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 致思 原文及白话文翻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灵岩语屑白话文 孔子家语 致思 原文及白话文翻译

孔子家语 致思 原文及白话文翻译

2024-07-10 18: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目录:孔子家语 / 孔子家语全文 / 孔子家语翻译

孔子家语 致思 译文

【农山言志】

孔子向北游览到农山,子路、子贡、颜渊在身边陪着。孔子向四面望了望,感叹地说:“在这里集中精力(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想法都会出现啊!你们每个人各谈谈自己的志向,我将从中做出选择。”

子路走上前说:“我希望有这样一个机会,白色的指挥旗像月亮,红色的战旗像太阳,钟鼓的声音响彻云霄,繁多的旌旗在地面盘旋舞动。我带领一队人马进攻敌人,一定会夺取敌方的千里之地,拔去敌人的旗帜,割下敌人的耳朵(获得大胜)。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做到,您就让端木赐(子贡)和颜回(颜渊)跟着我吧!”

孔子说:“真勇敢啊!”

子贡也走上前说:“我愿出使到齐国和楚国交战的广阔原野上,两军的营垒遥遥相望,扬起的尘埃连成一片,士兵们挺矛挥刀交战。在这种情况下,我穿戴着白色衣帽,在两国之间劝说,论述交战的利弊,解除国家的灾难(获得成功)。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做得到,您就让仲由(子路)和颜回(颜渊)跟着我吧!”

孔子说:“真有口才啊!”

颜回后退不说话。孔子说:“颜回,过来,难道只有你没有志向吗?”

颜回回答说:“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

孔子说:“虽然如此,还是各人说说各人的志向,你就说吧。”

颜回回答说:“我听说薰(香)草和莸(臭)草不能放到同一个容器中,尧和桀不能共同治理一个国家,因为他们都不是同一类人和物。我希望得到明王圣主来辅助他们,向人民宣传五教((1)父义 (2)母慈 (3)兄友 (4)弟恭 (5)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五常之教),用礼乐来教导他们,使百姓不用修筑城墙,不逾越护城河,剑戟之类的武器都改铸为农具,平原湿地来放牧牛马,妇女不因丈夫长期离家而忧虑,千年无战争之忧患。这样,仲由(子路)就没有机会施展他的勇敢,端木赐(子贡)也就没有机会运用他的口才了。”

孔子表情严肃地说:“这种德行是多么美好啊!”

子路举起手来问道:“老师您选择哪一种呢?”

孔子说:“不耗费财物,不危害百姓,不费太多的言辞,这样来治理国家。只有颜回才能做到啊!”

【孔子受食】

鲁国有个很节俭的人,用瓦锅煮饭,吃了之后觉得很鲜美,就用很普通的土陶碗盛去献给孔子。孔子接受后,感到非常高兴,像是接受了祭祀中用的牛羊豕的大牢的馈赠一样。(学生们觉得奇怪)子路就说:“瓦锅是粗陋的器皿,煮出来的食物,是很平常的饭肴,但先生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孔子说:“我听说爱劝谏的人是常想着自己的君王的;人们在吃香美食物的时候,大多是想着自己的亲人(父母)的。我幷不是因为这食物很好(而高兴),而是因为他吃到香甜的饭而想到了我,把我视为他的亲人呀!”

孔子到楚国去,有一位打鱼人要献给他一些鱼,孔子不接受。打鱼人说:“现在,天热市场又远,已经无法卖了,我想鱼如果腐烂了扔到粪堆上,不如早早献给君子,所以才敢于进献给您老先生呀。”

于是孔子拜了又拜,接受了这些鱼,让弟子们把地打扫干净,准备祭祀。弟子说:“打鱼人本来是要扔掉这些鱼,而老师却要用来祭祀,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我听说,怕食物变质而把它送给别人的人,是仁人一类的人。哪有接受了仁人的馈赠而不祭祀的呢?”

【法亦有仁】

孔子的弟子高柴(字季羔,也叫子羔),憨直忠厚,在春秋时期,担任卫国的刑官,为官清廉,执法公平。

有一次,有一个人犯了法,季羔按刑法,下令砍掉了他的脚。

不久,卫国发生了卫灵公之子蒯聩称兵作乱之事,季羔因此逃了出来。当季羔逃到了城门口时,竟发现守城门的人,恰是那位被他砍掉脚的人。这位守城人,一看是季羔,不但没有借机抓他,反而告诉季羔说:「那边有一个缺口,可以跳出城去。」 季羔答道:「君子是不会去踰越围墙的。」守城人停了一下,想了想,又告诉季羔说:「在那边有一个小洞,也可以爬出城外。」季羔又答道:「君子是不会从洞里钻着出去的。」搜捕的人眼看着就要到了,危急之下,守城的人左右看看,马上告诉季羔说:「这儿有一间房子,先生您或许可以先藏一下。」 于是季羔就躲进了房子里。

过了不久,追捕的人停止了搜索,季羔也得以安全了。当季羔正准备从那里离开时,心中感谢守城的人,对他说道:「以前,我不能违背法令,亲自下令砍了你的脚,如今我在危难之中,这正是你报仇的好时机,你反而三次让我找机会逃走,这是为什么呢?」

守城人说:「砍了我的脚,是因为我犯了罪,这是无可奈何之事。可那时,您按法令来治我的罪,是先将别人治罪,最后才给我行刑,是希望我能得到机会侥幸赦免啊!我知道案情已经查明,罪行也已判定了,可等到要宣判定刑的时候,您那忧愁的样子,都显现在了脸上,我是看在眼里的,难道您对我有什么偏爱吗?上天诞生了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本来就应该如此啊,这便是我敬重您的原因。」

孔子听说了此事,不免赞叹道:「高柴真是善于为吏啊,同样是执行法令,思想着仁爱宽恕就可以树立恩德,若加以严酷暴虐就要结成仇怨。秉公办事,仁爱存心,这是高柴(子羔)的做法啊!」

【传道也需借势】

孔子说:“因为是季孙氏给了我很多粮食(钱财),我把这些粮食(钱财)再转赠给了大家,(没有了生活问题)这样就和大家的关系更加亲密了;因为是南宮敬叔请求国君给我派了车马,我才能西去周天子的国都向老子问礼并且观摩了周的郊庙,回来后,四面八方来跟我学习的人更多了。所以说呀,学问修养及道德的教化确实重要,但也要通过一定的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也要看机会才能去发展去实行,如果没有季孙和南宮两位的财物赞助,我孔丘的学说思想,是很难推广和延续的了!”

【立身以平天下】

孔子说:“能王(拥有)天下的人就好像万物生长的季节一样准确正确。文王有王季做父亲,有太任做母亲,有太姒做夫人,有武王、周公做儿子,有太颠、闳天做大臣,所以他的根基是多美好呀。周武王首先使自身有了很高的修养,然后使自己的国家得到了好的治理,然后使天下得到了好的整治,以此来讨伐暴虐无道的国家,惩罚有罪的人,所以自身一行动天下就得到了治理,功业就成功了。春夏秋冬按照正常的规律运转,那么万物的生长就会正常;做王(拥有天下)的人遵循一定的道理做事情,那么百姓便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周公是以身作则来教化天下百姓,天下百姓就都归顺了他,他的诚心应该是已经达到最高境界了。”

【诚信乃立身之本】

曾子说:“一个君子到一个国家,如果说的话能让这个国家的人(群臣)相信(如果该国国君说的话能让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群臣)相信),他就可以留在这个国家;如果他能做到对这个国家的卿大夫尽心尽力(如果该国国君的行为能被这个国家的卿大夫们认为讲求忠信),他就可以在这个国家从政做官的;如果他能使这个国家的百姓都能得到实惠和幸福(如果该国国君的恩泽施行于老百姓),那么他本人是可以取得财富和享受富贵的。”

孔子听到后说:“曾参的话真说到点子上了,这正是一个人要如何‘安身’的精髓呀!”

【陷君于不仁】

孔子的弟子子路在蒲邑做长官时,为了防备水灾,就率领蒲邑的民众修建疏通沟渠,因为百姓的劳动烦重而且辛苦,子路就发给每人一筐饭食、一壶汤水。

孔子听到这件事,就派子贡去阻止子路(不要私自分发食物)。子路有点生气,很不高兴,就去拜见孔子,说:“我以为暴雨将要来了,担心有大水灾,所以就率领民众修理沟渠以作防备,但民众却因缺少粮食大多非常饥饿,所以就发给他们每人一筐饭食、一壶汤水。现在老师您却让端木赐来制止我,难道是老师要阻止我施行仁德吗?老师用仁德教育弟子却禁止弟子去施行,我没有办法接受!”

孔子说:“如果民众饥饿,你应当向国君报告,请求开放国家粮仓的粮食来救济他们,而不该私自以自己的食物救济民众,你这样做了,可能就会向民众表明国君没有恩惠,而显示了自己的德行很美好,超过了国君,你赶快停止了,再不要这样做,不然你肯定会获罪的呀。”

【管仲之仁辨析】

子路请教孔子说:“管仲是怎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是有仁道的人呀!”

子路说:“管仲曾经游说齐襄公,齐襄公却没有接受他的意见,是他口才不够好;他想帮助公子糾做国君却没能成功,是他本事才能不够好;他的家人留在齐国死的死伤的伤,他好像没有忧愁悲伤,可见他是一个没有慈悲心,是冷酷的人;他被抓起来了,都已经装进囚车了,却好像不在乎没有惭愧心似的,可见他没有羞耻之心;后来他又去为他曾经射杀的他的对手(齐桓公)做事,可见他不是一个有节操,是不忠贞的人;同样是辅臣师傅,公子纠死了以后,召忽就自杀了,管仲却不去死,可见他不是一个忠诚的人。有仁道的人的做法,是这个样子吗?”

孔子说:“管仲游说齐襄公,齐襄公却没有接受他的意见,这是因为齐襄公愚昧昏暗;他要帮助公子糾做国君却没能成功,是没有得到机会,也是公子纠没有做国君的命;他的父母在齐国被杀而不忧伤,是他懂得审度时命;他身陷囹圄而似乎无羞惭,是因为他会去自己裁断慎重;他改事齐桓公,是因为他懂得要及时变通;他不为公子纠而死,是他会权衡生死的轻重。因为公子纠没有成为国君,管仲没有成为臣,(二人没有君臣名分)管仲认为自己的才智(对齐国的)重要性要胜过了很浅显的为主子殉死的道义的重要性,所以管仲不拘泥于要为公子纠殉死的道义的绑架,不去死而要建立功名,这没有什么不正确的。召忽为公子纠殉死,虽有义名,人品不亏,但为了成仁却不能审時度势,做得有些过火(不必要),这种行为是不值得大加称赞的。”

【行孝须即时】

孔子到齐国去,途中听到有哭声,哭得十分悲哀。孔子对跟随他的人(弟子)说:“听这哭声悲哀是非常悲哀, 但不是那种家有丧事的悲哀。”车子继续向前走,又走了一段路,见到有个与常人不同的人,拿着镰刀和绳索,哭的不很悲哀(不停地哭泣)。孔子下了车,走上前问道:“你是谁呀?”回答说:“我是丘吾子呀。”孔子问:“你现在不是在处理丧事的地方,可是你怎么还哭的这样悲伤呢?”丘吾子说:“我有三样失去了的东西,可是很迟了我才发觉,所以后悔呀,却来不及了。”孔子说:“我可以听听你说的那三样失去的是什么吗? 希望你告诉我,不要隐瞒。”丘吾子说:“我少年时喜欢学习,就四处游学,后来回去时至亲(父母)已死了,这是第一失;我长期为齐君工作,但是君主骄傲奢侈而失去臣下的拥护,这样就是我的臣节有亏,这是第二失; 我从小到大的至交好友,现都分离且断绝了联络,这是第三失。树想要停下来不动但风不停,儿子想服侍父母而父母已离世;不再回来的是时间(年龄),不可再见的是至亲(父母),请让我现在与您辞别吧。”接着他就投水而死了。孔子说:“大家要记住这件事呀,这足够给大家警戒(提醒)的呀!”从那一天开始,孔子弟子中告辞回家服侍父母的人达到了三成。

【学而不倦】

孔子对儿子孔伯魚说:“孔鲤呀,我听说可以让一个人整天津津有味不知疲倦的大概只有学习吧?一个人的相貌身体再漂亮再强壮也不足以令人看得起的,勇气体力再大也不足以令别人害怕的,祖先再尊贵也不足以炫耀的,族姓再豪强也是不足以让人称道的,但是最终可以使自己名扬天下,让四方诸侯都知晓,给后人留下好名声的,不正是只有靠努力学习才能办到的吗!所以呀,君子是不能不学习的。比如要与别人见面衣着不能不收拾整齐,不整齐就显得另类(不合大众),另类了就没有人敢接近了,没有人接近就表现的不实在不近人情也就是怠慢,怠慢是缺乏忠信也就是没有礼了,失去了礼就不能立身处世。一个人,远远地看有出众的仪表,那是整理修饰的原因;与之相处后更觉其充满智慧,正是他学习的结果呀。这就好比有一方洼地,所有的水都往里面集聚,这样各种水草就会在此生长,人们再看这洼地,谁还知道它不是源水呢?”(善于学习的人,那些知识虽然是他从外面获得的,等到他把知识都消化了也能用于实践了融会贯通了,谁还知道他的智慧是从外面来的还是他自己拥有的呢。)

【子路之孝】

子路拜见孔子说:“背负重物走远路,就不会选好地方才休息;家中贫穷赡养父母,就不会计较俸禄厚薄才做官。过去我仲由在侍奉双亲的时候,常吃粗劣的食物,为了父母到百里之外去背米回家。父母去世后,我南下楚国做官,随从的车辆多达百乘,积蓄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的垫子有好几层,排列开大鼎吃饭。可我仍想吃粗劣的食物,去为父母背米,却已经没有机会了!将干鱼串在绳子上,不生蠧虫能有多久呢?父母的寿命啊,恍若白驹过隙般短暂呀!”

孔子说:“仲由侍奉双亲,可以说是在父母生前尽了全力,去世之后倾尽了哀思的人啊。”

【尊贤交友之道】

有一次孔子到郯国去,在路上碰到了一个叫程子的人。

程子是个博学善辩的人。能遇到程子,孔子特别高兴,“倾盖而语终日,甚相亲”。就是说当时两个人都在车上,就把车都停下来,两个车盖紧紧地靠在一起,两个人各自坐在车上,谈了很久,非常亲热。

孔子还回头对子路说:“拿一束帛赠给程子先生!”

子路(或认为程子身份学问太微小不值得)不太愿意,他对孔子说(子路恭敬地回答),“我听说,如果士人交往不经过中间人的介绍,就像女子出嫁而不经过媒人的介绍一样,君子对于这样的人不和他们相交,因为这是礼节的问题。”(子路心想,先生和程子是第一次碰见,没有人从中介绍就交了朋友,已是不合规矩,居然还叫我送东西。)

过了一会儿,孔子又让子路给程子赠送,子路又是那样回答。

孔子劝子路说:“由呀!《诗经》上说,‘有一个美人,眼睛清澈明亮而宛丽。邂逅相遇,正适合我的心愿啊’。如今我能在路上碰到程子这样的贤士,在这时候不赠送给他,则以后就再也不能见到了。你就按我的话去办吧。”

【忠信之力】

孔子从卫国返回到鲁国去,在河堤上停住马车观览(看黄河的风景)。那里有瀑布高二三十丈,旋涡达九十里远,鱼鳖不能游动,鼋鼍不能居住,却有一个男人正准备渡过去。

孔子派人沿着水边过去制止他,说:“这里的瀑布高二三十丈,旋涡达九十里远,鱼鳖不能游动,鼋鼍不能居住。想来很难渡过去吧?”那男人毫不在乎,于是渡过河去,从水中钻了出来。

孔子问他说:“你真巧妙啊!有道术吗?怎么能钻入水中又能钻出来,凭的是什么呢?”

那男人回答说:“我开始进入水中时,事先具有忠信之心;到我钻出水面的时候,又跟着使用忠信之心,忠信把我的身躯安放在波涛中,我不敢有一点私心,我所以能钻进去又钻出来的原因,就是这个。”

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记住:水都可以通过忠信诚心来修身去亲近它,又何况人呢!”

【交友勿违其短】

有一天孔子要出门,天阴正在下雨,但他没有伞盖。这时有弟子跟他讲:“老师,卜商(子夏)有,(你可以向他去借)。”孔子说:“(没事,不用了),卜商的为人和性格是对财物特别吝啬的,我听说与人交往呀,一定注意要推崇别人的长处(发现别人的优点,经常去表扬别人的优点),要回避、不暴露他的缺点和短处,这样和别人的交往才能长久。”

【楚王萍实】

楚昭王渡江的时候,看到江中有一个东西,个头像斗那样大,圆圆的,颜色红红的,漂过来顶到了楚昭王的船边,驾船的人捞了上来,楚昭王十分奇怪,询问楚国的各个大臣和百姓,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楚昭王就派使者去鲁国向孔子咨询。孔子说:“那就是传说中的萍实嘛,可以剖开来吃的,是非常吉祥的事呀!也只有能成就霸业的人才能得到它呢。”使者返回楚国告诉了楚昭王,楚昭王就吃了,觉得味道很甘美。后来有使者到鲁国,把这些告诉了鲁国的大夫,鲁国的大夫们就通过子游询问孔子:“夫子是怎么知道它是怎么回事的呢?”孔子说:“我以前去郑国,经过陈国都城郊野的地方,听到童谣唱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切开吃了它,味道甜如蜜。’这是将要在楚王身上应验的事情。我是因此知道的。”

【死者有知乎】

子贡请教孔子说:“人死后是有意识呢?还是没有意识呢?”

孔子回答说:“如果我说人死后有意识,恐怕那些孝子顺孙会不惜防碍到活着的人给死去的人尽孝送终(“妨生”有两层意思:其一,既然父母在地下还有意识,还有生活,那么孝子们便不顾自己世间的生活继续全力尽孝;其二:既然父母地下还有生活,自己可以以身殉葬或让其他活人殉葬事奉自己的父母);如果我说人死后没有意识,又担心不孝的子孙会把已故的长辈丢弃而不埋葬。端木赐呀,不要去探究死去的人有没有意识嘛(你想死人是有意识呢还是想没有意识呢?),这不是你现在需要急于知道的事,(你应该做好当下),(死了有没有意识的事)以后你自然而然会知道的。”

【治民如御马】

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百姓的方法。

孔子说:“要谨慎畏惧呀,就好比手握腐朽的绳子驾驭奔马一样呀。”

子贡说:“何必那么害怕呢?”

孔子说:“是这样,在交通畅达的地方虽然到处都是人,如果你遵守相关的规则驾驭马匹,马匹就在我们的控制之下。如果你不按照相关的规则驾驭马匹,那么马匹便会脱离我们的控制,成为我们的敌人。这样的话,怎么可以不戒惧呢?”

【行善未必真善】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鲁国的)国库中报销赎金。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端木赐)在诸侯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到鲁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

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做的不对),是有缺陷有失误的。是这样,圣人所做的事(圣人创立的赎回人可以报销的事),是要改变人们风俗习惯,要影响老百姓的行为的,不仅仅是适用个人的事情呀,现今,鲁国是富人少而穷人多,你不收国家的补偿金,会影响别的赎回人收了补偿金的人显的不廉,是贪钱的,可是不领补偿金,再拿什么去赎人呢?,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子路治蒲】

子路要去做蒲邑的长官,他首先去求見孔子,说:“仲由我要去治理蒲,请夫子教我如何去治理。”

孔子问:“蒲的情况是怎样的?”

子路回答说:“蒲邑那地方的人都很豪强,民风彪悍,不好治理呀。”

孔子说:“是这样呀,我告诉你,你对他们谦恭敬让,这样就可以收摄引持他们的豪勇凶猛,(让他们为你所用,为国家所用);你日常表现的宽容正直,就可以怀柔安抚他们的强悍;你有了仁爱和宽恕的心,就可以容得下困苦贫穷;你做事温和而且果断,就可以抑制那些虚伪狡诈的人和事。你如果能这样去做并且努力去做的更好,那把蒲治理好是不难嘛.”

孔子家语 致思 原文

【农山言志】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旍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qiān)旗执聝(guó),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mǎngyǎng)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gǎo)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辩哉。」

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

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

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

对曰:「回闻熏莸(xūn yóu)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

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孔子受食】

鲁有俭啬(jiǎnsè)者,瓦鬲(wǎgé)煮食,食之,自谓其美,盛之土型之器,以进孔子。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之馈。

子路曰:「瓦甂(piān),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

子曰:「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zhuàn)具之为厚,以其食厚而我思焉。」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思虑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

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门人曰:「彼将弃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

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饪(rèn),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

【法亦有仁】

季羔为卫之士师,刖(yuè)人之足,俄而卫有蒯聩(kuǎi kuì)之乱,季羔逃之,走郭门,刖者守门焉。

谓季羔曰:「于彼有缺。」

季羔曰:「君子不踰(yú)。」

又曰:「彼有窦(dòu)。」

季羔曰:「君子不隧。」

又曰:「于此有室。」季羔乃入焉。

既而追者罢,季羔将去,谓刖者:「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矣,今吾在难,此正子之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故哉?」

刖者曰:「断足固我之罪,无可奈何,曩(nǎng)者君治臣以法令,先人后臣,欲臣之免也,臣知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君颜色,臣又知之,君岂私臣哉?天生君子,其道固然,此臣之所以悦君也。」

孔子闻之曰:「善哉为吏,其用法一也。思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公以行之,其子羔乎。」

【传道也需借势】

孔子曰:「季孙之赐我粟千钟也,而交益亲,自南宫敬叔之乘我车也,而道加行。故道虽贵,必有时而后重,有势而后行,微夫二子之贶(kuàng)财,则丘之道,殆将废矣。」

【立身以平天下】

孔子曰:「王者有似乎春秋,(正其本而万物皆正),文王以王季为父,以太任为母,以太姒为妃,以武王周公为子,以太颠闳天为臣,其本美矣。武王正其身以正其国,正其国以正天下,伐无道,刑有罪,一动而天下正,其事成矣。春秋致其时而万物皆及,王者致其道而万民皆治,周公载己行化,而天下顺之,其诚至矣。」

【诚信乃立身之本】

曾子曰:「入是国也,言信于群臣,而留可也;见忠于卿大夫,则仕可也;泽施于百姓,则富可也。」

孔子曰:「参之言此可谓善安身矣。」

【陷君于不仁】

子路为蒲宰,为水备,与其民修沟渎,以民之劳烦苦也,人与之一箪食一壶浆。孔子闻之,使子贡止之。

子路忿不悦,往见孔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民修沟洫以备之,而民多匮饿者,是以箪食壶浆而与之。夫子使赐止之,是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由不受也。」

孔子曰:「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汝速已则可,不则汝之见罪必矣。」

【管仲之仁辨析】

子路问于孔子曰:「管仲之为人何如?」

子曰:「仁也。」

子路曰:「昔管仲说襄公,公不受,是不辩也;欲立公子纠而不能,是不智也;家残于齐,而无忧色,是不慈也;桎梏而居槛车,无惭心,是无丑也;事所射之君,是不贞也;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是不忠也。仁人之道,固若是乎?」

孔子曰:「管仲说襄公,襄公不受,公之闇也;欲立子纠而不能,不遇时也;家残于齐而无忧色,是知权命也;桎梏而无惭心,自裁审也;事所射之君,通于变也;不死子纠,量轻重也。夫子纠未成君,管仲未成臣,管仲才度义,管仲不死束缚,而立功名,未可非也。召忽虽死,过与取仁,未足多也。」

【行孝须即时】

孔子适齐,中路闻哭者之声,其音甚哀。孔子谓其仆曰:「此哭哀则哀矣,然非丧者之哀矣。」驱而前,少进,见有异人焉,拥镰带素,哭者不哀。

孔子下车,追而问曰:「子何人也?」

对曰:「吾丘吾子也。」

曰:「子今非丧之所,奚哭之悲也?」

丘吾子曰:「吾有三失,晚而自觉,悔之何及。」

曰:「三失可得闻乎?愿子告吾,无隐也。」

丘吾子曰:「吾少时好学,周遍天下,后还丧吾亲,是一失也;长事齐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离绝,是三失也。夫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请从此辞,遂投水而死。」

孔子曰:「小子识之,斯足为戒矣。自是弟子辞归养亲者十有三。」

【学而不倦】

孔子谓伯鱼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唯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饬,不饬无类,无类失亲,失亲不忠,不忠失礼,失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饬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污池,水潦注焉,雚(guàn)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子路之孝】

子路见于孔子曰:「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lihuò)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欲食藜藿(lihuò),为亲负米,不可复得也。枯鱼衔索,几何不蠹(dù),二亲之寿,忽若过隙。」

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尊贤交友之道】

孔子之郯,遭程子于涂,倾盖而语,终日,甚相亲。顾谓子路曰:「取束帛以赠先生。」

子路屑然对曰:「由闻之士不中间见,女嫁无媒,君子不以交礼也。」

有间,又顾谓子路。子路又对如初。孔子曰:「由,诗不云乎:『有美一人,清扬宛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今程子,天下贤士也,于斯不赠,则终身弗能见也,小子行之。」

【忠信之力】

孔子自卫反鲁,息驾于河梁而观焉。有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不能导,鼋鼍(yuántuó)不能居。有一丈夫方将厉之,孔子使人并涯止之曰:「此悬水三十仞,圜(yuán)流九十里,鱼鳖鼋鼍不能居也,意者难可济也。」丈夫不以措意,遂渡而出。

孔子问之,曰:「子乎有道术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

丈夫对曰:「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措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以用私,所以能入而复出也。」

孔子谓弟子曰:「二三子识之,水且犹可以忠信成身亲之,而况于人乎!」

【交友勿违其短】

孔子将行,雨而无盖。门人曰:「商也有之。」

孔子曰:「商之为人也,甚恡(lìn)于财,吾闻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

【楚王萍实】

楚王渡江,江中有物大如斗,圆而赤,直触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之,遍问群臣,莫之能识。王使使聘于鲁,问于孔子。

子曰:「此所谓萍实者也,可剖而食也,吉祥也,唯霸者为能获焉。」

使者反,王遂食之,大美。久之使来以告鲁大夫,大夫因子游问曰:「夫子何以知其然乎?」

曰:「吾昔之郑,过乎陈之野,闻童谣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此是楚王之应也。吾是以知之。」

【死者有知乎】

子贡问于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子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赐不欲知死者有知与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

【治民如御马】

子贡问治民于孔子。子曰:「懔懔(lǐn)焉若持腐索之扞(gǎn)马。」

子贡曰:「何其畏也?」

孔子曰:「夫通达御皆人也,以道导之,则吾畜也;不以道导之,则吾雠(chóu)也。如之何其无畏也。」

【行善未必真善】

鲁国之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

孔子闻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以施之于百姓,非独适身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赎人受金则为不廉,则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鲁人不复赎人于诸侯。」

【子路治蒲】

子路治蒲,请见于孔子曰:「由愿受教于夫子。」

子曰:「蒲其如何?」

对曰:「邑多壮士,又难治也。」

子曰:「然,吾语尔,恭而敬,可以摄勇;宽而正,可以怀强;爱而恕,可以容困;温而断,可以抑奸。如此而加之,则正不难矣。」

本文地址:美文社 » 孔子家语 致思 原文及白话文翻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