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的本质是什么,万恶皆由贪字来,如何才能克服人性的贪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猴子怎样做才可以顺利逃走贪婪的猴子视频 贪婪的本质是什么,万恶皆由贪字来,如何才能克服人性的贪婪?

贪婪的本质是什么,万恶皆由贪字来,如何才能克服人性的贪婪?

2023-09-20 06: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 | 读书君

麦道夫“黑洞”,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这是美国历史上,数额最大(高达500亿美元)的诈骗案。或许,很多人都不曾敢想,作案者竟然是被誉为代表“华尔街品质”的大慈善家的麦道夫。

麦道夫

且谁曾想,就连像著名的导演斯皮尔伯格、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瑟尔,以及无数的权贵,也在其受骗人的名单之中。

事后,人们才发现,这个庞氏骗局的骗术,根本没有什么含金量,无非就是“借钱还钱”,“拆东墙补西墙”。

而为何会有那么多名流权贵们“上钩”被骗呢?

理由很简单,就是行骗者充分利用了“人性贪婪”的本性。

这场闻名于世的骗局,给我们生动地演绎了,什么叫贪婪害死人!(对于这个诈骗案感兴趣的朋友,请自行搜索查阅)

01“贪”,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钓鱼的人都知道,要想钓得鱼,得往鱼钩里放食物;抓鸡的人都知道,要想抓住一个鸡,得先给它撒把谷物饲料……

从我们的角度上说,我们这个操作叫生存技能和手段,鱼、鸡吃食属于“贪”。

然而,如果把位置调换一下想,收到的结果却又截然不同了。从鱼、鸡的角度来说,觅食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是人类的贪欲害死了它们……

如此一来,这就成了一个黑白无常的问题。

所以,“贪”,一种再常见不过的现象,普遍存在于这个生物圈内。

因为生命存在的本身,就是因为贪,只有不断向外界获得能量,才能活下去。

森林里,小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深深扎根于大地之下,不停地向周边索要营养成分,不断地攀爬到更高的树冠之上,接受更充足的阳光雨露。

人也不过如此,需要不停地向外界索要生存的成分和营养。正如一个刚生下来的襁褓婴儿,还没睁开眼,就知道饿了要找母亲要奶吃,断奶了知道去抓奶瓶一样。

适度索取是正常的,然而,如果过于贪,则成了贪婪,贪婪过度,害人害己。

02 贪婪的那些典型故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贪婪。

比如欧洲的文学史上,其四大著名的吝啬鬼形象,就是典型的“贪婪”代名词。

比如此前我们说到的“铁公鸡”葛朗台,一个抠门到极致,连对自己的妻女都不舍得花钱,甚至六亲不认,到临死了都要抱着金子才能闭眼的男人。

除此之外,其他三个泼留希金、夏洛克、阿巴公,也同样是抠门得出了名的。

一些长得帅的朋友,可能会反问:人家是吝啬,不是贪婪。

有这样想法的朋友,应该没有读过作品。看过作品的人都知道,这几大典型人物,出了名的贪婪,且不择手段,毫无底线原则。

比如泼留希金农奴上千,靠着残酷的剥削敛财,底下为他卖命的,饿得皮包骨,胸前那几根肋骨,不用拍CT,都能清晰数得出是几根。

中国有个词叫物极必反,像这种吝啬到极致的,其实就是极富时的一种变态贪婪,一种极度物质拜金的结果。

我们老祖宗说“贪婪鬼没个饱,吝啬鬼不知富”,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吝啬鬼即便腰缠万贯,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富有,依旧想着,如何尽可能多地,搜刮占有更多的不义之财,丝毫舍不得施于别人半点益处。

贪婪,从古至今就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有人的地方,就有贪婪。

如果说西方的吝啬鬼咱们不熟,不妨换一个例子讲讲,就说说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好了。

这部小说中的王熙凤,其实就是很多贪婪人一生的写照。

王熙凤这人长得漂亮有才,且身份地位都不在话下,放在当代也绝对是黄金优质女的代名词。

然而,她的人生结局够悲惨,在金陵十二钗的判词里,她最后是被休后回到金陵,死后落得个“家亡人散各奔腾”的下场。

而落到如此下场,主要还是和生前干了太多坏事,太过于贪婪造成的。

在宁荣两府,王熙凤可以说是横着走路的,日子过得如鱼得水,常常仗着权势,干预官家断案,放高利贷、收贿赂,谋取利益,把荣国府的银子都装到她腰包里。

可以说,也正是因为这种种的贪欲把她推向了深渊,最后连个“棺材本”都没有,落得个草席裹身死去,真是够可怜、凄凉至极!

真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03 贪婪的本质是什么?

“贪婪”,即欲望得不到满足。“贪婪的本质”又是什么?如何理解?

其实一两句话还真难把它说清楚,因为这个问题,可以绕到哲学和心理的层面上讲。

抛开其他的不说,我们单从传统的文学解读,来看这个词。

儒家有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说法,且也同时提到了贪。佛家认为,这世间有三种“毒”:贪、嗔、痴,而“贪”位居三毒之首。

而在我们的词典中,“贪”和“婪”两个词的解释有些区别,“贪”指欲求多、不知足。

这里的“贪”,很明显,从“贝”部首,在古代,贝壳是通用的货币,所以“贪”,往往和财物有关,比如贪污等等,就是这个意思。

“婪”这个词,从女,林声,本义是贪食,其实和贪基本差不多是一个意思。

有人将“婪”字解释为,代表女子在小树林的状态,这个不用展开讲,大家都能理解。此前,我们就谈过坊间不少传闻就提到了,孔夫子是野合而生的,当然这还曾被司马迁写进了书里。所以,这里可以通俗理解为孔夫子,就是婪出来的。

“婪”代表的是一种在道德伦理和规则之外的满足私欲的形式。

所以,简单地理解,“贪婪”实际上是一种超脱了常规,一种欲望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状态。

而贪婪的本质就是不安,欲望永远躁动。它会像是一颗长在人体的毒瘤,不断地腐蚀着人的内心,使其膨胀、萎靡,人若不能摆脱就只能受制,就会因为过度贪婪而招来祸害。

04 如何克服贪婪?

非洲有一种捕猴的方法,那就是往树洞里放果子。

猴子要想获得食物,得往树洞里掏。而树洞刚好只够猴子伸手进去,结果,掏了半天,没舍得放手,被猎人给擒获了,芝麻没捡到,命也搭在了别人手上,得不偿失。

而这就是贪婪过度的结果,如果猴子舍得放下眼前的果子的诱惑,及时撒手逃跑,就不会被抓住。

街边路角,贪小便宜的老太太,最喜欢凑在各种大搞噱头的活动上,以为可以凭借着自己行走江湖几十年的经验,捞点什么好处。

结果,一顿操作下来,不但没能获得丁点儿好处,反而还可能被别人“空手套白狼”,把钱财都给搭进去了。而这都是因为贪心惹的祸。

当然,以上说的这两个例子,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小贪问题。

这个世界上,类似于杀人放火强抢钱财的贪婪案件的发生,更是数不胜数。

贪婪,一个毒害的东西。贪婪一旦进驻你的内心,它就会控制你的人生。贪财百害而无一利,谨守道德原则却好处多多。

如何才能克制贪婪呢?

首先,从修行上开始,都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人要想摆脱罪恶缠身,先学会修炼身心品德,学会清净心灵。

其次,要学会足知常乐,小富即安。世界很大,东西很多,但是我们一生需要的并不需要太多。

房子再大,睡觉的地方,也不过是几尺大的床。食物再多,也不过只能容纳一个胃之大的

容量。钱再多,最后也只能放在世上,带不走。

所以,人生,应该要学会知足常乐。切勿让贪婪过头,误了人生,害人害己!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