持地下水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滨海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彭轩明对记者表示。

  在渤海滨海平原地区海水入侵严重的地方,甚至距海岸30公里范围内,人们的脚下已是咸水一片

  据记者了解,在辽宁、河北、山东,在黄海、东海和南海沿岸,海水入侵都已不同程度地出现,尤以渤海滨海平原地区最为严重。根据国家海洋局前不久发布的《2012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在渤海滨海平原地区海水入侵严重的地方,甚至距海岸30公里范围内,人们的脚下已是咸水一片。

  有必要回顾一下《公报》中公布的数据:2012年,渤海滨海平原地区海水入侵较为严重,主要分布于辽宁盘锦地区,河北秦皇岛、唐山和沧州地区,山东滨州和潍坊地区,海水入侵距离一般距岸10公里~30公里。

  与2011年相比,辽宁营口、河北秦皇岛、山东潍坊滨海地区个别监测站位氯度明显升高,辽宁盘锦和葫芦岛、河北唐山和秦皇岛监测区入侵范围有所增加。

  而在黄海、东海和南海沿岸,海水入侵影响范围较小,除江苏盐城和浙江台州滨海地区监测区海水入侵距离稍大外,其他监测区海水入侵距离一般距岸5公里以内。

  但与2011年相比,山东威海滨海地区海水入侵范围有所增加,福建长乐滨海地区监测区海水入侵呈加重趋势,广东茂名和湛江、广西北海滨海地区部分监测站位氯度呈增加趋势。

  据记者了解,前不久,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发布了《2012年福建省海洋灾害公报》。这份公报显示,该省长乐市漳港镇以及漳浦县旧镇和霞美镇,均存在严重海水入侵的现象。与2011年相比,去年长乐海水入侵程度有所上升。而作为海水入侵的必然结果,漳浦县旧镇和霞美镇存在的土壤盐渍化程度虽较2011年有所下降,但仍十分严重。

  而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茂生看来,我国三大三角洲,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现代黄河三角洲南岸的莱州湾,均是严重的海水入侵灾害地区。

  “这些地区,正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并且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崛起,这条富庶的海岸带将承受着人们越来越多的希望。随着海水入侵的不断加剧,在有些地方已经成为一种影响范围广、危害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对其加以防治,已刻不容缓。”高茂生对记者说。

  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出现大范围海水入侵,但超量开采地下水破坏咸、淡水的天然平衡是直接原因

  近几十年来,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代表的海岸带经济在飞速发展,而在一些地方,海洋地质环境却沦为牺牲品。

  事实上,海水入侵正在成为沿海地区的“公害”,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诸多负面影响。记者在走访多位专家后发现,海水入侵已不是遥远的地球故事,而是当地居民卧榻之侧实实在在的忧患,其造成的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正慢慢变成现实,并难以逆转。

  那么,在这背后,究竟存在怎样的推手?很多报道中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归咎为地下水过量开采,但在专家看来,这是个复杂的过程。

  高茂生给了记者一个严谨的说法:在影响海水入侵的因素中,干旱少雨、水资源不足、沿海潮汐、海流是背景条件;含水层导水性等水文地质特征,是基础条件;超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淡水水位大幅度下降,破坏了咸、淡水的天然平衡状态,使海水以回溯潜流的形式侵入淡水含水层,是产生大规模海水入侵的直接原因。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沿海地区出现大范围的海水入侵。

  例如,“长江口和珠江口的海潮水入侵主要是受河流入海径流量和河口潮汐的影响,而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则主要是人类过量开采地下淡水所致。”高茂生对记者说。

  他还给记者描述了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的过程。

  在自然状态下,海岸带地下水含水层中的咸、淡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由于人类开采地下水,打破了淡水与咸水之间的平衡,海水通过滨海地带下的多孔介质向陆地方向迁移,引起淡水的咸化。由于人们的过量开采地下水以及围填海工程导致海洋系统的破坏,引起海水入侵带的变宽以及地下淡水层变薄,造成咸淡水界面不断向陆地一侧移动。

  “由于海水的密度大于淡水密度,海水向淡水流动是必然的趋势,在咸、淡水界面处形成一个过渡带;随着海潮的涨落和海岸带地下水的开采与回升,这个过渡带也在不断起伏,加强了咸水和淡水的混合。”高茂生解释。

  但这是个漫长的过程。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海水入侵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辽宁、河北、山东和广西等沿海地区内,陆续出现零星的海水入侵,80年代以后,海水以十分惊人的速度扩展,特别是在黄河三角洲南岸莱州湾地区,形成一条从广饶至龙口连续的入侵带,甚至在烟台、威海、青岛、日照等地较大河流的河口扇形地带,也出现规模不等的海水入侵,成为一种影响范围广、危害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

  “以莱州湾沿岸海水入侵为例。”高茂生对记者说,“当前,莱州湾南岸地下水资源长期采补失衡的直接后果,是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天然状态下地下淡水与咸卤水之间所建立起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地下水逆向流动,咸淡水界面向陆移动,咸卤水入侵由最初的点状到片状,直至目前在研究区形成贯穿东西的连续入侵带。”

  海水入侵对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构成的危害,正慢慢显现,而耕地受到的影响最大

  海水入侵对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构成的危害,正慢慢显现,而耕地受到的影响最大。

  彭轩明告诉记者,滨海地区土壤生态系统因受气候及地下水含量变化的影响,土壤中的水分及营养元素本身就很不稳定。海水入侵后,地下咸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进入耕作层,导致土壤发生盐渍化。农业长期利用这种咸水进行灌溉,盐分不断在土壤表层聚积,最终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在高茂生看来,农业受此危害,首当其冲。

  他说,海水入侵多发生在滨海平原区,此地区原本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历来农业生产都比较发达,大部分地区粮食亩产在500公斤以上,部分地区可达800公斤。海水入侵后,陆地淡水含水层咸化、机井报废、土壤盐碱化,农业生产环境遭到了破坏。据有关部门估算,海水入侵后,粮食产量在一般年份减产20%以上,干旱年份减产40%以上,特旱年份基本绝产。

  “例如,原为粮食高产单位的山东省莱州市西由镇,1979年粮食产量为0.33亿公斤,上世纪80年代,由于气候持续干旱和大面积土地遭受海水入侵,1989年粮食产量降为0.17亿公斤。进入90年代,由于降水量增大,海水入侵速度减缓,2001年粮食产量为0.19亿公斤,比1979年减少0.14亿公斤,比1989年增产0.02亿公斤。”

  其次,是对工业的影响。

  由于水质恶化,对水质要求较高的企业不得不开辟新的水源,或远距离异地供水,不仅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还可能使新水源地遭受污染,扩大海侵范围。使用海水污染的水源,使生产设备严重锈蚀,使用寿命缩短,更新周期加快,而且造成了产品质量的下降。

  对此,高茂生举了个例子。山东省莱州市造纸厂在原厂区内有9眼机井提供优质井水,产品质量较高,厂区地下水被侵染后,只好异地打井,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供水不及时。有些城市的化工厂,由于使用氯离子含量较高的水源,设备严重锈蚀,厂内输水管道三五年更换一次,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最后,是水质恶化、人畜用水困难。

  高茂生表示,海岸带人口密集,由于海水入侵水质恶化,使当地居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源,造成人畜吃水困难。

  如山东潍北滨海区,过去用水井只有10米~20米深,浅层水遭入侵后,现在只能打200米以上的深井。区内大部分受灾村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利用管道远距离使用自来水公司的自来水或异地打井取水,费用很高,供水时间不及时,供水量得不到满足。区内至今仍有部分受灾村庄,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解决饮水问题,不得不饮用咸水,导致某些与水源有关的地方性疾病发病率升高。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