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守艺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白族人长相图片 大理守艺人

大理守艺人

2024-07-10 03: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片 |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十三集中、英文音像出版物《大理守艺人》

云南省剑川县有一种民间传承工艺“布扎”,是一项传承久远的技艺。过去是用布做成狮子、老虎 、绣球、八卦、鱼、童子、香包、兔子等挂件,然后填入艾叶等香料,每逢端午节,挂在儿童胸前,用以驱邪镇恶,以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现在,布扎已经发展成一项独特的民间手工艺品形式。

赵怀珠,剑川县白族人,剑川布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当代剑川布扎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今年70多岁的赵怀珠,从小看母亲缝传统布扎特别感兴趣,12岁就跟着学习,长大后一直没有间断学习和创作。她的作品不仅当地人们喜欢,也在外面有广泛的影响,获奖无数,被多家美术馆、艺术馆收藏,现在是云南省省级布扎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是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

图片 视频 | 图为赵怀珠的作品布扎龙和布扎凤;视频为《大理守艺人》白族布扎篇片段

赵怀珠自8岁跟着母亲做了第一个老虎挂件以来,一直对布扎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后来迫于生计,曾一度停止。直到23岁那年,赵怀珠给刚出生的大儿子缝制“猴子串”时,才开始重拾年幼时的梦想。

赵怀珠从事布扎近40年,有着精湛的技艺和良好的销售经验。从70年代初给儿子缝制一串传统猴子串引得四邻赞叹、到 80年代初期端午前后到大街上卖几天猴子串、再到90年代开始一门心思把布扎当成一项事业来经营……伴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步伐,赵怀珠用坚持、传承和创新把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一步步带着剑川布扎走出剑川、走出云南、走出国门,从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成长为一位带领着众多妇女姐妹通过布扎脱贫致富的致富领头人。

眼看着自己的布扎能做得一年比一年精细,赵怀珠感慨万分。她说她刚开始做布扎时,东找一块布、西凑一块布,用的是零碎布头,线也是普通棉线,用烟盒打底,做出的布扎很简陋。最近这些年家乡经济发展得好,蚕丝线、绸缎布、配珠,想买什么样的材料都有,赵怀珠的布扎产品也越做越精细。再加上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手工艺,政策、资金多方扶持,剑川的白族布扎才能有现在的成就,成为民间手工艺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 | 赵怀珠 根据自己的记忆整理、制作的民族服装布扎。

赵怀珠老人的作品构思巧妙、制作精细、题材广泛、来源生活,有动物的细节观察也有人物生活的真实写照。其中最独特是人文作品,是赵怀珠对自身民族文化与风俗的挖掘展示。赵怀珠制作了一套白族服饰作品,是她根据自己的记忆整理出来的民族服装细节。赵怀珠说过去白族人有多种服装款式,即便都是剑川县但不同乡镇也有很多的不同服饰特点。而现在服装越来越单一,她想通过布扎形式把过去的服装再现并保留下来。

虽然现在布扎工艺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更多的表现形式,但传统布扎还是以实用为主,特别是充满喜庆与寓意的童鞋布扎,它曾是每个剑川孩子都有的童年记忆。赵怀珠最大的快乐就是看见孩子们穿着她做的鞋、戴着她做的布扎在端午节快乐玩耍,所以每年端午前她都要做很多的漂亮鞋子。

民间手工艺,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获得当地的老百姓的喜欢和恋恋不舍。赵怀珠说,“我现在年纪也大了,最想做的就是把手工艺传出去,不管是香包、猴子串还是以前不外传的太子帽系列,我都教出去,希望把老手艺留下来,让更多的妇女能够通过布扎得到收益。”

图片 视频 | 《大理守艺人》白族布扎篇片段

在过去,剑川白族布扎的传承方式以家传和拜师学艺相传为主,赵怀珠因此对自己的手艺持保守态度,直到后来在一次“蒲公英工程”的教学过程中,赵怀珠深感触动,才决定将自己的手艺广泛传承。

2006年,花甲之年的赵怀珠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始以培训班的形式主动为当地的残疾人、下岗工人等进行培训,从图案的设计、样式的裁剪、布料的选择到刺绣的配色、针脚的处理、香料的填充,每次传艺事无巨细,毫不藏私。除举办周期性培训班外,赵怀珠还长期在家中坚持给愿意学习布扎的妇女传授技艺。

从人家上门求教,到以培训班的形式主动开展培训,赵怀珠10多年里办了28期培训班,培训妇女超过2000人。很多人从她这里学会手工技艺,再传扬出去,形成了剑川布扎薪火相传、蓬勃发展的良好发展氛围。在通过不断的尝试、改良和创新之后,剑川白族布扎在赵怀珠等布扎手艺人的努力下,也由七八种传统样式的挂件,发展成为如今四五十种全新形式的摆件。

图片 | 赵怀珠最拿手的鸡布扎和童鞋布扎。

一针一线里时光缓缓流淌,从过去到现在,白族布扎的故事还在继续。指尖上的技艺由母亲教授给女儿,外婆传授给孙女,到如今课堂上的示范讲解,赵怀珠培训班里的无偿传艺,也在坚守中不断变化发展,而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对乡音乡情的眷念,对民族文化的深情。

大理作为白族主要聚居地,是白族文化留存最完整的地方,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方面因独树一帜而名扬古今中外。这些手工技艺及手工实物是看得见的文化,而附着在技艺之上的文化则是无形的,包括技艺所涉及的风俗人文、语言、情感等等。实操的技艺可以传承,难的是在这个传承的过程中能够完整的将人文方面的民族文化保留下来。作为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集中英文非遗文化纪录片《大理守艺人》在历经三年的策划拍摄和精心制作后,才终于面对大众。《大理守艺人》以白族布扎、白族泥塑、传统手工造纸、凤羽砚台、鹤庆泥塑、鹤庆银器、甲马、剪纸、剑川白族土陶、剑川梅园石雕、剑川木雕、下关沱茶、彝族白依人火草布织造技艺13项民族手工技艺,在精彩荟萃的浓缩影像里,深入浅出地描摹和展示了大理作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的深厚积淀。

也正是因为这份历史的温度和蓄积着文化的能量,思想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出版价值和重大文化积累价值于一身的大理手艺人,成为了大理守艺人。

点击购买《大理守艺人》     

 https://weidian.com/?userid=1231237001&ifr=shopdetail&wfr=c

图片 |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十三集中、英文音像出版物《大理守艺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