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美,壮韵筑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环江壮话山歌情歌对唱 非遗之美,壮韵筑梦

非遗之美,壮韵筑梦

2023-12-23 08: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十二个精彩节目带给观众们唯美震撼的视听盛宴,非遗文化传承的震撼在心头涌动,在场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崇左市历来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植根于民间,融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本次展演活动,让群众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营造全社会关注、挖掘、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以下是本次文艺展演节目图片及介绍

1

1

《诗蕾颂丰年》

编 导:胡凤岚 音乐创作:陆建平

选送单位:大新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

大新壮族高腔山歌是壮族山歌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在“诗伦、”诗大排 “等歌种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因其声调高亢及和谐的二重唱特点,后人又称之为”高腔诗雷“。其音调高亢响亮及和谐的二重唱法特点,在广西山歌中独树一帜。大新壮族高腔山歌2010年被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近年来高腔诗蕾山歌多次代表崇左乃至广西到全国各地展演,特别在去年参加了央视魅力中国城的竞演节目,高腔诗蕾山歌组合在央视舞台上尽情演绎,深受观众和评委的喜爱,这让全世界人们感受到边关壮族高腔山歌的魅力。《诗蕾庆丰年》是用高腔音乐元素为背景而展开的边关壮族舞蹈,舞蹈道具采用板价的蹬荡和斗笠,它描绘的是丰收季节,在金黄的稻田间,壮族人们正在劳作,现场处处洋溢着丰收喜悦的场景,最后引出长竹宴来庆祝新年大丰收。寓意着勤劳勇敢,团结和谐的壮族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希望!

1

2

民俗舞蹈《壮乡唱春牛》

编 导:姚文、周育林、卢玲勤

音乐制作:黄乃涛、姚文、卢玲勤

选送单位:扶绥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

扶绥县山圩镇素有崇拜牛、敬重牛的习俗。秋收之后,唱春牛的民间艺人就装扮成耕牛模样,敲锣打鼓、挨家挨户地上门贺丰收,用当地的多种山歌形式赞颂耕牛的功劳。唱春牛的人物塑造生动,对白搞笑风趣,有情歌、喜庆歌、恭贺歌等。春牛舞是属于扶绥壮族采茶剧中的一幕。2014年,扶绥壮族采茶剧被列入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寂静的夜晚,母亲唱着摇篮曲,孩子安静地睡着了。天亮的时候,父亲赶着耕牛唱起嘹亮的春牛曲,美丽的壮族姑娘在田地里辛勤劳作。他们的汗水换来了丰收的喜悦,大家一起载歌载舞庆丰收,颂扬耕牛在一年中为农家丰收做出的贡献。

1

3

《服饰展演》

编 导:李 欣 周小勤

音乐制作:李 欣

选送单位:宁明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

《宁明瑶族服饰》属于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宁明境内除了人口最多的壮族外还有有较多其他少数民族,其中以瑶族在服饰方面最具特色,分为高头瑶、花头瑶、打扮瑶三个支系,均属于过山瑶。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2008年,宁明瑶族服饰被列入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左江壮族民间染织工艺》于2015年成功申报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其源于远古时期,到宋代狄青征西征南后日渐盛行,特别是宋代时期壮族先民将北方中原地区的染织技术融入后,使染织器具和工艺更完善先进。壮族民间染织工艺有别于其他民族染织工艺,流程复杂,工序精细。整个染织工艺分为“土织工艺”和“土染工艺”。用染织而成的蓝黑靛布制成的服饰、鞋袜、被褥等日常用品,穿、盖在身上冬暖夏凉、防虫驱邪,当靛布穿用久了褪色时,仍可再次染织、反复使用。壮族服饰壮族染织工艺有别于其他民族染织工艺,流程较复杂、工序较为精细。用蓝黑靛布可制成的服饰、鞋袜、被褥等日常用品,穿、盖在身上冬暖夏凉、防虫驱邪,当靛布穿用久了褪色时,仍可再次染织、反复使用。

瑶族服饰爱店大板瑶属过山瑶系,其服饰有着独特的特点,男性戴的头饰俗称包巾,主要用自染的黑布叠成1.2丈的布条包成,包巾上用双绞带围系着,双绞带为丝线纺织物,起到固定和装饰作用。女性的头饰较男性的帽子富有色彩和特色,先用黑布做底,再用红布镶边。男女衣着颜色花样有同有异,相同的是颜色和绣花一样,都是用自染的兰黑靛布做成,在衣领、袖口、裤脚和前后衫脚边沿都绣有花,不同的是女性的服装还有个胸衣,就像儿童的肚兜一样,胸衣上绣着花,正中钉着用银打制的八角花(该地盛产八角),八角花锋利的八个角和正中突出的针刺,有装饰和防身作用。男、女性的脚上均有绑腿,绑腿用瑶绣黑布包裹,再用单绞带缠绑。女性的腰部均用双绞带束着或用白色的绣花布卷成腰带束着。双绞带为双层,外层上面为手工绣花,并装饰有银质八角花,内层是白底垫布,单绞带只有一层,同样也绣有花和装饰银质八角花。绣工非常独特,均没有事先设计或画制图案,而是沿着布眼线路,随心绣制而成,色彩艳丽,得体大方,整套服饰均为纯天然纯手工缝制,制作工序几十道,每道工序均有独特的搭配和加工方法,充分体现了瑶民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1

4

民俗舞蹈《麒麟赐福》

编 导:张邦美 周静

音乐制作:农华梅 黄美爱

选送单位:江州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

麒麟是崇左市江州区那隆镇,左州一带人民群众信奉神物,是崇左市民俗的代表,通过这个舞蹈展示麒麟在人民群众对麒麟的崇拜和神化,让大家了解麒麟,宣传麒麟,并传承和弘扬我们本土民俗文化。麒麟舞属于江州区九龙摆尾民俗节目中一幕。2010年,江州区九龙摆尾被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1

5

《拜囊海》

舞蹈编导:农春雀 罗妮宁

音乐改编:莫军生

选送单位:天等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

“拜囊海”源自于广西天等县坊间的一种祈福仪式。在坊间,人们会在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这天晚上,在圆月下供上丰盛的糕点和食物,请来神婆行祭祀仪式,祈求来年家人平安,幸福安康。2010年,壮族拜囊海被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近年来,“拜囊海”经过深入的加工和创作,以舞蹈的形式呈现在艺术舞台上。清一色的女孩子们手持铃铛,以形似神婆的跳、点、颤、抖等为主动律,同时辅以融入天等特色的原创音乐,将民俗“拜囊海”以一种更年轻的姿态呈现,这种表现形式不是丢掉传统,而是既保留了传统,又融入了进步,是更好的传承。

1

6

民俗舞蹈《金秋舞雀》

编 导:荣方芳、卢玲勤

音乐制作:卢玲勤、荣方芳

选送单位:扶绥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

扶绥壮族舞雀,当地壮语称为“某挪”,是壮族民间传统舞蹈。流传于扶绥县渠旧镇,驮弄村及周边村屯是其中心流传区域。当地惯称白鹭为“雀”,故又名为“白鹭舞”,是当地壮族在春节、婚礼、贺寿等喜庆日子用于庆贺的舞蹈,表达祝福吉祥之意。2014年,扶绥壮族舞雀被列入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丰收的季节,在一片金黄的稻海里,几只白鹭在安详地休息,一群可爱的小白鹭蹦蹦跳跳吵醒了他们的美梦……白鹭们一起在田野里悠闲自得地觅食、梳羽、嬉戏……他们是吉祥的化身,代表着幸福祥和,他们和人类和谐共存,一起谱写大自然的动听乐章。

1

7

舞蹈《舞 求》

编 导:韦金玲、陆思颖 音乐创作:傅 滔

指导老师:黄秋媚、傅焕茹、田玉君、梁椿林

选送单位:凭祥市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

舞求”是流传于中越边境一带巫术舞蹈,是一种以万物有灵观念为思想基础的原始状态的巫术交感舞蹈,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中,由集体性的巫术舞蹈,逐渐演变为由女巫表演的小型巫术舞蹈。

舞蹈以凭祥一带的传统巫术舞蹈“舞求”为创作素材,紧扣地域性和民族性,抓住巫舞的独具的民族风味和浓烈的巫风色彩,神秘、古朴,动作由静谧舒缓到热烈癫狂,感情由细腻含蓄到奔腾激烈,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抓住传统舞蹈中“抖、甩、打”的动律特征,运用舞蹈艺术夸张手法,虚实结合,营造出超时空的人神共舞,将这一民间传统巫文化以舞台艺术的形式进行阐释。

壮族天琴艺术2007年入选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左江壮族民歌(山歌)2008年入选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舞蹈《舞求》获得第九届全区音乐舞蹈比赛创作二等奖、表演三等奖,2018年崇左市“花山奖”。

1

8

表演唱《壮乡情缘》

编 导:农华梅 廖芬 音乐创作: 农华梅

选送单位:江州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

江州草席主要盛产于江州区的江州街、保安村和武冬村,以江州街为主,故名“江州草席”。江州草席色泽青白而带绿,席草粗细均匀而挺直,草壁薄而坚韧,拉力强而不易断,加上编织技术悠久而精湛,故织成的草席,质地精良,挺括硬实,柔软光滑,水过不漏,冬暖夏凉,收藏简便。不用时卷席成筒,不占地位;夏天睡在这种草席上,汗不粘身,舒适滑爽。且能透出一股沁人的幽香。2014年,江州草席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歌曲描述了壮乡新农村的爱情故事。劳累了一天的小伙子,在皎洁的月光下,邀约心仪的姑娘在村里的大榕树下,双双挨紧,唱完情歌唱未来,天荒地老,只盼与妹共白头。

1

9

舞蹈《打榔打榔》

编 导:陆 婷 温海夫 罗妮宁

音乐改编:罗妮宁 陆仁龙

选送单位:天等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

壮族打榔舞是广西西南部壮族地区普遍流传的传统民间舞蹈,尤其以流传于崇左市天等县的壮族打榔舞最为典型。天等壮族打榔舞主要分布在上映乡、天等镇、龙茗镇、向都镇、福新乡等乡镇一带。壮族打榔舞的物质载体是榔和杵。榔是壮族先民专门用于脱稻粒、舂米、打糍粑用的一种木制原始农具。壮族打榔舞是天等县特有的一种传承古老文化的表演形式,是从田间劳作演变而成,利用木榔和木杵敲击出特有的节奏,和着独特的音乐,经过多年的打磨和创作,壮族打榔舞逐渐形成天等县特有的文化艺术品牌。2010年,壮族打榔舞被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10

《花山拳》

编 导:李 欣 音乐制作:农国俊

选送单位:宁明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

花山拳具有悠久的历史,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广西籍晚清抗法名将冯子材所率的不少将士,就是熟悉花山拳的壮家儿女,他们把花山拳带到军中演习,从而提升了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为保家卫国、壮我军威立了大功。其属于世代相传,以家族、师传为主。

传承人甘敏,男,壮族,自幼潜心学习花山拳,掌握了花山拳拳术要领。18岁参军入伍后也将花山拳带到连队,与战友们一起切磋拳术,使花山拳崭露头角。无论是参军入伍还是退伍后参加公安工作,30多年来一直从事花山拳的挖掘、整理、完善和传习等工作,为花山拳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2014年,参加百色市靖西县举办的广西首届武术节,荣获金奖。

“花山拳”流传于明江河谷一带的壮族民间。它是花山壮族先民在数千年历代的原始生存状态中,与野兽搏斗,部落之间的争斗,抵御外侵战斗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丰富的攻防搏击技艺,是壮族先民勇敢和智慧的结晶。“花山拳”显示于花山岩画上展现的花山壮族先民的练武功架,与现代民间流行于明江河谷乃至整个左江流域的壮拳特点,风格神似功同。花山拳是壮族骆越始祖所创,花山先祖把它记录在岩画之中。“花山拳”以气运身,内外结合,蓄气运劲,拳刚势烈,四平马步,下盘稳固,虚步、仆步、歇步为辅,左右迎逢,结构紧凑,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节奏分明,快速勇猛。2015年,花山拳被列入宁明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6年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顺利通过表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了广西世界文化遗产“零突破”,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界遗产空白。

花山拳简单易学,男女老少皆宜,已经普及到社区、学校、乡镇等地。随着花山拳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花山拳,练习花山拳。目前,练习花山拳的人数已达5万多人。相信在传承人甘敏的带领下,花山拳会更加发展壮大,带领更多人强身健体,传承优秀的花山非遗文化。

1

11

《短衣壮的五彩梦》

编 导:胡凤岚 音乐制作:陆建平

选送单位:大新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

大新县宝圩乡板价村板价屯世代保留着独特的民俗风情,这里的壮族民族文化保存完好,特别是在服饰方面仍保留着壮族古部落的明显特征,上甲人们世代除了种植水稻外,还种植棉花用来制作自己的衣服,其中种植的还有世界上几乎绝迹的天然彩色棉,大新宝圩壮族服饰制作技艺文化是历史遗流下来的一种文化产物,服饰以妇女的短衣长裙为主要特色,因此当地人又被称为“短衣壮”。

“短衣壮”文化是历史遗流下来的一种文化产物,其文化除了表现出许多壮族传统文化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的族群特色。服饰以妇女的短衣长裙为主要特色,因此当地人又被称为“短衣壮”。它的工艺技巧:技艺主要是以母传女、姐教妹、邻里相授、村邻相习的传承方式。短衣壮服饰特色:上甲人传统服饰主要是以蓝黑色、黑色为主,不加其他花色,主要用斜织机纺织平纹布即可,彩棉布同样为平纹布。上甲人的头帕相当具有特色,是一条兰、白相间或绣有红、黄、白、黑等色的花棉,质地纯朴,花纹图案精美。

舞蹈《短衣壮的五彩梦》除了描绘了上甲人们平时的劳作场景和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外,还反映了上甲人们聪明的智慧,他们为世代美好幸福生活而的付出了辛勤汗水。2018年,大新宝圩壮族服饰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12

《多彩非遗秀龙州》

编 导:林红玉 廖志东

音乐制作:谭伟松 廖志东 林红玉

清晨远远传来悠扬的山歌声中人们愉快的耕作,放牧。(左江壮族民歌,流传于崇左市天等县、江州区、龙州县等地,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动听、欢快的啵咧(啵咧是一种壮族乐器,流行于龙州县金龙镇一带,取其吹奏音响象声而称。)声声奏响了丰收的喜悦,人们打起扁担欢快的舞蹈着,织娘正准备为新人准备着嫁衣(金龙壮族织锦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良晨吉日是阿姐出嫁的好日子,新郎领众人喜迎新人热闹非凡,天籁般的琴声伴着美妙的歌声(“官郎”是龙州县金龙镇壮族布傣族群对媒人的尊称,《官郎歌》就是在婚礼上,媒人为一对新人以天琴弹唱的婚礼俗歌,在龙州三月三的热烈氛围中,《官郎歌》更显喜庆。2016年,金龙壮族官郎歌被列入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祈愿新人白头皆老,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天佑众生……。(壮族天琴是壮族人民使用的弹拨类弦鸣乐器,被誉为壮族的标志性乐器之一。壮族天琴艺术可以说是与铜鼓、壮锦、绣球并列为壮族四大文化名片之一。2007年壮族天琴艺术被列入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正在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精彩视频

内容来源:崇左市文化和旅游局、网络综合

图文整理:崇左市文化和旅游局(转载注明,如侵权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