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地主出狱后求救开国上将王震:当年借359旅1000担粮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王尔德出狱后 1991年,地主出狱后求救开国上将王震:当年借359旅1000担粮食

1991年,地主出狱后求救开国上将王震:当年借359旅1000担粮食

2022-12-15 03: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991年的春天,开国上将王震将军收到一封来自远方特殊的求救信,信中一位出狱不久的地主问他是否还记得40多年前,他所带领的部队借地主家1000担粮食的事情。那这位地主是谁?40多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时隔多年,当年的地主写信给自己提起多年前的旧事,是为了寻求什么帮助?带着一连串的疑问,王震将军开始仔细读信。

三五九旅借地主家余粮渡难关

抗日战争结束后,两党之间的协议别对方单方面撕毁,宣告停战协议无效,进而对我党发起来激烈的攻击,当时我党虽尚未从抗日战争的炮火中恢复过来,但面对敌我力量悬殊的一次又一次攻击,我党人再一次表现出了无畏牺牲的精神。

彼时的王震是三五九旅的中原军区副司令员,接到反击敌人的命令后,三五九旅的战士们向敌人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反攻,先后在湖北枣阳,双沟,唐河等地打了胜仗,士气十分的高涨。考虑到战士们已经多日未好好休息,身体吃不消,王震决定让部队回到随县做暂时的休整,保护战斗力。

然而,当时正是1945年的冬天,天气异常的恶劣,12月底,三五九旅的战士们抵达环潭时,就接连遭遇大雪,道路被封,进退两难,周边城市又在敌人的掌控中,苦撑了几日后,三五九旅的战士们不得不面临即将断粮的危险。

旅长郭鹏,政委王恩茂心急如焚,没有死在战场上,更绝对不能让战士们困死在这大雪纷飞的寒冬。经过商议,二人把希望投向了鄂北行署专员李实,他长期战斗在豫鄂地区,对此地的情况最为了解,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说不行他能为大军找来救命的粮草。

于是两人冒着风雪步行到鄂北行署寻找李实,李实了解到三五九旅面对的困境时毫不犹豫担下为战士们找粮食的重任。当时我党的生存困难,行署也只是徒有其名罢了,连一张完成的桌子都没有,更没有任何财政支持,况且当时战局危险,粮食都在敌人的控制中,显然拿钱买粮是完全不现实的。

李实和同志们就当前困境进行了探讨,我党一直坚持从民众中来回到民众中去,从建立之初到今天,每一步都离不开民众的支持,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助当地的人民群众,有了这个方向后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哪里可以找到富余的粮食。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普通农民家里,温饱尚且困难,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就算有心支持战士们渡过难关,怕也有心无力,众人再次陷入困境。这时有人提到,既然寻常百姓家里没有,不如看看周边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就是这句话突然提醒了李实,对啊,环潭首富廖家,当地的地主。

如果廖家人肯施以援手,定然能解三五九旅战士们的燃眉之急。定下目标之后,李实开始进一步对廖家进行了解。廖家寨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是能在乱世之中能够保住一席之地的基础,但是廖家不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现在,既没有做过欺压百姓之事,也没有投靠过日本人,说明廖家人是深明大义之人。

而面对两党的态度,廖家人虽然没有明确表示过支持哪一方,但是李实打听到,在抗日战争时期,廖家家主为我们的新四军提供过帮助,而面对国军的招揽,廖家家主选择装傻充楞,这说明,想比较之下,廖家人更加信任和亲近我党。

只是时局不稳,为了自保,没有真正的站出来而已。得到这些信息后,李实等人对此次前往廖家借粮又多了一份信心。然而抵达廖家之后,并没有见到廖家父子,原来二人在矿上未归,目前家里主事的是年事已高的廖复初的祖母。

直接找廖家父子,李实还有一些把握能够筹到粮食。可是如果是面对这位老人,李实心里是打鼓的,且不说这位老人能不能做的了主,单说她年事已高,受封建社会影响严重,且很可能根本不清楚当前局势,难免不通人情,李实承认自己眼前的想法是有偏见的。

可是自己能等,三五九旅的战士们等不了了,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没有吃的,根本撑不下去,想到此,李实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今天都要一试。在管家的带领下,李实见到了廖复初的祖母,向这位老人表明自己的来意,并提出了希望能借千担大米,帮助被困战士们渡过难关的要求。

他以为要费一番周折,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刚表明自己的来意,这位老人直接就答应了援助。原来老人虽然不外出,但是外边发生的事情她都知道,且在抗日战争中她就已经被共产人的信念所打动,如今外寇刚退,国家尚未喘息,国民党却又挑起内战,人民再次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她愿意提供帮助。

我党人坚持不拿群众一人一线,李实现场写下这千担粮食的欠条交到老人的手中,未曾想到,老人拿到欠条后当场就撕掉了,说这是廖家人对战士们的一点心意,希望三五九旅的战士们能顺利度过难关,并主动派廖家军跟随李实将大米、猪肉等装车护送。

李实看着一车车的救命粮,感念老人家的深明大义,再三替三五九旅的战士们谢过老人后,众人带着粮食上路。李实在此时才得以安心,有了粮食,兄弟们能在这严寒中坚持下去,他也没有辜负兄弟们的期望,最终三五九旅也因此渡过难关。

廖家人不仅此次慷慨救助我军断粮战士,廖家后人廖复初也一直在暗中支持共产党,是我们党和人民的朋友。但是不久后,由于反对派暗中操作引起的镇压动乱,让廖复初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时局动荡,地主仓促入狱

得人心者得天下!反对派败局已定,但是仍然不死心,通过各种卑劣的手段残害我党人。在应城县的反对派把黑手伸向了廖复初当时所在的膏盐矿,逮捕了我党3名地下工作人员。廖复初当时子承父业,是膏盐矿自卫队的大队长。他得知此事后,积极的利用自身的优势,多次与地方政权周旋,力保被捕的3名我党人,在他的救助下,3人最后幸免于难。

应城解放初期,由于廖复初之前开明的思想,对我党的帮助及对膏盐矿开采丰富的经验,在恢复膏盐矿生产中做出了很多贡献,深得政府的信任,他也越来越受我党的信任。然而当时刚刚解放,时局不稳,反动派主要势力虽然已经瓦解,但仍有一些躲在暗处的黑手,妄想操控时局,引发动乱。

因此,一场影响深远的镇压动乱开始了,廖复初也因此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1951年的一天夜里,廖复初尚在睡梦中,却突然被急促的敲门惊醒,廖复初急忙打开门,却突然被涌入的一群人不由说的捆绑起来,并高喊打倒大地主。

而在之后的审判中,面对众人对自己祖上及自己任自卫队队长等种种指责,廖复初更是有口难辩,这些是他不能逃避的事实,最终他被判无期徒刑入狱,而他的家人,在他被绑走之后就意识到事情不对,然后虽然多方奔走,想为廖复初伸冤,却投诉无门,且当时时局混乱,为了自保,家人只能放弃挣扎,在汉口隐姓埋名的安顿下来。

廖复初入狱之后,一直积极的表现自己,期望能够获得减刑,早日出狱与家人团聚,终于长达40年后,他被减刑释放。出狱之后的廖复初最大的心愿就是与分离40年的家人团聚,然后在1990年,对人员流动管控较严且自己背负罪名。

此时的家人在武汉定居,而廖复初却还是应城的户口,如何能够抵达武汉与家人团聚成了他此时最大的心结。为了能够沉冤得雪,改迁户口,廖复初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请求,但是时隔多年,他的请求一次次投递出,却一次次失望,就连唯一给出回应的应城当地的法院,最终结果也是维持原判。

廖复初和家人几近绝望。然而正在此时,廖复初却从一本期刊上又看到了希望,他在史林一刊-《春秋》上读到了由李实口述,马希良执笔的《我为三五九旅筹军粮》这篇文章,廖复初大喜。如果能够找到当时向他们家借粮的李实为自己作证,自己的冤情就极有可能被洗清,于是他和家人立刻着手联系李实。

然而,天不遂人愿,经过四处打听,却只得到李实已经去世的消息,廖复初再次陷入绝望,难道自己悲苦一生,连晚年都不得安生吗?他不愿意放弃,决定向整理李实口述的马希良求助。廖复初将当年借粮的事情以及自己这一生的遭遇都写在了寄给马希良的信中。

希望他能间接为自己作证,还自己一个清白,让自己和家人团聚,他不知道自己的请求能否得到回应,他甚至不知道马希良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但是他不想放弃任何一个机会。而正是他的坚持和不放弃,让这件事情有了转机。

地主辗转求助开国大将王震

马希良原名马兴,从小就喜欢文学,爱写一些文章,在三五九旅时,被战友们称为“小作家”。他在收到廖复初的书信后,一点点的将廖复初信中的信息与李兴当年的口述做对比,他基本确信,廖复初就是当年的廖家后人,他为廖复初的遭遇感到心疼,更不愿意曾经帮助过我党的友人晚年仍然不幸。

他决定,自己要主动站出来竭尽全力帮廖复初沉冤得雪,让他可以与家人团聚。可是借粮的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多年,自己的朋友,当时借粮的直接证人李实已经不在人士,当时的其他证人有的已经不在,有的杳无音信,自己要怎么做才能真正的帮助廖复初呢?

这时的马希良想到了自己在三五九旅时的偶像—王震将军。马希良从军后,受到毛主席的号召,和当时的有志青年一起投入陕北的开荒大军中。马希良第一次近距离见到王震将军也是在田间地头,彼时的他正拿着锄头在开垦荒地。初见到和自己一样身穿布衣的王震将军,马希良内心是狂喜的。

他有千言万语想与自己的偶像诉说,却又激动到难以开口。王震将军看到激动到不会讲话的马希良时,主动的与马希良讲话,还表扬了他的作品,夸赞他是三五九旅的笔杆子,并主动询问他是否有什么需求,有需求可以提出来,自己尽量满足他。不过当时的马希良内心被满足和激动填满,并未提出任何需求。

在这之后,马希良遭遇过很多的挫折,吃过很多苦,在经历时局动荡的岁月时,他也一次又一次的被“审判”,但是他从来没有一次想过去求助当年的老领导,可是这一次,为了帮助廖复初沉冤得雪,还他一个清白,马希良第一次动了求助老领导的念头。

他相信,当年的老领导知道此时后一定不会置之不理,我党人也绝不会让好人蒙冤。想到此处他提笔写信,向王震将军提起三五九旅当年在环潭得地主家千担粮度过寒冬的事情,并提及廖家后人廖复初此时面临的生活和政治上的困境。

他希望王震将军在看到这封信后,能够施以援手,为当年廖家人慷慨罾粮草之事作证,给廖复初一个机会,让他能为自己申诉,还自己一个清白,得以安稳度过晚年,不让曾经对我党有过援助之人寒心。在等回信的日子里马希良也没有闲着,他主动联系廖复初,了解到廖复初目前的生活状态。在得知廖复初此时生活窘迫,他主动拿出自己不多得钱款援助,担心对方不肯收钱,他谎称自己给出的钱是政府给廖复初的补助。但实际上马希良自己生活也不富裕,这些钱都是他一点一点省出来的,当时很多不知情人士的嘲笑他是一个吝啬之人,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改变反而更坚定了自己的做法。

在马希良的坚持和努力下,求职信费尽周折终于到了王震将军的手中,而王震将军在拿到这封信后,第一反应是猜想当年的小伙子是否遇到了难以越过的坎,不然不会找到自己这里来。但是在读了信后,王震才知道,原来马希良不是为自己的事情而来的,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他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求证,在得到确有廖复初案件的事情后,他对应城法院对廖复初反对派的判决做出新的批示。

1991年10月廖复初再次收到法院的判决书,不过不同的是,这一次,他是无罪的,他戴了40年的帽子,在王震将军及马希良的帮助下终于被摘掉了,而他也得以和家人团聚。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时隔40年,这份清白来的略迟了,但是对廖家人来说,能够得到党和人民的认可,不管多久,都值得等待。

结语

虽然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廖家支持党和人民的爱国真相迟一些才被大家知道,但是我们的党不会让任何一个信任它的人寒心,我们要相信带领我们一路走到今天的组织,相信他们会带着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而廖家人最终得到了正确的对待也印证了这一点。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挫折,当我们受到不公平待遇时,要相信:这个社会是公平的,只要我们心向阳光,保持本心,做正确的事情,光明终将战胜黑暗,真相和公平虽迟但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