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爬山虎的意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交流指导:

(1)体会这三段话的准确性、生动性,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句子写得准确、生动的。

(2)要想把文章写具体、写准确,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要想写出事物的变化,要连续观察一段时间;观察时要动用多种感官,如: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子闻、用舌头尝和用心想等。

3、交流范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如何观察的方法,跟同学们谈一谈你的观察结果。

A、小虾趁烧火鱼休息的时候,悄悄从后面绕过来,调皮地用长长的触须去挠“小姐姐” 的尾巴。烧火鱼吓得一下子蹦出了水面。小虾却在水底抖动触须,挥舞着小脚,正高兴呢!

B、我用我的迷你小手电照着那些小小的豆子,我想知道泡了一个晚上,它们会有什么变化。咦,怎么还和昨天一样呢?一颗颗小绿豆泡在水杯里,像一只只小眼睛,它们看着我,我看着它们。唉,我失望极了,又继续爬回被窝里睡觉。睡梦里,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颗发芽的小绿豆。

二、词句段运用:

1、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我发现:第一行是动物的名字;第二行是动物的家的称呼,我们要把动物和相对应的家的称呼用线连起来。

2、读下面两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一些句子加上某些限定的词语更加准确地表达出了意思。

第一组句子第二句中加点的词语“逐渐”,表明了时间缓慢,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突出了作者观察的仔细。

第二组句子第二句中加点的词语“最多”,用词严谨,说明蟋蟀的住宅小巧玲珑的特点。

三、日积月累:

立了秋,把扇丢。

立秋后,天气转凉,扇子就用不上了。

二八月,乱穿衣。

农历二月和八月, 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人们穿衣有薄有厚,不尽相同。

夏雨少,秋霜早。

夏天下雨少,秋天的霜降就来得比较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到了八月,大雁就开始南飞迁徙,大雁一旦南飞,就要下霜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冷一些,下了十场秋雨后就要穿棉袄了。

自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指南方一些地区,农历八九月很暖和,十月里还像春天一样温暖。

以上六条都是天气谚语。天气谚语是指民间流传的关于预测天气变化的词语。人类在千百年来一直想制造准确的天气预报,而天气谚语是劳动人民在历经口述与笔记的历史后总结出的谚语,用来指示季节变化和明日天气是天朗气清还是风雨飘移。

谚语是在民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从内容上来分,谚语大体有以下几类:天气类、农业类、卫生类、社会类、学习类等。

图文解读

单元知识点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吟(yín)瑟(sè)逊(xùn)输(shū)均(jūn)

柄(bǐng)萎(wěi)宅(zhái)慎(shèn)

掘(jué)倾(qīng)抛(pāo)

(2)难写的字

吟:右部是“今”,不是“令”。

庐:不要把“户”写成“尸”。

隙:右部上面不是“小”。

固:不要忘记写最后一笔横。

宅:第四笔是撇。

良:不要忘记写第六笔撇。

穴:下部是“八”,不要写成“入”。

(3)多音字

横:héng横冲直撞hèng蛮横

识:shí识破zhì博闻强识

降: xiáng投降jiàng降临

鲜:xiān鲜花xiǎn鲜为人知

藏:cáng埋藏zàng宝藏

朝:cháo朝着zhāo朝阳

弹:tán弹力dàn弹弓

扒:bā扒车pá扒手

空:kòng空闲kōng空洞

曲:qū弯曲qǔ歌曲

铺:pù床铺pū铺上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操场 嫩红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嫩茎

叶柄 瞧不起 牢固 引人注意 住宅 临时

随遇而安 选择 住址 优良 巢穴 大厅

卧室 专家 九寸 卫生 钳子 较大

(2)近义词

均匀~平均 空隙~间隙 痕迹~印迹

逐渐~渐渐 牢固~坚固 休想~别想

出名~有名 隐蔽~隐藏 可惜~惋惜

慎重~谨慎 柔弱~脆弱 研究~钻研

搜索~搜寻 倾斜~歪斜 平坦~平缓

简朴~朴素 疲劳~疲倦 宽敞~宽阔

(3)反义词

舒服→难受 逐渐→陡然 弯曲→笔直

仔细→马虎 牢固→薄弱 隐蔽→暴露

慎重→轻率 温和→暴躁 柔弱→刚强

倾斜→笔直 平坦→崎岖 光滑→粗糙

简朴→奢华 清洁→肮脏 干燥→湿润

简单→复杂

(4)词语归类

①AABB式词语: 弯弯曲曲

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 大大方方

②含有“引”字的词语: 引人注意

类似的词语: 引人入胜 引以为戒 引人瞩目

③量词:

一阵风 六根细丝 一根茎

一条隧道 一丛草 一座门

④动词:

漾起波纹 搜索巢穴 修理 平整

⑤修饰词:

嫩红的叶子 嫩绿的叶子 温和的阳光

舒服的住宅 倾斜的隧道

⑥与“看”有关的词语:

望眼欲穿 东张西望 左顾右盼 极目远眺

察言观色 洞若观火 目不斜视

词语解释是考试中常常要考的题型,主要考查形式有: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根据意思写词语。

词语解释:

1.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大小粗细、时间的间隔相等。(均匀)

2.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重叠)

3.中间空着的不大的地方;尚未占用的不长的时间。(空隙)

4.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随遇而安)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水像粒粒珍珠,弯弯的月亮像一张精巧的弓。比喻形象生动。

(2)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这句话把风拂过的叶子比作波纹,清晰地表达出风吹过爬山虎的叶子时的景象。

(3)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这句话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突出了爬山虎的脚细小。

(4)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从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这句话把蟋蟀住宅出口的草比作门,突出了蟋蟀住宅的精致。

2、拟人句

(1)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把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拟人化,表明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越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把蟋蟀比作人,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

3、设问句

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引出下文,为称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做铺垫。

4、古诗名句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是诗人的评判,此处的梅雪对比,其意不在评判高下,而是启发我们认识到二者是各有所长的。

5、重点句段

A、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均匀”一词写出了叶子在墙上分布平均,间距相等,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顺儿”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尖全部朝下的形态。

B、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这几句话运用“触、变、巴、拉、贴”等动词,详细写出了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

C、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蟋蟀的住处。蟋蟀的住宅外部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挖掘时耗时耗力,而蟋蟀用来修建这座住宅的工具是那样柔弱。从这巨大的反差中,可以体会到蟋蟀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三、课文主题:

《暮江吟》这首诗描绘了从傍晚到夜幕降临后江面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热爱,对大好秋色的无限喜爱之情。

《雪梅》这首诗写法新颖别致,诗人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题西林壁》是诗人游览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了庐山雄奇壮观、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客观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爬山虎的脚》本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蟋蟀的住宅》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这个新奇的题目,描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建住宅的过程,赞扬了蟋蟀在恶劣条件下吃苦耐劳、不随遇而安的精神。

四、日积月累:

立了秋,把扇丢。

二八月,乱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自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五、考试热点

1.《古诗三首》常考查古诗句、诗意、蕴含的哲理及精神。也会以问答形式考查诗中描绘的画面。

2.《爬山虎的脚》第4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形式出现,考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爬山虎的脚的,也会要求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作者长期细致观察的词句。会要求观察某种事物来作文。

3.《蟋蟀的住宅》第2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形式出现,考查写作顺序、蟋蟀的住宅内部和外部的特点,以及蟋蟀的住宅被称为“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1.《古诗三首》中,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描写了江上从日落到夜晚这一段时间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深秋季节美景的喜爱之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揭示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宋代诗人卢钺的《雪梅》阐述了对梅、雪的评价,说明了二者各有所长。

2.《爬山虎的脚》写了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3.《蟋蟀的住宅》的作者法布尔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察,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

七、“1+X”阅读

推荐篇目叶圣陶《牵牛花》

推荐理由和《爬山虎的脚》一样,这篇《牵牛花》写得细致、朴素、实在,恰恰如叶圣陶先生的品质。而这种朴实自然的风格,也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阅读方法在《牵牛花》中,作者先写了种花,后写了赏花,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我们可以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声明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分享的资源版权属于原出版机构或影像公司,本资源为电子载体,传播分享仅限于家庭使用与交流心得、参考和辅助购买决策,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若喜欢此资源,建议购买实体产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