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甪直镇大学生村官工作体系建设探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甪直镇招聘信息 苏州市甪直镇大学生村官工作体系建设探究*

苏州市甪直镇大学生村官工作体系建设探究*

2024-07-10 03: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查佐明,刘 慧,徐 娜,温 荣,朱 桦

(苏州大学 a.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 b.党委办公室; c.社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2009年,苏州市率先全面实现了“一村一社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苏州本地生源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归家园”做村官,地方基层积极选好用好“归来学子”,已从一种现象发展成为一股潮流。笔者及课题组成员选择苏州甪直镇作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地考察、查阅文献等方式对当地大学生村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甪直镇地处苏州城东南25 km,是吴中区的东大门,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目前该镇所属的18个村社,现有53名大学生村官在这里扎根。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甪直镇在政策和资金上有相对较大的自主性,在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中,他们秉持“成长成才、创新创业、选优用优”的理念,先行先试,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村官的招聘、管理、培养和使用工作,推动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形成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大学生村官工作体系,值得借鉴和推广。

一、下得去:“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

新农村建设呼唤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村官。“归来吧,归来呦”,是甪直镇党委对本地大学生回乡建设新农村的期待。地方呼唤,游子应答,行将毕业的本地大学生也看到了“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听到了“它不停地向我召唤”。

(一) 选聘方式突出本土化

大学生到村任职“水土不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语言不通。苏州的做法是,在完成一村一社一名大学生村官的前提下,不再招录省聘大学生村官,而是采取市、区联动或区、镇联动的方式,自主优先招聘本地生源的应届毕业生作为大学生村官。

调查显示,2009年以来,吴中区共招聘285名本地大学生村官,“土著”村官271名,甪直镇共招聘67名大学生村官(其中省招大学生村官4名,市招大学生村官1名,区招大学生村官22名,镇招大学生村官40名),占全区的23.5%;本地生源村官64名,占全镇村官的95.5%。

甪直镇以村官本土化为抓手,党员身份、高学历、专业对口“三个多一点”的村官选聘新模式成为一大亮点。一是做好需求摸排。通过召开村书记座谈会、下发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村社对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二是明确招聘条件。从有利于快速适应农村工作、拉近群众距离、留住优秀人才等方面考虑,确定了选聘的三个基本条件:甪直本地本村人,学历在本科及以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三是规范招聘程序。发布简章,以各村社为选聘单位,动员在外读书且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回乡干事、创业。

(二) 选聘贫困生搞“特殊化”

在兼顾多方需求、择优充实本地毕业生的同时,甪直镇党委也搞“特殊化”,积极吸纳本地贫困家庭子女就业。甪直镇对子女就业困难的贫困家庭进行逐一摸排,对满足村官基本素质要求的未就业子女,充分吸纳就业。几年来,共吸纳24名贫困家庭子女到基层就业。此举不仅有利于帮扶困难家庭子女就业,还在一定程度上密切了当地的干群关系。

(三) 选聘成效追求规模化

目前,甪直镇绝大多数村社都配备了2~3名大学生村官,村社大学生村官多了,抱团发展就成为一大特色。首先是村社抱团。同村社的大学生村官相互合作,相互扶持。其次是片区抱团。甪直镇按照地域相近、新老搭配、内外结合的原则,将全镇大学生村官分为古镇管委会、新区管委会、澄湖农业园、机关镇属单位四个片组,组外由组织部门进行宏观管理,组内设组长、副组长,实行自我管理。通过组织培养和自身努力,激发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是乡镇抱团。整个甪直镇的大学生村官抱团发展,探索建立了“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沟通交流、教学相长”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培养教育体系。

实践证明,大学生回原籍当村官优势明显:一是农民易接受;二是成本降低;三是工作易融入;四是工作上手快;五是有利于扎根。

二、待得住:“我是你的一片绿叶,这是绿叶对根的情谊”

家乡是树,游子是叶。应届毕业生行走在农村广阔天地,既是国家的号召,更是绿叶对根的情谊。甪直镇向家乡的学子张开怀抱,一批大学生返回故土,在此生根开花结果。

(一) 待遇保障,心里有底气

前几年,一条“苏州大学生村官的年薪高达15万”的报道曾引起热议。调查显示,苏州刚入职的大学生村官收入远远没有这些,但与其他一些地区相比,他们的收入水平是比较高的。据了解,在甪直镇任职的大学生村官第一年工资3万元,第二年工资4万元,第三年就按村干部工资标准,待遇递增,效益递增。收入有保障,工作就有了奔头。

(二) 结对帮扶,心里有面镜

指定1名村“两委”干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一对一”帮带,是吴中区帮扶大学生村官的基本经验。甪直镇因地制宜,拓展了“导师帮带机制”,明确规定每名大学生村官都要有3名“导师”负责培养。邀请组织系统干部为“思想导师”,每季度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总结进行梳理,多途径了解其思想动向和相关需求;村社书记为“生活导师”,全面负责大学生村官融入基层、融入群众、融入工作;村社业务能手为“业务导师”,村社综治、民政、妇女、社保等条线岗位的业务能手具体负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提升,逐年轮岗,使大学生村官逐步丰富工作阅历和基层工作经验。

(三) 邻里守望,心里有份情

本土大学生村官在语言、文化等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工作也更容易得到村民和村干部的认可。访谈中,不少大学生村官说,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做村官,这里地缘上熟悉、亲缘上亲近、血缘上依赖,回到了这里就是回到了家,自己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更强,“要好好干,丢人不能丢在家门口”。镇村不少干部反映,血缘、亲缘、地缘的优势加上对家乡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厚感情,使很多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更能为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取得较好的成效。

三、干得好:“三百六十五里路呦,岂能让它虚度”

村官之路,道艰且长。虚度的青春碌碌无为,磨砺的青春方能五彩斑斓。甪直镇着力加强村官岗位培训,打通交流通道,强化考核激励,推动大学生村官干出成绩,干出水平。

(一) 搭平台,环环相扣打造培养链

吴中区紧紧围绕“教育—管理—激励—培养”四个环节打造培养链,为大学生村官搭台子、压担子、腾位子。甪直镇借鉴培养链做法,建立由组织部门统筹、村社支撑、个人自学“三方协作”的五大培训体系:一是远程教育平台;二是“书记讲坛”;三是专家培训;四是村官论坛;五是主题活动。

(二) 增交流,轮岗轮训畅通无障碍

大学生村官被乡镇借调现象在全国很普遍,借调行为产生的后果是调而不管,村官作用得不到发挥,最优价值得不到体现。甪直镇的做法规避了这种弊端。一是轮岗锻炼。按照“村社工作为主,多岗锻炼相结合”的思路,实行有计划的“上挂下派”,每年分批次安排大学生村官到镇机关职能科室轮岗轮训,工作良好者再派到村社压担子,实现“有借有还”。二是建立交流机制。组织在岗村官每月撰写一篇工作体会,每两个月举办一次交流会或集体活动,每三个月开展一次“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发展”主题活动。大学生村官通过该平台交流经验、探讨问题、共享信息,提高了对基层工作的认识,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

(三) 重考核,千锤百炼走好晋升路

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甪直镇建立大学生村官激励约束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实行“镇村两级双重考核”,考核优秀的优先推荐到重要岗位或领导岗位上,考核不称职的,镇组织部门将对其进行诫勉谈话或解除聘用。建立大学生村官“成长档案”,作为该镇大学生村官岗位调整、公开选拔、提拔任用、解聘续聘等的重要依据。在村在职的大学生村官每人一份“成长档案”,每个人的工作体会、主要工作、思想学习动向、表彰奖励等都被存入该档案,使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可见、可查、可管理。

四、流得动:“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留下来陪你度过每个春夏秋冬”

江苏省大学生村官研究所李义良副教授所作的一项调研显示,仅9%的大学生村官被访者愿意留在农村工作,10%的人已在农村创业并有所成就,“两项数据相加,也不到20%”。从江苏乃至全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官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但是,甪直镇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选择留守的人却占到了多数,“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留下来陪你度过每个春夏秋冬”成为不少大学生村官的心声。

(一) 流动不等于流失,本土招募本土吸纳

甪直镇结合本地实际,严格落实大学生村官待遇、生活和政治“三个保障”,效果显著。据统计,甪直镇2009年所招募的村官,已有10名被吸纳进镇级机关;2010年招募的村官,有1名被吸纳进镇级机关。甪直镇大学生村官历年招聘总数为67名,目前在村社工作的有53名,其余14名村官都在甪直镇机关、镇属单位担任中层岗位或工作人员,留任率近80%。显然,甪直镇大学生村官愿意扎根基层的人数远远高于国内其他一些地方。

(二) 留守不等于滞留,来到基层扎根基层

甪直镇对留任的大学生村官,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真正扎根基层的大学生村官有奔头。甪直镇在人员编制、工资待遇等方面落实政策,做到以待遇留人,还通过设立专门的岗位、充实进入村党组织班子、推荐为后备干部等方式,做到以事业留人。2013年苏州完成换届的村、社区党组织中,大学生村官进入党组织班子的达到1 052人,其中当选党组织书记的有79人,当选党组织副书记的有282人。甪直镇一些优秀大学生村官也进入了村社两委班子,其中任党组织书记职务的1人,主任职务的1人,副书记职务6人,副主任职务3人,担任两委职务的13人,总计24人。访谈中,绝大部分村官都认为,政府对村官工作很重视,自己为家乡服务也很愿意,而且离父母近方便照顾,表示合同期满后会继续留任。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我是大学生村官党代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

[2] 中新社.中国最富乡村村官收入“雷人” 年薪15万只算中等[EB/OL].(2009-04-12)[2014-01-01].http://www.chinanews.com/sh/news/2009/04-12/1642179.shtml.

[3] 庞章军.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功利性倾向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12):17-20.

[4] 童辉杰,程亚平.基层政府的组织支持对大学生村官工作适应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1):376-378.

[5] 王烨捷.大学生村官参与城镇化建设:不玩概念做实事[N].中国青年报,2013-06-02(3).

[6] 梁海燕.79名大学生村官成村里“一把手”[N].苏州日报,2013-09-07(3).

猜你喜欢 村社村官大学生 省委组织部等3部门发出关于组建村社万支小分队开展暖心配送服务的通知浙江共产党员(2023年2期)2023-03-15创新“村社宜站” 加强村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中国民政(2022年3期)2022-08-31唱村官黄河之声(2022年6期)2022-08-26“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带父求学的大学生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勇于改革 善于创新 全力打通村社巡察“最后一公里”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让优秀“村官”有奔头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金桥(2018年7期)2018-09-25大学生之歌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农村村社自治与股份合作的关联机制探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4期)2015-12-01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3期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其它文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中国化研究的新视域——评《文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发展》*《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播*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思想条件、历史贡献及当代意义*习仲勋党的建设思想初探*“中国梦”视域下再谈青年马克思的职业价值观*网络舆情语境下提升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政议政能力的路径思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