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白芥子别名芥子 白芥子

白芥子

2023-04-17 22: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 拼音

bái jiè zǐ

2 英文参考

semen brassicae albae[朗道汉英字典]

semen sinapis albae[朗道汉英字典]

white mustard seed[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白芥子:1.中药名;2.方剂名。

4 中药名·白芥子

白芥子为中药名,出自《新修本草》[1]。

芥子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的干燥成熟种子[2]。白芥子呈球形,直径1.5~2.5mm。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具细微的网纹,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气微,味辛辣。炒芥子表面颜色加深,微见裂纹,有香气。

芥子味辛,性温。归肺经。芥子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芥子生品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多用于胸闷胁痛,关节疼痛,痈肿疮毒。炒芥子可缓和辛散走窜之性,可避免耗气伤阴,并善于顺气豁痰,多用于痰多咳嗽。炮制后更利于粉碎和煎出,同时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

4.1 白芥子的别名

芥子,芥菜子、辣菜子。

4.2 白芥子的处方用名

芥子、白芥子、炒芥子、炒白芥子。

4.3 白芥子的来源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4.4 白芥子的原植物形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达1m,全株被疏粗毛。茎直立,分枝。叶互生,中下部叶具长柄,叶片羽裂,顶裂片广椭圆形,较大,3裂,侧裂片2~3对;上部叶裂片较少。总状花序顶生;萼片4;花瓣4,黄色,有爪,排成十字形;雄蕊6,四强;子主心上位。长角果广线形,长2~2.5cm,有粗白毛,先端有长喙。种子圆球形,淡黄白色。花期4~6月,果期6~8月。

4.5 白芥子的产地

各地有栽培。

白介子主产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地。

4.6 白芥子的采集与初加工

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夏末秋初角果成熟变黄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种子。

4.7 白芥子生药性状

白呈球形,直径1.5~2.5mm。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具细微的网纹,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气微,味辛辣。

4.8 白芥子的炮制

唐代有蒸熟捣(《备急千金药方》);微熬(《外台秘要》)。

宋至明、清基本沿用前法。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黄等。

4.8.1 白芥子的炮制方法4.8.1.1 芥子

取原药材,去净杂质,用时捣碎。

4.8.1.2 炒芥子

取净芥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有爆鸣声,断面浅黄色,有香气逸出时即可。用时捣碎。

4.8.2 成品性状

白芥子为圆球形,表面呈灰白色或淡黄色(白芥子),或黄色至棕黄色(黄芥子)。味辛辣。

炒芥子表面颜色加深,微见裂纹,有香气。

4.8.3 炮制作用

生白芥子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多用于胸闷胁痛,关节疼痛,痈肿疮毒。如治疗痰饮胸闷胁痛的控涎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治疗寒痰凝滞,关节疼痛的白芥子散(《校注妇人良方》)。

白芥子炒后可缓和辛散走窜之性,可避免耗气伤阴,并善于顺气豁痰。多用于痰多咳嗽,如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炮制后更利于粉碎和煎出,同时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

4.8.4 炮制研究

白芥子主要含有硫苷化合物。

芥子内服后能刺激黏膜,引起胃部温暖感,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有健胃作用。此苷本身无刺激性,酶解后生成异硫氰酸酯类(芥子油),具有辛辣味和刺激性。炒后可杀酶保苷,使其服用后,在胃肠道环境中缓慢分解,逐渐释放出芥子油而发挥治疗作用。

对芥子炮制前后的芥子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炒芥子中芥子苷含量高于生品,其水煎液中芥子苷含量炒芥子粗粉>生芥子粗粉>炒芥子>生芥子,故芥子入煎剂以打碎为宜。炒芥子煎液中只含芥子苷,生芥子煎液中则含芥子苷和芥子油。外用以生品研末为宜,以免因炒后酶失去活性不能水解苷而难以奏效。

用清炒法、电热恒温烘烤和远红外线烘烤炮制白芥子,结果表明,远红外线烘烤白芥子,色泽均匀,烘烤时间短,含苷量高,损耗低,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4.8.5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4.9 白芥子的性味归经

白芥子味辛,性温。归肺经。

4.10 芥子的功效与主治

白芥子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白芥子具有利气豁痰,温胃散寒,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的作用。

1.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结核性胸膜炎,反胃吐食,胃寒疼痛,寒湿痹痛,面神经麻痹。煎服:3~9g。

2.治阴疽,痰核,煎服或研末调敷。

3.扭伤、挫伤,各种神经痛,研末醋调敷。外敷皮肤有灼热感时即除去。

白芥子生品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多用于胸闷胁痛,关节疼痛,痈肿疮毒。如治疗痰饮胸闷胁痛的控涎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治疗寒痰凝滞,关节疼痛的白芥子散(《校注妇人良方》)。

炒芥子可缓和辛散走窜之性,可避免耗气伤阴,并善于顺气豁痰。多用于痰多咳嗽,如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炮制后更利于粉碎和煎出,同时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

4.11 白芥子的化学成分

白芥子含白芥子甙(sinalbin)、芥子酶(myrosin)、芥子碱(sinapine)、4-羟基笨甲酰胆碱(4-hydroxybenzoylcholine)、4-羟基笨甲胺(4-hydroxybenzylamine)等。

白芥子主要含有硫苷化合物。

白芥子含白芥子苷(Sinalbin)、芥子碱、芥子酶等。

4.12 白芥子的药理作用

白芥子苷水解后的产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致充血、发泡。白芥子内服可催吐、祛痰,过量可致胃肠炎。其水浸剂在试管中对某些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平喘作用。

4.13 芥子药典标准4.13.1 品名

芥子

Jiezi

SINAPIS SEMEN

4.13.2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albaL.或芥Brassicajuncea(L.)Czern.et 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4.13.3 性状4.13.3.1 白芥子

呈球形,直径1.5~2.5mm。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具细微的网纹,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气微,味辛辣。

4.13.3.2 黄芥子

较小,直径1~2mm。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少数呈暗红棕色。研碎后加水浸湿,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

4.13.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白芥子种皮表皮为黏液细胞,有黏液质纹理;下皮为2列厚角细胞;栅状细胞1列,内壁及侧壁增厚,外壁菲薄。内胚乳为1列类方形细胞,含糊粉粒。子叶和胚根薄壁细胞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

黄芥子种皮表皮细胞切向延长;下皮为1列菲薄的细胞。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芥子碱硫氰酸盐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丙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一丙酮一甲酸水(3.5:5: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13.5 检查4.13.5.1 水分

不得过14.0%(附录ⅨH 第一法)。

4.13.5.2 总灰分

不得过6.0%(附录ⅨK)。

4.13.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12.0%。

4.13.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4.1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8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6nm。理论板数按芥子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4.1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芥子碱硫氰酸盐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4.1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细粉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20分钟(功率250W,频率20kHz),滤过,滤渣再用甲醇同法提取三次,滤液合并。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流动相溶解,转移至5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4.13.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芥子碱以芥子碱硫氰酸盐(Cl6H24N05·SCN)计,不得少于0.50%。

4.13.8 芥子饮片4.13.8.1 炮制4.13.8.1.1 芥子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同药材。

4.13.8.1.2 炒芥子

取净芥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淡黄色至深黄色(炒白芥子)或深黄色至棕褐色(炒黄芥子),有香辣气。用时捣碎。

本品形如芥子,表面淡黄色至深黄色(炒白芥子)或深黄色至棕褐色(炒黄芥子),偶有焦斑。有香辣气。

检查

水分同药材,不得过8.0%。

(总灰分)同药材。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芥子碱以芥子碱硫氰酸盐(Cl6H24N05·SCN)计,不得少于0.40%。

鉴别

同药材。

浸出物

同药材。

4.13.8.2 性味与归经

辛,温。归肺经。

4.13.8.3 功能与主治

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4.13.8.4 用法与用量

3~9g。外用适量。

4.13.8.5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4.13.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5 方剂名·《外治方》之白芥子5.1 处方

白芥子、甘遂各21克,元胡、细辛各12克。

5.2 功能主治

据报道,治疗支所管哮喘1000例,3年显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8%[肺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三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心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五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膈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七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

5.3 用法用量

共研细末,每次取1/3药末,加生姜汁调成稠膏(每次用鲜姜60克,浸泡后捣碎,挤汁),分摊在6块边长为5厘米的方玻璃上或塑料薄膜上(药膏直径为3厘米)再取麝香0.3克(无麝香时可用冰片1克,或丁香粉、肉桂粉共1克)分撒在药膏上,并贴在背部双侧肺俞、心俞、和膈俞穴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在三伏天共贴3次(即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从上午11时开时贴药,至下午2~3时为止,如贴后局部有烧灼疼痛时,可提前取下),连贴3年为1疗程。

5.4 摘录

《外治方》

6 参考资料^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97.^ [2]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07. 用到中药白芥子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三子养亲汤 阳和汤 返魂丹 万灵膏 导水丸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白芥子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清金宁肺丸 控涎丸 涤痰丸 消喘膏 风茄平喘膏 查看更多 古籍中的白芥子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本草新编》:[卷之四(征集)]白芥子 《外科医镜》:痈疽真假例论 《辨证录》:[卷之二]中风门(二十五则) 《石室秘录》:[卷六(数集)]内伤门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白芥 查看更多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胎膜早破 涎积 月信 游走血脾痈 引年 阴茄 细辛 茯苓 肉桂 厚朴 麻黄 菟丝子 陈皮 补骨脂 吴茱萸 川芎 苍术 半夏 白术 泽泻 香附 当归 丹参 柴胡 白芷 白芍 桔梗 黄芩 黄芪 葛根 甘草 防风 牛膝 木香 麦冬 郁金 砂仁 牡蛎 五味子 五苓散 大黄 桂枝 补中益气汤 二陈汤 附子 四物汤 温胆汤 小柴胡汤 血府逐瘀汤 真武汤 用户收藏: 保婴金镜录 本草纲目 本草经疏 厘正按摩要术 颅囟经 秘传眼科龙木论 难经本义 伤寒论 外科精要 五脏六腑图说 袖珍方 杨氏家藏方 咽喉脉证通论 医家四要 阴阳脉死候 中医外科临床手册 Ⅱ型变态反应 (骨曷)骬 β 地中海贫血 γ-氨酪酸 慢性肾脏病分期 18F-FDG PET肿瘤显像 ABO系HDN检测 阿尔茨海默氏病 艾煎膏 阿胶补血口服液 刺灸心法要诀 保婴撮要 辨舌指南 阿胶益寿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