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怎么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爱上自己领导怎么办呢 爱上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怎么办?

爱上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怎么办?

2024-06-30 07: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咨询内的“我爱你”或者“我恨你”,都绝不是仅仅是它们的表面意思。

当然,这些工作是咨询师应该做的,咨询室内,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翻译”言语背后的意思,而且最好是能做到“同声传译”。如果你愿意,你确实是可以跟你的咨询师讨论的你的这些真实感受。希望你的运气很好,她会是一位职业素养很好的咨询师。

作为心理咨询师在这里稍微解释一下,移情一词来源于精神分析学说,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分析者身上的过程。在咨询室内会有各种各样的动力出现,正向移情,或者负向移情。

移情的表现一般有几种:

对咨询师极度的愤怒:

你一点用都没有,你又笨又丑而且什么都不懂,我在浪费钱和时间,你也帮不了我……

这个时候,咨询师应该稳定的在自己的位置上,首先接纳这一份攻击,因为这确实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来访者并不是攻击的真正的我,ta更多的是投射了早年对环境的失望和恐惧;或者是,温情和信任,这种感受对来访者们早年的经验来说,是会造成伤害的,是让人害怕的,ta必须用过度的攻击和冷漠来表达,可能是与之相反的感情…...

(ps,这里提醒广大来访者群众,也有可能就是你的咨询师水平是真的很差,这时以上分析都不适用。)

对咨询师的极度崇拜和喜爱:

觉得咨询师简直无所不能,你不用多说话,ta就能懂你。虽然ta原本长得就不符合你的审美的,但现在,你怎么看ta都是你喜欢的模样。你会在各种社交网络上寻找ta的痕迹和消息,为你们居然能有一个共同点而狂喜。ta的思想和话语对你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但如果你发现ta居然有一天蹲在一家苍蝇馆子吃五块钱的酸辣粉,你会有一种充满羞辱感的愤怒…...

但这个时候,咨询师也应该节制的站在中立位上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如果恨的不是你,来访者们“热爱”的那个人也不是你。

当然,人格结构中有BPD倾向的人,会对你的喜爱和愤怒交替出现,一会你觉得被ta捧上天,一会觉得被ta踩在脚下。

这个时候你需要做什么呢?当然是做一个稳定的客体,宠辱不惊,供来访者使用。

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移情的存在

移情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十分重要,认为移情再现了求助者以前尤其是儿童时期生活的某种情感,这种情感长期被压抑着而无处释放,甚至成为了心理问题的一个“情结”。求助者把咨询师当作以往生活环境中和他有重要关系的人,把曾经给予这些人的感情(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置换给了咨询师,借咨询师宣泄了积压的心理能量,从而有助于心理平衡。

出现移情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透过移情,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对方,并运用移情来宣泄对方的情绪,引导对方领悟。

比如,可以分析求助者为什么会对自己或自己的言行反感,或者有特殊的好感,“你好像不太喜欢我刚才的……”“你能否告诉我,为什么你喜欢我?”求助者也许会说,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咨询师说话的语气像他那整天爱唠叨的母亲,咨询师问话的方式像那位刚刚与自己离婚的丈夫,咄咄逼人,让人喘不过气来,或者咨询师像自己日夜思念的但已离世的爱人、恋人、亲人,像自己敬爱的领导和老师,像自己暗恋的对象,等等。

求助者有时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但经深入询问,一般多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运用一定的咨询方法或者手段来处理移情

有人看到这里也许会有疑问,为什么不能让移情一直存在呢?

简单的来说,之所以在移情出现一段时间后要处理,是因为移情的长期存在将会使得咨询的关系失效,影响最终的咨询效果。

你设想一下:原本心理咨询师对于来访者来说是客观中立的客体,双方的关系也是健康的对咨询效果有益的关系。而移情的出现会使得来访者将心理咨询师的当成自己所讨厌的“爸爸”或者“妈妈”或者是其他人,并且来访者会将自己与其他人的相处模式带入到与心理咨询师的沟通之中。

这就需要心理咨询师运用一定的咨询方法或者手段来处理移情,避免出现咨询停滞不前的情况。

如果求助者对异性咨询师产生正移情,咨询师不必害怕,应当婉转地向对方说明这是心理咨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但这不是现实中正常的、健康的爱。咨询师要有策略地(不要伤害求助者的自尊心)、果断地(让求助者知道咨询师明确、坚决的态度)、及早地(要早期发现,早期采取明确态度)进行处理,将其引向正常的咨询关系上来。

如果任其发展,不但会干扰正常治疗的进行,还会带来麻烦。至于别有用心地利用求助者的不健康心态下的感情以图达到某种目的,是一种严重违反心理咨询职业道德的行为。

如果咨询师觉得自己难以处理移情现象,可以转介给别的咨询师。

移情是治疗过程中的过渡症状,咨询师应鼓励求助者继续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求助者在充分宣泄情绪后,会感到放松,再经咨询师的分析,得以领悟后,心理症状会逐渐化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