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不撑船 门头在水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灵丘县北水芦村 水路不撑船 门头在水面

水路不撑船 门头在水面

2024-07-13 01: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很早以前,灵丘通往冀中平原有两条通路。其一便是顺唐河蜿蜒而下的水路。南水路村与北水路村间隔唐河,相峙呼应,据此得名。而现今水芦村则是近代取名谐音了。然而唐河时而白浪滔天,时而沙底潜流,名为水路却不能得舟楫之利。“水路不撑船”也就成为自然中事了。

由于水路村的地理位置就坡能避水患灾祸,临河可取饮食之水,傍山可行狩猎之便,所以大约五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爱中了这块地方,在这里栖息、繁衍。从南水芦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粗糙的石刀石斧,可鉴祖先们自强不息、英勇奋争的精神;那精细的石耒,映证了人类向自然的宣战和历史的进步;比比皆是、俯首可拾的陶鬲残足,告诉了我们古代文化的成就与昌盛。如今的老爷爷老太太们还在向孙孙们讲说着“火烧木阁城”的传说,那木阁城也在南水路村。这大概是历史的又一个断面吧。尽管这座隋唐或五代时期的古城遗址已经难以辨认了,但顾名思义,木阁城当初的木构建筑一定雄伟壮丽,气势不凡。那廊柱,那斗拱,那飞檐,那脊吻,那阁那楼那亭那台,一定神刀鬼斧,天工巧夺,脱俗超群吧。要不,华夏遍地都有木构建筑,而它为什么独以“木阁”命名呢。

水路(芦)不撑船,智慧的人民却没有罢止向水资源讨取便利。或许是引进,也许是创造,水磨兴建起来了。县志是这样记载的:“水则取诸滱河(唐河),合并而来,势奔涌澎湃。而磨房下以巨轮仰承之,划然有声,汩汩然。磨盖端凝上悬。而其底石周旋圆转弗辍,自相摩荡,若天造地设者,斯已奇矣。”让笨蛋的杵臼见鬼去吧。奇哉,好个水路。

相对于水路的另一条通路便是旱路了。不难寻觅,这条路在门头,群众称为“官道”。东西走向,直抵铺头(巨羊驼村),逾遗钗岭(云彩岭),经广昌县(涞源县),达冀中平原。门头是新庄、西庄、南庄、上堡四个村庄的总称。难怪外乡人到了门头却找不见门头呢。提起门头,这里还有一段故事:据传说很早以前上堡村堡门的台地上有座龙王庙。这庙中龙王高高在上,饱览灵丘风光,尽收香客烟火,美餐山珍佳肴,却不自尊自重。一日,龙王无聊之余,迁怒于芸芸众生,雷霆大发,腾云驾雾,飞卧于隘门峪口。这隘门峪乃是灵丘唯一的排泄口,这卧龙阻峪那还了得。刹时间,河水泛涨,汹涌漫延。只一顿饭工夫,附近村庄没入汪洋,百姓尽为鱼鳖。那龙王庙尽管地处高台,但怎奈水势屡涨,也淹上了门头。那龙王的塑像呢,当然也不能自免其祸,变成了一滩软软的稀泥,害人也害了己。在这危难之际,还是观音菩萨大发慈悲,轻摇柳枝,施展法力,才使龙王降伏,峪口疏通,汪洋尽泄,救民于水患。百姓为了感谢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于是修建了观音殿,重彩浓绘,绫罗加身,取代了龙王庙。而龙王呢,人们再也不对它顶礼膜拜了,则在村下边修了个“黑龙池”,雕了个有头无身的石像,让它和洗澡的光屁股顽童为伍去了。由于水患涨泄为龙王庙门头的位置,人们便取作村名以为铭记。

门头村位于灵丘盆地东南隅,是盆地最低点。它集千沟,汇百流,地下水位高,水资源特别丰富。村中不少人家的院子里,下挖数尺,冬作窑子夏当井。村北、西、南三面遍布涌泉,小溪潺潺。所以历史上人们都说“门头在水面”。

门头水丰且土沃,这里适插柳,宜培谷,能养鱼鸭,还栽水稻,堪称塞上江南。加上傍山踞川,扼守水旱两路,经济地位与军事地位都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战国迄汉的古城——昭阁城就建在这个地方。即使以现在眼光看,当初我们祖先的选择也不失为最佳选择。如今,风雨二千年,残垣犹存。那椭圆的形制,长达四千多米的城廓,可以想见当年的雄姿;铜壶铜豆的出土,给我们传递了春秋战国时代的信息;从陆续发现的平阳布、秦半两、汉五铢以及黄金中,折射出历代商贾云集,商品流通的盛况;嵌入城墙的箭镞似乎还萦绕着千军万马击鼓鸣金的余音;大量的矿渣似乎翻腾着铜铁炉中的火焰;城内的陶片和城外墓葬中的陶壶、盘、匙、盅等丰富的器皿,足可反映古代人民生活的文明。当然,传说中的卧龙堵峪尚不足为信,可是“水淹昭阁城”的传说却并非虚假。现在我们看到直穿城中的河床是地貌的变迁,深埋在地下的一层陶片和累累白骨能为这场灾难作证。

清代后期,门头村一举建起了八盘水磨,从上到下,一渠贯穿,粮食加工延揽百八十里,好不兴旺。如果你现在到那里的话,能看到掩映村庄的林木郁郁葱葱,能看到蔬菜基地温室里四季常青,能看到渔场的鲢鱼、草鱼、红鳟鱼,能看到由下至上的高灌巨龙,唯独不见曾经称为奇观的水磨作坊了。留下的只有历史遗迹,永远奔腾向前的故渠水流。面对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感慨万分,是怀古的惆怅呢,还是向往的亢奋?或者兼而有之吧。

(里  表  搜集整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