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建筑肌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画面的肌理与质感是什么 何为建筑肌理?

何为建筑肌理?

2024-07-11 02: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肌理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表面形式,它代表材料表面的质感,体现物质属性的形态。换句话说,任何物质表面都有它自身的肌理形式存在,而这种肌理形式的存在,又是我们认识这种物质的最直接的媒介。由此可见,物质的肌理形式是认识物质的首要因素,也是视知觉中研究肌理形态的实质。因此,建筑的肌理不仅是建筑视觉表现的关键因素,也是其构造组织形态的直接体现。

       建筑的表皮肌理为何物?20世纪初,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提出的“自由平面”、“横向长窗”将建筑外墙解放出来,使建筑的围护体作为“表皮”,强调了其表现的可能。真正把建筑的围护体作为“表皮”( 而非体积) 进行表现的是密斯·凡德罗,他把建筑抽象为“皮”与“骨”的关系,并通过精致的节点和精细的加工来加以强调,为建筑表皮的自我表现奠定了基础。后现代主义建筑师进一步认为,建筑可以有两层表皮,里面的一层解决功能性问题,外面的一层解决外观形式问题。

       为了追求肌理的表现,一些设计师和业主刻意剥去了建筑表面的粉刷面层,以显现砖墙的斑驳和柱身的锈渍,甚至投入极大的精力和乐趣在二手市场上发掘废弃的龙头、载重地板和破烂不堪的椅子,试图营造出独特的肌理。还有的设计师把原有的材料经过处理,使其形成一种新的肌理。自称为感官性极少主义的芬兰建筑师尤哈尼·帕拉斯马指出,“如今建筑已经变成一种瞬间视觉印象的艺术形式,导致了严重的感官贫乏”。他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建筑体验都是可多重感知的,并且强调这种体验的同时性和感官的交互作用。肌理可以唤起人们摩挲的欲望。真正的艺术刺激我们触摸的设想知觉,而这种刺激正是生命的扩展,真正的建筑作品也会唤起类似的强化我们自身体验的设想触摸知觉。

      通过各种独特的肌理,建筑师使工业制造的工艺、形式与风格同时蕴涵于建筑表皮中,使建筑既体现了擅长于简单几何形体的高精度加工以及工业制造工艺的平直、光洁和准确复制,又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性、时代性和民族特色。

       在某些情况下,作为形式系列的肌理比形式自身更“形式”。这就要求我们把形式转化为肌理,从肌理的角度而非从形式本身来塑造建筑形象。以Loft 风格为例,它尊重建筑壳体的存在性质,使建筑原有的特征和材料裸露地保留下来,在装饰“极少”之中包含着丰富的肌理。于是我们看到了裸露的砖墙,斑驳的混凝土梁和楼板,生锈的管道、龙头和设备,当然我们还能看到一些新的“插入物体”,比如镀铬钢管和玻璃的家具等。“形式”作为肌理的载体,设计师们最为关注的不是其“造型”,而是这众多物件的材质之间和新旧之间的肌理的对比。

        在解构主义或当前一些前卫作品甚至商业建筑中,墙体“飞出”建筑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主体表现手法,甚至是一种潮流。在追求纯净、抽象、极简风格的观念的驱使下,建筑师对于体量、造型等传统形式要素的关注正逐渐转向对建筑围护体自身的关注,而建筑的围护体则从对建筑雕塑感的表达的传统使命中逐渐回归其自身—建筑的表皮中。

       从逻辑上可以说,肌理作为表皮的基本属性将必然会成为建筑形式表现的一个主题。随着智能和生态建筑的兴起,建筑围护体作为表皮的属性和作用更为突出。建筑的围护体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表皮,而是更进一步地作为建筑的“皮肤”,成为建筑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的界面。

查看原文

相关图书 《建筑材料与肌理》I、II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