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18 SMART原则 如何科学的制定计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用smart原则做一个大学计划怎么写 [学习]18 SMART原则 如何科学的制定计划

[学习]18 SMART原则 如何科学的制定计划

2024-07-09 19: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如何科学制定计划? 怎样制定合理的计划?每天都完不成计划,很焦虑怎么办?精确到小时的计划表,只要某个环节出了差错,时间上有了延长或错位,后面就全部崩掉了,连同自己的心态。怎么办?我需要制定指导几个月的计划,有没有什么建议?完成计划的过程中心浮气躁,间歇性动力不足,怎么办? SMART原则

 有一个用于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同样适用于计划。——目标侧重结果,计划偏向过程。  SMART原则(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可拆分为以下五点:

计划应该是具体的,包括任务内容,以及时间、频率的具体。  错误的计划示范:今年我要多读书,多运动,学好英语。  大部分人的新年计划,都是这样的。所以一直都停留在[计划]的阶段,却从来没有成功。  这种计划只有宏观方向,其实你根本没有认真想过,自己要做什么、要怎么做,以及做到怎样?  怎样才是具体的计划?  今年我要多读书,每天保证1小时的读书时间;  今年我要多运动,每隔一天,跑5km;  今年我要学好英语,每周跟人进行3小时的英语口语练习。  只有足够具体的计划,才有被履行的可能性。计划应该是可衡量的。  可衡量是指,你所制定的计划,要有一些可以数据化的标准。比如,你安排自己每天背多少个单词、看几页书、写多少字,都是可以衡量的。  完成计划的过程中,你需要很清楚自己的进度:进度良好会形成好的激励;进度缓慢可以适时调整速度/计划。  但是,让计划[可衡量」,在另一方面,会让我们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因为进度没达到自己的预期,而感到焦虑。虽说[可衡量]会有负面影响,但它的确是制定计划所必须的。让[计划]可衡量,不是为了束缚住自己,而是为了有一个标准可以参考,对自己做某件事的速度和效率,有直观的了解,方便对做事的方法进行优化。计划应该是可达到的。  任务量太大的计划,会让人焦虑。开始做之前,因为畏惧而拖延;完不成时,挫败感强烈,影响对自己的评价和认知。没有正向的反馈,你很难有良好的执行力。  用时间计划举个例子,这样比较直观:如果规划今天学习12小时,意味着一旦投入学习,至少要在13甚至15小时之后才能结束战斗。——因为中间需要休息和吃饭。喔,那就再拖一会儿吧。但如果是6小时呢?早上起早点,也许下午1点就可以结束战斗出去玩。这种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量力而行,制定可完成的计划,会带来成就感。甚至你完成之后,还会继续多做一些事情,形成良性循环。那些过于宏伟、不切实际的计划,除了[看上去很美好],没有任何益处。计划和其他计划/目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这很容易理解,一切都围绕着大计划/目标进行。你完成一个[大目标]的时间,是有限的。你为此所做的一切计划,都应该尽可能朝向其前进。如果你需要写一篇论文,搜集材料是有用的,但要适可而止,更为重要的,是[写]。**根据[相关性]的轻重缓急,进行不同的优先性排序。**做其它任何计划,也都是相同的道理。不要用任务去填满时间,制造努力的表象。计划应该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毕竟截止期限(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无论是给你10天还是5天时间完成一个计划,反正你都是在最后两天完成的。这点没什么不好意思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没有时间约束的计划,倾向于永远不会发生。 是否制定长期计划

 不要制定时长超过1个月的详细指导计划,因为你是一定完不成的。对,一定。你所预想的只是理想状态,你无法预测会发生什么事:

外部事件: 可能会耽误我们的时间,造成计划的改变。

内部事件: 情绪方面的影响; 你没法预测真实的进度; 你之前觉得需要做的,可能不需要了; 需要看其他的书、做其他的题,换其他的计划内容。

 长远计划也应该有,但只要规划大致方向、大致内容就好了。详细计划只会浪费时间,无法按时履行,还会带来挫败感。

如何解决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在制定以及执行计划时,做的最不切实际的假设就是:我们以为自己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任务。

我们[规定]自己在2小时内看完某本书。 我们[希望]自己在周末这两天,写完一篇10000字的论文。

 发现没?我们总是期望事情按照自己所想象的来,期望能够按照自己理想的速度做完。但是,很少去考虑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如果真实情况比自己所预想得慢,就会心生沮丧,甚至气急败坏。冷静下来想一想,事情怎么可能按照我们所期待的速度和效果完成?除非这个事情,和工业流水线一样,每一个步骤都是精确的、可复制的,不受主观因素影响的。同时还要确保,我们自身的精力状态、注意力资源等,都是稳定不变的。  怎么可能呢?我们和事情,都是不确定的、充满变数的存在。**事情该花多少时间,就应该花多少时间。而不应该是,我想让它花多少时间,它就只能花多少时间。**这么一个简单的常识,却是我们在制定以及执行计划时,从来不会想起的。比如我写文章,我总希望自己在进行搜集素材之后,1小时内完成初稿。我每码一会儿字,就检查一下文档下方的字数和电脑右上方的时间,看看速度有无达到期望。如果我发现写得慢,或者写到某一段觉得有受阻的感觉,我通常的做法是,急急忙忙地往下推进。可能会先不去管表达是否达意、用词是否精准,而只是想,先完成初稿再说。怎样才是完成?字数的基本达标、架构的基本完整。反正之后还需要改,还需要仔细检查几遍。但这常常导致一件事,我在改初稿的时候,需要修改不少字句,调整若干段落的顺序。工作量增加了,因为第一遍写得不够耐心细致。  看书的时候也是一样,我预先给自己设置了一个规则,半小时后必须读到100页。于是总是匆匆浏览,并且不时地看时间和页数。阅读的效率并不高,因为不专注。  我意识到这样真的不行,该花的时间,一点不能少花;该慢下来细细琢磨的句子,还是得去琢磨;读书呢,只能根据具体内容决定的具体的速度,去读。  每件任务,都有它不确定的因素,都只能在过程中,由我们与它之间的互相作用,共同决定推进的速度。  我们最根本的目的,其实真不是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任务量,而只是:把这一段话写好;把这两页书读懂、消化。而我们预先做的计划,应该是把它视为一个努力的目标,督促我们通过优化方法,蹄一踮脚达到。  计划,是工具,是手段,保证我们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段,该做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做。而我们,常常把计划以及执行计划,错当成了目的本身。  计划是为我们服务的,而我们最大的错误,是把它当成了规则和束缚。

 任何人制定的任何计划,都一定不可能严丝合缝执行。  不要怕这个过程,不必为此烦躁。即使是规划好航线的飞机,也并不是按照直线抵达目的地的;火车有明确的到站时间、发车时间,以及既定的速度、既定的轨道,但还是会晚点或者提前到达。  不必执拗于制定完美的计划。你只能大致制定计划后,立刻投入行动,然后根据自己的真实做事速度,调整自己的计划。  阻碍是在做的过程中才会遇到的,也需要你在这个过程中去想办法解决。不是你事先就能够想明白并且规避的。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过于注重事先的[全盘规划],希望自己在计划阶段,就解决所有的问题。并且认为,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一定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充足的准备。 这个想法当然不是全错。但现在你需要进一步认识到的是,做事过程中,即时遇到问题、即时想办法解决问题,是同等重要的另一个能力。  你的临场反应很重要。

总结 按照SMART原则制定计划,计划应该是具体的,包括任务内容、时间、频率的具体,要认真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做到怎样。只有足够具体的计划,才有被履行的可能性。  计划应该是可衡量的,完成计划的过程中,你需要很清楚自己的进度。让[计划]可衡量,不是为了束缚住自己,而是为了有一个标准可以参考。  计划应该是可达到的,不切实际的计划,只会带来挫败感。  计划应该是与大目标有相关性的,不要用任务去填满时间,制造努力的表象。而是要根据[相关性]的轻重缓急,进行不同的优先性排序。  计划应该有明确的截止期限。没有时间约束的计划,倾向于永远不会发生。不要制定详细的长期计划,内外部均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详细计划只会浪费时间,无法按时履行,还会带来挫败感。所以,只要规划大致方向、大致内容就好了。我们在执行计划的时候,总是期望事情按照自己所想象的来,期望能够按照自己理想的速度做完。但我们,和事情,都是不确定的、充满变数的存在。每件任务,都只能在过程中,由我们与它之间的互相作用,共同决定推进的速度。事情该花多少时间,就应该花多少时间。而不应该是,我想让它花多少时间,它就只能花多少时间。计划是为我们服务的,而我们最大的错误,是把它当成了规则和束缚。我们预先设置的计划,应该是把它视为一个努力的目标,督促我们通过优化方法,踮一踮脚达到。任何人制定的任何计划,都一定不可能严丝合缝执行。阻碍是在做的过程中才会遇到的,也需要你在这个过程中去想办法解决。不是你事先就能够想明白并且规避的。做事过程中,即时遇到问题、即时想办法解决问题,是很重要的能力。你的临场反应很重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