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病毒CVS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狂犬病存活率 狂犬病病毒CVS

狂犬病病毒CVS

2024-07-09 18: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自 掌桥科研  喜欢 0

阅读量:

1325

作者:

宋云,于鹏程,朱武洋

展开

摘要:

目的建立狂犬病病毒CVS-11以肌肉注射或脑内注射方式攻毒的BALB/c小鼠动物模型。方法将由BSR细胞传代繁殖的滴度为2.7×107 FFU/ml的CVS-11毒株进行10-1~10-7倍系列稀释,分别以肌肉或脑内注射的方式对4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进行攻毒,观察小鼠发病死亡情况,并对所有攻毒小鼠的脑组织进行直接免疫荧光试验(direct fluorescent assay, DFA)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以确定小鼠死因。确定不同攻毒方式下小鼠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建立小鼠模型。根据已建立的小鼠模型,评估4种国内市售狂犬病疫苗对CVS-11暴露后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BALB/c小鼠脑内攻毒后于第6~12天开始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并死亡,其LD50为18.3/0.1 ml;肌肉注射攻毒的小鼠在第8~15天出现临床症状并死亡,LD50为2.7×105/0.1 ml。DFA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死亡小鼠脑组织印片中均出现特异性黄绿色荧光,RT-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的扩增产物均出现大小约250 bp的明亮条带。以上结果提示狂犬病病毒感染是小鼠的致死原因。4种不同的市售狂犬病疫苗在无免疫球蛋白应用情况下的保护效果试验显示,接种其中1种疫苗暴露后小鼠的存活率为50%,接种其他3种疫苗小鼠的存活率为30%。以上结果表明,在无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的情况下,所选用的4种狂犬病疫苗对经CVS-11暴露后的小鼠提供了部分保护作用。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狂犬病病毒CVS-11不同攻毒方式下的BALB/c小鼠动物模型,为狂犬病及狂犬病疫苗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

展开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CVS-11 动物模型

DOI:

10.3760/cma.j.cn112309-20190919-00304

年份:

2020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