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千年古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灵岩寺千佛殿简介 探寻千年古迹

探寻千年古迹

2023-04-01 18: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灵岩寺素以风景秀丽、泉石幽深、寺宇恢宏著称于世,它始建于东晋,盛于唐宋,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江苏南京栖霞寺、湖北江陵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寺内千佛殿中,宋、明时期的40尊泥塑彩绘造型生动、栩栩如生,被梁启超誉为“海内第一名塑”,至今吸引着无数的目光。

慕名而来,由老师带领探寻这千年古刹,领略穿越时空的沉淀气息。

金刚殿

金刚殿,也称一山门。清代,门外左右各一碑,书“千崖万壑”4个大字,为明嘉靖时(1522~1566年)张钦所书,门后也有2碑书“绝俗持戒”4字,为明隆庆中(1567~1572年)李复初所书。金刚是守护佛法的2位天神,置于山门左右,左为“密执金刚”,右称“那罗延金刚”。山门内有3座石桥,中为聚善桥,东为虎溪桥,西为接引桥,初建于宋,重修于明。

世界遗产碑山门及文保碑

天王殿

天王殿,也称二山门,建于明朝,单檐硬山顶,房梁为5架梁,两边以穿插坊连成一整体,柱头上有一斗三升斗拱,其柱础为复莲式,内壁左右嵌有唐、宋、金、元、明、清石碑17通,中立宋皇佑经幢1座,二山门东为钟楼,西为鼓楼。

位于天王殿右侧。

排列整齐的石碑转撰写着古朴的信息。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 ,原为宋代的献殿,在千佛殿点偏东处。宋崇宁大观年间(1102~1110年),住持僧仁钦创建,是寺僧诵经的地方。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鲁王捐塑佛像于其内后,更名大雄宝殿,面阔5间,进深6间,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是山顶,建造精巧,勾角铃珑,上施黑瓦,现存的殿是清朝中叶建造。

赠香僧人

图中僧人正在擦拭眼镜,坐在大雄宝殿的右侧,安静和善

可以从僧人这里免费领取供香。点燃一只,带着美好的祝愿,插在宝殿前的香炉。

保护古迹,五花殿

五花殿,位于大雄宝殿北邻,为宋嘉祐中(1056~1063年)僧琼环创建,明正统中(1436~1449年)僧志昂重建,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僧性端重修。据载,五花殿亦曰五花阁,阁架两层,上层祀“毗卢”、“药师”、“弥陀”3佛;下层祀“圆通菩萨”,龟首四出,回廊壮丽。可惜清末毁于大火,现仅存门前八棱石柱及复莲柱础。石柱上刻龙、儿童、牡丹花、宝相花、卷草等图案花纹,刻工精细。

千佛殿千佛殿侧视

千佛殿,位于寺内,是灵岩寺中保持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主体建筑物。为唐高僧慧崇所近,宋代扩修,唐宋时为大雄宝殿,千佛殿一名始见于宋庆历年间(1042~10448年),张公亮《齐州景德灵岩禅寺记》:“千佛殿、般舟殿,辟支塔皆为古刹塔”。现存之殿为明嘉靖年间(1522~1156年)重建,梁间有“时大明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九月初八日德府重修”的墨迹为记。千佛殿屹立于踏步11级高约2米的石基之上,殿面阔7间,进深4间,单檐庑殿顶,上盖灰简瓦和绿琉璃瓦,前檐8根石柱,雕刻精丽华美,柱周雕深凹入直棂16条,至顶微微收分,檐下多棱石柱,彩绘斗拱,檐下出“铺作”斗拱3跳,使该殿出挑疏朗宏大。该殿虽经历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它仍保存着唐宋的风格。

辟支塔

辟支塔源于对辟支佛的崇拜;辟支佛是“辟支迦佛陀”的音译之略,意译“缘觉”“独觉”。缘觉教义与阿育王传说十分吻合,灵岩寺辟支塔塔基雕刻精美的阿育王转生故事,证明阿育王就是辟支佛。阿育王塔寺的流行和建立,主要在两晋时期。这说明辟支塔的始建年代可能与山门同时。如果上述推测不误,那么鲁班洞、辟支塔这条轴线,应该就是灵岩寺初建时的庙宇布局。

祈福树

树上缠满了祝愿的福带,上面写着祝福与福带主人的名字。鲜红的彩带缠绕在树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上图为单独保存的单独古迹

 灵岩寺素以风景秀丽、泉石幽深、寺宇恢宏著称于世,它始建于东晋,盛于唐宋,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江苏南京栖霞寺、湖北江陵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寺内千佛殿中,宋、明时期的40尊泥塑彩绘造型生动、栩栩如生,被梁启超誉为“海内第一名塑”,至今吸引着无数的目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