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乡关处处》的潜在文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王安忆老公 王安忆《乡关处处》的潜在文本

王安忆《乡关处处》的潜在文本

2023-08-27 18: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过去,我在上海寻访孙中山、巴金、黄裳、鲁迅、宋庆龄等名人故居时,曾经看到过不少的少年女保姆行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的边缘,她们用婴儿车推着一个婴孩,从容不迫,与同行业的人们交换打工的经验……如果不读王安忆的《乡关处处》,我实在对于中老年的“钟点工”人们的生活状态知之甚少。她们租住在上海老房子里、亭子间,为了节约生活开支,一般是多个人合作租住一间房,生存空间的狭窄,生活的紧张程度确实令人吃惊,比夏衍在《包身工》(报告文学)里描述的旧时代的上海市里的打工者们的生活状况是要好一点,但也令人非常怜悯和同情。

月娥在童年失学,属于一个文盲人。不识多少字,这是她在上海当钟点工的弱项。然而,她有同行兼老乡的人们关心、照顾、提携,竟然锻炼成为一个比较优秀的钟点工人。

王安忆在《乡关处处》第七章中写道:

混乱着,就到旧历年尾,一众人收拾好行李,各有三五大包,七八小袋,月娥又格外多出一件,就是“爹一只娘一只”(月娥养的一只猫——洪砾漠注),装进带盖竹篮,随她去乡下。年后不知道有无挪动,那房东早搬去新购的商品房,这一段过来得很勤,话里话外都是走人的意思,无非加价房租,或就是真的要拆迁平地了。人本来是要遭罪的,让个畜类陪着,也是造孽。一大清早,挤坐在两辆出租车,往长途车站去。她们已非当年,刚从乡下出来的新人,两手空空,攒下的每一分钱都捏得出油来。过年回家,夜半起身,肩上挑根扁担,硬是从长宁走到南站,去乘火车。乘的是慢车,一走一停。饭盒里盛了冷饭,免费的开水一冲,筷子一淘,囫囵吞下肚,连个茶叶蛋都不舍得买。老的殡葬,大的娶亲,小的读书,再加上房子,都是这么挤出来的。现在,她们可阔多了,地铁,公交,熟得很,出租车,偶尔也要坐一坐。她们不再搭乘慢车,换坐豪华大巴,夏天空调,冬天暖气,一路过去,差不多就到家门口。想不到什么时候,公路像一根鞭子,刷地劈开山崖树林,横在脚底,引得青壮都往外跑,不几年,村落就只余下老的和幼的……

在上海辛勤打工一年的农村老妇月娥回到家乡(上虞乡下)后,听到老公五叔说他俩的儿子在上虞城里买的房子装修完毕,农历年后搬迁要在上虞城里请客喝酒,就茫然失措:

月娥问:为什么不在家里办?五叔说,儿子定好酒席十二桌。月娥还是问:为什么不在家里办?二十四桌也办得出来!五叔说,那也是家,儿子的家。月娥不出声了,眼前出现另一幅办宴宾客的图画,是这十二间楼房落成,请一名大厨,带两名小工,村里女人都来打下手,办的不是十二桌,也不是二十四桌,而是流水,从午间到晚上。油布篷撑起两顶,一顶办厨,一顶布席。木匠一桌,泥匠一桌,瓦匠一桌,儿子的同学(和)老师一桌,亲戚几大桌,乡人几大桌,这都是称得上名目的,其余的就不计其数。鞭炮放了几十里地,回声阵阵,山壁间碰来碰去,久久不能散去。那时候山还没全打开,公路通不到家门前,可消息传得飞也似的,都晓得这里头有好事情,过来贺喜,讨一杯喜酒……月娥抬头打量,四角上的红绫子还没褪颜色,这房子已经空下来……

月娥回到乡下的头一天夜晚的心情如下:

从上海鸽子笼徒然来到乡下,房子大得无边无际,到处是空(的)。月娥想,到老了还是要回来,什么时候才算老呢?以前她当是五十岁,后来做久了,就当六十岁,眼看过六十,身上还有力气,就又定作七十。就有十年的光景。那时恐怕真的做不动了……楼板新洗过,锃亮锃亮,闻得到木和漆的香味。楼梯转角专留出一扇窗,看得见后山上的竹子。这房子的款全照新式做,从萧山请来的设计师傅,留的窗多,每一扇都是一幅景。如今,这四周的景似乎都在逼过来,山啊,石啊,树啊,草啊,房子再大,也挡不住它们,眼看就要壅塞,合拢,密闭……脑子里有许多事情要想,可这一日,实在太过疲乏,撑不住。滑下去,伸直腿,忽觉被上有什么软软的压着,原来是“爹一只娘一只”。它倒会找地方,仿佛不是初到,熟门熟路的。心里一安,踏实下来,即刻入睡了。

王安忆对于绍兴、上虞、茹家溇的眷恋之情实际上隐写在小说人物月娥的生活场景里。这种隐写,王安忆在她的长篇小说《上种红菱下种藕》里已经做过;这一回借一个字数和故事情节接近短篇小说的中篇小说又集中“摹写”了一番。《乡关处处》的潜在文本实在大于小说的显性文本。我有时想,王安忆的文化乡愁和对于绍兴和上虞等地的眷念还远远没有写尽。我到访过那一方水土,很想寻访周树人(鲁迅)的祖坟茔地、闰土(闰水)的老乡场(沿海村庄)……想到从周树人的祖父周福清生活的年代(清朝末年)到21 世纪初叶,世事变化太大了;周福清等人的葬身之地未必完整保存下来了……王安忆的《乡关处处》和《上种红菱下种藕》诸篇为我们挽留住了绍(兴)(上)虞百年乡情。阅读王安忆这类题材的小说作品,似乎弥补了我没有寻访周福清等人的坟茔地的遗憾。

小说《乡关处处》特别是开头的“上虞”二字潜在的文本实在太多太多啊!

(本文刊登于2017年《张掖阅读》报第七期,作者洪砾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