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通阳开结,泄满降逆,枳实薤白桂枝汤治新冠感染后遗胸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瓜蒌桂枝汤筋脉失养 【中医方剂】通阳开结,泄满降逆,枳实薤白桂枝汤治新冠感染后遗胸痹

【中医方剂】通阳开结,泄满降逆,枳实薤白桂枝汤治新冠感染后遗胸痹

2024-06-07 21: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胸痹一病见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临床以胸膺部满闷窒塞、甚则疼痛为主症。依据其病因病机不同可分为瓜蒌薤白白酒汤证、瓜蒌薤白半夏汤证、枳实薤白桂枝汤证、人参汤证、茯苓杏仁甘草汤证、薏苡附子散证等。此类疾病以上焦阳虚、阴寒内盛为基本致病特点,但需根据临床症状辨证施治。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证

笔者常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新冠感染后遗胸痹。原文中各药剂量为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瓜蒌一枚(捣)。笔者常用剂量为枳实12g,厚朴12g,薤白10g,桂枝15g,瓜蒌12g。方中瓜蒌味甘、微苦,性寒,长于宽胸散结;薤白味辛、苦,性温,长于通阳散结、行气导滞;桂枝味辛、甘,性温,长于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三者合用,具有通阳开结降逆之效。枳实味苦、辛、酸,性微寒,长于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厚朴味苦、辛,性温,长于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两者合用,具有降逆泄满之功。本方多用于停痰蓄饮、阴寒邪气偏盛导致的胸中气机郁滞之证。

临证可辨证加减,痰浊较甚、胸闷脘胀明显者,可加石菖蒲化浊开窍;伴有咳嗽白痰者,加杏仁、半夏、陈皮以止咳化痰;伴有气短、乏力明显者,加党参、川牛膝、红景天等益气通脉。

典型验案

王某,女,48岁,2023年3月初诊。患者于2023年1月感染新冠病毒,时症见发热、鼻塞、咳嗽、浑身酸痛,自服解热镇痛药物及连花清瘟胶囊后好转。感染后半个月余后出现胸闷,憋气,偶有胸痛,自觉乏力,活动后明显,辗转多家医院就诊,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检查、冠脉造影等,结果提示均无特殊异常,症状不减,持续加重。刻下:胸闷,偶有胸痛,无明显心悸,活动后症状加重,时感体倦乏力,胃脘部胀满不适,大便黏,舌淡,苔白微腻,脉弦滑。

诊断:胸痹(寒凝气滞)。

治法:通阳开结,泄满降逆。

处方:全瓜蒌15g,桂枝15g,薤白6g,麸炒枳实10g,姜厚朴10g,红景天15g。7剂,水煎服。

患者药后胸闷、胸痛、腹胀症状明显好转,仍有轻度体倦乏力、气短。守原方加党参12g、川牛膝10g,嘱其继服7剂。随访乏力、气短症状基本消失,胸闷、胸痛诸症尽消。

按 新冠肺炎发病初起多以发热、咳嗽、咽痛等外感症状多见。患者多服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及抗感染、解热镇痛类西药治疗。而新冠肺炎多因寒邪、湿邪所致,误用、滥用寒凉药物会导致寒湿内陷、侵入上焦诸脏。阴寒内盛,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痰气逆满,发为胸痹之证。“阳微阴弦”乃胸痹心痛病病机脉理,寸口脉微,尺中脉弦,皆因上焦阳气不足之故,因此,治疗新冠肺炎诸多后遗症均可考虑从此入手。如症见胃脘痞闷者,应考虑气机郁滞之证,当用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结、泄满降逆,正合其证。新冠肺炎患者多见体倦乏力,此乃寒湿之气阻遏日久、阳气受遏以至于难布全身、气行无力、血脉瘀滞所致。该类患者就诊时往往寒邪湿气已散,但阳虚、气虚、血瘀日久,故予通阳、消积、理气之法后再予益气通脉之方,则诸证可解。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