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秩回眸|立信出版 薪火相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潘序伦和顾准 九秩回眸|立信出版 薪火相传

九秩回眸|立信出版 薪火相传

2023-08-18 23: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潘序伦于1924年学成归国后,先是在大学任教,后鉴于中国旧式的、用毛笔在毛边纸线装的账本上,上收下付、以汉字直写的(如弍百五十六元五角叁分)记账方法,不适应于现代企业管理,乃决心要在我国推广现代会计。潘于1927年辞去各大学的教职,创办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会计师业务。与此同时,为了培养初级现代会计人才,就在当时会计师事务所所租用的浙江兴业银行大楼开办会计补习班。次年,为了扩大招生,在河南路吉祥里(宁波路口)购下一套石库门的房屋,经过改建,开设了立信会计补习学校。接着,为了培养高级会计人才,又于1937年开办两年制的、得到当时教育部批准备案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校。

早期的立信出版人,前排右五为潘序伦

当时还没有现成的中文会计教材。个别大学有现代会计学科的,都使用翻译外国的会计教材,或直接使用英文原版书。这样,现代会计这门在社会上应该是很实用的科学,当然就很难普及。于是,潘序伦就在会计师事务所内设立编译科(即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的前身),组织事务所的同仁分工编写和翻译教材。如潘序伦编写的《高级商业簿记教科书》、《会计学》四个分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翻译的《劳氏成本会计》,潘序伦和王澹如合写的《会计学教科书》,顾准编写的《银行会计》,施仁夫翻译的《陀氏成本会计》,潘序伦和顾询合写的《审计学》等等,作为立信会计丛书。据统计,到1940年为止,这套丛书出版了57种。这不但满足立信会计补习学校和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本身的需要,且因当时还没有其他出版社能如此有系统地出版会计读物,因而也畅销全国。

立信会计丛书目录

这套立信会计丛书,最初都是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嗣后,抗日战争初期,地处上海吴淞口的上海闸北区成片居民住房、店铺,也包括商务印书馆在上海闸北的的印刷厂和仓库,被日本飞机炸毁。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和立信会计学校不得不内迁重庆。这时,为了适应内地对现代会计读物及账册的迫切需要,乃于1941年6月于重庆设立了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专事编辑、出版、印刷和发行立信会计丛书、账册和会计用品,并商得商务印书馆的同意,收回立信会计丛书的版权。所有纸型由蒋春牧经理从上海带到香港,再转道陆路历经艰险带到重庆。

1941年第9期《立信月报》

第一次以立信图书用品公司作为发行人

有了纸型,接着就是纸张、印刷、出版、发行等问题,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物资、设备和专人来办。这时,幸而得到已经内迁的生活书店总经理徐伯昕的支持,建议立信和生活书店合作,另组一个出版机构专门出版会计书籍和印制会计账册报表,定名为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于1941年6月1日在重庆正式成立。推选潘序伦为社长,徐伯昕为总经理,另由生活书店派诸度凝为经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派蒋春牧为副经理。

徐伯昕,(1905-1984),中国出版家。

1932年,和邹韬奋一起创办生活书店,历任经理、总经理。

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以下简称图书用品社)印书、印账册都要用纸,是用纸的大户,没有纸是寸步难行的。而那时重庆的纸源本来就不能自给,现在一下子涌来那么多的学校,和其他用纸的单位,纸张供应就十分紧张。图书用品社为了保证纸张的来源,就与四川广安的一家纸商合作,参与投资,办了一家造纸厂。这样不仅保证了图书用品社用纸的来源,而且也缓解了中共在重庆所办的《新华日报》的用纸问题。由于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出版的“立信会计丛书”以及印制的账册报表为内地和迁内的广大企业、学校、机关等单位所适用,所以图书用品社的业务甚为发达。在迁内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先后在成都、西安、贵阳、昆明、桂林等地设立特约经销处。图书用品社图书发行和账册的销售,面广量多,影响较大。

新华日报造纸厂遗址(华蓥市阳和镇丁家坪)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潘序伦先个人回到上海,与上海以“明信”为学校名称的留守同仁商议着手立信事业迁返上海的各项准备工作。当时上海各学校已经开始秋季招生,潘序伦与同仁们商议后,决定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先行登报招生,是为立信复员后上海的第一届大专班,按序为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第10届。我也正于此时考取入学。

与此同时,潘序伦在河南中路339号(近九江路口)租用了一座五开间三层楼沿街的市房,作为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总社社址。由于业务日益发展,原立信方面需要投入的资金就日益增多,而原生活书店又因拟与读书、新知两书店共组三联书店。于是,约在1947年,生活书店作价让出了它的股份,退出立信。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独立后,就形成了后来立信同仁们常说的会计学校、会计事务所、会计图书用品社“三位一体”的体制。

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下设编辑部、门市部和印刷厂。20世纪50年代的人事情况为:聘请顾谘博(前)、王逢辛(后)为社长,蒋春牧为总经理,顾今为副经理,编辑部主任为潘葆墀,主要编辑人员为欧阳仲华、钱雪门、邹斯济、马坚白、唐敦豫等,校对人员为骆传骏、樊仲达、潘和元、葛元驹等。门市部主任为金哲安,主要业务员为许龙祥、许锦荣、金尚斌等。印刷厂厂长为谢东山。

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此时,潘序伦为适应新中国成立后需要大量会计人员的形势,新编了一本《基本会计学》;并将原编的四册会计学改编为《会计学教程》上下两册、《国营企业会计概要》(与俞文青合编)、《苏联会计述要》(与徐可南合编),共四本,予以更新、替代。新任的社长王逢辛则编写了《新会计学教程》上下册;我则翻译了《苏联商业会计》、《工业生产计划工作》等。其他约稿和自投出版的书,以财经类书籍较多。

1956年2月,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中,在上海市出版局领导下,设立了一个新知识出版社,把上海的几家民办出版社都归并到该出版社。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编辑部的人员,包括社长王逢辛,分到新知识出版社后,成立第四编辑室。由王逢辛、潘保墀担任正副编辑室主任,编辑部人员也分到该室;门市部的人员则分到新华书店;印刷厂则与其他几家民办印刷厂并入原已公私合营的公信会计账簿印刷厂。这时,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的名称虽已不再存在,但它过去出版的会计教材和参考读物,不少品种仍再版重印。

立信账簿广告

1957年整风运动后,新知识出版社改组为上海教育出版社。这样,原为立信编辑部的十多人组成的第四编辑室,经上海市出版局批准从新知识出版社划出成立上海财政经济出版社。这时,原编辑室正副主任王逢辛、潘保墀已调往宁夏支内,另由出版局调入的张和谋(女)、路修,担任社长和总编辑。社址设在南京西路的乐义饭店(今华山饭店)四楼。但事隔不久,约在1958年5月间,上海市出版局为了精简机构、加强领导,在保留上海财政经济出版社社名的情况下,人员全部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人员有我和钱雪门等人对口调入经济编辑室的部门经济组工作,由我担任组长。

从1956年到1966年“文革”开始前这一段时期,原立信编辑部人员继续从事会计和财经读物的编辑,但开始改变了只坐在办公室内审稿的工作方法,而是根据需要组织编写的稿件性质,走出办公室,甚至到外地院校访问,广泛向外界组稿和约稿。厦门大学会计系的葛家澍、余绪缨等教授,上海财经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系统计系的龚清浩、娄尔行、徐政旦、贾宏宇等教授,都是我们的作者。当时他们编写的专著、教材,以及我们牵头组织编写的工具书,如《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工业会计》、《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等教材,《会计辞典》、《统计辞典》、《英汉会计词汇》、《英汉统计词汇》、《会计手册》等工具书,都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经济编辑室的部门经济组,组织编写出版的。出版社编辑室的编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量和付出的劳动,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1976年9月,“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出版方面,企业管理、包括会计方面的书籍,社会上显得十分需要。潘序伦时届耄耋之年,复出后,仍积极参与会计书籍的编写讨论活动。在他倡议和资助之下,全国第一个会计学会——上海市会计学会于1979年成立。接着,他以一生关心会计教育之心,积极行动起来。首先,向上海市财政领导部门和出版部门提请恢复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和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并于1980年春,组织一些立信老同仁,包括蒋春牧、应诗瑜、施仁夫、唐文瑞、黄子仁、章普安、陈乃宽、王澹如、钱雪门和我等,每星期一天,借古北路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知识出版社社址的办公室讨论恢复“立信会计丛书”的编写出版工作。在这一时期,编就和重印的书暂用知识出版社的社名出版。

潘序伦非常注重《立信会计丛书》的编译出版

图为他主持召开的编委扩大会议

潘序伦在立信会计丛书编委会上发言

20世纪80年代初,立信会计专科学校获准复办,得到上海市财政局局长顾树桢的支持,拨款在中山西路2230号建立新校舍——立信大楼及毗连的教室楼、图书馆、大会堂。顾树桢兼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校长。

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是1986年下半年批准复办的,上海市出版局的批文建议由学校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1987年1月,顾树桢任命副校长孙庆元兼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社长,校长办公室主任陈顺沐改任图书用品社常务副社长;学校的上级主管单位——上海市财贸办公室向市委宣传部要求,从上海人民出版社经济编辑室商调我来担任总编辑一职。1987年底,立信新校舍建成投入使用。学校迁入新校舍,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也随之迁入立信大楼第十三层楼办公。1992年,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得到上海市出版局批准,更名为立信会计出版社。原设在福州路的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门市部,改名立信会计用品总公司,迁入中山西路2230号新大楼底层营业。

位于中山西路2230号新大楼的立信会计出版社

光阴荏苒,物转星移。七十二年来,虽然出版社的名称几经更改,编辑人员几经变迁,但立信出版事业薪火相传,不曾间断。

愿新生代的立信出版人,传承“立信”的金字招牌,发扬潘序伦老校长从我国古训“民无信不立”一语为其事业取名的诚信精神。

本文选自《立信往事》,作者欧阳仲华,曾任立信会计出版社总编

资料来源/党委宣传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