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平衡分析与改善措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生产线lob 生产线平衡分析与改善措施

生产线平衡分析与改善措施

2023-12-12 21: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平衡改善法则——ECRS法则

以上ECRS法则,具体可通过下列图片来说明生产中如何应用改善:

平衡改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通过调整工序作业内容来使作业时间相近或减少这一偏差。

(1)首先考虑对瓶颈工序进行改善,作业改善方法可参照程序分析、动作分析、工装自动化等工程方法和手段。

(2)将瓶颈工序的作业内容分割给其他工序。

(3)合并相关工序,重新排布生产线。

(4)分解作业时间较短的工序,把它安排到其他工序中去。

(5)增加作业员,只要平衡率提高了,人均产量就提高了,单位成本也随之下降。

2、改善耗时长的工程,缩短作业时间。

(1)分割作业,把一部分作业分配到耗时较短的工程。

(2)改善作业,缩短作业时间,并行作业,增加作业人数。

(3)使作业机械化,提高机械的效能。

(4)更换技术水准更高,动作更快的作业人员。

3、改善耗时较短的工程。

(1)分割作业,将其分配到其他耗时也短的工程,从而省略原工程。

(2)从耗时长的工程,接过一部分作业内容。

(3)把耗时较短的工程结合起来。

(4)把需要两个人工程,改成一个人就能应付的工程。

平衡改善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1.需要同样工具和机器的作业要素可分配在同一专用设备工序内。

2.作业要素相同或前后相近的应尽量分配在同一工序。

3.不相容的作业尽量不分在同一工序。

4.必要时可对关键作业,增加操作人数或改用更有效的工具/设备以缩短其作业时间,提高平衡率。

5.生产线补进新手时,因新手对工作不熟悉,在配置上需特别注意,否则会造成严重的不平衡致使产量大幅下降。

6.采用ECRS法则进行改善时的优先顺序为:“取消”不必要的动作或工序(第一选择),“合并”微小动作(次选),“重排”作业工序或动作(第三选择),“简化”复杂动作或工序(最后选择)。

平衡改善的实施步骤:

1、明确改善目的和对象:是否因为生产量变动(增产或减产)而进行的改善;是否为了提高生产量、减少作业人员;改善对象是一条生产线、某段工序还是整个流程。

2、了解、分析生产现状及相关人员的工作状况:如各工位或工序的良品率有多高?人员出勤状况、产品加工的难易度、品质事故的发生点等。

3、了解产品工艺流程并分解各工程的作业要素:根据工程分析图了解加工作业内容,依据作业拆分原则拆分各工程的作业要素。

4、对各作业要素进行时间观测。

5、对观测记录的结果进行处理,得出各作业要素的标准时间,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应注意两点:剔除异常值、排除各种影响作业的因素,最后制定出各作业要素的标准时间;把各种浪费现象记入并提出相关的改善方法,以便改善实施。

6、绘出生产线平衡图。

7、计算目前的平衡率、稼动损失率等。

8、提出改善目标及实施方案。

9、依据平衡改善法则、动作经济原则等方法实施改善。

10、改善结果的分析、总结和评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