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灵璧县高清地图 灵璧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

灵璧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

2023-10-20 04: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 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提高国家水安全保证能力为目标,以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为约束,把水利保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村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安全的保障水平,注重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全面提升水利公共服务水平,为灵璧县实现社会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目标、布局、任务和新时期的治水思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新要求,结合灵璧县实际,灵璧县水利局在总结“十二五”水利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县水利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及征求有关部门意见,于2016年3月编制完成《灵璧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报批稿)。

1基本情况

1.1自然地理概况

1.1.1地理位置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东北部,地处东经117º17'~117º44',北纬33º18'~34º02'之间,东邻泗县,西连宿州市埇桥区,北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接壤,南与蚌埠市固镇、五河两县隔河相望。南北长约81km,东西宽约32km。灵璧县辖19个乡镇和1个省级开发区,国土面积2054km2,耕地181.0万亩。

灵璧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以县城为中心,西距宿州50km,南距蚌埠80km;距京沪高铁宿州东站35km,距徐州观音机场60km。地理位置如图1.1-1所示。

图1.1-1  灵璧县地理位置图

1.1.2地形地貌

灵璧县地处淮北平原东北部,境内主要为平原地形,小部分为低山残丘地区,受近代黄泛沉积和河流变迁等影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原地区海拔高度27.5~18.5m,地面坡降1/7300~1/9400。地貌具有“大平小不平”的特点,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91%,黄泛冲积土层较厚、土壤肥沃。境内低山丘陵和剥蚀残山均属淮阳山系,徐淮山脉余脉。低山残丘零星分布在东北部和中部,大小山头144座,其中海拔超过100m有24座,山麓地势平缓,与平原相对高差在20~120m之间。境内九顶山海拔188m,为全县最高点。

1.1.3气候气象

灵璧县属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季风显著,无霜期长。冬季多偏北风,气候干冷,降水很少,夏季多偏南风,气候暖湿,是降水的主要季节。

灵璧县降水年季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匀,冬季干冷,夏热多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13.0mm(1956~2013年),汛期(6~9月)的降水量占年雨量的66.5%;最大年降水量为2003年的1494.7mm,最小为2001年的602.7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指E601型蒸发器)为894.2mm(1973~2013年),最大为1978年的1199.2mm,最小为2003年的671.4mm;月蒸发量最大的为6月,占全年蒸发量的14.2%,连续4个月蒸发量5~8月最高,占多年平均值的50.2%。年均气温14.4℃;七月份最热,月均气温27.5℃,一月份最冷,月均气温0℃左右。年均无霜期209d。

1.1.4地质及水文地质

①区域地质

本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的徐州—宿县地层小区。区内大部分为第四系覆盖区,基岩露头面积较小,约占总面积3%。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系~下石炭系外,从太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发育,出露地层除第四系外,仅有青白口系~奥陶系中统和石炭系上统、二叠系下统。

灵璧县境内平原基本为第四系所覆盖,厚度20~120m。第四系地层可划分为下更新统(Q1)、中更新统(Q2)、上更新统(Q3)及全新统(Q4)。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灵璧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②区域水文地质

本区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东临郯庐断裂带,中部为徐宿弧形构造带所据。主要受印支—燕山早期褶皱及燕山期拗褶活动的影响和控制,奠定了本区地质和地貌的基本轮廓,第四系厚度大,为广阔平原,是本区地下水赋存与分布的地质基础。同时本区雨量适中(年均降雨量700~900mm),河网纵横(河网密度为0.2km/km2),对本区地下水的形成和补给起着重要作用。

地下含水层组按其埋深和补、径、挑水力循环及开采条件,自上而下分两个含水层组:浅层(0~50m)、中深层(50~120m)。浅层地下水属潜水~弱承压水,含水层顶板埋深5.5~12.0m,底板埋深40~50m,由上、下两层构成:20~25m以内,含水层8~17m,以粉细砂为主,分布较为广泛;下部25~50m,含水层2~8m,岩性为粉细砂、夹中砂、亚砂土,分布不均。静水位埋深2.5~3.0m。单井涌水量:古河道区40~70m3/h。

中深层地下水(50~120m)含水层岩性主要为冲、洪积细砂、中粗砂、局部夹有砂砾层及亚砂土。含水层顶板埋深80~120m,单井涌水量一般40~60m3/h,局部为20m3/h,最大达80m3/h。灵璧县部分地区分布有岩溶地下水,其埋藏、贮存情况,主要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及水源补给条件控制。据《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灵璧幅I-50-〔22〕成果,在通过灵璧城南、泗县城北的东西向断裂带与其他方向断层交汇的部位,是集中布井取水的理想水源地。

1.1.5土壤植被

灵璧县土壤分为潮土、砂姜黑土、棕壤和石灰(岩)土四大类、16个土属、47个土种。土壤分布如下:①潮土区,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新河以北的尹集、浍沟、冯庙、高楼、渔沟、游集、朝阳等乡镇。主要土属有沙土、淤土、两合土、山淤土等。②砂姜黑土区,分布最广,面积最大,主要集中在唐河以南的杨疃、浍沟、灵城、娄庄、黄湾、韦集等乡镇。主要土属有黑土、黄土、青白土、砂姜土、淤黑土等,耕作层浅,质粘、自然肥力一般。③棕壤区,主要分布在低山残陵区,面积较小。主要土属为山黄土。④石灰(岩)土区,主要分布在低山残陵区,面积很小。主要土属为山红土。

土壤养分状况:有机质含量较低,缺磷少氮。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8~1%之间,碱解氮一般为40~60PPM,速效磷一般在3~5PPM,速效钾一般在120~150PPM。养分含量较好的土属有淤土、两合土、山淤土,较差的土属有花碱土、青白土、沙土。

灵璧县植被以落叶树类为主,地带性植被类型为杨树等落叶阔叶林。长期以来,由于垦植和毁坏,原始植被几乎荡然无存,目前所存多系人工栽培的植物群落。

农作物种植,除县北少数零散地区种植水稻、莲藕外,大部区域以旱作物为主,主要有小麦、大豆、山芋、玉米、棉花、花生等。

1.1.6河流水系

灵璧县域内河流属淮河流域,现有流域面积大于300km2河道8条,50~300km2小河道8条,10~50km2大沟78条,1~10km2中沟1049条,自北向南分布有运料河、拖尾河、三渠沟、潼河、老虹灵沟、新濉河、唐河、新河、闫河、新汴河、北沱河、沱河等自然和人工河道,水流自西北流向东南。上述河流分属奎濉河、徐洪河、怀洪新河、新汴河4个水系,境内水系分布见附图。

奎濉河水系:奎濉河上源为徐州市云龙湖,排入洪泽湖溧和洼,全长129km,流域面积2975.5km2,其中濉河本干在我县境内长43.6km,该水系在我县境内面积814.8km2。拖尾河属奎濉河水系的一级支流,起于老汪湖小李庄闸,在浍沟镇入濉河,长16.4km,均在县境内。水系支流有洪山河、新杨河、运料河、三渠沟、老虹灵沟等。

怀洪新河水系:该水系在我县境内主要河道有唐河、北沱河、沱河,境内面积1144km2。唐河发源于埇桥区篙沟乡牛栏沟,于泗县樊集入沱湖,全长93.5km,流域面积1443.5km2,其中我县境内长39.7km,面积495.8km2;县境内主要支流有新河、闫河、岳洪河等。北沱河上游为小黄河,下游在泗县草沟入唐河,长61.3km,流域面积536.6km2,县境内长35.4km,面积273.8km2。沱河起自濉宿界,下入沱湖,全长112.7km,流域面积1195.2km2,县境内长40.9km,面积374.4km2。

徐洪河水系:本县境内只有潼河属于该水系,潼河发源于高楼镇大刘山南,流经睢宁县、泗县,于泗洪县汇入徐洪河入洪泽湖。境内长14.6km,流域面积113km2。

新汴河水系:新汴河是1966~1970年人工开挖修建的一条行洪河道,其上源截濉、沱河,下入溧河洼,长127.1km,流域面积6562km2。该河在本县境内长27km,属穿境泄洪河道,除负担唐河流域相机分洪外,县域内无其它除涝任务。

表1.1-1  灵璧县境内主要河流基本情况统计表

序号

河流名称

长度

(km)

集水面积

(km2)

流经乡镇

1

濉河

43.6

814.8

尹集、浍沟、冯庙、禅堂、虞姬

2

拖尾河

16.4

412.6

朱集、尹集、浍沟

3

运料河

31.1

190.9

下楼、游集、朝阳、朱集

4

老运料河

10.9

104.4

下楼、朝阳

5

新杨河

20.1

165.6

下楼、游集、朱集

6

洪山河

19.5

42.5

下楼、游集、朱集

7

三渠沟

27.8

230.5

朝阳、渔沟、浍沟、大路

8

老虹灵沟

26.5

70.3

大庙、冯庙

9

唐河

39.7

495.8

尹集、禅堂、浍沟、虞姬

10

新河

19.6

131.5

尹集、杨疃、禅堂

11

闫河

14.4

121.8

灵城、杨疃、禅堂、虞姬

12

北沱河

35.4

273.8

娄庄、灵城、黄湾、向阳、韦集

13

沱河

40.9

374.4

娄庄、黄湾、韦集

14

潼河

14.6

113.0

高楼

15

新汴河

27.0

/

杨疃、娄庄、灵城、虞姬、向阳

16

岳洪河

8.2

68.6

灵城、虞姬、开发区

合  计

387.5

/

1.2社会经济概况

1.2.1行政区划及人口

灵璧县隶属宿州市,下辖13个镇、6个乡和1个省级开发区,300个行政村。

2014年,灵璧县总人口126.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7.1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

1.2.2区位交通

灵璧县北顾徐州,南临蚌埠,西接宿州,处于徐州都市圈、黄淮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辐射圈内。泗宿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铁紧邻县城,104国道和201、302、303省道穿境而过,连接南北,横贯东西,陆路交通方便;横跨豫、皖、苏三省的新汴河从境内穿过,通长江、入东海,水路运输发达;徐州观音机场距灵璧县城仅60km,航空运输快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区位优势,为灵璧县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灵璧县区域位置如图1.2-1所示。

图1.2-1  灵璧县区域位置图

1.2.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

2014年,灵璧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49亿元,其中:一产53.83亿元,二产49.73亿元,三产52.9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34.4:31.8:33.8;财政总收入7.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99元。

灵璧县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肉牛、瘦肉型猪、禽蛋和优质棉生产基地,省畜牧业十强县。工业经济发展迅速,现已形成以千禾制粉、兴程鸭业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以笑果科技为龙头的饲料加工业,以海螺水泥、正鑫水泥等为龙头的建材化工业,以润禾棉业、鑫源纺织为龙头的轻工业,以东风纸业等为龙头的造纸业等五大产业。

1.2.4农田基本情况

2014年,灵璧县常用耕地面积181.0万亩,其中:旱地178.0万亩,水田3.0万亩,人均耕地面积约1.56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98.1万t。

根据县农委、国土等部门的统计数据,灵璧县拥有高产田83.8万亩,中低产田约97.5万亩,其中:低产田28.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15.9%。高产田主要分布在灵璧县中部和南部,属河间平原区和黄泛平原区,地势较为平坦,土层较厚,适宜机械化作业,是灵璧县粮、油主产区。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灵璧县北部的黄泛平原区,是灵璧县粮、棉、麻、果、桑主要产区;低产田主要分布在灵璧县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低丘岗地。

县域内村庄布局较为合理,农田较为集中,耕地规模化、连片种植普遍,除城镇周边有零散农田外,格田面积均在200亩以上,大多数农田能实现5000~15000亩集中连片种植。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变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涌现了较多种粮大户与群众签定土地流转合同,进行规模化种植的典型;使本县的种植业逐步转向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也为农业、水利等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5农业生产现状

灵璧县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山芋、油菜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烟叶、黄红麻等,其他作物有蔬菜、瓜类等。农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二熟和二年三熟。

2014年,灵璧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46.3万kw,大中型拖拉机15950台38.4万kw,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7.29万t,农村用电量157.26兆kwh,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

2014年,灵璧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3.09千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6.3千hm2,棉花1095 hm2,油料8421 hm2,蔬菜14889 hm2。灵璧县粮食总产达到98.1万t,棉花1646t,油料44877t,蔬菜53.6万t,园林水果5.4万t。

1.2.6自然灾害情况

县境内经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有:旱、涝、冰雹、霜冻、暴雨、连阴雨和干热风。

根据多年灾害统计资料,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是灵璧县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给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灾害表现出频次增高、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和灾害损失加重等特点。据统计,1949~2012年的63年期间,有47个年份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干旱灾害,其中,一年内旱涝灾害交替发生的有30个年份,占统计年数的78%;成灾面积占总播种面积30%以上的有22个年份,占统计年数的35%;受灾最严重的年份为1962年,成灾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8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发生机率增加,水旱灾害的发生将愈加频繁,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将更加严重。灵璧县自然灾害情况见表1.2-1:

1.2-1灵璧县历年水旱灾害面积统计表

年份

播种面积

(万亩)

成灾面积(万亩)

成灾面积占播种面积(%)

合计

水灾

旱灾

1949

410

100

100

24.4

1950

389.7

200.6

194.8

5.8

51.5

1951

419.3

40

40

9.5

1952

467.6

187.9

131

56.9

40.2

1953

515.1

139

29

110

27

1954

512.5

196

196

38.2

1955

526.1

69

69

13.1

1956

520.7

184.2

184.2

35.4

1957

441.1

108.9

56.5

52.4

24.7

1958

419.5

101

47.7

53.3

24.1

1959

388

145.6

145.6

37.5

1960

391.4

76.8

27.6

49.2

19.6

1961

343.9

134.2

86.2

48

39

1962

324.5

288.6

169.6

119

88.9

1963

298.9

201.4

201.4

67.4

1964

330.8

59.3

30.3

29

17.9

1965

302.2

130

130

43

1966

289.4

11

11

3.8

1967

282.4

6

6

2.1

1968

274.9

42

42

15.3

1969

255.6

150

150

58.7

1970

266.8

22

22

8.2

1971

263.1

113

113

42.9

1972

279.9

34

24

10

12.1

1973

281.4

23.72

9.12

14.6

8.4

1974

282.9

55.7

41.5

14.2

19.7

1975

280.5

36.8

34

2.8

13.1

1976

284

78

4

74

27.5

1977

275.3

19.8

4.8

15

7.2

1978

278.95

66.7

66.7

23.9

1979

273.18

106.75

67.35

39.4

39.1

1980

269.17

155

155

57.6

1981

275.63

2.52

0.9991

1.5186

0.9

1982

277.37

44.24

43.9837

0.2604

16

1983

281.99

23.03

21.3688

1.66

8.2

1984

285.32

29.14

24.7157

4.4259

10.2

1985

297.38

40.71

15.7567

24.9557

13.7

1986

302.79

18.53

14.8568

3.678

6.1

1987

311.63

25.01

4.2779

20.7357

8

1988

315.86

38.94

0.98

37.9555

12.3

1989

302.86

39.37

22.1325

17.2399

13

1990

300.44

69.45

62.7048

6.7494

23.1

1991

301.48

2.75

2.7475

0.9

1992

305.79

33.9

33.8996

11.1

1993

301.59

36

36

11.9

1994

313.33

170.3

170.3

54.4

1995

318.69

100

80

20

31.4

1996

296.28

170

170

57.4

1997

323.23

98.41

98.41

30.4

1998

329.97

183

183

55.5

1999

347.48

172.31

30

142.31

49.6

2000

347.6

0

2001

348.29

132.26

14.26

118

38

2002

348.65

55

55

15.8

2003

360.32

147.8

147.8

41

2004

358.47

110.8

110.8

30.9

2005

361.96

104.5

104.5

28.9

2006

361.83

32.3

32.3

8.9

2007

371.62

169.5

169.5

45.6

2008

347

170

68.1

40.1

2009

354

1.2

1.2

0.3

2010

362

130

130

35.9

2011

357

200

80

120

56

2012

344.7

80

80

0

23.2

1.3水、土资源状况

1.3.1水资源计算分区

灵璧县水资源主要是由降水作为补给源的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组成,另有新汴河等河道过境客水水源。依据地形、地貌及土壤特点,农作物结构,水资源开发利用等特点,把全县水资源划分为两个计算区,分区界线从埇桥灵璧交界的青年沟起,沿新河向东南至201省道,转向北到稻改沟入口处,沿唐河下行至浍李沟,然后转向东南,经周吴、潘集闸、大冉家到新濉河,再沿新濉河向下游至灵泗界。此界线以北称为黄泛平原区,面积1047.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1%,界线以南称为河间平原区,面积1006.2km2, 占全县总面积的49%。经分析,黄泛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占51.8%,河间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占48.2%。

1.3.2地表水资源量

1、大气降水

依据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宿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灵璧县年均面降水量913.0mm,年均降水总量18.75亿m3。年最大降水量为1485.8mm(1963年),年最小降水量603.3mm(2001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46倍。汛期(6~9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70%,其他月份仅占全年降水量的30~40%。灵璧县20%、50%、75%、95%不同频率年降水量统计成果见表1.3-1。

表1.3-1   灵璧县不同频率年降水量统计成果表

区域

名称

均值

(mm)

Cv

年降雨特征值(mm)

20%

50%

75%

95%

Max

Min

灵璧

913

0.23

1086.9

899.3

766.6

602.2

1485.8

603.3

2、径流

灵璧县多年平均径流深175.4mm,径流系数0.192,年径流量最大值572.7mm(1963年),年径流量最小值15.3mm(2004年),产水模数17.54万m3/km2。

3、蒸发

灵璧县国土面积2054km2,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858.3mm,不同频率水平年的蒸发量统计成果见表1.3-2。

表1.3-2   灵璧县不同频率年蒸发量统计成果表

区域

名称

均值

(mm)

Cv

年降雨特征值(mm)

20%

50%

75%

95%

Max

Min

灵璧

858.3

0.11

928.8

848.3

786.5

702.2

918.3

544.3

4、地表水资源总量

灵璧县地表水资源总量计算成果见表1.3-3。

表1.3-3   灵璧县不同频率年地表水资源总量计算成果表

区域

名称

多年均值

(亿m3)

年地表水资源总量(亿m3)

备注

20%

50%

75%

95%

灵璧

3.603

5.520

2.895

1.542

0.493

1.3.3地下水资源量

1、浅层地下水

灵璧县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地下水总补给量计算成果见表1.3-4。

表1.3-4   灵璧县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补给量计算成果表(亿m3)

区域

名称

降雨入渗

补给量

引地表水灌溉

入渗补给量

井灌回归

补给量

地表水水体

渗漏补给量

总补给量

灵璧

3.205

0.050

0.026

0.042

3.322

灵璧县浅层地下水降雨入渗补给量不同频率计算成果见表1.3-5。

表1.3-5   灵璧县浅层地下水降雨入渗补给量不同频率计算成果表

区域

名称

多年均值

(亿m3)

年地表水资源总量(亿m3)

备注

20%

50%

75%

95%

灵璧

3.205

3.707

3.183

2.876

2.427

2、浅层地下水排泄总量

灵璧县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排泄总量计算成果见表1.3-6。

表1.3-6   灵璧县平原区地下水多年平均排泄总量计算成果表(亿m3)

区域

名称

潜水蒸发量

实际开采量量

河道排泄量

越流补给量

总排泄量

灵璧

1.433

0.538

0.728

0.595

3.291

3、山丘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

灵璧县山丘区面积121km2,分析计算结果山丘区降雨入渗补给量为0.058亿m3。

4、浅层地下水资源量

灵璧县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成果见表1.3-7。

表1.3-7   灵璧县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成果表(亿m3)

区域

名称

平原地区

地下水资源量

山丘区

地下水资源量

重复量

地下水

资源总量

模数

(万m3/km2)

灵璧

3.297

0.058

0548

3.302

16.1

1.3.4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

灵璧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946亿m3,产水模数28.9万m3/km2、产水系数0.336。其中黄泛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080亿m3占51.8%,河间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866亿m3占48.2%。;计算成果见表1.3-8。

表1.3-8   灵璧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计算成果表(亿m3)

区域

名称

地表水

资源量

浅层地下水

降雨入渗补给量

岩溶裂隙水

降雨入渗补给量

重复量

水资源

总量

平原

山区

小计

灵璧

3.603

3.205

0.058

3.263

/

0.921

5.946

灵璧县地表水资源量3.603亿m3,经初步分析,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153亿m3,地表水资源可利用率为32%。不同频率水平年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成果见表1.3-9。

表1.3-9   灵璧县不同年型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成果表

区域

名称

多年均值

(亿m3)

Cv

Cs/Cv

年地表水资源总量(亿m3)

备注

20%

50%

75%

95%

灵璧

1.153

0.68

2.0

1.453

0.818

0.476

0.189

计算地下水可开采量时仅考虑浅层地下水;灵璧县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计算成果见表1.3-10。

表1.3-10   灵璧县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计算成果表

区域

名称

总补给量

(亿m3)

可开采量

(亿m3)

可开采系数

备注

灵璧

3.322

1.846

0.556

灵璧县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计算成果见表1.3-11。

表1.3-11   灵璧县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计算成果表(亿m3)

区域

名称

地表水

可利用量

浅层地下水

可利用量

岩溶裂隙水

可开采量

重复量

可利用总量

灵璧

1.153

1.846

0.188

0.208

2.980

1.3.5需水预测

考虑到不同来水条件和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规划水平年社会各部门需水将有所变化,不同保证率下不同规划年灵璧县的需水量预测(包括生活蓄水量、生产蓄水量和生态需水量)见表1.3-12。

表1.3-12   灵璧县规划需水量预测成果表(万m3)

近期(2015年)

中期(2020年)

远期(2030年)

生活

需水

生产

需水

生态

需水

小计

生活

需水

生产

需水

生态

需水

小计

生活

需水

生产

需水

生态

需水

小计

50%

3671

15319

228

19219

4044

16605

312

20961

4395

32603

421

22796

75%

3671

18828

228

22727

4044

19971

312

24326

4395

17980

421

25997

90%

3671

22773

228

26672

4044

24132

312

28488

4395

21181

421

30363

1.3.6供需平衡分析

在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和发挥现有供水工程潜力的情况下,在需水端考虑采用先进的节水措施和技术,加大节水力度考虑新增水源,包括再生水利用,增加可供水量,此基础上,把“淮水北调”水纳入灵璧县供水系统中,通过对当地水和“淮水北调”水的合理配置,进行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结果见下表。

表1.3-2供需平衡分析成果表(单位:万m3)

频率

近期(2015年)

中期(2020年)

远期(2030年)

需水量

供水量

缺水量

需水量

供水量

缺水量

需水量

供水量

缺水量

50%

17747

17747

0

19333

19333

0

20551

20556

0

75%

21020

16539

-4481

22489

20221

-2268

23559

23076

-483

95%

24707

13190

-11517

26342

16407

-9935

27617

19326

-8291

从上表可以看出,50%平水年均未出现缺口,75%枯水年份和95%特枯年份缺水量较大,主要体现在农业灌溉水不足。

由上述分析可知,通过立足于当地水资源,积极调引外水,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开源与节流措施并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灵璧县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缓解缺水压力。

1.3.7灵璧县水资源评估及建议

灵璧县沟河均属季节性河流,由于蓄水库容有限,自产径流不能充分利用,而且过境水多在汛期通过,仅能利用其总量的8.6%,大部分被宣泄。灵璧县地下水多属富水区和中等富水区,主要靠天然降水补给,其开发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灵璧县中远期水资源不能充分保证工农业、人畜、城镇生活用水需要。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开源节流,建议如下:

⑴充分拦蓄地表水:充分挖掘潜力,改造河道,合理修建节制闸,扩大地表水拦蓄量。

⑵合理开发地下水:适当增加地下水的开采,但必须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防止地下水持续下降。建议灌溉保证率为50%时,地下水埋深应控制在8.5m以内。

⑶实施引调外水:经供需平衡分析,灵璧县远期地表水缺口较大,部分缺水量依靠拦蓄当地径流和过境水量解决,余下利用淮水北调、团结闸引调外水等工程措施解决。

⑷采取节水措施: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加强农田节水改造,扩大喷灌和滴灌面积,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⑸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对排污企业入河排污口实行严格许可制度,减少污水排放量,防止污染地表水资源。

1.3.8土地资源

根据灵璧县国土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全县辖区土地总面积212513.24hm2,其中:⑴耕地145823.4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8.62%。其中灌溉水田253.64hm2(主要分布在夏楼、朱集、尹集、灵城等乡镇);水浇地209.85hm2(主要分布在县内中北部);菜地353.71hm2(主要分布在渔沟、游集、高楼、尹集、灵城、灵西、虞姬、长集等乡镇);⑵园地3276.19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54%。其中果园2944.89hm2(主要分布在中北部的朝阳、渔沟、夏楼、大庙、高楼、浍沟、娄庄、冯庙等乡镇);桑园328.06hm2(主要分布在高楼、大庙、夏楼、冯庙、朝阳等乡镇),其他3.24hm2。⑶林地1958.19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92%。其中有林地1824.29hm2,灌木林1.39hm2,疏林地52.29hm2,未成林地34.91hm2,苗圃45.31hm2。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6970.97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2.69%。其中城镇、居民点建设用地25790.88hm2(城镇建设占地1317.8hm2),独立工矿用地784.25hm2,特殊用地395.84hm2。⑸交通用地6941.5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27%。其中公路用地683.8hm2,农村道路用地6256.88hm2,民用机场用地0.9hm2。⑹水域占地22893.2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0.77%。其中河流水面占地4248.67hm2,水库、坑塘占地2823.35hm2,苇地448.65hm2,滩涂2450.25hm2,沟渠占地9476.45hm2,水工建筑占地3445.86hm2。⑺未利用土地4649.6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19%。其中荒草地、盐碱地、裸土地面积84.70hm2,田坎及其他占地332.49hm2,裸石砾地4232.41hm2(主要分布在县境内12个乡镇的山丘)。

灵璧县土地利用率为97.81%,其中建设用地率为22.04%;农业用地率为74.41%;土地垦殖率为68.62%;复种指数为205%,粮经比例为6.8:3.2,林木复被率为15.74%。

由于受自然条件、历史因素的影响,灵璧县农业种植结构不够完善,土地类型的比例关系和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

⑴县域内土地资源较丰富,有利于农村经济开发,但片面突出种粮,忽视了经济产业的综合开发,造成多种经济发展缓慢。

⑵掠夺式经营土地,不注重对土地养护。短期内,灵璧县人增地减趋势变化不大,随着粮食种植面积增大,土壤结构变差,土地退化、生产力下降现象普遍。据调查资料显示,有机质含量在2%以下的占耕地面积的40%;含氮90PPM以下的占耕地面积的60%;严重缺磷的占耕地面积的70%。

⑶土地利用效益低。近年来,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种粮成本不断提高;劳动力转移使得务农劳动力缺乏,大量的劳动力外出,老人种田现象普遍;土地流转困难。据调查,由于土地权证不清,流转机制不健全,缺乏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造成土地流转困难。同时,水利设施失管。土地承包到户后,小型水利设施损坏严重,旱涝灾害造成欠收或绝收。

1.4县域水利工程概况

1.4.1县域水利工程的类型、规模、分布及完好程度

建国以来,灵璧县共建成大、中型涵闸76座,蓄水工程309处,总库容1142万m3。兴建电力排灌站152座,装机305台套13534kw;开挖疏浚排涝大沟78条长648km,集水面积1512km2,中沟1049条长1679km。全县常用耕地面积181.0万亩,易涝面积153.23万亩;已实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5.77万亩,旱涝保收面积62.1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4.2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98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约0.5。

灵璧县属于安徽省56个省级产粮大县之一,农田灌溉与排水是农田水利工程的重点,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

1、灌溉工程

⑴河灌区

新汴河灌区设计总灌溉面积58.5万亩,属大型灌区。灵璧县新汴河灌区位于灵璧县中南部,灌区涉及娄庄镇、灵城镇、虞姬乡、杨疃镇、向阳乡5个乡镇和1个省级开发区,25个行政村,总人口65376人。设计灌溉面积13.1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2万亩。

其它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8.6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7万亩,平均单站灌溉面积为0.2~0.6万亩,均属小型灌区。灌区分布在除高楼、大庙2个乡镇外的全县17个乡镇的沿河洼地,基本采用灌排结合固定站型式,计57座,装机127台套7105kw。

⑵灌溉机井

根据2014水利年报统计数据,灵璧县现有机井14841眼,配套机井9766眼,宜井灌溉面积122.20万亩,实际井灌面积76.3万亩。县境内浅层地下水较丰富,农用机井(井径Φ50cm,深25~30m)平均出水量25~30m3/h/眼,结合作物种植和灌溉用水定额,单井控制灌溉面积在60亩左右。现有机井多为上世纪90年代建设,原有机井缺少规划,井距布局不合理,偏小;部分机井已经报废,目前完好机井约8500眼,完好率仅为57%,灌溉水利用系数不足0.6。

⑶小型水库、塘坝

灵璧县共有小型水库8座,分布在北部的下楼、游集、朝阳、渔沟乡镇,其中九顶、洪山水库为小⑴型,余下6座为小⑵型,水库总库容698万m3,兴利库容508万m3,目前已全部除险加固。8座水库设计灌溉面积3.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7万亩。

现有登记在册的村级塘坝301座,总库容444万m3,兴利库容220万m3。

⑷节水灌溉工程

全县节水灌溉面积24.2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98万亩。节水灌溉主要采用渠道防渗、喷灌、微灌、低压管道灌溉等型式,总体数量偏少,灌溉面积偏小。

2、排水工程

⑴中小河道及配套建筑物

灵璧县境内水系均属淮河流域,分为奎濉河、淮洪新河、徐洪河、新汴河4个水系。其中:流域面积大于300km2河道8条,50~300km2小河道8条;已建成流量大于10m3/s的涵闸76座。四大水系在县境内所属河道及其主要支流基本现状如下:

奎濉河水系:濉河本干在灵璧县境内长43.6km,流域面积814.8km2,拖尾河长16.4km,濉河和拖尾河排涝能力达到3年一遇标准,堤防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标准。主要支流河道新杨河中下游、运料河、老虹灵沟等排涝能力基本达到5年一遇标准,堤防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标准。三渠沟排涝能力达到3年一遇标准85%左右,堤防防洪能力达到10年一遇标准(目前正在治理中)。

怀洪新河水系:该水系在灵璧县境内主要河道有唐河、北沱河、沱河、新河、闫河、岳洪河等。唐河在灵璧县境内长39.7km,流域面积495.8km2,排涝能力达到3年一遇标准90%,堤防防洪能力达到10年一遇标准。北沱河县境内长35.4km,流域面积273.8km2,汤桥闸上段排涝能力仅能达到3年一遇标准40~60%左右,下游排涝能力达到5年一遇标准,堤防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标准。沱河从埇桥灵璧交界至灵泗界长40.9km,境内流域面积374.4km2;以河道中心线为界,左岸属灵璧县,右岸属蚌埠市固镇县、五河县;沱河闸以下排涝能力5年一遇标准,堤防防洪能力20年一遇标准。新河流域面积259.2km2,县境内长19.6km,流域面积131.5km2,该河排涝能力基本达到5年一遇标准,堤防防洪能力20年一遇标准。

新汴河水系:新汴河在县境内长27km,属穿境行洪河道,县境内没有固定的排水面积,能机遇抢排唐河流域洪涝水。

徐洪河水系:县境内潼河属该水系,潼河发源于灵璧县高楼镇的废闸河,至灵璧睢宁交界河道长14.6km,流域面积113km2。排涝能力5年一遇标准,堤防防洪能力10年一遇标准。

⑵大沟及配套建筑物

灵璧县面上排水主框架基本形成,布局基本合理。现有大沟78条,长648km,大沟的排涝标准普遍偏低,至2014年底,达到5年一遇除涝标准的仅42条。由于县域内地势平坦,沟河比降较小,淤积现象严重,易受外河水位顶托,导致沟洫的排水能力降低;另外,部分大沟沟口无防洪设施,易发生洪水倒灌。

⑶中、小沟及配套建筑物

灵璧县现有中沟1049条,长1679km,小沟6262条,长2004.9km。中沟淤积严重,需定期清理、疏浚,小沟数量偏少,需新开挖。现有中小沟配套桥涵较少,仅能满足实际需要的30%左右。

3、农饮工程

已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56处,兼并整合为34座水厂,其中千吨万人规模水厂29座,总供水能力5.3万t/d;工程涉及全县19个乡镇及1个经济开发区的193个行政村和14所农村学校,农村居民受益人口75.58万人,农村学校受益师生2.64万人。

1.4.2县域水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灵璧县经过60多年水利建设,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灌溉、供水等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减灾兴利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水利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保障供水和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县域经济不断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社会对水利发展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加之特殊的自然条件,使得灵璧县水利建设任务艰巨而复杂,水利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

1、防洪安全要求不断提高,防洪排涝能力相对不足

灵璧县已建成河道堤防590.3km,其中达2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堤防332.0km,保护境内国土面积1067km2,人口98.1万人,耕地160万亩;主要存在问题是部分堤段堤身单薄、堤顶高程不足。

灵璧县平原地区排涝标准普遍偏低,涝渍灾害损失大。平原地区现有排涝设施严重不足,几乎每年都有局部涝灾发生。特别沿河洼地易受外河高水位顶托,缺少自排条件,抽排能力有限,面上积水无法及时排出,是历年洪涝灾害频发区域。

2、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水资源短缺问题加重。灵璧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95亿m3,人均水资源量590m3/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