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3期 教学设计丨《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田园风光下一句是什么呢 第3223期 教学设计丨《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第3223期 教学设计丨《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2024-01-02 19: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理解诗人面对人生困境仍坚守理想的高尚品格,能用历史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其时代意义和历史局限。

【教学方法】

诵读法、提问法、讨论法、创设情境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朱光潜在《诗论》这样讲述陶渊明:陶诗的特色正在不平不奇、不枯不腴、不质不绮,因为它恰到好处,适得其中;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它一眼看去,却是亦平亦奇、亦枯亦腴、亦质亦绮。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可以说是“化境”,渊明之所以达到这个境界,因为像他做人一样,有最深厚的修养,又有最率真的表现。“真”字是渊明的唯一恰当的评语。本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陶渊明的诗歌《归园田居(其一)》感受诗人的“真”性情。

二、解析标题,寻找诗眼

《诗经》云:“之子于归”,“归”意为女子出嫁,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找到归宿。那么诗人的归宿又在哪里呢?

教师提问:标题中哪个字最关键?明确:“归”。

教师追问:围绕“归”字,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明确: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全诗共20节,前八句着重写了归园的原因,中间八句描写了田园风光,后四句写了归后之感。

三、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苏东坡云:古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 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诗歌,另一名学生对其进行评价;

2. 学生集体诵读,教师加以点拨;

3.以笛子名曲《姑苏行》作为背景音乐,师生深情诵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四、研读文本,鉴赏诗歌

(一)归向何处?(田园,齐读中间八句)

教师追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具有什么特点?请抓住诗中的几组意象想象画面,进行分析。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 /桃李 /远村 /炊烟 /狗吠/鸡鸣这八组意象,诗人捕捉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勾勒出一幅淳朴自然、宁静安谧的乡村图画。景语皆是情语。对诗歌意象的把握一方面要注意景的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情的因素。

教师追问: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中,你最喜欢哪两句?试着多角度进行赏析,从中可以品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分享,教师启发,点拨,追问,总结)

教师总结:诗人用远近结合(视觉)、以动衬静(听觉)、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宁静、闲适的田园风光,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我们可以看出诗中描写的农村景象普通平常,那么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因为作者倾注了感情,田园因被注入情感而变得诗意盎然了。找一位学生从景物中品出作者的情感,通过诵读展现给大家。

教师追问:陶渊明这首诗写得景美,情更美,在诗人眼中田园充满生机,恬静怡人,他的内心喜悦而满足。请问同学们,你们乐意生活在这样的田园之中吗?(学生思考片刻,回答“不乐意”“体验几天还可以”)

(二)从何而归,为何而归?

1.结合初中所学《归园田居》(其三)和《五柳先生传》以及教师补充的资料可知陶渊明归园后的生活。教师明确:贫穷、艰难,不能自给自足,甚至一度去乞讨食物。

2.在“出仕”与“归隐”问题上,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有过多次反复,他之所以再三出去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二是受儒家思想教育的影响,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而从彭泽县令任上的“逃离”,是他与仕途彻底决裂的开始。诗人仕途不得志,报复难以施展,他厌倦了官场如“羁鸟”“池鱼”般的生活,毅然选择了“归园田”。《归园田居》是诗人仕途生活的结束,躬耕生活的开始。在这以前,陶渊明半官半隐,只有心归,没有身居,那么造成诗人依然决然,身心皆归田园的原因是什么?

3.齐读前八句,找诗句中的词概括归园之因,提炼四个原因:性本、误落、思恋、守拙。

4.从哪里回归田园?(官场,对官场厌恶、悔恨)

5.“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为什么不是“欣然归园田”?“守拙”在诗歌中的体现?谈谈你对“守拙”的理解?(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守拙就是固守节操,不忘初心,独善其身,精神回归,是宁可乞食也绝不与黑暗现实苟合。守住心中的愚拙,向往自己的田园。

(三)归向何处?

1.作者归去如何?请在诗中找出蕴含作者情感的诗句,并分析作者的心情。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学生集体诵读,注意语调要轻快、喜悦)其中“无尘杂”、“有余闲”、“久”、“复”这些词语反映出作者摆脱官场,回归田园生活后自由、安逸、喜悦的心情。由此可见,作者的理想追求是简单、淳朴而高尚的。

教师明确:解脱、释然,冲破牢笼回归自然后一身轻松。从悔到乐到最后的解放与释然。诗人情感起伏变化,让我们再一次在诵读中加以体会。

2. 分角色读。前八句男生读,中间八句女生读,最后四句齐读。

五、加深理解,课堂讨论

假如你是陶渊明,在“出仕”和“归隐”之间你会选择什么?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言之有理。(这道题是一个开放式话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当我们在面临选择时是否应该像诗人一样倾听一下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六、知识延伸,课堂小结

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中有一段话评价陶渊明。“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陶渊明从官场归来,隐居田园。在舍与得之间,诗人不虚伪、不造作、遵循本心,返璞归真,不慕富贵,自由洒脱。他不仅创作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诗歌,更以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及伟大品格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七、手写我心,师生共情

在准备这个课的时候,与陶渊明倾心对话的时候我已是情不自禁,写下一首小诗与大家分享:

不如归去

你是一朵野菊

长在东篱

身向南山倚

你是一只归鸟

徘徊丛林

心恋着旧栖

为什么离开?

心为形役的日子

就是一种熬煎

迷途还未走远

性本就爱丘山

为什么归来?

田园在向你召唤

多少次

你身处田间

看那炊烟袅袅

笑得一脸灿然

不如归去

回首处

云淡风清

倦鸟已还

教师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养成动笔练习的好习惯,记录你的所思所悟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课后,请同学们将今天学习的感悟用诗歌的形式进行表达,写出真情实感,我们在诗歌朗诵会上分享。

八、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尘网樊笼 本性守拙 美丽园田 无/有 久/复

厌恶官场 淡泊明志 自然和谐 自由安逸

作者简介:

李莉荣,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能手,现任教于新疆实验中学。寸心拳拳育桃李,且让春风沐少年。余生时光,愿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仁结伴,做一个有趣的语文人,在教育的道路上采撷更多诗意和芬芳。

本期责编:沈旋

执行主编:崔卫东

栏目负责人:由春秋 刘银星

投稿邮箱:

(联系人:刘银星)

(联系人:由春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