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优秀9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电影影评800字袁隆平 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优秀9篇)

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优秀9篇)

2024-04-13 02: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优秀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大国粮仓》观后感 篇一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被公认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股票”是中国股市唯一的流通股。但是,我们第一次见到我们的校友,第一印象就是他太普通了,有点像一个从山村出来的农民!你看他肤色那么黑,身体那么瘦,皱纹那么深。

记得有一次,一个画报刊登他的照片,编辑把照片下面“农民丰收后的喜悦”这几个字错配了。虽然这是出版界的小意外,但也说明袁隆平太像农民了。他走在街上,真的属于那种很快就会淹没在人群中的人。

“谈杂交水稻”是袁隆平向母校汇报的题目。这个话题似乎也很常见,没有任何修辞的运用,也没有任何学术上的卖弄。但我们深深知道,这个看似平凡的话题背后,有太多不平凡的。

1978年,袁隆平和他的。七口之家被木板挤在与澡堂隔开的两个潮湿发霉的茅舍里,还不时遭受“为教学发愁,想歪门邪道”的冷嘲热讽。但在这种背景下,他对杂交水稻的研究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普通人能做到这一切吗?

我们手捧鲜花簇拥着袁隆平,涌向他的演讲厅。我们那么热情,不比追心目中最红的明星差。我们知道,我们可能没有完全理解他说的“杂交水稻”,但我们会用心去领悟大师说的每一句话。

他的第一句开场白是:“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够了,哪怕我们只懂这句话,也够了!从袁隆平身上,我们知道了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这也是校友袁隆平给我们的主要感受,确实够了。

大国粮仓电影观后感 篇二

袁老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首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师”“最酷的90后”“90后梗王”等等。这些标签或大气、或诙谐、或酷炫,反映的是这位“90后”老爷子热爱田野、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本真。而这些品质,是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田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袁老深爱着祖国,他把论文写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乡间,为的是实现“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两个梦想。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大都来自田野乡间,要时刻想着扎根祖国大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风景,也有荆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们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袁隆平强调,不能搞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应该<www.baihuawen.cn>要搞既高产又优质的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热爱人民、不断奋斗,才让我们解决了吃饱和吃好的问题,从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如此,对于人民要心存热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大国粮仓》观后感个人心得 篇三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可以说没有他,我们老百姓还是吃不饱,还是会挨饿,但是为了让人民吃饭,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你知道吗?1960年7月他发现一株“天然杂交稻”,从此便开始独自研究杂交水稻,那时他的家人都不支持他,认为他一个大学生去种什么田。后来1997年,她才有了自己的团队来研究。而1960年——1997年这37年间,他都独自一人奋斗,在稻田与实验室间。

听过一个故事,就是在时期袁老将他保护级的实验品种在4分田中,后来,稻株被收,他看见一口深井中,竟还有几株竟奋不顾身地跳下去。可以说没有这几株实验稻就没有今天的杂交水稻,袁老奋不顾身可以说今天的粮食是袁老拿生命换来的呀。

袁老在采访中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简简单单几句话虽使用了夸张却难看出他的雄心壮志。袁老,您逝世了,我们一定会完成您未完成的梦想的!

采访中,记者问袁隆平“如果您再次看饥荒您会怎么做……”主持人话音刚落袁隆平院士便马上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这是一个人对他产品的最大自信,也足以看出,他对杂交水稻的用心良苦体现了他的初心。2021年5月22日13时17分32秒袁隆平院士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当时许许多多的人站在医院门口目送车对远去路过之处设有几辆车,就算有也是停下鸣笛致敬。场面,一度十分壮观。本来我还想什么时候能见他一面,因为离得比较近吗?这下,可是再见不到了。

雨,落下来,又慢慢下大。这场雨带走了袁隆平院士,都将他印在了我们的心底。

大国粮仓观后感1200字 篇四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当我看完《大国粮仓》这部影片,我心中感慨万千!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众多,地皮又少,人们饿的饿死,逃的逃荒,那场景惨不忍睹。后来以党中央为核心,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知识青年下乡开恳北大荒改造梯田,后来又有了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遂步完善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又实施了承包责任制到户的政策,粮食紧缺的困境才得以缓解。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农业科技攻关征程上矢志创新,勇攀高峰的奉献精神影响下,中国人民解决了粮食生产,水利灌溉,种业发展,粮食储藏等等奇迹工程。现在我国出产的棉花、玉米、粮食稳居全世界第二,真不愧是“大国粮仓”啊!

当我吃着香喷喷的白米粉,就马上想起中国的大功臣袁隆平爷爷,如果没有他的伟大壮举,我们大中国十几亿人口现在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享受其他待遇了。

2021年5月22曰,中国工程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水稻之父袁隆平”与世长辞,国人悲痛不已。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梦想试验田的禾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他和助手在稻穗下乘凉。另一个梦想就是要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保障国家和世界的粮食安全。”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地端在中国人的手上。”为了实现这一梦想,袁隆平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屡经挫败,攻克一个又一个顶尖技术难关。

在他的心里,国家利益为重,科学事业为重,名利却最轻。他一生扎根在稻田之间,从最初亩产700公斤,800公斤,到现在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已突破1500公斤,中国人牢牢端稳饭碗,实现了千百年来,人民心中最朴素的愿望。这让上亿人口摆脱了饥饿。

袁隆平和他的团队通过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国际班,已经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大面积种植,种植面积达700多万公顷。

袁隆平爷爷这些感人的英雄事迹,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日子,都是老前辈们拼死奋斗换来的。我们怎么能不加倍珍惜?爸爸经常跟我提起他小时候的痛苦生活,土地承包责任制到户之前,农村生活非常艰苦,爸爸家里人口众多,他的哥哥姐姐很早就没念书了,全家大小都去队里挣工分,挣了一年的工分也只能换取几百斤口粮,哪里吃得上饱饭呢?只能用烂红薯,野菜来充饥。后来,被逼无奈,伯父带领姊妹几个历尽千辛万苦去开垦自家的荒山,种上红薯、黄豆、玉米等五谷杂粮,才得以勉强维持温饱。今天之所以能吃上饱饭,这完全是袁隆平爷爷的功劳呀!父亲经常告诫我:“要节约粮食,不要随意浪费,一粒粮食一点汗。”父亲的这番话我牢牢记在心中。

我们不但要爱惜每粒粮食,而且每个人从小就要有自己的梦想,通过自己刻苦学习,努力向上,坚持不懈,不畏艰难险阻,迎难而上。用实际行动一步一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在祖国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一份光发一份热。

大国粮仓电影观后感 篇五

袁隆平不是因循守旧、盲从的科学家。在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中国科学界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盲目跟风、盗版抄袭、低水平重复成为中国科学界整体上缺乏创造性成果的硬伤所在。袁隆平曾说,硬要说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其中的“第一秘诀”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在袁隆平所处的年代,水稻方面的鸿儒大家有很多,但他们不敢也无法突破前人,最终没有产生什么创新性成果。而袁隆平作为一名普通中专教师,却对“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的“金科玉律”提出质疑,根据实践提出了相反的设想,开始了独辟蹊径的研究。“不迷信,不迷信书本,科学研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袁隆平认为这是一名科学家的重要素质。鼓励科学家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特别要让年轻人勇于实践、敢于超越,应该成为我们今后科技创新努力的方向之一。

当今学界,浮躁、浮夸之风盛行,门派成见根深蒂固,为了评职称、快出名,不少人甚至不惜剽窃,一些单位仍然论资排辈盛行。这些都阻碍了科学的发展、理论的创新以及中国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而袁隆平是中国科学界一个难得的帅才,他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用自己的火炬点燃了一片火炬。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形成了一支高质量的杂交水稻的人才梯队。上世纪,他曾把自己发现的野生稻资料无私地提供给各地的科研机构,从而大大推进了杂交水稻在全国的研究。他还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资金奉献出来,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袁隆平的学生邓华凤根据老师的思路,历经两年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的设想变成现实。报奖时,邓华凤想在名单上把袁隆平排在第一的位置,袁隆平却坚称,不排第一、不排名,他本人不参与评奖,充分表现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广阔胸怀。

发掘和弘扬袁隆平的精神价值,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每一位知识分子都应该以袁隆平为榜样,耐住寂寞,集中精神,在自主创新的征途上奋力向前!

《大国粮仓》观后感个人心得 篇六

这位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创造了无限财富的`伟大院士袁隆平,有人评论说他的身价只有1000亿元,但他的月收入,连工资补贴都只有几千元。按照他的贡献,他应该有更多的钱,但是面对几千元的工资,他笑吟吟地说:“钱对于生活和生产很重要,但是钱的方式一定要对。钱是拿来用的,有钱不等于没钱。但是有了钱,第一,不要铺张浪费,第二,不要吝啬,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不用。

所以,我穿衣简洁大方是一个原则。你穿得这么好干什么?很闪亮。穿的好,不一定地位高。”这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金钱观,简单、直白、深刻、发人深省。有人评价他:“袁隆平院士头顶蓝天,勇攀科技高峰;脚踏实地为全世界人民谋福利。他几十年来一直努力学习,锲而不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服务人类社会;胸怀祖国,忧国忧民,利国利民……”袁隆平院士作为一名科学家,不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是一位具有可贵精神和高尚品德的人。他卓越的科技能力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品格、精神和风格为我们的知识分子在教育战线上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作为一个在环保战线上战斗的知识分子,我由衷地赞美袁隆平院士,我认为我们都应该认真学习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脚踏实地地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为自己的信仰造福人民。我们应该学习袁隆平院士那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金钱观。我们不仅要宣传他的科研成果,增强中华民族和人民的雄心壮志,还要让每个人都学习和发扬他的做人态度和奉献精神。

大国粮仓观后感 篇七

常言,民以食为天。生存,是亘古不变的主题,自人类诞生起就从未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又有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足以体现粮食于人们而言的重要性。

这个暑假,我观看了《国粮仓》这部电影,当我出电影院时,我热沸腾,我的久久不能平静。

上世纪,灾祸来临,饥荒严重,人们的生活遭遇严峻的考验。怀着对国家人民的忧虑,对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绿色作文网盼,有一位博学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种的漫漫研究路。他,就是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他黑且瘦,颧骨突出,青丝间染上了白雪的颜色。手掌宽大粗糙,衣着朴素,话并不多。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却朴实得像个平凡的农民。他亦笑称自己“再怎么打扮都是个农民。”不同于别的院士坐在室内,享受国家的津贴,袁隆平是实实在在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在田里劳苦了一辈子。

袁隆平爷爷是位只为了实现的标坚持不懈、吃苦耐劳、不畏艰、意志坚强、奋终的。以前的稻产量很低,可是在袁隆平爷爷的不懈努下,反复地研究和实验,终于使稻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七,解决了世界五分之的温饱问题。成为了“稻之”,为全世界做出了巨的贡献。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觉得要让袁隆平爷爷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做到不畏艰险、脚踏实地。在学习中,要为的梦想和标努奋、顽强拼搏,为命奏响动听的乐曲!

大国粮仓观后感800字 篇八

当我走出大国粮仓的电影院,电影里的一幕又一幕仿佛还在眼前……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他热爱故土,不弯脊梁;还有那个有着两个梦想的袁隆平爷爷,他希望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令我无法忘怀的,还是那空中修渠,红旗渠修筑者,他们用尽十个春秋,只为造福后代!

大国粮仓是纪录片,影片以谁来养活中国人开篇详细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解决温饱问题到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和动人故事。从北大荒到红旗渠,从袁隆平爷爷再到千千万万的科研人员的努力。终于,中国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不仅能解决吃饱饭的问题,还能实现从”吃饱饭”到”吃得好””吃得健康”的历史性转变。让人们记住了中国人要牢牢捧紧自己的饭碗,碗里要永远盛满中国粮!

从众多人的努力中,我们学习到了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以及以袁隆平爷爷为代表的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农业科技攻关征程中矢志创新,勇攀高峰的奉献精神。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作 文 吧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影片里,当年的修渠者说出”哪有什么安全措施,就是绑着绳子,在空中作业,如果不小心就摔下去”和那句”和我一起去的一群朋友只剩下我了”,我无法想象,为什么前辈们要如此坚持。直到我听到其他修渠者说:“那个时候生活困难,没有饭吃,就派专人到处挖野菜煮着吃,肚子虽然空落落的,但没有开小差的。当时大家伙想法很简单,就是我们苦干一辈子,让后代享福!”我才明白。

什么是红旗渠精神?一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便是红旗渠精神!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迈入21世纪,中国正进入新时代。生逢其时,与之共长,我们正是新时代的好少年,新时代的河海蓬勃奔流,我们置身其中,虽为滴水,但仍抱怀着投入其中的灼灼理想,传承红旗渠精神,于时代华章上再书一笔少年意气风发。

《大国粮仓》观后感 篇九

2021年5月22日,下午1:07,中国工程院士,袁隆平爷爷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

袁隆平爷爷曾经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就是因为他有这两个梦,所以他在农业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就是因为他对中国农业付出了很多,在经历了很多艰难,他看着中国改革开放,他和中国一起走向世界,给予了人们丰富的粮食填饱了所有人的肚子。

我曾经问爸爸,以前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他说:以前我们总是吃隔夜的剩菜剩饭,吃冰箱里发霉的食物,掰了坏掉的部分就直接塞进嘴里。

听完爸爸说的话,我才明白如今的衣食无忧都是因为袁隆平爷爷走在我们前面,负重前行许久的成果,袁隆平爷爷的历史不必多介绍,因为全中国的人都知道,袁隆平爷爷推动了世界人口饱和解决了粮食问题,让更多生活在地球村上的百姓过上了无忧无虑的日子。

我知道他是整个时代的英雄,是整个中国的精神支柱,袁隆平爷爷的存在,宛如战斗在前线的护卫军保护着整个中国的粮食问题。

在袁隆平爷爷的肩膀之上,我们再也不用忍受饥饿的痛苦,再也不用为温饱担忧害怕,再也不会出现,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生活,他带给了整个中国新生的希望,给中国的一切发展打下了坚固的地基,科学家在实验中不用抱着虚弱的身体去研究,战斗在前线的战士们也不用边和敌人战斗,边和身体抗争,可以说中国的发展,袁隆平爷爷功不可没。

袁隆平爷爷是一个英雄,即使他走了,但他还活在我们大家的内心。祝袁隆平爷爷一路走好!

最新范文

流浪地球观后感精选5篇12-02

《航拍中国》观后感优秀2篇12-02

《航拍*》优秀观后感(优秀3篇)12-02

电影《看上去很美》观后感(最新3篇)12-02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通用5篇】12-02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600字优秀3篇12-02

秋季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优秀5篇12-02

秋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篇)12-02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优秀10篇】12-02

《歼十出击》观后感优秀10篇12-02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