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带娃攻略丨盘点古代名人带娃集锦,藏不住的实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电脑的竖线怎么打 十一带娃攻略丨盘点古代名人带娃集锦,藏不住的实力!

十一带娃攻略丨盘点古代名人带娃集锦,藏不住的实力!

2023-03-30 13: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NATIONAL DAY

2021.10.1

72

期待已久的国庆节就要到了,想好怎么happy了吗?其实,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每天都是节日!或许,最让你困扰的是,在假期里如何有质量的陪伴孩子?

欣喜盼来了开学

刚结束暑假的“暴跳”

转眼就又要迎来

小长假短暂的“牢骚”

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

家长们也是各出奇招,费尽心思

问世间放假为何物?

古人带娃也会崩溃吗?

相信我,从博学、慎思、笃行、达仁心,再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每一句诗词歌赋,都藏着传世的大智慧,从未让人失望过。

1

王羲之“忽悠”大法,成就书法世家

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书法家,广采众长,自成一家,有“书圣”之称。

某天,小儿子王献之问他:“老爸,你字写得那么好,有啥秘诀呢?”

王羲之做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指着院子里的18口大水缸说:“秘诀在水缸里,你把这些水写完就知道了。”

王献之是个固执的小正太,为了写完这18缸水,没日没夜练习书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十八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这个爸爸擅长寓教于乐,经常带着孩子去参加Party,和名人一起聊聊天,增广见闻、陶冶情操。王羲之采用的是“不动声色”的方法,对儿子没有一句说教,却使王献之逐步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从小就开始确立了严格的治学态度。

无痕教育才能回归教育的本真。在教育过程中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不留痕迹,不刻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学会做人,提高学习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掌握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本领。

2

苏洵欲擒故纵,孩儿“自动自发”

苏洵,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何许人也?苏轼和苏辙的父亲,三人在文学上均有极高成就,一起位列唐宋八大家。

苏轼和苏辙小时候都是熊孩子,皮得很,就是不肯读书。苏洵琢磨来琢磨去,决定玩一招欲擒故纵。每次儿子们玩耍时,苏洵就故意躲在一个角落里看书,一副津津有味的样子,还发出“太搞笑了”“太神了”之类的赞叹,吸引两个孩子注意。等苏轼和苏辙跑过去一探究竟时,苏洵又把书藏起来不给他们看,每天都神秘兮兮的。

小孩都有逆反心理,越看不见就越想看。老爸这么宝贝,“书”肯定是好东西啊!兄弟俩趁着苏洵不在的时候去偷书,辛苦偷来的书,哪能不看呢?

一来二去,哥俩看书上了瘾,一辈子没戒掉。后来都成了文学大拿,把老爸的风头都盖住了,史称“苏门三学士”。

在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上,有许多是孩子们未曾见过和未曾听说过的新鲜事物,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增强对世界的探索,让孩子更加积极思考和学习。

3

从容带娃陶渊明,自然自在

陶渊明 ,浔阳柴桑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写过一首《命子》共十章,其中表达了对儿子们的谆谆诫勉。

先是对娃寄予厚望:名汝曰俨,字汝求思。——你要记得你名字的意义,向孔子的后人孔伋一样继承家风。

后面越写越励志: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希望你早起晚睡,日后成才!

可能是觉得不能给娃压力太大,于是赶紧又写道:尔之不才,亦已焉哉——如果不能成才,那就算了。

从而,陶渊明在四十多岁时又写了一首《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阿舒懒到不行、阿宣不爱读书、阿雍阿端不识数、阿通只爱梨与栗。

陶爸爸在戏谑中自带浓浓的爱意,用幽默的笔触来数落孩子们,也算是一种别具一格的育儿理念。

4

严父辛弃疾,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存词600多首,是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结合南宋时期“公务员”待遇情况,按照辛弃疾的正三品官职来进行换算,他的年薪应该在200万左右,雇些佣人小厮来做这些闲杂事务,那是再正常不过,但辛弃疾偏不。

在《清平乐·村居》中写道: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他对孩子要求颇为严格,关于劳动这件大事,还专门给孩子们写过一首词,词牌名为《最高楼·吾衰矣》。

在这首词的序中,他毫不避讳地写了创作缘由: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大概意思是:我打算辞职了,但我的孩子们却不同意,认为我还没给他们置办好田地豪宅,对于这种打算啃老的行为,我非常不爽,于是我写了一首词狠狠骂他们。

全词如下: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在这首词里,辛弃疾主要强调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再好的江山也有易主的一天,再奢华的豪宅田亩也会瞬间化为乌有,唯有知足常乐,靠自己的双手,好好劳动。

通过劳动让孩子学习到生活技能,同时能够释放精力,减轻父母的带娃压力。

5

“大明白人”陆游,实践出真知

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大诗人陆游也有一样的苦恼,自己的儿子好像没有办法像自己一样有文采,都快成年了仍然毫无成就,该怎么办呢?

到底要怎么做教育?

是考第一名吗?

是比别人会更多的才艺吗?

比别人跑步跑的快,这就是好吗?

陆游踱着步子,给儿子子聿写了一首启示的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到底怎么培养一个真正优秀的孩子?到底怎么培养孩子们真正去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看到的,所以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陆游这首诗里,就藏着教育学最基本的核心,而这正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容易踩的坑。

“大明白人”想告诉孩子的是:古人做学问总是不遗余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显的,如果要想认识事物的根本或道理的本质,就得用自己亲身的实践,去探索发现。

6

远见卓识曾国藩,遇见最好的自己

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一生著述颇多,以《曾国藩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曾国藩家书》流传至今,一直是最畅销的教子书之一。古代的官二代,最大的毛病是骄奢淫逸、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曾国藩家的孩子从小被亲爹要求下田种地。一方面,经常做体力活,身体倍儿棒,还能锻炼意志力;另一方面,知道种地辛苦,就懂得珍惜粮食,不会奢侈浪费。曾国藩还教育孩子们读书明理,谦虚谨慎做人,和邻居们和睦相处。所以,曾国藩的孩子们从来不耍威风,温顺乖巧。

最超前的是,曾国藩尊重孩子,鼓励他们做自己。

曾国藩的大儿子曾纪泽喜欢西方文化,曾经三次“高考”落榜。曾纪泽对老爸说不想再“高考”了,曾国藩当即同意了,而且支持他研究西学。后来,曾纪泽成为晚清著名的外交官,曾经代表清朝政府跟沙俄谈判,成功收回伊犁。

曾国藩的二儿子曾纪鸿喜欢数学。在古代,研究数学是小技,在社会上不受尊重。但是,曾国藩却支持儿子发展自己的兴趣。曾纪鸿后来成为数学家,写了《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等书,计算出百位的圆周率。

像曾国藩这样不功利的家长,不仅在当时非常少见,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他对成功的理解是指孩子能够不凭外物,不凭借外在的东西,自己能够在内心找到快乐和宁静。这一点对我们今天的家长应该有所启发。

古人带娃的经历也告诫我们:带娃这个事,是得大开脑洞,全方位培养,但也得适当的放手,给孩子营造自我成长的空间、探索美好世界的机会。

同时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好的充满正面意义的教育经验,应该传承发扬、为我所用,发掘最适合自己家庭的育儿方式,真正助力孩子“绿色成长 健康成才”。

第一教育

预祝全国的小朋友们

度过一个快乐、安全、有意义的国庆假期!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