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副司令员重读甲午:还北洋海军将领公正评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甲午海战著名将领 海军副司令员重读甲午:还北洋海军将领公正评价

海军副司令员重读甲午:还北洋海军将领公正评价

2024-07-02 01: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甲午硝烟散去近两个甲子,失败的历史是一面雪亮的镜子,可照出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心态,也可照出一个国家、民族的自信心、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同时,环球军事认为,客观评价甲午海战和北洋海军及其将领、还历史以真实面目,恰是真正做到以史为鉴的前提。

比较中日战前所作所为,大战未开,胜败确已早定。

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日益增强,决心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以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1874年侵台湾、1879年吞琉球、1882年1884年两犯朝鲜,1887年制定《征讨清国策》,将北洋舰队作为侵华主要障碍,举国节衣缩食捐款建设海军,长期全面精心备战,建立战时动员指挥体制,部队严格实战作训,派出间谍深入侦察,制定详细作战方案。为战胜北洋舰队,日本确立了首先寻求海上决战,夺取制海权的战略。黄海海战后,日本陆海并进、协同作战,辽东战役和山东战役均以歼灭北洋舰队为主要作战目标来实施。

晚清统治者腐朽奢靡苟且偷安,派争党伐明争暗斗,政治腐败、经济贫困、军备空虚、社会动荡和外敌入侵之时,依旧冥顽不化恪守旧制不思变革,自诩天朝上国,视列强为夷狄蛮,斥先进科技为奇技淫巧。北洋舰队成军后,再也未增一舰一炮,面对近在咫尺的战争危险,丁汝昌提出花61万两银子添置新式快炮的最低需求,都未予满足。巨额海军经费被挪用来为慈禧修建颐和园,一介妇人六十寿辰竟成举国上下头等大事。

清廷虽认识到日本是肘腋之患,但大敌当前大战在即,依旧浑浑噩噩,决策机制仍是根本不懂军事的皇帝专权专制,辅助决策的军机处既不懂军事又无权典兵,或寄希望于列强调停,或盲目主战却不知如何胜战,战略决策迟疑不决、心存侥幸,战争准备被动应付,既无争取主动的作战指导,更无一战到底的决心意志。

而北洋舰队成军之时,也是停止造舰、停止发展之时,日本利用这一宝贵时间以每年增建2艘主力战舰的速度赶了上来,到甲午海战爆发时,北洋舰队已全面落后于日方联合舰队。

以此观之,环球军事认为,大战未开而胜败早定。

从战略决策、战役筹划和战役指挥来看,甲午海战怎能不败?

李鸿章等奉行专守防御、保船制敌的消极防御思想,强调守住海口、拱卫京畿,处处限制北洋舰队的作战行动。丰岛海战前丁汝昌提出大队前往护航,遭拒,结果仅以济远、广乙两舰护航,在日舰队第一游击队3艘主力战舰不宣而战的突袭之下,广乙搁浅、操江被俘、高升被击沉,仅济远逃脱,损失惨重;黄海海战前中日已宣战,日方任务十分明确,即寻找北洋舰队决战,而北洋舰队任务只是为输送清军的船只护航,在作战准备、战术运用和组织指挥方面明显不及日方,以致遭受五战舰损毁,伤亡八百的重大损失;威海卫保卫战更是被动,清廷内外臣工意见纷纷,在舰队出击、拼死一战,还是水陆相依、固守待援的犹豫中,丧失机会,终至全军覆没。

从战役筹划和指挥上看,清军陆海两个战场缺乏协同,日军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未遇任何抵抗而长驱直入,北洋舰队丢掉重要基地旅顺;日军在山东半岛荣成湾登陆后,只遇轻微抵抗,很快拿下威海港南岸炮台,北岸炮台和威海卫城的清军弃守逃跑,北洋舰队腹背受敌陷入绝境。而从总体上看,清军有北洋、南洋、福建、广东4支舰队,但整个战争中并无任何策应,北洋舰队始终孤军作战。

再看黄海海战全程,海战打响不久,提督丁汝昌负重伤而无法统一指挥,除了在海战前下达的三条命令外,在近5小时的激烈海战中,各舰实际上未接到任何战斗命令。海战场是相对独立的战场,敌我双方要在激烈的对抗中高速机动、变换阵形、争取主动,若是没有精干、高效、应变、完善和有生命力的指挥机构实难做到。海战中,丁汝昌甚至连代理人也未指定,造成指挥瘫痪和各自为战。

甲午海战让日本在直隶平原决战的企图破产

黄海之上激战近5小时,北洋舰队几乎倾其所有,与日本联合舰队殊死较量,在损失5艘战舰的情况下死战不退,击伤日舰7艘,其中重创了包括日旗舰松岛号在内的4艘战舰,迫使日舰队先行撤离战场,迫使日军作战计划一再调整。北洋舰队最终虽败,但打破了日本战时大本营尽早获取制海权,直接投送兵力在直隶平原与清军决战的企图。

还北洋海军将领之历史公正:中国近代史上一批优秀军人!

海战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北洋海军将士,奋勇杀敌视死如归,在火力机动力和毁伤力都不及日舰队的情况下,不畏强敌血战到底。邓世昌发出“吾辈从军为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的誓言,120年后我辈听来,依然振聋发聩,实属可歌可泣!

不仅仅是邓世昌,北洋舰队官兵大都抱有与舰共存亡的决心,与其他军队相比,死战不退的是北洋舰队,战至最后的是北洋舰队,战至全军覆没的也是北洋舰队。

需要强调的是,北洋海军的将领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优秀军人,绝大多数刻苦学习西方海军建设经验,努力钻研技战术,治军勤勉作战勇敢,有的战死疆场以身殉国,有的拒不投降自杀殉国,在胜利无望之时,依旧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一支舰队在一场海战中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纵观世界海战史也是极为罕见的。

而战败之后,腐朽没落的清廷却把罪责推到北洋舰队头上,拿北洋将领当替罪羊。丁汝昌死后,清廷下令褫职籍没家产,将其棺柩加3道铜箍捆锁涂黑漆,以示戴罪,并不准其下葬,以至17年后才得以入土为安。

毛泽东: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奕忻、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发起军事自强的洋务运动,面对数千年未有之陆海大变局,中华民族有识之士以空前的忧患意识和超前眼光,审视思考海防建设,谋划近代海军发展。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中国破天荒地有了一支在亚洲堪称一流的近代化海军舰队,在人才培养和装备、基地、制度建设以及教育训练、战术技术等方面,全面依靠和学习借鉴西方,建军治军积累了宝贵经验。舰队成军后,在捍卫主权、维护海洋利益、威慑遏制外敌入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将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的时间大大向后推迟。

但洋务运动只改器物不改制度,不触及腐朽统治阶级利益并半途而废。这支生长在封建落后、腐朽没落、封闭保守制度和一穷二白工业、科技基础下的北洋舰队,先天性严重水土不服。同时,旧观念旧体制旧制度旧军队的种种弊端与恶习,也不可避免地束缚着影响着这支舰队。

甲午一战,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进一步唤醒了民族海洋意识。

——梁启超说:“唤醒吾国千年之大梦,是从甲午之役始也。”

——北洋海军将领刘冠雄说:“中国海岸线绵长,属于陆海交错之国,应当陆军和海军并重”,否则“势将无以自存,更无论称雄于今世”,

——民国海军将领陈绍宽说:“国家的强弱,全看领海权为比例,领海完全与否,全看海军。海权伸张,国家自然日臻富强”。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发出了“伤心问东亚海权”的感慨,提出:“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的著名论断。

——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其宏大的战略视野重新创建人民海军,提出“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之时,中华民族的海防思想才真正确立。

维护海权、经略海洋、发展海军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性选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甲午海战给我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历史教训和振聋发聩的历史启迪。维护海权、经略海洋、发展海军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性选择,唯有放眼全球,着眼未来,把握机遇,建设世界一流的强大海军,才能真正肩负起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神圣使命。

( 本文观点和文字主要来自:《当代海军》2014年03期《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和04期《还北洋海军将领公正评价》两文,作者均是:中国海军副司令员 丁一平,特此致谢。)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