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慕大三角在哪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百慕大的简介 百慕大三角在哪里

百慕大三角在哪里

2023-07-17 01: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百慕大三角洲怪异现象揭秘 这个说法几乎完美

  百慕大三角洲,一个可怕的代名词,一片奇幻莫测的海洋。它曾经吞噬了无数的生命和飞机船舶,简直就是一个屠宰场。

blob.png

  大约在美洲板块的中部,一个神秘的三角地带——百慕达三角洲。这里有丰富的浮游生物,还有其他人类没有发现过的鱼类生物。而就是这个“物产丰富”的地带堵截了从大西洋东岸而来的一切事物,一旦有人经过这里就会即刻消失。据说这里暗流涌动,风暴不止,怪异事件层出不穷,令人头疼的是,现代科学还无法解释这里发生的一切诡异现象。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还借题发挥传播谣言,甚至认为百慕达三角洲存在通往异度空间的时空隧道。即“914班机”穿越事件。无论如何,正是百慕大如此神秘,才引得众多科学家尝试去解释其原因。

blob.png

  有一种假说能够解释百慕大发生的飞机船舶消失的奇怪现象,而这次几乎是一次接近完美的解释!

blob.png

  不久前有科学家利用物理中光学反射知识,测出了飞机船舶在这里突然消失的原因。他把强烈光线以某一角度射入在一个木制薄片上,由于光线聚焦于薄片一点能瞬间产生大量的热,所以导致薄片燃烧了起来。这一现象使其明白了百慕大三角能够吞噬飞机船舶的原因。他认为百慕大三角海面上的漩涡起到了一个“聚光镜”的效果,这与牙医给病人看病的时候需要在头上戴着凹面镜类似。太阳光照射到“聚光镜”上,一定面积的漩涡能聚集太阳光而产生大量的热,高温瞬间能把飞机船舶化为铁水。因为这个假说与海洋漩涡有关,所以叫做“漩涡”假说。漩涡越大,产生的温度越高。

blob.png

  近一百年来的百慕达三角洲奇怪现象似乎因“漩涡假说”得以解开。它的解释是几乎完美的,但是还是需要人们去进一步验证,因为它也只是一种假说。

blob.png

  关于百慕大三角洲之谜,有许多科学家做了其他假说,大致有什么海穴说、水桥说、次生说,还有黑洞假说等等。这些假说,现在只是假说,还没有真正的科学验证。

blob.png

  一些科学家用一些可信的实验方法,测出了百慕大三角洲水下存在有强大磁场,这似乎给为什么飞机一飞到此处便会消失的现象提供了一定的科学解释。飞机飞到百慕大三角上空,受到强大磁场影响,导航失控,飞机操作系统失控,进而飞机带着上面的乘客一同葬身海洋。这是有一定可能的!还有人认定这里地下存在有金字塔,历史悠久,不可准确鉴明。

blob.png

  还有其他很多关于百慕大三角洲的问题有待论证。“漩涡说”给我们了一个合理解释,这个学说最起码有一些假设实验能够支持它的观点,而其他的学说几乎没有让人了解的实验。因而说这次的解释近乎完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百慕大三角简介 百慕大三角在哪里

  百慕大三角地处北美佛罗里达半岛东南部,具体是指由百慕大群岛、美国的迈阿密和波多黎各的圣胡安三点连线形成的一个东大西洋三角地带,每边长约2000千米。由于这片海域常发生人们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或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及推理方式难以解释的超常现象,因而到了近现代时,它已成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种失踪事件的代名词。

blob.png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涉险经历百慕大三角的人物,是世界上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公元1502年,哥伦布率领的远洋船队第四次远航美洲。船队在靠近百慕大时,海面上突然刮起狂风,船只好像航行在峡谷之间,几乎看不见天日。有丰富航海经验的哥伦布急令船队掉转航向,向佛罗里达海岸靠去,以避开这股凶猛的暴风。令哥伦布感到惊奇的是,此时船上所有的导航仪器全部失灵,舵手和水手们晕头转向,无法辨清方向。还算他们运气好,最终船队歪歪扭扭地从波峰浪谷间摆脱了危险。事后检查,船上的磁罗盘的指针方向已从正北方往西北偏离了36°。

  心有余悸的哥伦布在写给国王的信中记述了这次危险的经历。信中,哥伦布如此描述这次惊心动魄的航海历险:“当时,浪涛翻卷,一连八九天,我的两只眼睛看不见太阳和星辰……我这辈子看见过各种风暴,但是却从来没有遇到过时间这么长、这么狂烈的风暴!”由于哥伦布的经历至少还属于那些尚可解释的遭遇,因此在当时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

blob.png

  关于船只和海员在百慕大三角连人带船神秘失踪的事件,最早的记载是在1840年。当时,一艘由法国起航的船只“罗莎里”号,运载大批香水和葡萄酒,行驶到古巴附近失去联络。数星期后,海军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内发现了“罗莎里”号,船只没有任何的损坏痕迹,船上空无一人,所有船员如同人间蒸发了一样。但是货舱里的货物均完整无缺,而且水果仍很新鲜。可是,为什么船上的水手都失踪了,没有人能够解答,船上唯一幸存的生物就是一只饿得半死的金丝雀。到底船上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从此之后,类似的失踪事件在百慕大三角频频发生。

  E.V.W. Jones在1950年最先提及百慕大三角的失踪事件,作为美联社有线服务的花边新闻,是关于近来船只的失踪情况的,Jones的报道记录了该地区的舰艇和飞机的神秘失踪事件,并将事件归咎于“魔鬼三角”,随后,作者George X. Sand在1952年也将事件报道,概述了几宗不可思议的船队失踪事件,刊登于《命运》杂志,但“百慕大三角”(Bermuda Triangle)一词却一直到1964年才被Vincent Gaddis的一篇文章里首次使用,刊登于《大商船队》杂志。

blob.png

  此外,“百慕大三角洲”这个译名是错误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百慕大三角地理环境如何 百慕大三角为何出现这些东西

  百慕大三角位于大西洋西侧百慕大群岛、佛罗里达海峡和大安的列斯群岛东端的波多黎各岛之间。大部分位于北纬20°~30°之间,属于北热带。这里全年主要受热带气团控制,盛行东北信风。夏秋多热带飓风,狂风怒吼,常形成10多米高的水墙,还经常可以遇到海龙卷,它能把海水吸到几千米的高空,给航行罩上了可怕的阴影。

blob.png

  而且,百慕大三角正处在南、北美之间地壳断裂带的北缘,火山和地震活动非常强烈,海底地形十分复杂。百慕大三角的下面,大部分是深达6000米以下的北亚美利加海盆;北部是突起于四周深海盆的百慕大海台,西和西南侧是靠近大陆和群岛的广阔的大陆架,南端是深达9215米的波多黎各海沟。

  此外,百慕大三角附近既有明显突出的半岛如佛罗里达半岛、尤卡坦半岛,又有被半岛围起来的较封闭的海湾墨西哥湾,还有众多的岛屿和海峡:巴哈马群岛、大安的列斯群岛和小安的列斯群岛等1200多个岛屿。这些岛屿面向浩瀚的大西洋,屏障着加勒比海,大大增加了洋流的复杂性。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在安的列斯群岛附近大部转向西北,从百慕大三角海区穿过。另外,从墨西哥湾经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的佛罗里达洋流,非常强大,宽度扩及整个海峡,达150公里,洋流深800米,每昼夜流速为130~150公里。如此“浩浩荡荡的大军”也从百慕大三角海区通过。百慕大三角海区洋流复杂,势强流急,遇难的飞机、船只即使不沉入洋底,也会被强大的洋流冲得无影无踪。百慕大三角海域又是马尾藻海的一部分,海面布满了以马尾藻为主的褐色藻类,不利航行。

  关于百慕大三角的具体位置,不同作家有不同说法,且百慕大三角的面积也随不同的作品而变化。

  研究探索

  物种考察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来自14个国家的28位海洋学专家于2006年4月份在百慕大三角海域进行了为期20天的考察,将生活在海面到海底4.8公里深处的浮游生物“一网打尽”。在捕获的数千种生物中,科学家已经对500种进行了分门别类,并对其中220多种的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至少有20种浮游生物是第一次发现。此外,科学家还发现了120余种鱼类,其中有几种也是百慕大的“特产”。

blob.png

  这次考察是全球性的“海洋生命大普查”项目的一部分。负责考察的美国伍兹-霍尔海洋地理研究所的彼得·维贝博士表示:“我们正在绘制海洋浮游生物的分布图,就像天文学家绘制太空星图一样。”世界目前有7000种已知的浮游生物,到2010年数目可能翻番。科学家希望能将所有的浮游生物登记在册,揭示它们在地球气候和海洋食物链中扮演的角色。

  根据粗略估计,每1万磅浮游植物能养活1000磅小浮游动物,后者又能为100磅大浮游动物提供食物,而它们又能喂饱10磅小鱼。最后这10磅小鱼将成为1磅大鱼的盘中餐。浮游生物不仅是海洋鱼类最根本的食物来源,而且对净化大气功不可没。海洋能吸收空气中的碳元素,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浮游生物的活动。

  异常地磁带

  百慕大三角的奇怪之处,在于海洋和大气层。此处的海洋和大气层发出的波段与其他海洋区域不同。因此,很多船只和飞机在此消失。卫星记录的数据显示,在南大西洋存在地磁异常带,这里只存在地球内部辐射。这条辐射带被命名为范艾伦带。

  地球辐射带有两个外部辐射和内部辐射。他们到达地磁层积累高能粒子,从而防止他们侵入地球,内层带主要有质子组成,而外层带充满了电子。内外层带的形状都像甜甜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 范在分析来自卫星“探险者一号”的数据后发现了内层带。因此百慕大三角辐射带被命名为范艾伦带。

blob.png

  这也证明了前苏联物理学家谢尔盖 维拉诺夫和亚历山大的研究。科学家表示,正是因为百慕大三角存在一条地磁带才产生了这种罕见的地理情况,他们是通过俄罗斯的三号飞船进行数据采集的。数据显示,当出现长时间的太阳活动时,例如耀斑、太阳黑子,地球有时候会发生变化出现第三个波带。太阳状态稳定的时候,这层波带会自然消失。2012年,美国航天局发射两颗测量卫星。通过他们的测量,得到的数据显示,该地区的粒子可以瞬间从0加速到接近光速,除此之外还发出超低速电磁波。

  意大利人用一些无人认领的人造卫星来采集数据,他们发射了名叫BeppoSAX的卫星。该卫星自1996年到2003年工作。当卫星通过百慕大三角上方时,明显感受到辐射增强,飞离百慕大时辐射逐渐消失。

  海底金字塔

  1967年,一位美国飞行员罗伯尔·布卢斯和助手迪米特来·勒皮科夫驾机在百慕大海区的巴哈巴群岛一带低空飞行。突然他们发现比米尼岛水面下有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物体。第二年8月,考察组来到比米尼岛水域展开水下考古工作,发现,在比米尼岛水下,巨大的石头建筑群静卧洋底,它们结构严密,规模宏大,形状变化多端。长达1600米的大石墙,由长4.5米,宽6米,高3米的大石块砌底,每块大石至少重25吨。石砌的街道,还用长方形或多边形的石头排列出各种图案花样。一座高42米,每边长54米的平顶金字塔,沉睡在距海面近400米的水下,另外还发现有码头、港口设备遗迹和大理石的雕像。

  1978年,国际潜水中心主任罗歇韦率领一部分队员来到百慕大“魔三角”附近考察,突然大晴天起了风暴,海面瞬时间迷雾茫茫,白光直射天空,小船已无法控制,他们只好舍身潜入海里。当潜入100米深处时,他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它有两个大洞,海水以极快的速度从洞中穿过,激起海面怒涛狂卷,水雾飞腾,工夫不大,当这一现象消失,海面又恢复了平静。经细心测定,他们发现,坐落在洋底的金字塔高200米,塔尖距海面100米,塔的每边长300米,建筑年代约比埃及金塔早7000年。由于海水太深,环境复杂,水下勘察的科学家无法断定,该金字塔与大西洋底的其他古建筑群是否系同时代的产物。

blob.png

  在发现这座巨型水下金字塔的前两年,科学家们就在其东面发现有一座金字塔深藏在百慕大海区的底部,它的塔顶离水面达700米。对大西洋中百慕大海底文明遗址的最新发现是在1989年,两名挪威潜水员在“魔三角”的一个水底平原上见到一座古城。他们二人用水底摄影机拍下了有关镜头,从中可以看到许多纵横交错的道路,一座座圆房顶的建筑物排列道路两旁,此外还有竞技场及长方形的建筑物。它们都保存完好。这两位挪威人自信发现了柏拉图所提到的“亚特兰蒂斯古陆”。

  2012年,美、法两国的科学家联合其他国家正在对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床进行调查,声明发现了一个人类从未发现的金字塔。金字塔周围长300米,高200米,海床上露出的部分,从底部到顶尖的高度是100米。初步推断这个结构是由玻璃或者类似玻璃的材质组成,因为它全部都是光滑,部分属于半透明的形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百慕大三角观点综述简介 为什么会这么多假说

  到目前为止,对“百慕大三角”的解释可归纳为如下几类:

  第一类观点:这些失踪是由于超自然的原因造成的,联想到是否是外星人的飞碟在作怪。

  第二类观点:这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如地磁异常(磁场引发)、洋底空洞,甚至还有人提出泡沫说、晴空湍流说、水桥说、黑洞说等等看法,用一些奇异自然现象来解释百慕大三角。 

  漩涡说

  有些科学家认为,船舶通过百慕大三角海区时之所以会突然失踪,这可能是由于这个海区存在着某种威力无比的神奇的漩涡。

blob.png

  百慕大三角海区正是令人惊异而又著名的马尾藻海的所在,在水动力上,马尾藻海是热能聚存的场所。这个海周围的海流复杂,它的边界不是陆地,而是由大西洋的几个洋流(墨西哥湾流、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结合的逆时针环流构成。美国有一位研究漩涡的学者认为,漩涡旋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系,北半球的漩涡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墨西哥湾暖流经佛罗里达海峡,在百慕大三角海区汇合了几股流向不同的小股海流,形成巨大海流,对船舶航行是一种极不利因素。据说,25米的大海浪就能把大型的船舶折为两截,能吞噬猝不及防的船只。但是,一些国家的气象学家却反驳:“不会发生那样像妖魔似的大海浪,更不可能把一艘成千吨甚至几万吨的大船打到海底而不遗任何痕迹。除非是某种神秘而强有力的东西把它们拖到海底。”

  有些学者认为,百慕大三角海区可能存在着两股或更多股反向奔流的水流,形成了界面水质密度不同的现象,这就是所谓“内在波涛”,在潮汐返流的过程中,使海水产生了漩涡震流,表现为一种大尺度垂直挠动的涡漩。

  有些学者认为,在从波多黎各吹来的强大北风和海洋深处汹涌波涛的作用下,有时可能发生高达数千米的“内在瀑布”和逐渐下降的巨大水流,这种“内在瀑布”在海面上几乎是不现形迹的,因此,人们从海洋的外表无法看到这种“内在瀑布”。但在一定的条件下,质量巨大的液体在下降时会达到极高的速度,有时旋转速度可达到0.5米/秒,这样就会形成直径150~200千米、深500米的巨大漩涡。这种漩涡足可以使巨型船舰葬身海底。其次,大安的列斯群岛常遭可怕的飓风袭击,这些飓风就是从百慕大三角海区方向袭来的。飓风掀起巨浪,常会形成十多米高的水墙,这里有时还可遇到海龙卷,甚至能把海水吸到几百米或几千米的高空。如果航行于百慕大三角区的船舰和飞机,遇上这些可怕的奇异现象,那就逃脱不了粉身碎骨的命运。

  据1984年5月6日《澳门日报》发表的文章报道,国外有一位研究漩涡的学者认为,一个中尺度的漩涡,等于是一个凹面镜,太阳光照射在漩涡(凹面镜)中,聚光焦点就能产生很高的温度。他做了一次试验,把一种强光以60°~75°的入射角,入射到模拟的漩涡中,结果使这个漩涡(它如同一个凹面镜)的聚光焦点能点燃一张薄纸片。他根据这次试验的结果,从而断言:百慕大三角海区有许许多多的巨大漩涡,就是许许多多的巨大“凹面镜”。太阳光的入射角在60°~75°。时,照射在一个直径1千米的漩涡中,则聚光焦点的直径就有一米左右,温度可达几万度。这么高的温度足可以使飞机、船舰顷刻间熔化或爆炸。漩涡的直径越大,其聚光焦点的温度也就越高。夜晚,没有太阳光,漩涡虽然无法聚光,但由于巨大漩涡的旋转速度极快,必然引起电磁场扰动,进而引起磁罗盘和其他的航海仪表失常,使飞机、船舰失控而葬身海底。

  1992年,由美国、前苏联和法国科学家组成的调查《百慕大神秘三角》之谜的小组,利用在太空运行的人造卫星进行侦察。根据激光扫描的照片发现,在这个三角地区有一个威力无穷的巨型湍流漩涡。领导这个调查小组的首席科学家阿科尔博士表示,这个巨型漩涡出现时只不过3秒钟,但其威力无穷。它的吸引力之强,比地球上任何飓风、大地震或火山爆发的威力都强得多,与月球影响地球潮汐的万有引力相比也毫不逊色,它可以影响月球上的天气。这个巨大的漩涡出现时,飘忽不定,难以测摸,要在大西洋寻找到它,如同大海捞针。当突如其来的巨大漩涡出现时,所向披靡,海上的舰船,九霄云空的飞机,都将被卷入海底,造成机、船失踪。这一发现,为漩涡说提供了现实依据。

  海穴说

  有些学者认为,远古时代,在大陆漂移过程中,经历过千百万年之久,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底地壳上形成了一些陷坑或空穴,到近代,此处地壳运动仍然频繁,大安的列斯群岛常发生地震。当发生地震时,这种空穴的顶部可能会坍塌,凹下去,就像海底“张开大口”似的。海水就急剧地涌人张开的大口里。如果船舰有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就随之被吞没。因此,在海面上不会留下船舰的残片、油渍、船员尸体及其他任何痕迹,任何东西也逃脱不了被卷入海底大口深渊的厄运。

blob.png

  但不少学者对上述推测持怀疑态度。因为据地震站网的观测证明,百慕大三角海区的地壳没有发生过“张开大口”或足可以使海面船舰被吞没的剧烈活动。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国的科学家曾联合考察过百慕大三角海区的洋流结构,获得了许多过去科学家们不知道的新鲜资料,但并没有发现海底“张开大口”如此惊人的现象。

  水桥说

  有些学者提出了一个独特而新奇的看法:百慕大三角海区与东太平洋圣大杜岛虽然相距很远,但两者之间却有一条海下“水桥”。这一看法始自一次偶然发现。

  有一次,来自东太平洋圣大杜岛的一位友人,告诉瑞典学者斯文·阿隆森一个奇怪的消息:在圣大杜岛的沿海有时看到一些不明来历的破船残片。岛上所有的居民都感到十分惊奇:当地海域并没有发生沉船事件,为什么会突然从海水里涌出这些破船残片,它们究竟是从哪里来,居民都觉得神秘莫测。阿隆森对这个奇怪的消息颇重视,经他再三调查和核实,证明了圣大杜岛沿海突然浮涌上来的破船残片,正是过去在百慕大三角海区已经神秘消失的船舰遗体。阿隆森兴致勃勃地对百慕大“魔鬼三角区”之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广泛地收集了大量资料,并详细考察了百慕大群岛和圣大杜岛之间的海底地质结构和复杂的水文气象情况,从而提出了独特而新奇的见解:在百慕大三角海区与东太平洋圣大杜岛之间确实存在着一条天然的海下“水桥”,“水桥”的磁场强度极大,迥异于其邻近海面,且变幻无常,从而有时形成一股威力无比的吸引力,倘若船舰偶然遇到这种奇异的吸引力,船舰上的导航罗盘等仪器就会失灵,从而导致船舰失事沉没。海下“水桥”好像一条输油管一样,沉船沿着“水桥”从这头流到那头,即从百慕大三角海区流到东太平洋圣大杜岛海区。阿隆森把他这一独特的见解报告给了美国哈里斯堡地质研究所,该所的乔纳森·史密斯教授肯定了这一发现的重大价值和可靠性,认为阿隆森的独特见解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探究百慕大三角海区之谜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可信的途径。

  阿隆森的新奇发现和独特见解,轰动了全世界,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注意和议论。为了证明百慕大三角海区与东太平洋圣大杜岛海区之间确实存在着一条漫长的海下“水桥”,阿隆森进行了试验。他先是精确地测定了地球的磁场,然后再在一个小型水池里进行水流跟踪磁场的试验。1980年1月,他用一部电子计算机和5万公升鲜红的水,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地质学家表演了他的试验。联合国的一位官员认为,阿隆森的试验对于进一步深入探索百慕大三角海区之谜,很有参考和启迪作用,因为阿隆森的试验首次证明了:在百慕大三角海区神秘消失了的船舰残骸,很可能是沿着海下“水桥”,穿过美洲大陆,来到东南太平洋的洋底,又在圣大杜岛海面浮现出来。

blob.png

  许多学者对阿隆森的新奇发现和独特见解持怀疑和否定态度。甚至认为上述种种假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神话”。他们反问道:真的存在有一条能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能穿过美洲大陆的海下“水桥”吗,海下“水桥”真有如此神奇的威力吗,这是目前无法证实的大谜,只能是一种假说或猜测而已。

  次声说

  有些科学家认为,百慕大“魔鬼三角区”的“魔鬼”是一种强烈的次声波,它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这是造成飞机和轮船毁灭、乘员死亡的主要原因。

  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地球物理学家B.B.舒列金就发现了由海浪产生的次声波。后来许多科学家还发现:火山爆发、地震、激光、打雷、飞机飞行、风暴等等,也都能产生次声波。在酝酿着暴风雨的地区,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前,会发出次声波震荡。这种震荡是在空气流受到浪峰的拍击时产生的,它们在空气中以高达330米/秒的速度传播,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则更快,达到1650米/秒。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一种声音,但它们的破坏力却大得令人惊奇。当次声波的振荡频率为6赫左右时,能使人产生疲劳感,随后又从焦躁不安发展为本能的恐惧。当频率为7赫时,能使心脏和神经系统陷入瘫痪状态。强烈的次声波能使人由痛苦到死亡,能使船体破裂、飞机解体。

  1970年,一架美国飞机飞越百慕大三角区,竞从荧光屏上消失了10分钟,飞机着陆后,所有机上钟表都比地面上慢了10分钟。1977年2月,一位探险家和他的四个伙伴,乘一架水上飞机进入百慕大三角区探险,在那里逗留了数天,有一天晚上,吃晚饭时,他们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他们吃饭使用的叉子突然弯曲了,同时水上飞机上的十几把钥匙都变了形,甚至罗盘上的指针也偏离了40°。有些学者猜测: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奇怪现象,可能是由于遇到了一种弱的或中等的次声波振荡。

  有些学者不同意上述看法。他们认为,只有高强次声波对动物和人体的器官才能发生影响,但那是在密闭的腔体中进行的试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在自然界中很难产生高强次声波。也有科学家设想制造次声波武器,但只不过是设想,不应把想象当作现实。

  黑洞说

  黑洞之说,即一些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天体曾坠落在百慕大海区,它们已经变成体积极小但密度极大的物体,任何物质包括光线,只要在它旁边都会被吸进去。但它却不释放任何物质,所以人们无法发现它。它犹如一个黑洞,船和飞机受其影响,来不及求救就被吸入海中。这个观点是由美国学者韦勒提出的。他认为在百慕大海区有一颗1500年前坠落的陨星,这颗高密度的陨星使百慕大地区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船只和飞机一旦靠近,就被吸人其中,再也摆脱不了。而且离百慕大不远的墨西哥半岛上的伯利兹也曾经飞落过一颗陨石。这颗陨石摧毁了地球上的万物生灵,其尘埃在地球上空弥漫十年之久。百慕大是否也受到了它的影响,人们不得而知。

blob.png

  那些在百慕大地区消失得不留痕迹的船只、飞机,的确很像黑洞现象引起的结果,但是黑洞却难以解释为什么只有飞机和船只在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燃冰说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甲烷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遇火即可燃烧。

  英国地质学家,利兹大学的克雷奈尔教授提出了新观点,他认为:造成百慕大海域经常出现沉船或坠机事件的元凶是海底可燃冰产生的巨大沼气泡。当海底发生猛烈的地震活动时,被埋在地下的块状可燃冰晶体被翻了出来,由于可燃冰的主要成份是甲烷,会因外界压力减轻迅速汽化。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使海水密度降低,失去原来所具有的浮力。恰逢此时经过这里的船只,就会像石头一样沉入海底。如果此时正好有飞机经过,当甲烷气体遇到灼热的飞机发动机,会立即燃烧爆炸。

  美国一个实验室曾做了一个模拟实验:从一个小泳池底部向上吹大量空气,形成的气泡充满水池,让一位水性很好的游泳运动员跳入水池,这时他的身体会像秤砣一样直向下沉,因为充满空气的水已失去浮力。这就说明了为什么许多轮船在百慕大三角区会突然沉入海底而消失。

  到目前为止,这种推测算是最有说服力的科学说法,而且科学家还在百慕大海域找到了可燃冰的样品。

  高压油气说

  这种说法是加拿大的唐纳德·戴维森提出来的。他认为,百慕大海区的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这一海区的天然气被大量释放出来,使得这里的空气含氧量大大减少,从而让飞机的发动机因缺氧而熄灭。而从机尾排气管排出的灼热废气,又引燃了这一海区不断喷涌出来的天然气,从而将坠落的飞机焚烧得一干二净。

  晴空湍流说

  在万里晴空中,有时也会像平静的海面下藏有汹涌的暗流一样,偶尔会出现强烈的扰动气流,使飞机产生剧烈颠簸,航空气象专家称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气流为晴空湍流。它被称为飞机的“隐形杀手”。航行的飞机碰上它便会发生剧烈颠簸,有时它还会产生次声,将飞机撕得粉碎。有人认为,百慕大地区的飞机失踪之谜,便是因为晴空湍流。

  天然激光说

  有些科学家提出了天然激光的假说。他们认为,太阳、大气层的上层、空气流、海洋面会自行构成激光发生器的全部元件。太阳是波的发生源,大气层的上层及平静的海洋面是光波的发射器,移动着的空气流是特殊的活性介质。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有时它们会自行形成一股极强烈的天然激光。如果飞机和船舰偶然遇到这股天然激光,就会立即就地气化,化为乌有,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因此,遇难的飞机船只的任何油渍、碎片或乘员尸体也就根本找不到,消失得无影无踪。但这只是少数科学家的一种假说和猜测,还缺乏确凿有力的证据。

  地磁异常说

  有些科学家认为,百慕大之所以会发生飞机和船舶失踪事件,这与该区的地磁异常有关。而地磁之所以异常,这又与太阳—月亮的作用有关。一般而言,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综合作用所产生的动力,在6月和12月达到最大值,而在3月和11月则下降到最小值;月球在环绕地球的椭圆形空间轨道上运动时所产生的潮汐形成力,通常在农历的月初和月中(新月和满月)期间最为明显。一位物理、数学博士研究了百慕大三角区船舶和飞机失踪事件的统计情况,发现了一种奇特的规律,他查定了出事期间太阳和月亮的坐标位置,发现出事的时间是同新月和满月(即农历的月初和月中)以及进动力达到最大值的时期(即6月和12月)是一致的。根据这些奇特的现象,他提出了一个假说:在百慕大三角区(地球上其他的三角区也同样),月亮—太阳引力的高潮引起了三角区地壳深处离子化岩浆,其必然的结果是使三角区出现地磁异常,形成一个强大而奇异的磁场,干扰飞机和船只的正常航行,使各种仪器失灵,致令飞机和船只失事,湍急的水流会把失事的飞机和船只带到不知所向的地方。

blob.png

  天外来客说

  美国天文学家M.K.杰塞浦以及西方的一些人认为,百慕大三角区一些飞机和船舶神秘失踪,可能都是“天外来客”——“宇宙人”乘坐的“飞碟”造成。他们认为,百慕大三角区是“天外来客”经常活动的海区,他们任意掠夺人、飞机和船舶。例如,1965年6月5日,一架大型双引擎军用飞机——“飞行车箱C-119”号,机上共有10名机组人员,在飞越百慕大三角区时,突然失踪了。西方有些人猜测,可能是被“天外来客”的“飞碟”掠走了。因为这架飞机失踪时,美国宇宙飞船“双子座-4”正飞越百慕大三角海区上空,宇航员麦克奇维特发现了一只触手外露的类似“飞碟”的不明飞行物,在离宇宙飞船仅10~20海里处飞行,他立即用摄影机把那一不明飞行物拍摄下来。据他的回忆和描述,那一不明飞行物好像是圆柱形的,四周似有外露的“触手”,但这种“触手”也可能仅仅是影子而已,从照片上看,在黑色的背景上是一个很大的白色斑点。宇航员这些模棱两可的说法使“C-119”号飞机失踪事件更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后来他在一封回信中写道:“……在宇宙飞船飞行中,我确实看到了某些人称之为飞碟的物体,但这并不是说那就是来自其他星球的飞船,我在飞行期间看到的物体,不论我本人,还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了解和确认它究竟是什么。”

  有些人对上述说法持异议,他们把宇航员所发现的不明飞行物,解释为当时正在轨道上正常飞行的“飞马-2”人造卫星,因为该人造卫星有一根长96英尺、类似于触手的天线。但后来经过详细的计算才证实:当“C-119”号飞机失踪时,“飞马-2”人造卫星却在距离百慕大三角区上空千多里之遥的太空中遨游,因此,宇航员所发现的那一不明飞行物,根本不可能是“飞马-2”人造卫星。

  有些人认为,虽然不是“飞马-2”人造卫星,也可能是其他金属碎片,因为那时围绕地球在不停地运转的人造天体已有1400个之多,所以很难断定是“天外来客”的“飞碟”。那不明飞行物究竟是什么,至今仍是疑谜。

  时空飞越说

  这种说法是富于幻想的,然而也有事实:1968年,美国航空公司的一架大型客机。穿越百慕大三角区时,在地面雷达荧光屏上突然消失了10分钟。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呢,有人认为由于发了时空跳跃,在这段时间里,飞机已经离开了人们的时光。对于机上乘员来说,这一切是在他们不知不觉之中进行的:飞机上的钟表比地面上的慢若干时间,也正是说明,飞机在这段时间里是处于不存在状态之中。这一根据是:时间不是以人们一般认为恒久不变的速度,而是以不同的速度在流逝的。要是空间中某一点上时间的速度,不同于它一般的速度,那么陷入时间陷阱里的轮船或飞机,就会暂时或永久地离开我们这个世界。这时轮船或飞机连同其中的乘客,都会经历将来或过去。《百慕大三角》一书的作者查尔斯·别尔里奇就持这种见解,他写道:“一位失踪了的驾驶员的母亲有时会有这样的感觉,似乎她的儿子还在空间的某处活着哩。”不难看出,这种解释更近乎离奇的幻想小说。

blob.png

  异常重力说

  美国宇航员有一次在飞越百慕大三角区上空时,拍摄了分辨率极高的海平面照片。后经分析发现,波多黎各海沟上方的海平面,要比其他海域凹陷25米。这种异常状况,照理会形成强大的海洋回转流,事实上却没有。事后一些科学家对波多黎各海沟作了探测。发现它深达9215米,故不会产生回转流。这处海沟之所以特别深,据这些科学家考证,是由于沟下地壳内聚集着许多非同寻常的超重物质。这些物质产生出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即异常重力,把海沟拉得紧紧的,同时又使海沟上方的海水向下陷落。科学家们由此推测,当轮船一旦进入突然低下25米的海面时,又受到异常重力场的作用,就会出现种种难以想象的复杂局面,造成不堪设想的恶果。

  超自然力量说

  由于种种科学假说都不能令人信服,于是有人提出在百慕大三角区存在着超自然的力量,认为“三角区”的海底是发射火箭和飞碟的根据地,也是接待来自其他假想星球的宇宙飞船的最理想地点。据说,在地球的史前阶段,很可能有来自其他星球的宇航人,发现了百慕大三角区这个地理特点,就在这里的海底安装了强大的能源点和信号系统。设想这种装置至今仍在运转,向宇宙空间按时发出信号,指引外星球的宇航员更安全地靠近地球。而当这些水下装置定时运转时,它发出的强大光信号不仅会直接而严重地影响导航仪器或人的器官,而且会把这时出现在三角区的船只和飞机击毁。近现代以来,世界上关于飞碟的报告不断增多,而在佛罗里达—巴哈马群岛地区发现得最多,于是有人推测在三角海区船舶和飞机的失踪都是飞碟所为,并且似乎有确凿的证据。1963年,美国海军在波多黎各东南部的海面下发现了一个“怪物”,于是就派了军舰追踪,一直追了四天,也没追上,它有时钻到8000米深的海底,人们发现它有一个螺旋桨。此外,西班牙沿岸采海绵的工人曾在海底看到过一种很大的、圆顶透明的怪东西。这些现象使人怀疑三角区可能是一个海底发射场,飞碟就是从这个海底基地发射的。可以想见,这一推测幻想的成分更大。

blob.png

  甲烷爆炸说

  自挪威北极圈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百慕大三角附近的巴伦支海海底发现了多个巨大的坑穴,这些坑穴的宽度约805米、深度约为46米,是由临近海岸的甲烷累积爆炸形成。他们认为,甲烷爆炸可能对在巴伦支海航行的船只构成威胁。有专家指出,巴伦支海底因甲烷爆炸而形成的坑洞,也有助解释百慕大三角船只和飞机失踪之谜。据科学家介绍,该海域的海底深处存在丰富的天然气储备,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慢慢泄漏,积年累日之下甲烷堆积在海底形成空洞,这些充满甲烷的空洞最终发生爆炸。研究人员表示,海底爆炸可能给爆炸时正好在海面上航行的船只造成危险,从而解释了百慕大三角地区船只失踪的真正原因所在 。

  以上种种说法,每一种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们都只能解释某种现象,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还有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百慕大三角衍生谣言——“914号航班事件”

  “914班机”穿越事件

blob.png

  1990年9月9日,在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卡拉加机场控制塔上。人们突然发现一架早已淘汰了的“道格拉斯型”客机飞临机场,而机场上的雷达根本找不到这架飞机的存在。这架飞机降临机场时,立即被警卫人员包围,驾驶员和乘客们走下飞机后,立即问:“我们有什么不正常?这里是什么地方?”机场人员说:“这里是委内瑞拉,你们从何方来?”飞行员听后惊叫道:“天哪!我们是泛美航空公司914号班机,由纽约飞往佛罗里达的,怎么会飞到你们这里?误差两千多公里呀!”接着他马上拿出飞行日记给机场人员看:该机是1955年7月2日起飞的,时隔35年!机场人员吃惊地说:“这不可能!你们在编故事吧!”后经电传查证,914号班机确实在1955年7月2日从纽约起飞,飞往佛罗里达,突然途中失踪,一直找不到。当时认为该飞机掉入了大海里,机上的五十多名乘客全部赔偿了死亡保险金。这些人回到美国的家里,令他们家里人大吃一惊。孩子们和亲人都老了,而他们仍和当年一样年轻。美国警方和科学家们专门检查了这些人的身份证和身体,确认这不是闹剧,而是确凿的事实。

blob.png

  很多人都对这一被称之为“914号班机事件”的“时空隧道”案例印象深刻,它常常被收录到“世界未解之谜”的书里,还有一些人认为这架飞机的消失可能与外星人和飞碟有关,在互联网论坛上,介绍这一事件的帖子也广为流传,并引发了很多网民的争议。虽然“时空隧道”是否存在对科学界来讲还是一个谜题,但是对于“914号班机事件”的真伪,很多显而易见的证据都指明这更像一个科幻故事,而不是真实案例。

  事件中提到的泛美航空公司全称泛美世界航空公司,成立于上世纪世纪30年代,是美国曾经最主要的航空公司之一,垄断了超过一半的美国至其他国家的航班,在世界各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甚至一度成为美国航空公司的代名词。但是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泛美航空公司只经营海外业务,并没有经营美国政府管制之下的国内航空业务。直到1979年美国解除空运管制法案,泛美航空公司申请国内航线的申请才得到批准。所以在1955年,泛美航空公司不可能拥有纽约到佛罗里达的国内航班。

  1955年和1990年相关的历史资料中,也没有文中提到两次事件的记载。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空难记录办公室的网站中收录了最近几十年世界各地的大小空难,甚至很多没有人员伤亡的小事故也都记录在案。这份资料显示1955年7月2日当天,全世界并没有发生任何空难。

blob.png

  另外查阅泛美航空公司的空难记录发现,在整个50年代,没有发现其他与文中1955年飞机失踪事件类似的事件。在事件的另一端,1990年9月、10月前后,在美国主要报纸之一的华盛顿邮报上也同样没有关于这一本应震惊世界的事件的任何信息。

  综上所述,“914号航班事件”仅为人们编造的一个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由于这片海域常发生人们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或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及推理方式难以解释的超常现象,因而到了近现代时,它已成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种失踪事件的代名词。

相关新闻阅读 明朝的福王是谁?揭开福王的身世之谜 费祎驾鹤登仙的典故是怎么回事?讲述了什么故事? 费祎读yi还是wei?费祎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朱常洵和朱常洛是什么关系?他们的关系好不好? 福王的历史原型是谁?福王有历史原型吗? 武攸暨的第一任妻子是谁?武攸暨妻子介绍 逄纪还是逢纪?区别是什么? 逢纪是小人吗?为人是什么样的? 逢纪读音怎么读?拼音是什么? 逢纪是几流谋士?排名和地位又是什么样的? 袁谭的妻子是谁?名字叫什么? 袁基的妻子是谁?名字叫什么? 审配和许攸的关系是怎样的?他们的关系好吗? 审配为什么主战?审配是怎么想的呢? 审配是文官还是武官?审配的能力强吗? 审配是几等谋士?审配的军事才能如何? 逢纪为什么打击田丰?逢纪和田丰之间有什么恩怨? 如何评价逢纪?逢纪是个怎样的人呢? 逢纪是个怎样的人?逢纪的性格是怎样的? 逢纪字什么?这个字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逢纪是忠臣吗?逢纪的能力如何? 袁绍麾下的逢纪真的无用吗?真相是什么? 萧燕燕为什么要杀死韩德让妻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颛顼墓在哪里?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颛顼的三个鬼儿子是谁?名字叫什么? 颛顼的历史是什么?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 颛顼为什么不能娶小夭?两人身份和关系是什么样的? 颛顼是什么人?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和成就? 莽古济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什么是真实历史? 莽古济没有封号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真相? 莽古济是谁?她为什么只挺过了276刀? 和硕柔嘉公主是谁?是什么身份? 康熙的九格格指的是谁?是什么身份? 思婉格格是谁?她嫁给谁了? 东果格格是谁?是努尔哈赤为了纪念谁? 东果格格的儿子杀妻是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 何和礼是什么人?他喜欢东果格格吗? 东果格格是谁?六个儿子分别是谁? 端敏郡主是什么来历?是谁的女儿? 什么是康熙秘史?端敏身世是什么? 固伦公主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品级? 端敏是什么身份?她是谁的女儿? 陈宫最后是怎么死的?被谁杀了? 三国里陈宫是什么结局?后来如何了? 陈宫是什么人?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陈宫智谋怎么样?在三国排第几? 陈宫是什么身份?他是谁的谋士? 陈宫选择吕布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考虑? 萧燕燕嫁给韩德让时是几岁?他们之前有哪些故事? 萧燕燕的历史原型是谁?真实的萧燕燕是怎样的? 相关话题 乌孜别克热瓦普 碧约牛腿琴 赛依吐尔 多朗热瓦普 都塔尔 弹布尔 火不思 苏古笃 忽雷 纳西琵琶 扎木年 考姆兹 五弦琵琶 大阮 中阮 独弦琴 小阮 五弦琴 玄琴 古琴 伽倻琴 雅托噶 阮 锵 竹筒琴 扬琴 竹琴 柳琴 箫 琵琶 二胡 唢呐 编钟 笛子 古筝 医家 阴阳家 纵横家 小说家 杂家 兵家 名家 法家 农家 儒家 国际儿童节 父亲节 母亲节 五四青年节 植树节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