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RF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畸变修正 Canon RF

Canon RF

2023-03-31 16: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虽然全画幅市场的厮杀要激烈的多,最近两年佳能和尼康仍然发布了多款APSC产品,令人稍显意外。这大概说明APSC市场仍然是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而在两家适配APSC的镜头中,最有吸引力的当数各自的8倍大变焦:18-150/140/135。这类镜头因为适中的焦段和小巧的体积容易成为旅游多面手,技术的进步也让这类镜头仍然有能力实现可用的画质,四五年前索尼E18135就是典型代表,我也是它的老用户。那么,老牌相机厂商做的又如何呢?

佳能的答卷很简单:把EF-M系统现成的18-150mm F3.5-6.3 IS STM换上RF的屁股。

这颗镜头推出的还算比较晚,有着可观的焦距和尚属不错的口碑,但经常有抱怨说100mm以上偏软。

尼康则没有能够偷懒的空间,他们推出了全新设计的Z DX 18-140mm F3.5-6.3 VR。

二者的设计倒是大同小异:都可以看作标准变焦与长焦的混合。前组配置大口径ED以应对长焦端对于色散修正的需求,第二群以后则与普通标准变焦相差无几。二者都配备了两片非球,末尾的设计也如出一辙,对焦组无疑都是倒数第3-4片的胶合。

佳能的专利公开于2018年

两位设计师名下专利都不少,一位参与本世代大炮的设计,另一位则有若干超规格超广的探索专利。佳能似乎很喜欢召唤让旗舰镜头设计师操刀狗头啊……、

变焦设计是一个颇为复杂的多群设计,不过需要指出对焦组两侧是等速的,所以可以稍稍降低一些复杂度。末尾正镜固定不动。

尽管是塑料屁股狗头,定位不高,但这颗镜头的用料并不朴素,特殊材料一点都没少用。除了看得见的一片S-FPL51之外,佳能也配备了同样可归为ED的S-FPM2,含铌特殊色散材料S-NBH51、S-NPH4,多片TAFD或S-LAH9系列的超高折射,以及高价格镧玻璃。当然,由于镜片直径都不大,就算塞满特殊材料物料成本应当也不高。

两片非球是一片纯塑料一片常规压铸材料,均为双面非球。

尼康的专利则是去年才公开的

设计师曾经参与过Z50/1.8S「狗王」的设计。

尼康的变焦设计看起来要简洁很多,但是G3和G5并不等速所以机械上也不能简单多少。

尼康的用料同样不简单:两片看得见的ED,均为J-FKH1。含铌特殊色散材料也一样用,是自家的J-SFH1。多片超高折射材料和高价格镧玻璃也如出一辙。尼康虽然没有使用纯塑料镜片,但是两片非球面都是塑料贴片,只能说是棋逢对手了——其中一片还是在最基础的材料BK7上贴的,压铸一片BK7真的很费事吗?

还是看实际疗效。

18.5/3.5

广角端,对于一个大变焦镜头来说画质尚可。分辨率可以满足EOS R7的需求,畸变也勉强控制在5%的程度,唯一的问题在于倍率色散比较多导致白光MTF裂开,叠加畸变矫正的话会更明显一些。

18.5/8.0

收缩光圈,倍率色散体现的很明显。

0.3m focus

近摄,中心画质保住了,但是边角像散场曲彗差很多。基本没有呼吸。

50/5.3

中间段,球差增加分辨率有点下滑,但也不是不够用。外围彗差明显增加,边角反差不高。

50/8.0

收缩光圈会锐利和平坦一点,但彗差仍然没有完全收敛。

0.3m focus

中间段近摄放大倍率很可观,但是跟广角端情况类似,也是只有中心维持住了画质。官方宣称这一焦段具备0.18m近摄,只能说以能亮为主。不能呼吸。

145/6.3

长焦端,色球差揉在一起,反差有所提升,但倍率色散反向增加。畸变很小。

145/8.0

收缩光圈,基本为倍率色散。

1.6m focus

长焦端的近摄像差以球差为主。

0.7m focus

继续推进近摄的话,色散和球差都会剧增,非常依赖收缩光圈才能维持能看的画质。同样不能呼吸。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也不太差?

其实,现代狗头,只要不是畸变和倍率色散太过夸张,基本都会具备比较能用的分辨率,现实中的主要变量其实是品控。而实际品控就不是专利评析便于分析的部分了。

对于友商来说,情况也差不多

18.5/3.5

广角端,Z的中心比友商好一点,但是边角实属卧龙凤雏,并且Z的畸变达到了10%,不太体面。

18.5/8.0

收缩光圈,倍率色散体现的很明显。

0.3m focus

同样的对焦方式,同样的近摄特色,同样不能呼吸。

50/5.0

跟友商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玩意,球差彗差比较多,不过严谨的说还是稍微锐利一点点并且平坦一点。

50/8.0

收缩光圈,比较平。

0.4m focus

Z在中间段没有特别突出的近摄规格,而且即使稍微放宽一点对焦距离画质也平平。球差彗差、像散场曲都不少。不能呼吸。

136/6.4

长焦端倍率色散比友商多一点,不过整体姑且称之为半斤八两。

136/8.0

因为倍率色散为主,所以收缩光圈也没啥改善。

1.6m focus

近摄球差增大,像散和场曲也很明显,裂开。继续近摄会更加凸显,收缩光圈也只能保中间。不能呼吸。

我们可以注意到,Z DX、RF-S以及很多m43都采用了这类后置单组凹镜向后移动的对焦方式,它们都不能呼吸。这应当不是偶然。

总结

现代狗头的代表。

它们价格不高,但也不会吝啬于特殊材料。光圈不大,但是设计分辨率足够使用,甚至偶尔还能照顾一下近摄,但是畸变和倍率色散通常会有一定的牺牲。

实践中,它们最大的软肋则是品控,导致设计素质通常得打折扣,尤其是长焦端。话说回来,品控也确实跟成本颇为相关,所以这恐怕也是狗头的宿命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