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丨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德城工业高质量发展韧劲十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痹症分为五痹 权威发布丨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德城工业高质量发展韧劲十足

权威发布丨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德城工业高质量发展韧劲十足

2023-07-02 00: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转自:德州发布

  6月30日,我市召开“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德城区专场。德城区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杜海伟,区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新生,区发改局党组副书记、区动能办专职副主任罗希志,区投资促进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尹淑贤,区科技局高新技术及产业化股股长武睿出席发布会,介绍德城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政策措施以及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下一步打算,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德城区深入贯彻落实先进制造业强市部署要求,聚焦新材料、绿色化工、健康食品三大主导产业以及功能纺织、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坚定不移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全力做好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各项工作,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5月26日,德城区呈报省政府办公厅的《德州市德城区抓牢先进制造业“定盘星”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专报,被周乃翔省长批示,充分肯定德城区在集群发展、三链融合、数字赋能等方面的做法。

经济总量稳步壮大

  坚持提升增量与优化存量同步,不断开发优势资源,有效挖掘工业项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和规模加速提升。坚持质量效益与经济总量并重,深入落实市场拓展、管理创新、降本增效等发展措施,深化企业运营管理,努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全区工业经济效益实现稳中向好,总量稳步提升。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51.2亿元、利润92.4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70.5亿元,居全市首位。2022年,全区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8家,50亿元以上2家,300亿元以上1家;纳税过千万企业19家,过亿元企业3家。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0家,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9.8亿元,居全市首位,同比增长8.4%。其中,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1-5月份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26.8亿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深入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制定《德城区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聚焦绿色化工、新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条贯通、产业集群膨胀、产业韧性增强。开展集群聚链、链主培育、园区提升“三大行动”,探索专业园区—龙头企业—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绿色化工发展路径,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绿色化工基地。2022年,绿色化工产业已集聚规上化工企业20家,规模突破390亿元,4项产品产能和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一。全力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加快实施总投资85亿元的光伏玻璃、复合材料垂直生态产业园项目、智能传感器芯片制造谷三大重点项目,引进机科国创、华科半导体等高潜力企业24家,2022年,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70亿元。全面打造全国一流健康食品产业园,充分发挥“吨半粮”核心区原材料供应优势,聚集粮全其美、益海嘉里等大型食品加工企业12家,意向入驻企业8家,年产优质粮油食品180万吨,已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2022年,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规模突破40亿元。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坚持“项目为王”理念,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施“一企一年一技改项目”行动,强化项目挖潜育新,全力打造新的工业经济增长极。加速推进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健全“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力度,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今年以来,共实施区级重点技改项目60个,总投资170.32亿元。华鲁恒升尼龙66高端新材料项目等8个项目列入市级工业重点技改项目,截至5月份完成投资8.03亿元。华鲁恒升高端溶剂项目等5个项目列入省技术改造导向目录重点项目,凯盛晶华800t/d特种玻璃生产线项目已试生产。

企业培育成效显著

  全力构建龙头企业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精心筛选23家重点企业纳入“小升规”企业培育库,一企一策、靠前服务,力促企业早达标、早入规,目前已培育纳统企业3家。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截至目前,共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瞪羚”企业4家,今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家。强化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培育一批发展态势好、核心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骨干企业。加强产业链领航企业培育,打造制造业基础能力建设细分领域单项冠军。目前,共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省级8家。12家企业入选德州市工业企业“双50强”,6家企业入选德州市“种子”企业。

数字赋能成果丰硕

  以数字化赋能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产业云平台、元宇宙线上展会中心,加快落地忽米网食品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进产业“云上”互联。滚动实施“百项技改、百企转型”,同步推进企业设备、管理模式迭代升级,生产效率提高近3倍。成立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联盟,建成国内首条宽板慢速超薄玻璃自动生产线、全省首座三层立体“无灯”工厂,入选全省DCMM贯标第一批试点县、全省2022年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效明显市、县(市、区)。建设中关村数字产业大学,年培养数字应用型人才2000余人。推进“千兆城市”“万兆社区”建设,5G网络、千兆光纤实现全覆盖,恒升化工产业园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

绿色制造体系逐步完善

  以建设绿色工厂为抓手,在化工、建材等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选择一批基础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创建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绿色工厂,实现绿色制造与高端技术同步发力,增强绿色制造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市级绿色工厂8家、省级3家、国家级1家,省级节水型企业4家。

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德城区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以打造高端、绿色、智能工业为导向,全力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高端化转型。引导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能力,大力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持续引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同步打造一批工业设计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科创平台。依托行业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推广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持续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开展“质量标杆”遴选活动,争创国家、省级质量标杆,抓好工业品牌质量建设工作。

二、以“智改数转”为抓手,加快数字化变革。实施工业技改提级行动,以推进企业智能化升级、5G基础网络建设、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为突破点,推动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扩大规模,促进传统产业集群提层次、强实力,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谋划技术水平高、改造成效好的智能化改造项目,加快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步伐,着力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发挥导向引领作用,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

三、以绿色低碳为导向,加快绿色化提升。引导企业淘汰高耗能设备和工艺,推广使用绿色、低碳、环保工艺和设备,推进节能降碳改造、清洁生产改造、清洁能源替代、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节水工艺改造提升,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水平及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全力推动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升级。

答记者问

  市委、市政府提出关于创建新型智慧城市的部署要求,提出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数字产业化发展成效显现等发展目标,请问德城区在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绩,今后打算如何?

张新生:德城区工信局积极抢占数字赋能新赛道,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双向发力,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激活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今年,德城区入选山东省2022年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效明显市、县(市、区)。

一是注重基建先行,筑牢“硬根基”。全力推进5G、千兆光网等新基建设施覆盖和应用,全区已达到千兆光纤接入能力,5G网络、千兆光纤、IPV6网络已实现区域全覆盖。加强面向企业厂区、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网络覆盖,不断深化场景应用,推动5G在经济发展、政务服务等领域融合应用与创新发展。

二是推进数产融合,激发“内动力”。加快智改数转。鼓励支持企业“用数、赋智”,推进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生产换线,先后建成省级智能工厂3家、数字化车间2个、智能制造场景1个,华鲁恒升先后获评全省化工行业智能化标杆企业、省级智能工厂,运河恒升化工园区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培育数字平台。实施数字产业链提升行动,积极引进忽米网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华鲁恒升建成智能管控一体化平台,格瑞德中央空调物联网云平台等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引领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推进贯标评估。聚焦重点企业,清单化开展两化融合、数据管理成熟度模型(DCMM)等贯标工作,今年,德城区入选山东省DCMM贯标先进区域。

三是发展数字产业,打造“新引擎”。全力支持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扶持数字产业企业,去年7家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9亿元,利润3748万元。超前布局芯片产业,支持华科半导体建设智能传感器芯片研发制造产业园,抢占芯片产业发展高地。做大做强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23家软件企业纳入工信部信息产业运行监测系统,涌现了凌锐科技、九源网络科技等一批行业翘楚。凌锐科技入选省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山东省大数据“三优两重”优秀大数据解决方案,获评第二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智优奖。

  下一步,德城区工信局将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以智慧赋能、数字赋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开展企业智能化提升行动。以推进企业智能化升级、5G基础网络建设、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为突破点,推动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扩大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提层次、强实力,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是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促进龙头企业建立行业特色平台、建设特色项目,推进智能工厂示范建设。打造德城区工业互联网综合平台,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实时监测企业经济数据,关注企业发展动态,为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三是推动新基建领域合作开放。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布局5G网络建设,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5G建设开放。加强5G技术与工业控制技术的深度融合,组织基于5G的智能制造试点,发展“5G+智能制造”多业务场景,推动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

(请上下滑动查阅)

  德城区在引导工业高质量发展上做了哪些工作?

罗希志:德城区立足新发展阶段,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贯彻新发展理念,调整产业结构、集聚资源要素、引导产业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引导产业不断向中高端迈进,力争形成特色鲜明、资源要素集中、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新发展格局。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贯彻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龙头企业率先实现绿色转型,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引进与培育并举,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多元支撑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聚焦推动天衢工业园、恒升化工产业园两个园区,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两高”行业能效改造提升力度,引导区内“两高”企业,按照“成熟一批实施一批”的原则,分批分次有序推进能效改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淘汰中联大坝2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等落后产能。严控新增过剩产能,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推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一方面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盯国内前沿发展方向和核心技术,坚持培育和引进并举,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华科半导体等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二是集聚资源要素。结合中心城区地缘优势,南北借力、东西逢源,全力实施“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集全区之力,强化区级层面统筹,保障要素资源向重点工业项目倾斜,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着力增加德城区对人才、项目、企业、资金的吸纳能力,打造辐射鲁西北、冀东南的工业新高地。

  在人才要素上,主动为企业牵线搭桥,加强产学研合作,新认定格瑞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一批人才平台载体,提升研发能力。在资金支持上,积极为项目争取先进制造业专项、设备购置贴息贷款、中长期贷款等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产业信贷支持力度。在土地要素上,严格执行控制线指标,通过投资强度、亩均收益、单位能耗等指标筛选优质项目,推行“标准地”出让方式,确保拿地即开工。在能耗上,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落后产能退出,为新上项目腾出空间。积极争取上级能耗煤耗指标,破解能源要素瓶颈,解决企业项目“落地难”难题。竭力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是优化产业布局。高标准做好天衢工业园和运河恒升化工产业园两大工业园区顶层设计,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延链、补链、强链”布局产业集聚,推动建设特色产业“园中园”。高标准完善园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提升产业招引吸引力。一方面依托产业链龙头企业、上市企业,发挥行业标杆、技术研发、资本等优势,鼓励上下游企业集聚集群发展,实现产业链生产本地化,打造绿色园区经济。依托益海嘉里、粮全齐美等建立食品加工产业园,联动黄河涯、二屯农产品生产,打造中国食品名城,建设中央厨房;依托好家庭体育器材、亿迈体育器材等建立健康产业园;依托华源纺织等建立高端纺织产业园;依托凯盛晶华、格瑞德等建立新材料产业园。发挥华鲁恒升集团龙头带动作用,建设运河恒升化工产业园,发展多元化合成氨下游产业,重点发展醋酸深加工产业、聚酰胺产业和电子化学产品产业,合理延伸产业链,形成比较优势突出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煤化工产业集群。一方面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谋划京津冀产业承接示范区等项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完善产业园区“七通一平”和标准厂房的建设,实现企业入驻即生成,为招引项目提供良好落地条件,完善园区周边生活基础设施配套,加大教育、医疗、住宿、商贸、文体、社区服务等方面投入,满足园区职工基础就学、医疗、居住、消费需求,推动形成上下游分工联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新格局。

(请上下滑动查阅)

  请问今年来,科技部门在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举措?

  武睿:今年来,区科技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创新主体队伍,健全创新平台体系,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工程。指导中小微企业纳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联合高校院所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截至目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入库企业达到70家,较去年同期增长62.79%。3个项目纳入德州市重点研发计划支持范围并推荐申报2023年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实现德城区零的突破。

二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充分利用省、市联动奖励政策,鼓励企业使用科技企业服务“云平台”企业培育服务券,调动企业申报积极性;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企业整体搬迁奖励政策,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力度。截至目前,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4家。

三是实施创新平台筑基攻坚行动。强化科创平台储备培育,推动现有平台提质升级。今年以来,新获批市级重点实验室5家,格瑞德、双一科技、轻量化院德州分公司、德州学院等单位联合申报的德州市轻质高强开发与应用创新创业共同体获批建设,德州学院合作发展处获批全市唯一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截至目前,德城区拥有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各级科技创新平台82家。

  下一步,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创新主体梯次培育,壮大创新创造生力军。力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入库企业达到93家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以上。

二是加快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龙头骨干企业申报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支持企业按照省级、市级技术创新中心标准建设,力争新建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家以上。

(请上下滑动查阅)

  德城区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产业链招商”做了哪些工作?

尹淑贤:德城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省会城市经济圈等重大战略机遇,创新招商思路,强化招商措施,以高质量招商推动高质量发展。去年以来,新签约过亿元项目26个,总投资近150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一、坚持产业招商。在产业链培育的“准”和“实”上下功夫,围绕“3+2”优势产业体系,制定产业链图谱,按图索骥、靶向出击。去年以来,开工建设高端溶剂及尼龙六六新材料、放心午餐中央厨房及预制菜食材加工等28个强链项目,有力推进了产业链条化延伸、集群化发展。其中,绿色化工产业以华鲁恒升为龙头,积极引进下游产业电子级四甲基碳酸氢铵项目,投资3.05亿元,占地面积49亩,建成一条年产8万吨电子级四甲基碳酸氢铵(60%wt)设计能力生产线,年可消耗华鲁恒升产品碳酸二甲酯(DMC)3.2万吨、三甲胺2.4万吨。投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4.99亿元,工业产值9.6亿元,利润3827万元,税收1305万元。 

二、坚持以商招商。发挥企业招商主力军作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积极引进上下游关联项目,形成“落户一个、引来一批”的乘数效应。其中,以德州凯盛晶华玻璃有限公司为代表,该企业前身为晶华集团振华玻璃公司,曾跻身全国玻璃生产行业第14名,后面临转型升级困境。2015年通过政府搭台,与中建材历经五年洽谈,合作成立凯盛晶华玻璃有限公司,借助中建材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先后实施600T/D超白玻璃生产线、800T/D特种玻璃生产线等项目,成为我区新材料龙头企业之一。当前企业正打造中国建材集团玻璃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中国建材高新玻璃生产示范基地、京津冀及雄安新区玻璃深加工及门窗配送基地。

三、坚持平台招商。大力推进“一区多园”模式,规划建设新材料、健康食品等一批“园中园”,筑巢引凤、“提篮选菜”、定向招引。比如,以世界500强益海嘉里为核心,打造百亿级现代食品产业园,集聚引进了泽远坚果等一批关联项目。依托德州天衢高创智造谷,引进华科半导体芯片生产项目,实现智能传感器芯片的量产。

(请上下滑动查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