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专类公园建设的原则和思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牡丹园平面图怎么画 牡丹专类公园建设的原则和思路

牡丹专类公园建设的原则和思路

2023-06-29 03: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专类园的特点是主题明确,毋庸置疑,牡丹专类园应当以牡丹为主体,通过景观营造展现牡丹各品种的观赏价值,展示牡丹的个体及群体效果;还应精心设计牡丹文化载体,突出表现牡丹的文化内涵,让游人在游赏过程中有所启迪与感悟。因而在广泛搜集不同园艺品种的基础上,应当深入挖掘有关的诗词歌赋、神话传说、历史名人与牡丹的逸事,以及重要品种的命名渊源,以增加专类园的文化底蕴。

  1、牡丹专类园的选址

  选址是建园的基础,相地如能合宜,造园自然得体。牡丹专类园设计,应当以牡丹的生态习性为基础,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土壤等因素。牡丹为深根性,具有肉质直根,耐旱性较强,

  但忌积水,喜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喜凉怕热。因而牡丹园应建于地势高燥、宽敞通风处,防止积水,并避免使用黏质土。在江南,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建立牡丹园应抬高地势。各品种对光照的要求略有差异,如“豆绿”须在半阴处方能表现其品种特色,“昆山夜光”“胭脂红”适于稍荫的环境,而“魏紫”“秦红”等则要求阳光充足,但大多数牡丹品种喜光而忌夏季暴晒,以有侧方遮荫为佳,因而可以在牡丹园周围适当保留或栽植部分乔木以形成侧方遮荫,除了利于生长,还可延长花期并使其保持纯正色泽。济南泉城公园的牡丹园充分考虑了牡丹的特点,结合映日湖建设,挖湖堆山,整个牡丹园位于地势高燥之处。同时,为延长观赏期适当搭配了芍药(P.lactiflora),还配置了梧桐、紫椴等乔木树种为牡丹提供侧方遮荫。

  2、牡丹专类园的品种选择

  2.1确定基调品种

  应当选择最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花期较长、花量大的品种作为基调品种,以形成专类园的基调和特色。总体上,牡丹最适合于华北地区、西北东部、东北南部等地建设专类园,并应以中原牡丹品种群为主,可配以甘肃紫斑牡丹类为辅。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则应以耐湿热品种为主,如杨山牡丹及其与普通牡丹杂交形成的品种,湖南品种“土家粉”“紫绣球”,湖北品种“锦袍红”以及四川天彭的牡丹品种。寒冷地区如西北和东北,则宜以耐寒的紫斑牡丹类品种为主,可配以中原牡丹品种为辅。

  2.2合理进行花色搭配

  一般选择一种或几种花色作为主要花色,并适当搭配其他花色。同一色系的品种集中栽植易于表现渐变的群体美,而中差色相或花色互补的品种组合在一起则相互映衬。牡丹8大色系中,白色的有“雪莲”“紫斑白”“水晶球”“玉版白”等,粉色的有“桃花遇霜”“飞霞迎翠”“月娥娇”等,紫色的有“乌龙棒盛”“紫霞点金”“出梗绣球”等,红色的有“锦红缎”“平顶红”“展宏图”等,黄色的有“黄鹤翎”“姚黄”“种生黄”“古铜颜”等,蓝色的有“多头蓝”“蓝田玉”“群峰”等,黑色的有“冠世墨玉”“墨楼争辉”“墨紫绒金”等,绿色的有“豆绿”“春水绿波”等。

  2.3合理安排花期

  不同花期品种的合理搭配,对于延长整个专类园的观赏期具有重要作用。除了配置一般品种外,应尽量收集早花和晚花品种,尤其是后者,如’朱砂垒‘开花较早,而’银粉金鳞‘则较迟。一般晚花品种的比例可以占总数的1/3~1/4左右,并适当集中栽植。另外,西北品种在中原一带花期一般较晚,具有黄牡丹血统的品种开花最晚且群体花期较长。牡丹与芍药的搭配也是延长观赏期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将牡丹晚花品种与芍药早花品种结合起来,则牡丹开罢,芍药的观赏期也随之开始。此外,充分利用专类园内地形、坡向的差异,也可延长整体花期。在地形起伏较大的专类园中,向阳面与背阴处的牡丹花期可相差2~3d。

  3、牡丹专类园的植物景观营造

  3.1牡丹园的植物配置

  野生牡丹多生于疏林、灌丛和草地,有些种类较耐阴,但大部分品种仍要求阳光充足,仅在花期需一定庇阴以延长观赏期。因此,稀疏的林地中栽植牡丹尚可,但过于浓荫则非所宜。大型牡丹园一般采用群植、片植的形式,将不同品种按类别分块集中种植,便于品种鉴赏、识别和管理。牡丹以近观为主,可以坐赏、近视,以细细品味其绰约风姿、飘逸神韵,亦可远眺、高望或动游。关于后者,在自然式布局中可利用山丘的高差登高远望,在规则式布局中,则常常建有楼台,也可收远眺全园景色之效。

  牡丹专类园植物配置还应考虑不同品种群的差异,以创造不同景观效果。例如,利用紫斑牡丹类品种株形高大、花朵繁多的特点,可以孤植或丛植,并在周围布置小型牡丹植株,从而形成“众星捧月”的效果,也可在其上高接花期和生长势相近的多个品种,从而形成“什样景”牡丹,用作局部构图中心。牡丹专类园中还可以设置“园中园”,集中种植稀有品种,以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

  3.2牡丹专类园的形式

  牡丹专类园的规划布局应根据地形条件来确定基本构图形式,既可规则式,也可自然式布置,或者将二者结合起来。牡丹既是主题,亦是主景,如何引导人们观赏牡丹是设计者考虑的中心。由于牡丹观赏期较短,一般仅有20d左右,若要牡丹园内四季有景可赏,需在组景、造景上下工夫。即使在牡丹盛开时节,亦需有其他乔灌木或草地作为背景加以衬托。

  1)规则式牡丹园。

  多选择在公园地形平坦之处,循园路将园区规划成形状较规则的花池,花池内等距离栽植各品种的牡丹,从而形成较整齐的几何图案。这种形式有利于集中观赏和研究,但缺乏景观深度和意境表现,牡丹的观赏效果与美化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若为大面积,场面亦极为壮观。规则式布置景观营造的重点是根据花色相同、品种一致的原则,形成一定几何形体的色块,以求外观上整齐一致,从而易于突出牡丹花团锦簇的群体效果,但观赏期较短,且需通过人工手段保证其园内的排水通畅。也可设计高低起伏的台阶式花台来栽植牡丹,单个花台高30~60cm,各花台层层叠起,可形成较丰富的立体效果。花台内栽植的品种应注重花色、株形、株高等方面的搭配,一般把株矮、色深的品种布置在最下层,把色彩最美丽、花期较长的品种种植于游人视线水平的位置,把株形较高、叶色深绿、花色淡雅的品种配置于最上层台阶。规则式布置方式多不进行地形改造,也较少与其他植物、山石配合,设置容易,投资省,管理亦较方便,各地应用颇多。如北京景山公园、洛阳王城公园、西苑公园。

  2)自然式牡丹园。

  多将地形处理成丘陵、坡地等自然起伏的形状,以牡丹为主体并结合地形变化,配以其他树木花草、山石、建筑来渲染气氛,从而衬托牡丹的雍容华贵、天生丽质,具有山回路转,步移景异的效果,如《花镜》所言:“牡丹、芍药之姿艳,宜玉砌雕台,佐以嶙峋怪石,幽篁远映。”如能注意发挥牡丹文化的丰富内涵,设置与牡丹相关的雕像、壁画或建筑来突出主题,则可赋予牡丹园以更加鲜明的主题特征和更为迷人的艺术魅力。同时,牡丹和其他花草树木配置在一起,在牡丹不开花的季节,其他的树木花草陆续开花,也不会使园容枯燥。如北京植物园的牡丹园为自然式,植物配置采用乔、灌、草复层混交,疏林结构,自然群落的方式,以原有油松为基调树种,既保护了古树,又增加了园林古朴高雅的情调。

  3.3牡丹与其他植物的搭配

  牡丹为灌木,植株高度、体形常相近似,空间竖向构图上具有一定局限性,景观构成方面比较单调。如果在植物配置中不采取一定措施,往往容易形成花时盛景空前、花后萧条一片的现象。大中型乔木是构成园林空间的骨架,在空间划分、围合、屏障、装饰、引导及美化方面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其他针阔叶乔木形成专类园骨架,并适当配置其他四季花木,以达到整体上“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当然,作为专类园主体的牡丹必须贯穿全园。

  骨架树种根据气候带森林分布特点和景观需要来确定,东北和华北地区以针叶树和落叶阔叶树为主,如辽东冷杉、红皮云杉、白皮松、油松、水杉、糠椴、黄檗、白蜡、银杏、元宝枫、毛白杨等,江南地区则以阔叶树为主,常绿、落叶相结合,如广玉兰、樟树、杜英、苦槠、石栎、枫香、无患子、梧桐、喜树、鹅掌楸、珊瑚朴等。

  4、结语

  牡丹是我国10大传统名花之一,品种繁多,栽培历史悠久,自隋唐经两宋至明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牡丹文化。专类园是牡丹栽培观赏的主要造景形式,在唐代即已出现,并一直延续下来。牡丹专类园既可为规则式,也可自然式,均应在广泛搜集牡丹品种、进行合理的植物景观营造的基础上,通过展示牡丹文化的博大精深来体现专类园的主题。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态园林建设的要求,牡丹专类园将在城市园林中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