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火花塞D8RIU可替换D8RTC吗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2024-07-18 05: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发动机上的普通火花塞当然可以升级成铱金火花塞,使用寿命更长。但动力不会得到任何程度的改变,也起不到省油的作用;如果用铱金或铂金火花塞替换发动机上原厂上的镍铜合金火花塞,能提高效率降低油耗,那么还用各位车主去换么?图片车企早就原厂配备铂金、铱金火花塞了,让车子多提升个5、6匹马力,燃油经济性提升个1%-2%,如果仅仅用高端的火花塞就能实现,主机厂会有理由拒绝么?这是成本最低也是最简单的方式;不要谈成本,即便是铂铱金火花塞也不值钱,这个成本是可以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各位不妨了解下铂铱金火花塞的价格,正规的品牌4支装不过200元出头。图片而主机厂的批量采购价格是多少?成本增加个百八十元,换来燃油经济性1%、2%以及动力5、6匹的提升简直太划算了,那还有必要花费巨资去针对发动机的燃烧、热效率方面去深挖潜力么?所以即便用脚丫子去思考也能明白火花塞无论多高级,所能增加的仅仅是使用寿命以及稳定性,提升动力或提高燃油经济性是不可能的。鄙人依稀记着曾经某品牌火花塞宣称动力提高10匹、节油高达5%-8%,但这仅仅是营销手段罢了。图片提高动力、燃油经济性有哪些手段

实际上在内燃机发展百余年的历程中,核心就是不断提高的升功率(升功率可以跨越排量限制进行发动机的对比)、不断提高的燃油经济性,大框架就是热效率,让有限的能源转换出更多的动能、减少热损耗,如此既能提高动力又能提高燃油经济性,但在实际中提高动力与提高燃油经济性是存在相悖之处的,但整体上并没有跑偏,比如不断提高压缩比,升功率、燃油进经济性都提高。图片提升热效率的方式如下:1.增加压缩比,内燃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压缩比不断提高的历程。2.降低面容比:三缸发动机产生之根本,同样排量做6缸、4缸、3缸,3缸最省油。因为燃烧室总面积最小,能量消耗就最低。3.双循环以及EGR技术的引入,实际上都是减少热损耗,让有限的能源做更多的功,从而降低油耗。4.降低燃烧室稳态运行时的温度,记得过去的老德系发动机稳态运行水温能比日系车高10度以上,更高的温度导致热量消耗得会更多,所以现如今5大车系稳态运行时的水温都比较低。图片火花塞在发动机运行时能起到哪些作用呢?

某项配置或某种技术若能起到提高动力或提高燃油经济性的效果,那必然会在发动机运行循环中起到作用。而火花塞在发动机运行中起到了哪些作用?高端火花塞又能起到哪些低端火花塞所做不到的作用?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同样容积的95、92号汽油比较,95号汽油跑得更远。理由就是燃油辛烷值比例更高、自身抗爆震能力强,所以系统会适度提前点火,等效压缩比提高(非机械压缩比),压缩比提高,热效率提高、动力提高,所以车子有劲、油耗也下降了。图片而火花塞从镍铜合金换成铂铱金,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也能让点火角提前?能降低热损耗?或是能让热效率提高?发动机提高动力与燃油经济性是个系统类问题,需要多个参数协同改变才能起到效果,单单是性能更强的火花塞是没法改变其它参数的运行状态的;简单点说就是高端火花塞功率更高,火花形成更快、更稳定,但这些不足以改变发动机其它参数。高端火花塞所能做到的就是更长的寿命,以及恶劣条件下的稳定性,比如超低温环境下高端火花塞得失火率更低,当然这种环境下或能起到一定的保持理想动力、燃油经济性的作用,注意这不是提高,仅仅是保证了正常运行罢了,毕竟绝大部分乘用车的运行工况并不是那么极端;铂铱金与镍铜合金火花塞的差异在于电极材质,而真正决定是否能让机器理想运行的关键在于点火间隙、点火位置、火花面积。图片如上图所示左为双铱金火花塞,而右侧则为低端的镍合金火花塞;当发动机保持中高负荷运行时,左侧铱金火花塞保持稳定运行状态,电弧很细;而右侧镍合金火花塞的电弧则为多束且更粗壮,如此火花与压缩混合气的接触面积就更大,使得混合气可以保持理想状态燃烧。而铱金火花塞这边由于电弧与混合气的接触面积更小,所以反而导致燃烧速度降低、不充分,导致车子动力下降、油耗增加。图片所以火花塞不能提高车子的动力以及燃油经济性,最多就是保持发动机在理想状态下运行,100%发挥出能力;而参数不匹配的高端火花塞反而会降低发动机的性能、增加发动机的油耗。比较现实的问题是很多车友在更换完高级火花塞后的确觉得动力提高、油耗降低?这种感觉没错,但这是一种基于思维惯性的判断;理由很简单,原厂全新的低端火花塞能发挥100%的性能。当使用一段时间后性能下降至60%,此时出现油耗上升、动力下降。更换全新的高端火花塞后,车子动力和油耗重新恢复到接近原厂状态,这个过程是复原过程,而非提升,只不过会让我们感觉动力、燃油经济性提升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