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3年,WHO甲状腺肿瘤病分类迎来重大更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icd编码是多少 时隔13年,WHO甲状腺肿瘤病分类迎来重大更新!

时隔13年,WHO甲状腺肿瘤病分类迎来重大更新!

2024-07-10 23: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表2. WHO新版甲状腺肿瘤组织学分类

(点击可查看大图)

22017版分类的主要变化体现在三大方面

增加交界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嗜酸细胞肿瘤从滤泡性肿瘤中独立出来;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起源的高分化肿瘤:乳头状癌和滤泡癌亚型变化。

下面,让我们看看具体有哪些变化:

变化一:透明变梁状肿瘤的恶性度升级

透明变梁状肿瘤属于高分化甲状腺滤泡上皮肿瘤。新版WHO分类中,透明变梁状肿瘤国际疾病分类(ICD-0)由2004版“0”(0代表良性肿瘤)改为“1”(1代表可疑、不确定或交界性肿瘤)。

透明变梁状肿瘤病理特征:

(1) 滤泡上皮来源;

(2) 罕见;

(3) 分子遗传学提示与乳头状癌密切相关;

(4) 形态结构和细胞学特征与乳头状癌相似;

(5) 可发生淋巴结转移。

变化二:新增三类交界性包裹性滤泡性肿瘤

新版WHO分类中新增了三类交界性包裹性滤泡性肿瘤:恶性潜能未定的滤泡性肿瘤 (FT-UMP)、恶性潜能未定的高分化肿瘤(WT-UMP)、具有乳头状癌细胞核特点的非浸润甲状腺滤泡性肿瘤(NIFTP)。

1. 恶性潜能未定的滤泡性肿瘤(FT-UMP),病理特征为:

(1) 有包膜;

(2) 分化良好的滤泡细胞;

(3) 可疑包膜侵犯;

(4) 无血管侵犯;

(5) 无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样的核特征。

2. 恶性潜能未定的高分化肿瘤(WT-UMP),病理特征为:

(1) 有包膜;

(2) 分化良好的滤泡细胞;

(3) 无或可疑包膜侵犯;

(4) 无血管侵犯;

(5) 可疑PTC样的核特点。

3. 具有乳头状癌细胞核特点的非浸润甲状腺滤泡性肿瘤(NIFTP)

以往,尽管很多证据提示非浸润性EFVPTC是高度惰性的,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组织学亚型分类,此类病人多按照常规甲状腺癌被过度治疗。Nikiforov等2016年在美国医学会肿瘤学杂上发表的包含109个非浸润性和101个浸润性EFVPTC被试的随访长达 26 年的多学科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于浸润性EFVPTC,非浸润性EFVPTC患者无肿瘤致死、局部或远端转移、复发等不良事件发生,提示二者为截然不同的肿瘤亚型,此类非浸润性EFVPTC被命名为NIFTP。新WHO分类收录了此病理类型,其病理特征为:

(1) 有包膜;

(2) 滤泡状生长方式;

(3) 无包膜侵犯;

(4) 无血管侵犯;

(5) PTC样的核特点。

变化三:甲状腺乳头状癌新增包裹型亚型

包裹型乳头状癌病理特征:

(1) 有包膜;

(2) 典型乳头样结构;

(3) 包膜完整或局灶浸润;

(4) PTC样的核特点;

(5) 可发生局灶淋巴结转移;

(6) 近乎100%生存率。

变化四:甲状腺滤泡癌新增包裹血管浸润型

滤泡癌的诊断需要明确的包膜和(或)血管侵犯。旧WHO分类中将甲状腺滤泡癌(FTC)分为微小浸润型和广泛浸润型,微小浸润型是指有限的包膜和(或)血管侵犯。新版WHO将旧版的微小浸润型的有限包膜侵犯和有限血管侵犯独立开来,增加了包裹血管浸润型。

变化五:嗜酸细胞肿瘤从滤泡性肿瘤中独立出来

2004版WHO分类中滤泡性腺瘤有嗜酸细胞亚型,滤泡癌也有嗜酸细胞亚型。但FTC典型表现为单灶性肿块,不足5%病例伴淋巴结转移,而嗜酸型淋巴结转移率高达30%,偶尔还可出现远隔部位转移,病理分期高;嗜酸细胞肿瘤和典型的滤泡性肿瘤的分子遗传学和基因改变也不同,这些都提示嗜酸细胞肿瘤为不同于滤泡性肿瘤的独立病理类型。因此,新版WHO分类将嗜酸细胞肿瘤从滤泡性肿瘤中单独分出来,包括嗜酸细胞腺瘤和嗜酸细胞癌。但要注意的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仍有嗜酸细胞亚型,不属于嗜酸细胞肿瘤。

3小结

2017出版的内分泌肿瘤WHO分类中甲状腺肿瘤部分进行了重要修订,总结来说,一共有三方面的变化:

1. 透明变梁状肿瘤:国际疾病分类(ICD-0)编码由0变为1

2. 包裹性肿瘤:

(1) 增加交界性包裹性滤泡性肿瘤三类:FT-UMP、WT-UMP和NIFTP

(2) 乳头状癌:增加包裹型亚型

(3) 滤泡癌:增加包裹型血管浸润型

3. 嗜酸性肿瘤:从滤泡性肿瘤独立出来

了解WHO分类新变化有助于明确诊断,从而更精确地指导临床治疗,使患者受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