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王羲之】(1)王羲之抄经与爱鹅轶事【多图赏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白鹅戏水画 【书圣王羲之】(1)王羲之抄经与爱鹅轶事【多图赏析】

【书圣王羲之】(1)王羲之抄经与爱鹅轶事【多图赏析】

2023-11-22 12: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此图转载自:网友 Yan 的个人网站“旅行漫记”travel.synyan.net/13391)

上图:兰亭古迹,王右军祠,祠堂内有王右军像以及牌匾。像为今塑,背后木板上仿佛曾有画一幅已不知所踪。牌匾为宣城太守刘树堂题写的 “尽得风流” 四字。

上图:兰亭古迹,八角形御碑亭,建于高一层的石台上。亭内御碑高三丈、宽一丈,正面刻有康熙临摹的《兰亭集序》全文(见下图),背面刻有乾隆帝亲笔七律《兰亭即事》。

上图:兰亭“祖孙碑”,碑正面为康熙皇帝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字体古朴、端庄。

上图:兰亭“祖孙碑”,碑正面为康熙皇帝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局部1)

上图:兰亭“祖孙碑”,碑正面为康熙皇帝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局部2)

有据可查的最早兰亭图,原由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所画,在明朝时由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周定王朱楠之长子、世称周宪王的朱有墩组织刻成端石,现在李公麟所画的《兰亭图》原图和端石兰亭图石刻都已经难觅踪迹,只有少数拓片留存。

下面是《端石兰亭图》卷帖拓片的几个片段:

下图:《端石兰亭图》卷帖拓片局部——王羲之观鹅像,

文人雅集中的王羲之似乎正一边观鹅,一边在琢磨着写《兰亭序》呢:

上图:明益宣王重刻大《兰亭图》卷 局部:王羲之观鹅像

(下几篇文章会详细介绍历代著名画家的“兰亭雅集-曲水流觞图”,此处先介绍一些“王羲之爱鹅”的轶事)

王羲之:爱鹅轶事 & 书写《黄庭经》(另有说是《道德经》)

宋代,马远《王羲之玩鹅图》,立轴,绢本淡设色,纵115.9厘米,横52.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上图赏析: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性爱鹅,观鹅舞颈而妙悟书法之道,曾以写经与山阴道士换鹅。此图中王羲之倚松而坐,莲渚之中,两只白鹅正在水中嬉戏。此画体现了画家多方面的才能,画人,用线细劲流畅,造型准确生动。画松,虬曲盘折,有飞龙之姿。画景,皴擦点染,空漾幽远。画花鸟,则工整细致,有院体之风。构图为典型的“马一角”风格,有舒致隽永之气满溢纸上。

王羲之生性爱鹅,据唐代《晋书》记载:“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人们提起王羲之,很容易联想到他“写经换鹅”的故事。据说山阴昙酿村玄妙观的道士陆静修想请王羲之为观里抄一篇《黄庭经》,可是他与王羲之素昧平生,怎么好意思贸然相求呢?后来,他听说王羲之爱鹅成癖,便买了一大群白鹅放养在王羲之经常路过的一条溪水里,等待时机。王羲之路过这条小溪,看到这群大白鹅,喜欢得如痴如呆,流连忘返,就打听鹅的主人陆道士这鹅卖不卖?陆静修故作为难地说,观里养的东西一向不卖与外人。王羲之再三恳求,宁肯花大价钱也要买,并说他实在太喜欢这些鹅了。陆静修见时机已到,就说:“卖是肯定不卖的。不过您如果能为观里抄写一部《黄庭经》,那我就把这群鹅全部奉送给大人。”王羲之不到半天时间,就把一部《黄庭经》抄写完毕。

临别之前,王羲之又在溪边的沙滩上用手杖大书一个草体的“鹅”字,高高兴兴地告辞走了。陆静修见这个“鹅”字龙飞风舞,笔力雄健,简直是神来之笔,忙叫人取来一张大薄纸,亲自伏地勾描。接着又请来石匠,把这个意态秀拔的“鹅”字刻在石碑上,从此,这个“鹅”字碑就竖在浙江绍兴兰亭风景区里,碑后的池塘便被称为“鹅池”。

这个故事并非杜撰,在南朝的《论书表》、唐初的《晋书》等史籍中均有记载。

(上图转载自:网友姚泉名的博客)

上图:兰亭古迹,鹅池亭为一三角亭,内有一石碑,系清同治年间建,上书 “鹅池” 二字。

上图:兰亭古迹,鹅池亭,为一三角亭,内有一石碑,上书 “鹅池” 二字。

“鹅” 字铁划银钩,传为王羲之亲书;“池” 字则传为其子王献之补写。一碑二字,父子合璧。

上图:兰亭古迹,鹅池亭

上图:兰亭古迹,鹅池,果真有鹅(像不像王羲之笔下的“之”字?),白毛绿水,红掌清波。

人们不禁要问,王羲之真的如此喜爱鹅吗?“写经换鹅”的目的何在?

许多学者认为,王羲之是大书法家,他的爱鹅,也应从书法的角度找原因。鹅的形态和动作对王羲之的执笔、运笔很有启发。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就这样说过:“其要在执笔,食指须高钩,大指加食指、中指之间,使食指如鹅头昂曲者,加指内钩,小指贴无名指外距,如鹅之两掌拨水者,故右军爱鹅,玩其两掌行水之势也。”

十堰龙泉寺湖中鹅(动态)【1】(此图转载自:秦楚论坛网友“何绪江”)

十堰龙泉寺湖中鹅(动态)【2】(此图转载自:秦楚论坛网友“何绪江”)

十堰龙泉寺湖中鹅(动态)【3】(此图转载自:秦楚论坛网友“何绪江”)

上图:兰亭古迹,鹅池

上图:毡制天鹅,俄罗斯艾尔米塔博物馆藏,巴泽雷克出土。(像不像“之”字?)

(上图转载自:网友“dianle998”的摄影)

上图:陶然亭公园里的“鹅池碑亭”,仿浙江绍兴兰亭内的《鹅池碑亭》而建。

《晋书·王羲之传》也记载了王羲之的一件爱鹅逸事。说是会稽有个孤姥,养了一只好鹅,王羲之想要买下来,孤姥不肯答应。王羲之只好前去观赏。孤姥听说后,就把鹅烹了,准备招待他。王羲之大为惋惜,叹息不已。

上图:清,紫檀嵌螺钿羲之爱鹅图笔筒,故宫博物院藏(描绘的不知是否是“孤姥烹鹅”)

《晋书·列传·第五十·王羲之传》:

【原文】

王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

又山阴有一道士好养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上图:清代广东画家苏六朋《羲之题扇图》,广州博物馆藏。

(上图描绘的是王羲之为老婆婆题扇的故事。)

上图:宋末元初,钱选《兰亭观鹅图》,手卷,纸本设色,纵24.7厘米,横82.1厘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上图:宋末元初,钱选《兰亭观鹅图》(画心与部分题跋)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上图:宋末元初,钱选《兰亭观鹅图》画心

《王羲之观鹅图卷》又名《王羲之兰亭观鹅图》,描绘王羲之坐于亭内,观看湖中白鹅嬉戏,由鹅修长脖子摆动的优美姿态,得到书法运笔的灵感。山石以重复而单纯的直线和曲线构成,再于轮廓内涂上石青、石绿、土黄等颜色,仿唐朝青绿山水的作风。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上图:宋末元初,钱选《兰亭观鹅图》局部1

此图以金碧重彩绘秋天野渡。山石勾染皴擦并用,笔墨苍茫深秀,构图平远浩渺,为钱氏山水画佳作。

上图:宋末元初,钱选《兰亭观鹅图》局部2

上图:钱选《王羲之观鹅图卷》画家自题:修竹林间爽致多,闲亭坦腹意如何。为书道德遗方士,留得风流一爱鹅。

上图:宋末元初,钱选《兰亭观鹅图》画心与引首:乾隆行楷“山阴逸兴”

一代书圣王羲之:笔法曾得仙人指点

(此文转载自:腾讯儒学)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我国东晋时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为“书圣”。其字飘逸而端庄,真率而蕴藉,自然生姿,又给人以静美之感,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从小就喜欢写字,七岁时字就写的很端正了,十二岁时在他父亲的藏书中发现有前人写的《笔论》,便悄悄的拿出来认真阅读。他父亲发觉后,恐他看不懂,就对他说:“等你长大了,我会给你看的。”王羲之跪拜说:“现在就让孩儿看这书、教孩儿书法吧?”他父亲高兴的说:“好吧。你一定要记住学书法不仅仅局限于笔端纸墨之间,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写字与做人的学问。只有人品高尚,书法才能超凡入圣。”

王羲之牢记父亲教导,日夜阅读各种经书和《笔论》,勤学苦练,因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他做人诚实,举止稳重,书法上博采众长,兼善隶、正、行、草各体,尤善隶书。

下图:

兰亭古迹里的“墨池”:

(此图转载自:思泉的博客)

上图:兰亭古迹,王右军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同治八年(1896年)重修。祠中有池,池上建亭,亭桥相连,四周环廊,结构罕见。

(此景简介:里面布局为回字形,有一方池,名曰墨池,出于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之典故。一小桥从池中穿过,中有一四角亭,名曰墨华亭(1914年移建),亭四角飞檐上翘。四周回廊,壁间镶嵌着各种版本的《兰亭序》石刻与碑刻。回廊下摆着案几,很多人(包括一些小孩子)都在此临摹书法。)

(此图转载自:网友 Yan 的个人网站“旅行漫记”https://travel.synyan.net/13391)

上图:兰亭古迹,王右军祠里的墨池与墨华亭 (此图转载自:思泉的博客)

相传王羲之有一次来到了神奇秀丽的天台山,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但他对自己所写的字还不满足。忽见来了一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的对他说:“你的字写的不错呀!”王羲之说:“哪里!笔力不足,请您多多指教。”老人拿起笔写了一个“永”字,说:“我看你志坚心诚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把这个'永'字写好,书法的真功夫就在其中。”

老人给他一笔一笔讲解笔划和架子结构,并告诉他写字要净心、要永远保持高洁的心境。王羲之顿觉心明眼亮,连连拜谢先生教诲之恩,再看时老人已飘然离去。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的传来:“卿的书法感动我,我乃天台白云……”王羲之得白云先生指教后,练字更加勤奋,就住在山中一个岩洞里静心抄写了道经《黄庭经》,这是一部道家修道之书,他的书法笔势也更加开放俊明,结构严谨。

一次,晋元帝要到北郊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匠雕刻。工匠在雕刻时非常惊奇,字迹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众人赞叹说:“王羲之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成语“入木三分”即源于此。)

王羲之因才华出众,被朝廷任命担任过刺史、右军将军等(人们也称他王右军)。他淡泊名利,爱民如子,到任会稽郡守时,正值当地遭受旱灾,他先行开仓赈饥,救助百姓,然后详细列灾情上报,多次上书要求减免赋役,为民请命。虽身为地方官,但对国家政治弊端和百姓宿愿的大事,每每直言上谏,因此而触怒权贵,他毅然辞官不做,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

(此动图原出自:天民博客)

王羲之始终保持质朴的本色,虔心信道、修道,他的美文妙笔《兰亭序》、《十七帖》等,堪为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灿烂的瑰宝。他以纯正的心感受天地造化自然万物之美,探索宇宙的深奥精微,印证到书艺上,在《书断》中说:“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在《兰亭》诗中说:“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在给友人的信札《十七贴》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和尊道爱民的思想。他这样总结作字“凡书贵手沉静,含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认为静心凝神,心正气和,才能写好书法。

王羲之书品亦如人品,清秀超逸,精妙绝伦。李白称赞说:“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王右军》)

唐太宗李世民评价王羲之书法尽善尽美,称其性格“以骨鲠称”,骨鲠意即耿直、正直,并亲笔撰写了《王羲之传论》,提倡天下学习他的字体,尤其隶书。

上图:唐太宗李世民(左),王羲之(右)

《晋书》中有唐太宗李世民为王羲之写的史论,故书中有“唐太宗文皇帝御撰”字样(见下图),在史论中,唐太宗点评各书法家,说王羲之“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上图:《晋书》中有李世民为王羲之写的史论。

王羲之身处乱世,能够坚守信仰和节操,不事权贵,人们认识王羲之的书法之美,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作为文人应具有的正气和风骨。

王羲之楷书《黄庭经》明代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王羲之楷书《黄庭经》宋拓本,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藏,被誉为宋拓黄庭经帖法书第一,此拓本墨色凝重,传拓清晰,笔精墨妙,俊逸纵横,堪称拓本中的佳品。上图为拓本正文内页第一页,下图为拓本正文内页最后一页:

(提醒:下几篇文章会完整展示这件书法杰作《黄庭经》以及王羲之所书写的《道德经》,见文末最后两个链接)

关于黄庭经,《晋书•卷八十》对此有一段生动的描写:“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因此,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五月”【见上图】,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

上图:王羲之写完经后“笼鹅而归”(没查到此图出处,似乎是 明朝 陈洪绶风格)

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上图:王羲之写完经后“笼鹅而归”

清 青玉王羲之爱鹅图意山子,高12cm,宽28.5cm,厚9.4cm,故宫博物院藏

这段故事如此有名,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诗说道:

《王右军》:

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上图:清 王羲之爱鹅立像(高30cm,不包木座25cm,宽7cm,重676克),此像以整根圆雕而成,人物眼、发、须均有墨染,原配木座。是根据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爱鹅的故事雕刻而成。

清 王羲之爱鹅立像 整根圆雕(局部1)

清 王羲之爱鹅立像 整根圆雕(局部2)

清 王羲之爱鹅立像 整根圆雕(局部3)

上图:“王羲之爱鹅”现当代瓷器,55cm(图源:敦煌拍卖 2013年拍品)

除了写经换鹅,王羲之还有一则与鹅相关的逸闻,据说是王羲之平生十分后悔的一件事:

王羲之另一大爱好是癖珠。王羲之为了让十指灵活有力,增加书写的气势,他随身都佩带一颗晶莹剔透、珠润玉圆的明珠,不时握在手掌中,来回摩挲。一天,王羲之手搓明珠站在池畔观赏白鹅戏水,忽然家僮通报一位僧人朋友前来造访,王羲之随手将明珠放在桌上,与这位僧友叙谈。其间,又有人来见王羲之,王请僧人稍候,出去会另一客人。回来后,桌上的珠子却不见了,王羲之就怀疑是这位尘外之人,欲心未净,虽不便明言,但脸上流露出鄙夷之色。僧人见状,顿感冤屈,却有口难辨,只好怏怏而去……这位僧人无端遭此不白之冤,没多久就坐化(即逝世)了。

没想到,王羲之家中的一只大白鹅突然也病怏怏的不吃不喝,没几天死了。家人感到奇怪,剖开鹅的肚肠,竟发现了那颗明珠。原来那天大白鹅误把明珠当饲料吞进肚里了。王羲之非常难过,深感自己错怪了那位僧友,悔恨交加,十分悲痛,自己竟然为了一颗俗物,而怀疑、伤害自己最真挚的朋友,实在太卑鄙了。这也成了他一生中最后悔的一件事。自此他戒绝了玩珠之癖,为了纪念这位清白的僧人,于是就把整座住宅和田园的山林一并捐给了佛门建寺庙,并亲笔为寺庙题写横匾“戒珠寺”,悬挂门上,用来悼念僧人也告诫自己。

他将住房改建成“戒珠寺”,表示以失落明珠的事件为教训,对朋友应以赤诚相待,不能轻易怀疑人家,使人家蒙受不白之冤。后王羲之西归,其子遵乃父遗命,将尸体涂以火漆,继续尽其职守,奈火漆难以防腐,后遂以塑像代之,故与他寺独特。而寺起名为“戒珠”,一是取《法华经•序品》中“精进持净戒,犹如获明珠”之禅意,二是阐明舍宅之本意。

上图:浙江绍兴戒珠寺

不过,关于戒珠寺的来历还有另一个说法,似乎来源于《大庄严论经》之卷第十一。有一天一比丘到一位珠师家里讨饭。当时珠师正在为国王穿宝珠。忙乱之中宝珠被家里一支鹅一口吞下,找不到宝珠的珠师顿时急的要命。家里没有别人,比丘就成了唯一的嫌犯。珠师再三追问之下,比丘不承认。最后比丘被捆绑起来拷打,也不再说话,直被打得头破血流。旁边的白鹅在啄地上的血时,一不小心被珠师一棒打死。这时比丘才说话:“宝珠在鹅肚子里。”

珠师责问他,你怎么不早说?比丘答道:“为了保住鹅的生命。鹅要是不死的话,打死我也不会说。”珠师果然在鹅的肚子里找到了那棵宝珠,直感到非常的惭愧,后悔。

这个故事不如王羲之的故事流传的广,但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对别人应以诚相待,不可以轻易怀疑人家。

戒珠寺屡毁屡建,现存山门、大殿和东厢等建筑,为1924年重建。山门楹联“此处既非灵山,毕竟是什么世界;其中如无活佛,何须用这样庄严。”原为张大千所撰写,现是后人重书。

上图:浙江绍兴戒珠寺

与王羲之有关的一些古迹:

上图:浙江绍兴除兰亭之外最为著名的一处书法胜地——云门寺,前身本为王献之的旧宅,传为王献之隐居练字之所。里面还有王献之的“洗笔池”。

上图:浙江绍兴云门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云门寺三面青山环抱,坐落在一个狭长二里左右的峡谷里,是一处清幽脱俗的佛门胜境。

最后附上一件墨宝:

上图:辽宁省博物馆馆藏珍品: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万岁通天帖》

此卷又名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唐摹即唐代的摹本,它是书圣王羲之一门七位书法家作品集合成的一卷法帖摹本。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

上图: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万岁通天帖》,辽宁省博物馆馆藏

(未完待续,有关王羲之的故事、古画与文物,请见本系列下几篇连载)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1.一代书圣王羲之:笔法曾得仙人指点,腾讯儒学

2.《艺术未解之谜》P3-5 ,编者:王春洪,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年出版

3.网友 思泉 的新浪博客,文章:绍兴游(二十三,兰亭——“曲水流觞”和御碑亭),绍兴游(二十四,兰亭——王右军祠)

4.网友 Yan 的个人网站“旅行漫记”,文章:曲水流觞兰亭会

https://travel.synyan.net/13391

本系列连载【书圣王羲之】,本文是第1篇;下几篇连载,链接如下:

【书圣王羲之】(2)兰亭风尚,曲水流觞:兰亭相关文物与流杯亭等古迹欣赏

羽觞流水似人生——几种形制独特的古代酒杯:耳杯、仙人乘槎杯等【多图欣赏】

【书圣王羲之】(3)曲水流觞赏名画:22幅《兰亭修禊图》(上)+王羲之兰亭序赏析

【书圣王羲之】(4)曲水流觞赏名画:22幅《兰亭修禊图》(下)+兰亭题材故宫文玩

【书圣王羲之】(5)王羲之楷书《道德经》(附:道德经原文与简析)

【书圣王羲之】(6)王羲之楷书《黄庭经》欣赏(附:黄庭经原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