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激励机制的内涵 大咖谈

大咖谈

2024-06-21 07: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 吴晓峰 党委书记

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吴晓峰书记分析了薪酬制度改革的背景,从薪酬资金来源、总量和水平核定等方面进行探讨。吴书记认为薪酬改革首先要明确薪酬筹资来源,文件中人员经费来源一要落实政府财政投入,对于财政投入要求建议进一步细化。二要从费用结构调整中腾挪,包括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来优化增量、取消加成和集中带量采购的成本节省费用。对于总量和水平,要求按照两个“允许”合理增加薪酬总量,且不计入绩效工资总额。但医疗服务收入不直接与薪酬挂钩,需要再明确医疗服务收入内涵与薪酬制度相衔接,这需要各地探索出细则。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不合格的薪酬要适当核减。薪酬内部分配落实到岗位绩效,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吴书记强调,深化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尤其是刚性的部门预算工作,争取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和补偿机制改革。同时,充分认识“三医联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积极作用,做大、提高可分配的增量部分及含金量。完善医院内部绩效考核特别是成本控制管理和岗位绩效薪酬制度,提升医务人员积极性和医院可持续发展。

新华医院 赵列宾 党委副书记

公立医院薪酬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赵列宾副书记在分析当前上海公立医院薪酬分配制度的基础上,分享了新政策给薪酬制度设计带来的新思考。几年前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 薪酬方案核心是要求“两切断、一转变”,即切断科室经济收入指标与医务人员考核之间的直接挂钩关系,切断医务人员与处方、检查、耗材等收入间的直接关系,把与医务人员收入直接挂钩转变为点数、点值,纳入了质量、难度因素。对于总量,由资深医院院长和同行学者成立了预算专家委员会 ,对以工资总额为主的医疗成本进行预算管理,确保医院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成本意识,控制医院薪酬总额增长。 在总体要求下,公立医院从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有效、发展持续和社会满意等4个维度建立了点数点值法绩效分配模型,按照申康提出的“八要素”进行医院层面的二级分配方案。

新政策的总收入到工资总额由直接转为间接,增加了医保资金结余和诊疗、中医、护理、手术等4类收入两个资金渠道,医务人员实行岗位工资制,建立负责人薪酬激励约束机制。 国家卫健委推行的三明模式,薪酬资金来源不断增加,固化分配的比例。基于“两个允许”,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临床技术和管理技术也符合知识价值导向,都应在绩效和薪酬中体现。

专家研讨

问题的抛出

“两个允许”是否会回到工资上不封顶?

医务人员与社平工资比例关系?

薪酬改革的几个核心要素?

观点的分享

本次薪酬改革的背景是扭转医疗行业的趋利性。“两个允许”并非不封顶, 前提有一个比例关系,人员薪酬占业务支出的60%和固定薪酬占人员薪酬60%。

国际经验医务人员收入约社平工资的3倍。不建议设硬指标,应该模糊一点。

核心3个问题:医生总量测算问题、固定工资和灵活部分的比例、不同类型人员分类管理。需要注意,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机构的薪酬体系不一样,我国的工作环境和强度不一样,目前医生收入水平靠996维持的。

总结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 高解春所长

讨论本次薪酬制度改革,首先要清楚改革的出发点。为什么要做薪酬改革,背景要清楚。85年以前大锅饭,和谐但没有激励。85年以后,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医生的积极性得到极大释放,但也成为多收多得的趋利行为的催化剂,与公益性背道而驰。2000年,工资总额封顶后,公益性似乎受到保证,但医务人员积极性受到影响。这一轮的改革主要目的是既要扭转不合理的趋利行为,又要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抗疫”是个契机,采用以“知识价值导向”为原则,定下了医生的收入应该高于公务员、教师等人员的基调。这是本次文件的突出优点,两个允许被充分肯定,医保结余可以用于薪酬激励。

几个核心问题:

一是医生拿多少钱是合理的?根据国际借鉴和测算,公立医院 医务人员的平均薪酬水平应该达到社会平均薪酬的 3倍左右, 医生平均薪酬应是社会平均薪酬的 4-5倍。而医院内部岗位间不平衡,医生收入应高于其他岗位;外部对标来讲,医院工勤人员不应该比外面其他行业工勤人员高太多。

二是薪酬资金哪里来?现在的文件表达会被误读为收支结余直接用于薪酬发放。我主张: 首先强调要核定总额,然后允许将核定的薪酬总额纳入医疗支出成本,通过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政府拨款保证人员薪酬水平。医疗服务收入是筹资的主要渠道,医保结余能保证来源,但结余不能直接挂钩。此外,还需政府补偿调节,如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儿童医院等,应政府补偿。

三是医院内部分配怎么做?体现尊严、激励导向、分层次,医院二次分配应该赋权院长,不同医院不一样、不同的人不一样。

本次文件也有些不足,政府投入政策不明确,医保为主要服务购买者,强调得不够,工资总额核定主体不明确。人员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不合理,因为不同医院、不同专科人员占总支出比差异太大,应根据每家医院具体情况来核定,体现绩效导向、体现总额控制。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医院管理人员必备书籍(文末附购买方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