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区人民政府 溧水区人民政府 关于溧水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溧水经济发展 溧水区人民政府 溧水区人民政府 关于溧水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溧水区人民政府 溧水区人民政府 关于溧水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3-10-01 06: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推进省委巡视整改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决策部署,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区经济运行总体稳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全年预计完成情况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34.01亿元,增长2.6%;规模工业产值完成1000.9亿元,增长15.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9.31亿元,增长0.3%;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28.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81亿美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幅位居全市郊区前列。

对照年初区人代会确定的19项指标,预计14个指标达到或超过年度目标;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受外部环境和新冠疫情影响,虽低于预期,但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受增值税留抵退税等因素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7.31亿元,虽未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完成了年度调整预算的101.3%。2个指标距离人代会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分别是:实际利用外资。受外部环境影响,新招引外资项目落地难度大,新设外资项目投资规模总体偏小、支撑不足,存量企业扩能增资动力不强。细颗粒物(PM2.5)浓度。由于年初少雨、区域性臭氧污染频发,对全年空气质量影响较大,PM2.5浓度水平总体好于上年,但未能完成市下达目标。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1.狠抓政策落实,应对挑战精准有力。全力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上级疫情防控政策,坚持第九版、落实“二十条”、执行“新十条”,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疫措施,以快制快、以变应变,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力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推动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在全面贯彻落实“苏政40条”“苏政办22条”、市政府助企纾困二十项举措等政策基础上,制定出台区应对疫情助企纾困稳定增长十六项举措,缓解疫情冲击,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全年累计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30.54亿元,惠及各类市场主体7.5万余户次;减免9058家企业社保费1.3亿元;全区819家民营企业享受市级转贷基金44亿元;5553家中小企业通过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获得授信118.09亿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79万户,其中企业0.4万户、个体工商户2.39万户。全力打好安全发展主动仗。深入开展“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累计整改安全生产隐患超万条,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创成全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扎实做好政府债务化解,制定“三年转绿”工作方案,全区隐性债务利率由上年末的4.79%降至4.63%。

2.深耕实体经济,产业质效稳步提升。工业经济支撑有力。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模工业产值迈上千亿元台阶,新增欣旺达、西门子等2家产值超50亿元企业。全年净增规模工业企业100家,创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等先进制造业共完成产值550亿元,增长23%。成立六大产业联盟,聚力新能源汽车强链补链,推进欣旺达、龙电华鑫、蜂巢能源、理研智投等重点产业链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先行先试。现代服务业稳步提升。大力实施消费提振行动,围绕“南京国际消费节”,开展80场商旅文体融合促消费活动。加强商业品牌建设,支持鼓励商业街区、综合体引进首店、连锁店及品牌旗舰店等业态,引进知名商业品牌20家。推动万达、海乐城两大商圈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创成无想水镇和中山书院两个市级特色消费新场景。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红色里佳山、凉篷下度假村陆续开村,诸家村艺术家小院、石臼湖花火露营公园相继投入使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制定“溧8条”房产新政,合理引导房地产消费,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降幅逐步收窄。新型消费加快培育,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34.8亿元,跨境电商全年进口单量突破250万单。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完成17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功入选2022年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名单;南京农高区获2022中国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突出贡献奖,“石头寨村蓝莓”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品。新增9家区级龙头企业,总数达103家,销售总额超百亿元。新认定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16家。新增绿色食品企业13家、有机食品企业4家,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水平达85%、全市第一。成功入选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建筑产业不断壮大。预计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311亿元、增长10%以上。全区现有资质建筑业企业545家,其中特级1家、一级42家。幸庄人才公寓、白马农业会展中心分别获评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实现全区建筑业发展历史性突破。数字经济筑基蓄能。制定出台全区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年新增5G基站242个,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293个,覆盖企业242家,免费诊断企业301家,发布应用场景项目85个。新增两化融合贯标省试点企业5家、省星级上云认定企业23家。西门子全球首座原生数字工厂正式投运,欣旺达锂离子电芯智能工厂入选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预计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2021年提高1个百分点。

3.聚力改革创新,发展动能加速释放。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创新平台实现新突破,和凤机电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六六众创晋升区内首家国家级众创空间,江苏省(长三角)种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入选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美全健康食品协同创新中心”挂牌成立。创新主体实现新跨越,获评市级培育独角兽企业3家、瞪羚企业30家。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906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7家。科创服务实现新提升,建立涵盖区内1068家企业的创新型企业库,常态化推进“宁科贷”、“溧科贷”,发放科技贷款14亿元,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38个。改革攻坚持续发力。围绕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入实施制造业“腾笼换凤、筑巢引凤、凤凰涅槃”三年行动计划,61个低效地块全部落实“一地一策”改造主体和模式,社会资本参与率达82%,19个地块新项目已投产,盘活低效用地2507亩。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1120”改革、“753”改革,在全市率先实施“水电气热讯”联合报装,开设14个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区,探索构建44个“一件事”应用场景。围绕国资国企改革,出台13项国资监管文件,稳步推进融资平台压降试点,融资平台数量、融资成本实现“双压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103项任务全面完成。围绕金融服务创新,深化与省信保集团合作,创新推出“溧刻贷”系列金融产品,在全省首创纯信用“兜底贷”,融资性担保规模超50亿元,在全省首发知识产权ABS产品。全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351.4亿元,增长13.6%。有效投入持续扩大。项目招引更精准,聚焦四大产业链,组织产业招商专班精准招商,签约产业链关联项目99个,总投资236亿元。实施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年实际利用内资110.09亿元,签约项目投资总额383.48亿元,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2个。项目推进更有力,实体化运作区重大项目办,落实“订单、清单、派单”制度,构建项目建设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43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08亿元。全年申请国家专项债券资金项目16个、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1个,争取资金23.1亿元。

4.深化城乡融合,城乡环境全面改善。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全面落实周调度机制,突出制度创新,开展先行先试。全年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6宗、85亩,在全省率先形成点状供地、就地入市、异地调整入市、宅基地集中整治入市等多种模式。推动科技成果入乡转化,2家企业入选省重点研发计划、获“揭榜挂帅”立项支持。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搭建,农高区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路径,形成全省首个附带投资发展和生态保护监管协议土地出让案例,2家企业获得全国首批“零碳农产品”认证。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城乡功能品质提升。加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合理划定“三区三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三上”成果已获批。完成2个批次、5个片区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启动66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取得批复37个。节约化、精细化推进城乡建设任务,完成高平大街公交首末站、仪凤南路改造、珍珠广场口袋公园提升等城市建设项目,提升城市绿道20公里,完成10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新增停车泊位2472个,优化、新辟公交线路20条。宁宣高速南延项目建成通车,秦淮河四级航道建成通航,省道204一期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路长制”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47个美丽乡村宜居村完成建设任务。永阳街道南庄头和晶桥镇里佳山成功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铁腕治污,全力做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抓好长江流域禁捕退捕长效管控,6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优Ⅲ比率均达100%。开展大气污染源排查整治,空气质量优良率全市排名较年初前移6位。落实“双碳”战略,持续开展能耗管控,全面推进整区屋顶光伏开发试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荐艾欧史密斯、天山水泥等5家企业申报省级绿色工厂,创维电器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我乐家居申报绿色供应链。

5.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调整后的10类36件区级民生实事和承担的36项市级民生实事、43项省级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拓展就业创业渠道。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786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156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新增大学生在溧就业参保6833人;支持自主创业998人,引领大学生创业226人,扶持农民自主创业594人;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7970万元。强化养老育幼服务。新增普惠托育机构5个、托位305个;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03张,完成适老化改造278户,长乐康养中心建成运营,建成永阳街道财贸新村社区和洪蓝街道西旺社区2个示范性助餐点、完成3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和工伤保险“同舟计划”,全年新增参保单位1564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缴费9991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4.8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23.72万人。加强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低保标准提高到1030元/月,帮扶救助困难群体1.79万人,发放救助资金1.46亿元,低保、困境儿童、残疾人员保障覆盖率达100%。实施“健溧保”大病健康保险,全区1.18万名医疗救助对象享受免费参保服务,理赔金额达117万元。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建成一初中、省溧附、二师院附属幼儿园等教育项目。扎实推进教育“双减”工作,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组建7个紧密型教育集团、覆盖成员校16所。中考、高考再创佳绩,学前教育普惠全覆盖。健康江苏实践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持续加快医联体、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获评“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达99%以上,扩大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范围,职工、居民医保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5%和70%左右,大病保险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完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在全市率先开展“四标四实”试点工作,发挥“精网微格”实战效能,构建“区–镇街–村社–网格–微网格”五级工作体系,健全完善全要素网格处置机制。实施“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社会矛盾“集成化运作、一站式解纷”调处模式获全省推广。

在回顾总结成绩的同时,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受外部环境影响,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仍不稳固,扩能增产信心不强;头部企业、优质项目招引不足,规模工业在库培育企业不多,全区高质量发展缺乏有力支撑;社会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优质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供给仍不充分;生态环境质量提升难度越来越大;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防风险、保稳定任务艰巨。为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202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溧水实践新篇章。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安排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大类。具体指标考虑安排如下:

1.预期性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力争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力争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力争增长6%;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力争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力争5.5%;

——外贸进出口总额135亿元、力争140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力争2.4亿美元;

——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力争60家;

——净增限上贸易企业40家、力争50家;

——净增规模服务业企业20家、力争30家;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2.约束性指标:

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PM2.5平均浓度、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省市限额目标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单位GDP水耗下降、地表水国省考断面好于Ⅲ类水比例、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比例等达到省市目标。

(二)重点工作任务

根据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计划安排,建议做好以下六个方面重点工作:

1、聚焦产业升级,提升实体经济新质效

(1)推动先进制造业优化升级。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45%左右,新增百亿级企业1-2家,新增50亿元级企业2-3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以上,实现产值超亿元企业200家以上。实施产业链供应链“锻链”行动,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装备及智能家居四大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以上。持续推进制造业“腾笼换凤、筑巢引凤、凤凰涅槃”三年行动计划,严格落实新增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价,实施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面积2200亩以上。

(2)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落实总部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做好头部服务业企业招引培育,新增总部企业3家。坚持商旅文体融合,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挖掘消费潜能,促进消费回补,净增限上贸易企业40家以上。加快电商产业发展,全区网络销售力争增长25%以上,培育市级电商企业2家,培育跨境电商企业15家以上。创新消费场景,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首店经济,促进多元化夜间消费业态发展,打造市级消费新场景3个以上。引导品质消费供给,引进区域品牌首店15家以上。推动会展经济企稳回升,举办省级以上会展活动10场以上。坚持“房住不炒”,全面落实“溧8条”房产新政,合理引导消费预期,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3)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严守耕地红线,新增和提升高标准农田9100亩,确保优质稻米种植26万亩。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项目5家以上。推进全国农产品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建设。加强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申报认证,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85%以上,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加快推进农高区“一区多园”建设,启动傅家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国家级示范园,东屏、和凤产业园创建省级示范园。创成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示范区,发挥省科技服务超市总店、长三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带动作用,推动健康食品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和南农大P3试验室两大创新平台建设。

(4)推动数字经济做大做强。聚焦数字产业化,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行动,力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过12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收7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与制造、商贸、文旅、物流、康养、农业农村深度融合,重点实施制造业“提智”行动,打造一批可复制的“5G+工业互联网”样板工程和典型场景,完成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240个,覆盖企业220家,免费诊断企业150家,星级上云15家,智能工厂和车间4家。

2、聚焦改革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5)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持续推进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示范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加强科创载体建设,辅导INSPACE、博士众创争创国家级众创空间。完善1068家企业创新链数据库建设,实现需求和服务精准对接。强化人才引进和服务。全年培育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入库900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20个以上,建成“三站三中心”20家以上,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0名。

(6)强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巩固提升“1120”、“753”改革成果,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网通办”,拓展高频“一件事”改革。持续深化国企改革,规范有序开展区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深化与中大医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口腔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合作共建,强化公立医院治理体系和机制建设。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区域评估改革,建立“区域评估成果数据库”,推动审批服务高效便捷、省时省心。

(7)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区域总部、“专精特新”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力争在“开发区引进百亿元项目、永阳街道引进20亿元项目、其他镇街引进10亿元项目”上取得突破,全年实现利用内资134亿元,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按照“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模式组织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确保省市重大项目上半年开工90%、三季度全部开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全年新增注册外资企业33家,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2个以上。支持瀚乐、布雷博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全年新增外贸主体50家。依托大通关基地、机场跨境电商产业园,积极引进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实现跨境电商进口单量突破250万单。

3、聚焦城乡融合,构筑城乡一体新格局

(8)强化战略规划引领。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抢抓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机遇,主动承接上海、苏锡常产业转移,加强与南京都市圈毗邻地区协作,培育区域发展新优势。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搭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方面形成更多典型案例和示范场景,开发区、各镇街重点打造2个以上典型示范项目。拓展城乡发展空间,完成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成果报批,实现控详法定化全域覆盖,做好已批复成片开发方案评估和2023年度方案编制工作,完成传统村落和生态修复等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做好生态空间管控区调整,继续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9)提升城乡建设品质。聚焦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目标,精细化推进城乡建设任务,持续优化城市微更新,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攻坚行动,新改建各类管网40公里。推进省道204一期改扩建工程等交通路网建设,建立公交线网动态优化机制,优化公交线路5条以上。加大共享助力车投放力度,持续推动公交、出租等多种出行方式融合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深化“交邮快”融合发展,畅通农村物流双向通道。

(10)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建设美丽乡村30个以上,争创1个以上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精准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全年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1800人以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80%。大力培育农产品电商品牌,提升“无想田园”公共品牌影响力,带动农产品销售15亿元。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

4、聚焦生态优先,探索绿色低碳新路径。

(11)持续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全面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持续削减氮氧化物、VOCs排放量,持续开展涂装、家具等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加强工地扬尘管控,全面实行“智慧工地”管理。加大对空气质量精准监测,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PM2.5浓度达到省市下达目标。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强化水污染治理,大力实施雨污分流和管网整治。持续开展固废危废规范化管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建设用地土壤安全利用监管。

(12)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主动融入 “双碳”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施制造业“筑绿”行动,加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及绿色供应链等培育力度,推荐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5家、绿色供应链1家。加快推进整区屋顶光伏开发试点,鼓励企业、园区发展屋顶光伏、多元储能、智慧能源管理,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监测管理。

(13)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积极开展国家“两山基地”创建申报工作。跟踪推进南京农高区申报(EOD)试点项目、溧水区“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南京农高区碳积分制度探索试点;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省级试点工作。严格落实生态红线区域生态补偿,加强国家生态红线和省级生态管控区域监督管理。

5、聚焦民生改善,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

(14)提高就业创业质量。落细落实就业优先政策,面向各类重点就业群体分类开展精准培训,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民办人力资源机构赴外地引进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溧水中专学校与重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根据企业需求设立相关专业、培养技术型人才,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450人,新增大学生参保就业6300人,支持自主创业750人,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500人次,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

(15)优化“一老一小”服务。筹建区级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服务中心,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新增4家普惠托育机构,实现“一镇街一普惠”,在开发区、永阳街道分别试点建设1个社区嵌入式托育机构。全面提升机构养老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区级集中供养点永寿康养中心建设和运营,全面实现分级分类区级集中供养。以示范助餐点为标准,实施助餐点全面提升。持续改造提升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推进居家站点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打造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更新体育健身路径35套、多功能运动场儿童游乐设施3套。

(16)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大教育学位供给,完成第三小学优化改造、南外仙林分校溧水学校、永阳中心幼儿园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薛李东路幼儿园工程建设,推进城南小学、双塘路小学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集团化办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积极推动各基层医院药师加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开展居家药学服务。巩固“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区建设成果,提升医保公共服务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健康溧水建设,加强医防融合、体卫融合、医养融合、教体融合,加快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挖掘在地文化资源,加快文艺精品创作,打响“秦淮源头”“幸福溧水”文化品牌。

(17)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动态实现适龄人员社会保险全覆盖,新增参保单位1200户,净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数2700人,本市户籍中断缴费人员续保380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4.85万人,及时调整和发放各类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待遇,做好困难人员参保和待遇享受的“托底保障”。全力推进社保高频事项线上办理,确保重点事项网办率达92%。持续实施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确保参保率达99%以上,对患脑性瘫痪、唐氏综合征等疾病导致无法在普通幼儿园就学的0-6岁儿童,提供失能照护服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竣工交付安置房120万平方米、分配12600套,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1万平方米。

6、聚焦本质安全,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

(18)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探索“网格化治理”的溧水路径,打造“善治”样板,深入实施“精网微格”工程,推动力量进网入格、管控梳网清格、要素充网实格,加快构建系统、高效、多维的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推广应用“四标四实”系统,加强社区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动公共安全、城市治理等领域管理精细化、智能化。

(19)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持续开展“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着力化解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社会矛盾、金融等领域风险,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全面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落实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排查整治“治本攻坚”大会战要求,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扎实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活动,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全面落实信访矛盾“控增减存”工作要求,做好重大社会矛盾风险预测预警预判,大力推进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整治治安突出问题,严厉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