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拜占庭文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皇后提奥多拉和侍从 传统的拜占庭文明

传统的拜占庭文明

2023-07-31 10: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重读人类历史摘编之19 一、前言

在重读人类历史摘编之12,介绍了伟大的罗马古典文明

公元前753年——传说中罗马城诞生的年份,罗马文明在这一年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古罗马起初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巴掌大的小城邦,但在随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罗马人竟不断地开疆拓土,几乎征服了当时人们所能知道的整个世界,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罗马帝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征服者。

公元前73年爆发的斯巴达克起义,使整个帝国一时摇摇欲坠,最终斯巴达克还是给打败了,通向罗马的大道两旁满是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起义者。

公元前49年,恺撒渡过将高卢和意大利分隔开来的鲁比孔河,在一系列辉煌的战役中击败了庞培指挥的元老院的军队,恺撒成了帝国无可争辩的主人,公元前44年,他被旧寡头政治的代表人物谋杀。

恺撒死后,他的养子屋大维进行了一场长达13年的内战,最后在亚克兴角的海战(公元前31年)中打败了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埃及女王),从此一人总揽政权,为帝国的黄金时代——长达200年的和平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屋大维之后的四个皇帝都是不称职的,但是,帝国经受住了他们的暴政,并在此后“五贤帝“的统治下繁盛起来,“五贤帝”统治期间,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最大范围,其文化处于极盛时期。

罗马的伟大时代在公元180年马可·奥勒留的去世而告结束。他的前任们是将继承权传给确有才能的养子们,使极有才能的统治者得以一个接一个地上任。但是,马可·奥勒留却让他的亲生儿子康茂德作继承人,其结果是灾难性的。

公元3世纪时,帝国的衰微由于坚强而有才干的皇帝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先后即位而一度中止,他们为加强帝国统一采取了不少严格管制的政策。

一项重要政策是实行分区治理。戴克里先将国土划分成两部分,东半部归他自己管辖,西半部由他新任命的共同皇帝分掌。当君士坦丁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古希腊殖民城市拜占廷的所在地建立一个新都时,这一划分进一步强固了。

西罗马、东罗马的形成

从406年起,西罗马的皇帝们已无力阻止高卢、西班牙和非洲的法兰克人、勃艮第人、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的长期的大规模入侵。410年哥特人攻陷了罗马城。452年,匈奴王阿提拉进兵亚平宁半岛。455年汪达尔人攻陷罗马城,造成毁灭性破坏。在帝国的废墟上,蜂涌而入的蛮族先后建立起西哥特王各个蛮族国家。476年9月,西哥特人废黜最后一位西罗马君主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自立为帝,西罗马帝国宣告结束。

西哥特人洗劫罗马城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上古时代的终结,古典文明的毁灭,拉丁人所称的“蛮族”进入了欧洲腹地,他们的统治时代来临了,欧洲开始进入了中世纪的千年文明发展历程,拜占廷遂成为唯一的罗马人帝国——实际上他们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

西罗马帝国“陷落”而东罗马帝国却没有崩溃的主要原因,在于西部的经济不及东部的先进发达,意大利农业从未像中东肥沃的大河流域的农业那样多产,西部的工业也发生得比较迟,普遍落后于东部的工业。因此,虽然西罗马帝国毁灭了,但东罗马帝国又生存了1000年,从奴隶制变为封建制国家,并逐渐希腊化,到1453年才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最大版图时的拜占庭帝国

公元6世纪之后,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语言大多数是希腊的。从17世纪开始,西方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古代的罗马帝国与中世纪的罗马帝国,引入了拜占庭帝国这个称法,这个称法来源于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腊殖民地拜占庭城。

在从330年到1453年这11个世纪的时间里,“拜占廷帝国”从来没有成为过这个国家的正式或非正式名称,其臣民也从来不曾将自己称为“拜占廷人”,一直到17世纪后,“拜占廷帝国”成为西方历史学家对这个帝国的正式称呼。

拜占廷是欧亚大陆中历经蛮族侵略而幸存下来、从古典时代一直不间断地持续到近代的几个传统文明之一。但是,这段完整的、持续了1000年的文明历史,最终还是被废弃和灭绝了。

因为拜占廷在地理位置上最易遭受攻击,所以其文明最先遭到这种命运。中国仅西北部面临蛮族的侵略,地处遥远的欧亚大陆东端,19世纪中叶之前,连好战的西方都一直无法侵入。拜占廷则相反,它不仅遭到来自多瑙河北岸的蛮族的一系列侵略,而且遭受了好扩张的西方的进攻。与此同时,拜占廷还遭到了来自复兴的东方的袭击,首先是来自波斯萨珊王朝的入侵,然后是来自穆斯林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的侵略。因此,传统的中国文明持续到1911年,而拜占廷先于1204年崩溃,后又于1261年部分地得以恢复,苟延残喘地生存下来,直到1453年最终灭亡。

拜占廷帝国历史的重要事件二、君士坦丁堡辉煌

没有一个西方国家的首都,在帝国统治的连续性和范围方面,能与拜占廷首都君士坦丁堡的辉煌历史相媲美。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将此城重建为新罗马时,这里已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当时,它是希腊城邦迈加拉的移民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取名拜占蒂翁,拜占廷是它的拉丁名字。当拜占廷变为君士坦丁堡,即君士坦丁城时,它的陆疆及水域已非常稳固,在随后几个世纪里,在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蛮族进攻的面前,它岿然不动。君士坦丁堡扮演拜占廷帝国首都这一新角色历时1000年,直到1453年落入奥斯曼土耳其人手中。

此后,君士坦丁堡又成为一个新帝国的首都,其疆域随着奥斯曼军队的征服而扩展,即从摩洛哥到波斯,从威尼斯到印度洋。君士坦丁堡统辖着这一广大地区直到近代。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它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险要位置。它南临马尔马拉海,北濒博斯普鲁斯海湾,从而形成了重要的港口,即所谓的金角湾。由于它的南北两面都有一条狭长且能航行的海峡,所以这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

拜占廷皇帝为了加强天然防御,又在陆上修筑了两堵高大的城墙,这两堵防御城墙,同巴尔干山脉这一天然屏障连在一起,保卫了君士坦丁堡的陆上进口。因此,在拜占廷长达10个世纪的统治期内,这座城市尽管在大部分时间里是遭受围攻的要塞,但却得以保存下来。

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三、查士丁尼大帝(约483年-565年)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廷帝国皇帝认为自己是恺撒的继承人。其中查士丁尼一世是希腊-罗马时代末期最重要的一位统治者,他为拜占庭帝国打下了稳固的基础。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北非汪达尔王国、意大利东哥特王国,领土扩大,不仅阻挡了野蛮民族在边疆的骚扰,甚至几乎恢复了昔日罗马帝国的光辉,因此后人称这段时间为拜占庭帝国的第一次黄金时代。查士丁尼最为卓越的政绩是编纂《查士丁尼法典》。即位之初就成立了以著名法学家特立波尼安为首的委员会,529年编成《查士丁尼法典》10卷。

查士丁尼大帝

《法典》在拜占庭帝国衰亡后一度失去其影响力,但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重新焕发出它的热力。近代欧洲各国的法律(除英国),包括亚非美等国家的法律,多深受《查士丁尼法典》的影响。

美国众议院会客厅陈列的二十三位立法者之一查士丁尼浮雕头像

查士丁尼还主持建造圣索非亚大教堂,成为拜占廷宗教生活和东正教的中心。他和他的妻子狄奥多拉都被东正教尊为圣人。

君士坦丁堡圣索非亚大教堂

查士丁尼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但是这个刚刚恢复的帝国的寿命十分短暂。查士丁尼死后不久,伦巴底人占领了意大利北部,斯拉夫人占领了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波斯人入侵和占领了东部的省份。627年希拉克略大败波斯人,迫使他们将所占领的拜占廷领土全部退回,夺回了这些东部省份。

希拉克略又转向多瑙河边境,发现斯拉夫人已占领并定居于巴尔干半岛北部大部分地区,只得接受既成事实,几个世纪之后,这些散居在巴尔干半岛广大地区的斯拉夫人,形成了四大种族,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和自称保加利亚征服者的斯拉夫人。

在希拉克略统治时期,拜占廷帝国从多个方面完成了从晚期罗马帝国向希腊化的中世纪国家转变的进程。

7世纪后期,拜占廷帝国再次受到威胁,这次是由阿拉伯穆斯林海上袭击和保加利亚人陆上进攻构成的双重威胁。拜占廷这次再度被受神启示的帝国首领利奥三世所拯救,阿拉伯人试图占领君士坦丁堡,但被拜占廷海军击败。拜占廷当时的海军势力非常强大,而且他们拥有一种神秘的火器:希腊火。

拜占庭舰队用希腊火摧毁阿拉伯帝国舰队

阿拉伯人初始的进攻被击退后,拜占廷开始得到恢复。在利奥三世统治末期,帝国边境比较稳固,但与查士丁尼时期的疆界相比已大大缩小。 不过,这一缩小的帝国民族更加单一,更加和谐一致,剩下的文化核心基本上是希腊的东西,此时的拜占廷是一个文化上既与东方的伊斯兰教、又与西方的新欧洲截然不同的帝国。

四、拜占廷的黄金时代

马其顿王朝时期的开国皇帝巴西尔一世堪称第二个查士丁尼,在他和其他马其顿王朝皇帝的统治下,拜占廷帝国在9、10和11世纪初达到了它的顶峰。 在这段被称为“黄金时期”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廷帝国抵抗了罗马教廷撤销佛迪奥斯为教主的要求,获得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占领了意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亚的大部分。

9-11世纪的拜占廷帝国

当时帝国的行政区划分完全以省为基础,各省均由一位将军统治,将军既主管行政,又主管军务。在强有力的皇帝们的统治下,这种分省统治确保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提供了军需储备,填满了国库。

拜占廷的经济也牢固地建立在自由农民村社的基础上,这种村社与大地主的庄园一起发挥着作用。

在城市中心,工匠的技能水平很高,阿拉伯作家描写了拜占廷的手工艺品、尤其是奢侈品的质量,认为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媲美。

自欧亚大陆各地区运经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同样很重要,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调味品、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

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使拜占廷的皇帝们能够发动再征服战争,他们重新收复了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岛,从而制止了阿拉伯海军对爱琴海域的侵袭。帝国的疆土也扩大到叙利亚北部、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巴尔干半岛北部的保加利亚人,一直是帝国的威胁,1014年,巴西耳二世在巴尔干半岛北部取得决定性胜利,从此被称为“屠杀保加利亚人的刽子手”。

这一时期在文化上是一个稳定的、和谐一致的时期。拜占廷人仍称自己为罗马人,但希腊语是通用语言。随着被再次征服的克里特岛上的穆斯林和巴尔干北部地区的斯拉夫人的皈依,宗教的和谐一致也得到了促进。以基辅为首都建立王国的罗斯人接受了东正教信仰,并为拜占廷提供了一支重要的雇佣军。塞尔维亚人也皈依了东正教。

在这几个世纪中,由于同西方和穆斯林世界逐步形成了一种适度的和平共处的关系,拜占廷是稳定、强大、富裕、自满和相当倾向于闭关自守的。这些特点与明朝统治下的中国类似。

五、拜占廷的衰落

在巴西耳去世后的半个世纪里,帝国很快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当时许多占有土地的贵族打乱了军区的制度,主管各省的军事将领的反抗不断增长,巴西耳的继承者软弱无能,无力控制军队。

严重的经济失调也削弱了帝国。私人和寺院的大地产使帝国的岁入减少,与此同时朝廷的奢侈和外国雇佣军的开支,使帝国的支出不断上升,拜占廷金币索里达也连续贬值。

拜占廷的内部衰弱招致了外来侵略。来自西方的诺曼人冒险者,占领了自查士丁尼征服时期以来一直属于拜占廷的意大利南部领地。同样,东方的塞尔柱突厥人于1055年占领巴格达,建立了塞尔柱帝国,重新统一了印度和地中海之间的广大地区,并逼近将拜占廷帝国和伊斯兰教世界分隔数世纪的托罗斯山脉边境,进入了小亚细亚——拜占廷帝国的主要兵源地。

1054年,东正教与天主教彻底决裂,长期对立的东西方教会彻底再未弥合,对此后的历史造成了深远影响。

1071年在小亚细亚的曼齐刻尔特,塞尔柱人在一次重大战役中击败了拜占廷皇帝,这一战役使小亚细亚由希腊人的基地变成突厥人的根据地,在接下来的20年中,逐渐失去了整个小亚细亚半岛。

血战曼齐克特

拜占廷帝国的最后几个世纪从篡权者阿莱克修斯一世开始,他引入西欧封建分封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军队,对突厥进行了有力的抵抗,并收复了一些东部领土。同时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这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起源。十字军收复了尼西亚,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东正教与天主教的分裂,使拜占廷帝国对源源不断经过其领土的罗马天主教十字军的意图很持怀疑。

12世纪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人和来自西西里岛和意大利的诺曼人不断攻击拜占廷帝国,并对拜占廷帝国的省份进行掠夺。意大利城市国家尤其成为拜占庭人反西情绪的对象,特别是威尼斯人——尽管威尼斯的船只是拜占廷帝国舰队的骨干。

第二次十字军到达君士坦丁堡

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企图征服拜占廷帝国,但给拜占廷帝国带来最大摧残的却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由于贪婪和报复欲望,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偏离了解放耶路撒冷这一原定目标,转而进攻君士坦丁堡。1204年春,联军攻陷君士坦丁堡,使它接连三日遭到冷酷无情的掠夺和屠杀。“即使是萨拉森人,”一位拜占廷编年史家说,“也比他们仁慈。”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最终结果为伊斯兰教统治整个中东铺平了道路,尽管1261年拜占廷帝国得以恢复,但再也没能从拉丁人征服的创伤中复原过来,而是一直处于无依无靠的虚弱状态,直到1453年奥斯曼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为止。

1204年十字军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后,建立了一个短期的封建王国——拉丁帝国,被彻底削弱的拜占廷帝国四分五裂。

拜占庭帝国分裂示意图六、拜占廷的灭亡

得胜的拉丁人在拜占廷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他们的封建国家。热衷于商业的威尼斯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四分之一的领土,兼并了许多位于通往地中海东部道路上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岛屿和港口。不过,这些新的国家一开始就注定要灭亡,当地的希腊东正教居民至死都对他们满怀敌意。

其中是希腊人国家的尼西亚帝国,凭借它的战略位置、丰富的资源以及有力的领导,组织希腊人抵抗拉丁人的统治。1261年,拉丁皇帝和威尼斯殖民者未进行任何抵抗,便逃离了君士坦丁堡,尼西亚皇帝庄严地迈入首都,在公众的欢呼声中,住进帝国皇宫。

拜占廷帝国最后的两个世纪中,恢复后的帝国仅由君士坦丁堡和塞萨洛尼基这两座城市及其周围小块不稳定地区和两个属地组成。

灭亡前夕的拜占庭帝国版图

这个可怜的残存帝国的前景,几乎不比前拉丁帝国更有希望。在亚洲,它面对的是难以对付的突厥人;在欧洲,它被依然存在于希腊的诸拉丁小国和北面的塞尔维亚人和保加利亚人包围着。除这些外部威胁外,还有内部危机。

这时,帝国在经济上已破产,社会冲突使城市四分五裂。被称为“狂热派”的革命领袖们统治了塞萨洛尼基城,在塞尔维亚人和突厥人的援助下,皇帝镇压了“狂热派”,结束了他们的共和政体。

帝国还因宗教纠纷而被削弱。由于希望获得西方的援助,皇帝们同意让东正教会归顺罗马教皇,而民众们由于激烈反对向可憎的拉丁人作任何让步而进一步四分五裂。

君士坦丁堡居民常常声称,他们宁愿接受土耳其人的占领也不愿接受十字军的入侵,但是到15世纪中叶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这时土耳其人已大兵压境,随时都可能成为君士坦丁堡的不速之客。

奥斯曼土耳其人从塞尔柱人手中接管并占领了残留在小亚细亚的拜占廷领土,渡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欧洲,打败了保加利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到1453年,他们已做好最后进攻被围困的拜占廷首都的准备。一开始奥斯曼帝国认为攻击君士坦丁堡代价太大,不值得,君士坦丁堡的城墙非常坚固,除十字军外上千年中没有人能够攻克它。但随着版图的扩张,君士坦丁堡渐渐处在了奥斯曼帝国版图的中心位置,同时火炮的出现,这古老饱经战乱的雄伟城墙的惊人防御力被大大削弱。

这时,君士坦丁堡所有能护城的力量,包括一小部分西方人在内,总共不过9000人,而由能干的穆罕默德二世率领的奥斯曼军队,则至少也有80000人。4月2日攻城开始,在皇帝君士坦丁的英勇领导下,守军屡次击退侵略者,但君士坦丁堡最终还是在5月29日被攻克。拜占廷最后一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壮烈殉国。1461年特拉比松也被穆罕默德二世占领了,至此,所有拜占廷领地均彻底丧失。

奥斯曼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

城市陷落后,侵略军连续屠掠三日。当时的拜占廷历史学家杜卡斯在下面这段话中,描绘了拜占廷帝国1000年历史的结束:

城市沦陷三天后,他[穆罕默德二世]同意放船。于是一条条满载货物,重得似乎要下沉的船离港出航,驶向各自的省市。这些船装载些什么货物呢?有精美昂贵的布料和纺织品;有金、银、青铜、黄铜的制品和容器;有不计其数的书籍;还有战俘,包括教士、俗人、修女和僧侣。所有的船都满载货物,所有的军营帐篷里都关满了俘虏,堆满了以上列举的东西和物品。

城中激战,白马者为君士坦丁十一世

拜占廷帝国灭亡后,147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廷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公主,宣布成为东正教的保护人。他的孙子伊凡四世将成为俄罗斯的第一位沙皇。他们认为他们是罗马帝国和君士坦丁堡的合格的继承人,是第三个罗马帝国。一直到20世纪初它们的覆亡,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都认为自己是拜占廷的合法继承人。

拜占廷帝国旗 俄罗斯帝国旗

俄国沙皇从来没有放弃过恢复拜占廷帝国的企图。叶卡捷琳娜二世曾经设想以君士坦丁堡为俄国的新首都,以圣索非亚大教堂为自己的皇宫,并把自己的一个孙子命名为君士坦丁。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亚历山大二世和尼古拉二世这些俄国沙皇发起了一系列针对曾一度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的战争,试图光复君士坦丁堡,但是这些企图都被英国(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或德国(1878年柏林会议)等国挫败。

七、拜占廷传统文明

拜占庭文明具有鲜明的传统特征,它直接继承了古典时代希腊罗马文明遗产,在拜占庭帝国特殊的环境中,兼收并蓄早期的基督教和古代东方诸文明,形成了独特的文明体系。

拜占庭文明是欧洲中古文明的明珠,它生存、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游牧民族普遍冲击农耕民族的时代,它保护了古典希腊罗马文明遗产免遭灭亡,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住开来的作用。西方能够发生文艺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明能在西南欧重新生根发芽,正是依托于拜占庭文明这座金桥。

拜占庭文明也直接促进斯拉夫世界的文明化,加速斯拉夫各民族国家的发展,并形成以东正教为核心的东欧世界。

帝国政治制度 拜占庭皇帝拥有很高的权力,其被神化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性,太阳则被视为皇帝的象征。紫色是拜占庭皇帝的专用颜色,皇帝的皇权标志包括皇冠、权杖和宝球(象征地球)。拜占庭皇帝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皇后之外没有其他嫔妃。皇位的主要继承方式为血亲继承。早期的拜占庭帝国采取了类似于罗马帝国的行政制度,设立元老院、执政官和各大区长官。随着时间推移,元老和执政官逐渐变为荣誉性头衔。拜占庭皇帝的辅弼机构为御前会议。

帝国宗教 基督教是古罗马帝国的文化遗产,被拜占庭人认为是立国之本。在基督教区中,君士坦丁堡教区的地位仅次于罗马教区。伊斯兰教兴起后,受其“禁止偶像崇拜”的教义影响,在拜占庭帝国发生了破坏圣像运动,拜占庭人对基督教加以改造,使之在神学中摆脱了古代哲学和犹太宗教的双重影响,形成了后来的东正教。东正教始终置于皇帝最高权力的控制之下,是拜占庭强化皇权统治和扩大帝国的影响的工具,皇帝可以召开宗教大会,任免教会领袖和高级教士,没有形成西方那种教权一度高于俗权,教会笼罩一切的局面,因此教会文化和世俗文化并存共荣,为希腊文化能够流传于后世创造了条件。由于周边各民族对东正教的皈依,拜占庭文明促进了这些民族国家的文明化进程。

帝国法律 拜占庭的法律承袭了古代罗马的传统,同时也更多地融入了自己的特色。编纂于六世纪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它最大限度地保护私有制,维护个人利益,巩固了帝国统治。中世纪时,西方的农民完全隶属于封建主,得不到国王的保护。在拜占庭,任何一个农民随时都可将自己的主人和当地的官员告上法庭以寻求君主的保护。《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不仅是《拿破仑法典》的范本,而且是西方现代法律的基础。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一些法律基本概念,如所有权,占有权,法人等,都属于民法,都出自于此。

帝国经济 拜占庭帝国所控制过的最大领土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查士丁尼一世时期),人口颠峰值则为3400万(公元4世纪)。帝国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并拥有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在中世纪早期的几百年中,拜占庭一直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的货币长期以来是欧洲和西亚的国际流通货币。拜占庭帝国最主要的收入还是来自商业贸易中征收的关税和贸易税(此外还包括过境税、入城税、不动产转手税等名目)。

11世纪,突厥人夺占小亚细亚,拜占庭逐渐丧失了黑海沿岸的商业据点。与此同时,由于威尼斯的兴起,以及热那亚、加泰罗尼亚商人的竞争,拜占庭的商业开始衰落。数次十字军运动,尤其是第四次十字军东侵,严重地破坏了拜占庭的商业地位,彻底改变了地中海贸易格局,到14世纪,拜占庭的商业已经完全萎缩。

1423年拜占庭将第二大城市萨罗尼卡卖给威尼斯后,拜占庭帝国已经无地可割,无税可收,仅靠君士坦丁堡城内少许工商业税收残度余日。这一状况对拜占庭帝国的最终灭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帝国文化 拜占庭帝国的民族构成极为复杂,包括希腊人、叙利亚人、科普特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及希腊化的小亚细亚人等。外族入侵期间又迁入哥特人、斯拉夫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长时期以来,各族人民逐渐融合。在政治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希腊人。帝国语言4~6世纪以拉丁语为主,7~15世纪以希腊语为主。

拜占庭帝国高度重视图书馆建设,古希腊的哲学、科学、数学、文学等在拜占庭均得到了较好的保存,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等人的作品在拜占庭被有意识地收集,这使得这些哲人的思想流传成为可能。拜占庭人继承了希腊人热爱文史哲研究的传统,崇尚教育、崇尚学问的风气一时盛行,为拜占庭文化风格奠定了基础。

拜占庭的讽刺散文和杂记源自古希腊文学,其讽刺散文寓严肃主题于诙谐幽默的叙述风格中,10世纪的《祖国之友》 、12世纪的 《马扎利斯 》和 《庄园之主》 都是拜占庭讽刺散文的代表作品。

拜占庭美术的最大特点是其装饰性、抽象性和宗教寓意,存世的拜占庭美术作品大多是教堂中的镶嵌画、壁画和绘画手卷。马赛克镶嵌画最为有名,善用光辉耀目的颜色,主色为金色和蓝色。皇宫和索非亚大教堂成了巨大的珍宝库。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威尼斯军队将圣索非亚大教堂和许多修道院的圣像劫到威尼斯,添加到祭坛上。

存世的拜占庭镶嵌画中,最著名的是在意大利拉文纳圣维他尔教堂主祭坛上方镶嵌的《荣耀基督》,两边是《查士丁尼皇帝和侍从》与《皇后提奥多拉和侍从》。

圣维他尔教堂主祭坛上方《荣耀基督》,两边《查士丁尼皇帝和侍从》与《皇后提奥多拉和侍从》(约公元547年)荣耀基督皇后提奥多拉和侍从查士丁尼皇帝和侍从

存世最精致的工艺品,是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驷马雕像。

圣马可之宝—驷马雕像

抢来的驷马——这些雕塑的历史可追溯到古典时代晚期,作者可能是公元前4世纪希腊雕塑家留西波斯。拜占庭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将驷马雕像从希俄斯岛运到君士坦丁堡,所以圣马可驷马在君士坦丁堡的竞技场也曾矗立许久。十字军东征时期,威尼斯公爵恩里科·丹多洛将驷马雕像运回威尼斯,于1254年安装在圣马可大教堂的立面。但是掠夺来的东西过了500多年又被别人抢走了。拿破仑于1797年强行将马从威尼斯搬到巴黎,放置在卡鲁索凯旋门。直到1815年,驷马雕像才又重新回到圣马可大教堂。

拜占庭建筑的兴盛期是拜占庭前期,建筑作品大多仿照古罗马式样,主要的建筑包括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城门、宫殿、广场、拱门、高架水道、公共浴场和蓄水池以及教堂。基督教成为国教后,拜占庭的教堂建筑越来越大,越来越豪华,至公元6世纪,最终出现了空前壮观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在教堂的设计风格上,很明显拜占庭是延续了罗马时期的陵墓圆形样式,同时也有的是延续了罗马时期的多边形平面结构和圆穹顶。这一方面展现出了罗马文明强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展现出基督教会的传统风格依然在延续,并没有因为罗马帝国的分裂而停止。

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

一走进圣索菲亚大教堂,一切重量感都消失了。空无一物,唯有一个膨胀的空间,半圆室、穹隅和穹顶就像一面面鼓起的风帆。穹顶似乎在飘浮,人们将其描述为“光芒四射的苍穹”,因为它的下方就是一排密密的窗户。真实光和反射光似乎把穹顶与支撑它的拱券分隔开了。中堂的墙上开了大量窗洞,其效果颇似透明的镂花窗帘。镶嵌画的金光使这个“非现实的幻象”更为完满。这种“幻象”的意图明显。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已知大规模运用穹隅穹顶的最早例证,此类穹顶有着持久的影响力,它成为拜占庭建筑以及后来的西方建筑的一个基本特点。

十字军数次入侵之后,拜占庭帝国国力大受损失,无力再兴建大型公共建筑和教堂了。

科学技术 拜占庭人继承古希腊人重视科学和教育的习俗。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被拜占庭人视为“四艺”,哲学、修辞学、古希腊语也是学童的必修科目。神学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但是普通民众对神学的关注程度非常高,经常可以看到贩夫走卒之间进行激烈的神学辩论。在应用科学中,与筑城相关的土木工程学,与军事相关的冶金学和地理学,以及制作“希腊火”所需的化学知识都得到了高度发展。

拜占庭医学是在古希腊医学体系上发展起来的,希波克拉底的体质理论被拜占庭人广泛接受,认为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是人类体质病理学分类的基础,所有的疾病都出于干、湿、冷、热这四气失调。拜占庭的草药学非常发达,放血、推拿、按摩、烧灼等方法也被用于治疗病患。

八、拜占庭文明的意义

拜占庭文明缺乏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生气和光辉,虽然它一直都在努力使自己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但它始终生活在过去荣誉的阴影之下,只是保存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缺乏真正的创造力。因此,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也是在所难免的。

同时,拜占廷文明显然在各个领域对西方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一个贡献是它起到了保护盾的作用,使保护盾后面的西方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文明。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后,不到半个世纪土耳其人便抵达欧洲的中心,包围了维也纳。

同样重要的贡献,拜占廷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几个世纪以来,拜占廷一直是整个地中海盆地的经济发动机,而它的货币则是国际标准交换媒介。它的商人及其商品,对于使西欧摆脱其封建的自给自足经济,对于使意大利城邦走上控制地中海商业的道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在文化领域,拜占廷挽救了古代文化艺术珍品,并将它们同她自身的遗产一起传给了子孙后代。拜占廷传下了由查士丁尼编纂的罗马法,传下了只是近来才得到正确理解和评价的一门宗教艺术,以及由认真的学者们加以汇集、注释和保存的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文学、学术名著。在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和奥斯曼土耳其人先后两次攻破的过程中,许多拜占廷的工匠都西行避难,他们给西欧带来了当时先进的文化和思想,为日后的欧洲的文艺复兴奠定了文化基础。

在拜占廷帝国的最后一夜中,有一些人趁乱登上拉丁人的战舰,逃到了克里特、摩里亚、爱奥尼亚群岛和威尼斯。一艘热那亚商船保留了它在那最后一夜的乘客名单,上面有六名巴列奥略皇族的人,两个科穆宁皇族,两个拉斯卡利斯皇族,以及一些次要的贵族。这些人和其他许多东罗马人携带着古代的珍贵文献流亡到西欧各国,使得生活在天主教神权世界的人们重新看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和恺撒,以及其他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光辉思想。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人性战胜了神性,希腊人的理性光明照穿了教皇和封建制度所构成的重重帐幕,给西欧带去了文艺复兴之光。在拜占廷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西欧的新世界。

最后,拜占廷对东斯拉夫人来说,就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的源泉。沿河道连成一串的早期的诸俄罗斯公国,与拜占廷进行繁荣的商业交往。随拜占庭有形的商品而来的是它的文明制度。对东斯拉夫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弗拉基米尔大公于988年前后采纳的东正教,为首的是基辅大主教,由君士坦丁堡最高级主教任命,且隶属于他的管辖。这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改变,还带来了新的宗教文献和法律文献,拜占廷艺术这时也以石头建造的教堂、镶嵌画、湿壁画、绘画、尤其是肖像画的形式被引人俄罗斯。在这些方面,俄罗斯人极为出色,发展起自己独特的俄罗斯一拜占廷风格。

二〇二二年九月二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