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境外铁矿投资道阻且艰 路在何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澳大利亚aquila 中资境外铁矿投资道阻且艰 路在何方?

中资境外铁矿投资道阻且艰 路在何方?

2023-09-29 12: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报道,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5年以后,在国际和国内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的刺激下,中国企业开始成规模地到境外开发铁矿,境外投资铁矿的步伐加速。截至2013年底,中国企业境外铁矿投资项目超过200例,其中主要项目约32例,分布在澳大利亚西部、加拿大东北部、西非三个地区,中方协议投资额超过340亿美元,获得的权益资源储量达260亿吨,全部建成后权益矿年产能将达到2.78亿吨。但从时间上看,中国境外铁矿石开发项目多集中在2008年后,时间较短,尚未形成有效产能。

        如此时点的收购是把握机会窗口,还是把自己暴露于巨大的风险下?以往的中资境外铁矿项目已进展到何种状态,成功和失败的比例如何?中国矿业联合会专家、澳华财经在线特约专栏作者常兴国就中国企业在境外的铁矿投资项目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这些项目在全球铁矿石供应格局中的竞争力。         以32例主要项目为研究样本,境外铁矿投资项目中仅约30%的项目顺利投产且获得了较好收益,如中钢恰那铁矿、宝钢与巴西淡水河公司合资开发Agua Limpa铁矿等。而多达47%左右的项目尚处于前期准备或建设阶段,未来产能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包括宝钢刚刚成功收购的澳洲Aquila矿业公司,重钢参与的澳大利亚伊斯坦鑫山项目,四川泰丰参与的澳大利亚Yougloo铁矿项目等。         常兴国指出,中资企业海外铁矿项目的投资结构呈现出几个显著特点。首先铁矿资源涉及地区较广,但大型项目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西部、加拿大东北部、西非三个地区。其次投资主体是国有钢铁冶炼及钢铁相关企业,32例主要项目中的22例来自国内钢铁企业,其他则以中钢、中冶等钢铁配套企业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民企和地方国企开始成为铁矿收购的主力。中国央企在经历多宗不理想的境外铁矿投资后,对于新项目的投资变得谨慎,大型铁矿项目多数为2005-2010年间收购获得,2011年后基本没有新的项目投资,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变得相对活跃,如河北钢铁、四川汉龙、江苏高展等。           另外,中小型铁矿项目占比较高。根据中国矿联境外矿业投资备案系统的统计,进入2009年后,境外铁矿投资项目以中小型为主,2009-2011年间境外铁矿项目平均单项投资额5779万美元,投资中位数为700万美元,投资额在1亿美元以下的项目数量占总量的90%以上,但投资额占比不足25%。

         国际大型铁矿项目具有富矿多、自动化水平高、成本低的特点。大型铁矿床开采条件好,适用露天开采,剥采比低,有的矿山可以直接铲装,生产成本一般都比较低,据《世界铁矿资源开发实践》的数据,在成品矿离岸(FOB)成本方面,澳大利亚力拓公司27美元/吨,必和必拓公司28美元/吨,福特斯克(FMG)公司40美元/吨,巴西淡水河谷公司22美元/吨。             与此相对,中国企业当前进行的境外开发铁矿项目,绝大多数是贫铁矿项目,品位基本在35%以下。以澳大利亚为例,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参与投资开发的大型项目皆为低品位磁铁矿,包括卡拉拉-蓝山项目、赛诺-普雷斯顿角项目、兰伯特角项目、中西部铁矿项目、吉布森山项目等。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产的浅成高品位大型铁矿项目几乎为三大铁矿石企业力拓、必和必拓、FMG所垄断,19例大型项目中17例为三家所有。常兴国指出,如此品位的项目供应的矿石,与现有国际铁矿石供应商如必和必拓、力拓公司铁矿产品相比,产品缺乏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弱。           2005年以后在铁矿石价格的刺激下中资企业开始成规模地到境外开发铁矿,而此时收购成本已大大提高。由于国际上低成本的大型铁矿山多已为西方跨国矿业公司掌握,可供中国企业选择的铁矿山或者基础设施较差,如在西部非洲的项目,或者品位较低、采选难度大,如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一些项目,而品位较高的资源项目规模普遍较小,如在印尼、墨西哥等地的项目。           企业国际化运作经验不足是导致项目整体进展不顺利的一个主要原因。有的企业没有考虑或区分开不同国别的工程成本、劳动力成本、环保成本、运输成本等因素,一些中国企业以国内标准衡量国外矿产资源价值,导致呆矿的出现。部分企业境外矿业开发预算偏离实际,大量追加投入,经济可行性需要重新评估,譬如鞍钢参与的卡拉拉项目、中信泰富的Sino Iron项目均在提产上一再推迟。            针对铁矿石价格步入下行通道、甚至基准铁矿石到岸价下挫至100美元/吨以下的趋势和前景,常兴国认为,企业应遵循市场规律,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认真核算项目投资和生产成本,尤其应对境外项目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调整开发方案,或选择性放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在收购扩张上可考虑低成本介入。改变单一的“收购和拥有”模式,借鉴日本做法,采取“吸引”策略,以小股东身份用长期协议和贷款来吸引其他国家和公司提高产能,以便降低风险。同时注意把握行业周期,重点考虑国际矿业公司剥离的优质资产,等待时机低成本介入。           从战略与战术上看,应统筹好短期投资与中长期投资的关系,短期以合作、参股方式参与澳洲、加拿大、巴西等成熟地区铁矿项目的扩产和开发,将独立开发作为在这些地区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与此同时考虑非洲在铁矿石全球供应链的战略地位,控制参与和投入的程度,把握战略先机的同时严格控制风险。           中国的境外铁矿投资热度随着矿业行业周期而波动,且企业国际化经验不足,导致在价格高涨时期高成本收购了大量质量欠佳的铁矿资产,后续开发面临风险,即使成功投产也面临竞争力不足的弱点。对此,常兴国总结称,政府应当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企业应当提高风险意识,果断选择。铁矿石走出去的经历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亦应当为今后中国矿业“走出去”提供借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