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淮青丨词的语义范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炮声拟声词语 符淮青丨词的语义范畴

符淮青丨词的语义范畴

2023-12-26 21: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符淮青丨词的语义范畴

本文转载于:辞书研究Lexicographical

书议 文思

词的语义范畴

符淮青

摘 要 文章对词的语义范畴做了全面的划分。先分为:(一)表示认识活动及其成果的语义范畴,即概念义范畴,(二)指号义范畴,不属概念义。两大类下再划分为众多细类。阐明这种划分认识上的根据,指号学(符号学)上的根据及词的释义形式上的根据。

关键词语义范畴 词义图 释义形式

词的意义可以做语义范畴的划分,这是笔者多年来积累的认识。这种划分有认识上的 根据,指号学(符号学)的根据,还有词的释义形式上的根据。

笔者在《组合中语素和词语义范畴的变化》(2007)中已论述了表名物范畴、表动作行 为范畴、表性状范畴的存在,又在《词在组合中语义范畴的变化和词性标注———以“一”、“是”为例》(2010)中论述了词的语义范畴和词的语法属性划分的关系。在《词义分析形式化的探讨》(2013)中说明了表名物、表动作行为、表性状语义范畴的词释义形式上的特征。除了上述已分析过的三种语义范畴外,其他的词的语义范畴应该如何分析呢?笔者在《指号义的性质和释义》(2002)一文中已提出指号义的概念,它们大多数是虚词,不表概念。笔者准备在这些论述的基础上,提出词的语义范畴完整划分的说明。

词的语义范畴先分为:(一)表示认识活动及其成果的语义范畴,(二)指号义范畴两 大类。前者包括五小类(详下);后者包括三类:(1)标志主观反应作用,包括态度、感情、意志、愿望、评价等的词;(2)标志语言单位的关系的词;(3)替代或表示复杂含义的词;这三类又各分小类。详列如下:

(一)表示认识活动及其成果的语义范畴,包括五小类:

1.表名物(体词性)语义范畴(语法中的名词)

2.表动作行为语义范畴(语法中动词的大多数词)

3.表性状的语义范畴(语法中的形容词)

以上语义范畴的词的性质特点,笔者在上述有关论文中已做论述,不再重复。

4.数的语义范畴

包括语法中的数词和量词。数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重要成果。量本质上也是数的 切分,汉语的量词有时兼有其他作用。

度量衡量词,如“克”“千克(公斤)”“寸”“尺”“升”“斗”等表示不同种类的数的标准。 “克”“千克”用于重量,“寸”“尺”用于长度,“升”“斗”用于能形成主体造型之物。集体量词如“群”“批”“串”“堆”“双”“套”等是不同的集合量的标记,同时量词本身也起着对作用对象物象化的作用,如“群”是多个生命个体的物象化(一群羊、一群蜜蜂),“双”是不可分离的、成对个体物的物象化(一双手套、一双鞋)。个体量词如“个”“位”“条”“粒”等只用于单个个体,有的同时也有对所用对象物象化、名物化的作用,如“粒”显示其个体小而散碎,“条”显示其个体细而有长度,“个”除了表示单个的数外,其名物作用特别明显。“给我一个吻”“给他一个惊喜”“一个致使的打击”,“吻”“惊喜”“打击”称“个”,都名物化了。动量词如“次”(打一次球)、“顿”(吃一顿饭)、“下”(洗一下手)等,都只是表示动作单次的量,不如名量词表义丰富。

展开全文

5.拟声范畴

拟声词是客观声音的模拟,一般认为它们非概念义,但它们也是意识对客观的反映,可 附入概念义。拟声词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定语、状语,这说明它在语言运用中可以起到表示行为,或性状的作用。例如:

(1)轰轰轰,是炮声,敌军进攻了。(拟声词充当主语)

(2)水流哗哗哗。(拟声词充当谓语)

(3)嗖的一声,子弹打出去。(拟声词充当定语)

(4)鞭炮别别剥剥地响。(拟声词充当状语)

例(1)、例(2)拟声词表行为,例(3)、例(4)拟声词表性状。

词的语义范畴的划分,还可以找到词的释义形式上的根据。笔者多年来致力于探讨词 典释义的内容和形式,因为词典的释义是人们用语言表述词义能力不断提高不断改进成果的反映。词典的释义是多样的变化的,但又可以从中概括出各类概念义释义形式上的特征:1.表名物词以定中结构释义为形式特征;2.表动作行为的词以动词为中心的谓词性结构释义为形式特征;3.表性状词主要用主语表达适用对象,用表性状的谓词性结构释义为形式特征。(符淮青2013)这样,表名物语义范畴、表行为语义范畴、表性状语义范畴的词就分别以上述三种释义形式为特征。笔者在近期发表的论文《词的概念义特点的探讨》(2018)中分析了产生这种形式特征的原因,这里不重复。

指号义的释义形式,笔者在《指号义的性质和释义》(2002)一文中做了概括:它一般包 括这些内容:

1.所属词类;

2.表示的意义作用;

3.分布(组合)特点,包括(1):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2)它前后出现的成分,(3)它 出现的位置;

4.同义、近义词。

可以概括为一个公式:

参考文献

1.符淮青.指号义的性质和释义.辞书研究,2002(5).

2.符淮青.组合中语素和词语义范畴的变化.江苏大学学报,2007(9).

3.符淮青.词在组合中的语义范畴的变化和词性标注——以“一”、“是”为例.辞书研究,2010(5).

4.符淮青.词义分析形式化的探讨.辞书研究,2013(1).

5.符淮青.词的概念特点探讨.∥《词汇学理论与应用》编委会编.词汇学理论与应用(九).北京:商

务印书馆,2018(11).

6.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8.池上嘉彦.符号学入门,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85:7.

9.沙夫.语义学引论,罗兰、周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0.Lyons J. Semantics I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11.ГоловинБН.Введение В Языкознание.Москва,1977:71-72.

(本文原载于《辞书研究》2019年第3期)

今日责编:知食分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