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规范专家共识(2023)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现在钢筋的价格一吨多少钱 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规范专家共识(2023)

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规范专家共识(2023)

2024-05-21 20: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业委员会,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通讯作者:

李海燕,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赵志青,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DOI:10.3969/j.issn.1674-7429.2023.03.004

基金项目:

1.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行业临床研究专项(沪医院协会〔2021〕9号)

2.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十四五”学科固海计划(院医[2021]133号)

概述

颈动脉体瘤(carotidbodytumor,CBT)是颈部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属于副神经节瘤的一种,主要表现出良性肿瘤的特征[1]。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CBT的首选方案[2]。由于CBT血供丰富,与颈部颅神经、颈动脉关系密切,手术切除难度较大,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规范的围术期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内尚无CBT切除术围术期护理规范。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国内血管外科医护专家,共同撰写《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规范专家共识》(下文简称《共识》),旨在为CBT切除术围术期规范化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1 《共识》的形成

1.1撰写初稿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护理团队在全面回顾CBT手术治疗方案及临床相关循证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形成初稿。

1.2《共识》的制定

《共识》咨询专家组由血管外科及相关领域15名医疗专家和38名护理专家组成,其中主任医师1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任护师6名,副主任护师23名,主管护师9名。专家年龄(49.43±6.40)岁,从事血管外科工作年限(19.5±8.22)年。咨询专家的纳入标准:①血管外科及相关领域医护专家,医疗专家有20例以上CBT手术经验;②工作年限>10年;③医疗专家学历为硕士及以上,护理专家为本科及以上;④自愿参与论证。经过2轮专家咨询,根据咨询结果对初稿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形成《共识》终稿。

2 CBT常见手术方式

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方式,根据术前影像及Shamblin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3],主要包括:①单纯CBT切除术;②CBT切除+颈外动脉结扎术;③CBT切除+颈动脉修复或重建术;④颈外动脉、瘤体滋养动脉栓塞+CBT切除术等。

3 术前护理

3.1常规评估

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疼痛)、心理及意识状态和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就诊方式、生活自理能力、家庭支持情况等)。了解患者现病史、既往史、手术史和药物过敏史。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导管滑脱、压力性损伤、静脉血栓栓塞症等风险及营养状况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护理措施[4]。通过动脉血气、肺功能检查、心脏超声等方式,了解患者心肺功能情况。

3.2

专科评估

通过问诊了解CBT的病因、有无长期高原地带生活等慢性缺氧及遗传等致病因素。了解瘤体的发生和发展情况,通过视诊及触诊评估瘤体大小、质地、硬度、边界及与周围组织位置关系,触诊时注意动作轻柔,不宜用力按压瘤体,避免压迫导致颈动脉迷走反射。通过影像资料了解瘤体具体部位、大小,以及与颈动脉及毗邻神经的包绕关系、大脑Willis环开放情况等。及时评估瘤体有无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或侵袭局部组织的表现,以便与术后进行对比。当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头晕、头痛、眩晕、晕厥、耳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等表现时,提示瘤体可能侵及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交感神经链、颈动脉[5]。必要时配合医生行喉镜、肺部CT、腹部CT检查,以评估患者声带情况、有无出现肺部和肝脏转移。

3.3

肿瘤内分泌功能的评估

由于多数CBT并不具备内分泌功能,不建议对所有患者进行儿茶酚胺水平检查。对于出现阵发性高血压、心悸、面部潮红、多汗等临床表现或高度怀疑为功能性肿瘤的患者,护理人员需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遵医嘱采集患者血液和尿液标本,进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如甲氧基肾上腺素、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等指标的评估[5]。

3.4心理护理

CBT生长部位特殊,周围血管、神经丰富,患者相对年轻,手术存在一定的难度及危险性,这些因素容易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及时向患者介绍手术成功案例与疾病治疗进展,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缓解其恐惧、焦虑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5术前准备

3.5.1手术准备

对于术前发现有嗜铬细胞功能表现的CBT,应按照标准流程,术前进行药物治疗2周后再行手术治疗[6]。术前评估可能需要置换重建颈动脉的患者还应做好大隐静脉超声评估和皮肤准备。

3.5.2血管造影及栓塞的护理

为了减少瘤体供血及术中出血,利于肿瘤分离,部分患者尤其是ShamblinⅢ型患者术前可在DSA下行滋养动脉栓塞[5]。检查前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及简要过程,消除患者疑虑取得其配合。腹股沟区备皮,清洗局部皮肤以保持清洁。造影及栓塞术前准备好对比剂、急救药品和物品。了解有无造影剂过敏史,造影及栓塞术后保持穿刺侧下肢伸直6~12h,卧床24h[7]。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以判断有无栓塞剂外溢引起的脑梗死。同时,还应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加压包扎处伤口敷料有无松动、穿刺点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温度有无异常等。无禁忌证时鼓励患者大量饮水,以促进对比剂排泄。

3.5.3皮肤准备

协助患者进行手术部位皮肤清洁,手术区皮肤准备范围应以切口为中心上下左右15~20cm范围[8],病变侧毛发也可根据病变部位做适当修剪(特别是女性患者),协助医生做好手术部位标记,并确保标识清晰;术前还需做好耳部清洁,有助于降低术后切口感染风险。

3.5.4饮食指导

根据快速康复理念,建议拟行全身麻醉的患者术前禁食6h,之前可进食淀粉类固体食物;禁水2h,之前可口服清流质液体,包括清水、糖水(不含奶)等[9]。

3.5.5床旁备物

准备气管切开包1个,气管切开插管和连接管1套,不同型号的无菌手套各2副,以上无菌物品可放置在气管切开包篮内进行床旁备用[10],以确保患者术后突发窒息需紧急救护时使用。护理人员每班做好交接核查,并对同房间全体患者和家属加强宣教,勿擅动篮内物品,以保证各种急救物品处于备用状态。

3.5.6颈动脉压迫试验

手术切除CBT过程需阻断颈总动脉,而长时间阻断颈总动脉会出现脑缺血表现。为使颅内侧支循环建立,增强患者对缺血的耐受性,术前需进行颈动脉压迫试验[11]。但此方法如果应用不当或方法不对,可导致脑缺血表现,甚至有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可能,因此目前术前不建议为患者常规实施。

4 术后护理

4.1交接核查

患者返回病房后,责任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迅速了解患者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中出血情况、意识、皮肤、留置导管数量和状态等,并根据术式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4]。

4.2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4.2.1切口出血、血肿、窒息

4.2.1.1常见原因

切口出血、血肿可能是小血管结扎缝线脱落[12]、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13]、剧烈咳嗽等引起颈部大幅度活动[14],导致血管吻合口撕裂动脉破裂出血,颈部伤口引流管堵塞、滑脱导致引流不畅等。术后切口持续出血、颈部伤口形成血肿后,增大的血肿压迫、刺激气道导致窒息[15]。

4.2.1.2预防策略

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即可半卧位,可采用沙袋固定于左右颈部,嘱患者活动头部时动作轻柔缓慢,以降低颈部活动度过大引起切口出血的概率[16]。护理人员应动态评估颈部切口敷料表面有无渗血渗液、术侧颈部有无肿胀、疼痛等表现。如留置颈部伤口引流管,应保持引流管通畅,做好引流管固定,防止滑脱或打折等情况发生,动态观察引流液色、质、量的变化。嘱患者行深呼吸运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ShamblinⅢ型CBT行血管修补、置换术后的患者,可遵医嘱行雾化吸入治疗等措施,以减少术中气管插管带来的咽部水肿引发剧烈咳嗽。指导患者颈部适当活动,避免活动过度致伤口出血[17]。动态评估患者疼痛部位及性质,根据疼痛部位、性质的不同,查找原因并做出相应处理。术后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治疗,护理人员需动态监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凝血相关指标,观察皮肤、黏膜、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有无出血表现,评估全身有无出血倾向[18]。患者术后可予半卧位,持续低流量吸氧,动态评估患者心率及血压变化,有无气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烦躁不安等呼吸困难表现,及时判断气管有无偏移,严密监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变化。

4.2.1.3护理策略

如患者颈部切口敷料表面出现少量渗血,应及时报告医生,检查切口局部情况,动态观察颈部切口有无活动性出血,必要时协助医生更换切口敷料。如颈部切口持续渗血或伤口引流量超过100ml/h,且颜色鲜红,则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可能[19],应立即报告医生查找出血原因,必要时行颈动脉CTA检查,协助医生做好检查前准备。情况紧急时协助医生在床边进行切口探测止血缝合。必要时遵医嘱调整抗凝药物的使用,评估血红蛋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严重时遵医嘱予输血、补液等扩容治疗。若患者颈部皮肤张力动态增高、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严重缺氧表现,需立即汇报医生,必要时使用床旁备用气管切开包篮内的无菌物品打开颈部伤口,清创血肿减低局部压力,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遵医嘱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和气道分泌物,做好气道湿化、按需吸痰等人工气道护理。

4.2.2缺血性脑卒中

4.2.2.1常见原因

包括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过长或术中失血过多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颈内动脉血栓形成;手术原因导致颈动脉夹层;高龄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斑块脱落等[5]。

4.2.2.2预防策略

患者术后予持续心电监护,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变化,将血压控制在(90~130)/(60~80)mmHg(1mmHg=0.133kPa)[20]。动态评估患者瞳孔大小、意识状态、语言表达能力及四肢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予抗血小板[21]、抗凝药物治疗[22];如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时,需注意10mg片剂的给药时间在患者空腹或随餐服用均可,而15mg和20mg片剂推荐与食物同服,以延缓药物在胃内排空的时间,达到较高的生物利用度[23]。

4.2.2.3护理策略

若患者术后出现意识障碍、偏瘫、言语不清等脑卒中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协助患者行头颅CT、MRI检查,必要时配合医生做好急诊手术前准备[24]。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如术后患者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5mmHg时,应遵医嘱及时予降压治疗,避免血压过高引起颅内高灌注[25];如术后患者收缩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