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传染病,古代中医是如何定义和治疗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病人在古代的称呼 揭秘: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传染病,古代中医是如何定义和治疗的

揭秘: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传染病,古代中医是如何定义和治疗的

2024-06-17 02: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疫气的致病特点[2]

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疫气致病的最显著特征,是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疫气可通过空气、食物、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处在疫气流行地区的人群,无论男女老少,体质强弱,只要接触疫气,都有可能发生疫病。当然疫气致病,既可大面积流行,也可散在发生。故《诸病源候论》说:“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

2.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疫气毒力颇强,致病作用强烈,潜伏期较短,常夹火热、湿毒、瘴气等秽浊之气侵犯人体,致病具有发病急骤,来势凶猛,变化多端,病情危笃的特点。疾病过程中容易内陷生变、扰神、生风、动血,损害心、肾、肝等重要脏腑,出现种种重笃症状。如救治不及时或不当,病情加重,易致死亡。如《瘟疫论·杂气论》所说:“缓者朝发夕死,急者顷刻而亡。”

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疫气致病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一种疫气引起一种疫病,即所谓“一气一病”;而且,每一种疫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相似。例如痄腮,无论男女,都表现为耳下腮部肿胀。故《素问·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华佗

4.致病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

疫气致病具有物种感受的特异性,《瘟疫论·论气所伤不同》说:“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人病而禽兽不病,究其所伤不同,因其气各异也。”指出不同的疫气,对人和动物的伤害不同,有的只在某种动物中传播,有的只在人类中传播。

另外,不同的疫气对机体的不同部位具有特异的亲和力,作用于何脏何腑、发为何病,具有特异的定位特点,从而在不同的部位上产生相应的病证。如《温疫论·杂气论》所说:“盖当其时,适有某气专入某脏腑经络,专发为某病。”

医圣

此外,很多患者在得了某种疫病后,会对该种疫气产生一定的抵抗力,短时间或终生不发此病,明代医家据此采用“痘衣法”、“鼻苗法”等来预防疫病的流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并通过中东而传入欧洲,成为19世纪初英国人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的基础。

影响疫气产生和疫病流行的因素

1.气候因素

气候反常变化,如久旱、酷暑、水涝、湿雾、瘴气等,皆有利于疫气的孳生和传播,导致疫病的流行。《证治准绳·伤寒》说:“时气者,乃天疫暴疠之气流行,凡四时之令不正者,乃有此气行也。”

2.环境和饮食卫生

环境污染是疫气形成的重要原因,如水源、空气的污染,均有利于疫气滋生和传播。同样,食物污染、饮食不洁也可引起疫病的流行,如临床上见到的疫痢、疫黄即可由疫气直接随饮食进入体内而致病。

3.预防隔离不力

疫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预防隔离工作不及时,往往可使疫病流行。因此,及早预防、及时隔离患者是防止疫病发生和蔓延的重要环节。《松峰说疫》明确指出:“凡有疫之家,不得以衣服、饮食、器皿送于无疫之家;而无疫之家,亦不得受有疫之家之衣服、饮食、器皿。”

4.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疫气的发生与疫病流行的影响,主要与社会的经济、文化状况、社会的安定有关。一般而言,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若战乱不停,社会动荡不安,天灾不断,则百姓生活环境恶劣,极易导致疫病流行。若国家安定,且注重卫生防疫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就能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战争频发,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比较有限,多种因素导致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通过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社会政治因素、地理自然因素、自然灾害因素、人口及城市化因素、中外交流因素及民间习俗等对疫病的影响。

古代统治者在面对疫病时,采取了一定的防疫措施,对于遏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措施:

1.隔离患者,培养医学人才;

2.巡视疫情,施医赐药;

3.保障卫生,埋瘗尸骨;

4.开仓放粮,赈灾免赋

以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