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攻破天京,立下不世之功,曾国藩为何反遭慈禧怒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湘军进攻天京挖地道 湘军攻破天京,立下不世之功,曾国藩为何反遭慈禧怒斥?

湘军攻破天京,立下不世之功,曾国藩为何反遭慈禧怒斥?

2024-06-09 17: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安庆失守后,太平天国的处境并不好。

西有湘军咄咄逼人,东有孔淮军、左宗棠楚军步步逼近。

两面作战,是兵家的大忌。江南战场的主动权一步步落入清政府手中。

1862年3月,曾国荃率领3万湘军从安庆东进,拉开了天京之战的序幕。

四月至五月,在湘军的强力进攻下,驻守天京上游的太平军节节败退。湘军先后攻克芜湖、潮县、武威、云草、河州、东西梁山、太平关。

5月30日,彭玉麟率领湘军一万多个海军师进入金陵护城河口,曾国荃的三万大军也逼近雨花台。天京城正处于湘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湘军的气势如此势不可挡,让隐居的洪秀全缺乏心理准备。

6月8日,为了击退湘军的围攻,洪秀全在天京临时集结了两万大军。

谁能抢到,就出城战斗!

结果,两万弱旅被湘军惨遭殴打。

首战失利的同时,陈玉成被杀的消息也传到了天京。

听到这个坏消息时,洪秀全一开始很害怕。然后我就彻底崩溃了,完全没了脾气。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外征战的李秀成、杨福清、洪仁玕等人,都接到了驰援天京的圣旨。

接到圣旨后,身在皖南的杨福清、洪仁玕立即回援天京。

驻扎苏州的李秀成认为,湘军刚刚抵达,正如火如荼,消除天京威胁的时机尚未成熟。他没有亲自率领主力回援,而是派弟弟李明成援救天京。

到7月,太平军约有5万回援。

比较此时的兵力,太平军比湘军多。

从形势上看,太平军掌握着部分主动权。

因为曾国荃的军队完全是孤军奋战,在太平天国内部作战。

曾国荃沿板桥至房山一线布兵。目的并不是立即拿下天京,而是试图在天京之外建立据点,然后等待机会扩张。

当时的湘军不知道如何立即向天京发起进攻,根本不可能。

但因杨福清、洪仁玕指挥部夜间袭击湘军营垒,被湘军击退,天京之围无法解除。

此外,洪秀全还对李秀成迟迟不归感到不满,开始怀疑他的忠诚度。

所以一时间,所有的压力都压在了李秀成的身上。

从8月初开始,洪秀全一天三令,言语极其严厉。

虽然李秀成将家人送到天京作为人质,但仍然无法抵消洪秀全对他的怀疑。

9月14日,李秀成终于顶不住压力了。他召集堂弟侍郎王李世贤、护王陈坤书等十三位皇子,率领三十万大军(一说二十万),自称六十万,从苏州出发,集结东巴,浩浩荡荡回援天京。方式。

天京外的曾国荃得知李秀成到来后惊慌失措。城里的洪秀全也心慌了。

不确定李秀成的态度,洪秀全此时的心态极其纠结。

他怕李秀成不来,也怕李秀成乱来。

此时李秀成证明自己忠诚的唯一方法就是打赢战斗,击败湘军!

然而,在这场关键的“雨花台之战”中,李秀成以十倍的兵力与曾国荃战斗了40多天,却落败了。

对于为何输球,李秀成后来在自述中说道:

》九元帅(曾国荃)每日扎营严密,塔深垒坚固,木桩层层叠叠,也是铁甲兵的优势。营规很明确……因为八月份来的,每个人都没有带御寒的衣服,九十月份,天气寒冷,士兵没有食物,一事无成的人。”

在李秀成看来,此战的失败可以归结为三个原因。

第一,湘军太强大;第二,天气太冷;第三,太平军缺粮草。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客观因素导致了战斗的失败,李秀成主观上并没有犯任何错误。

这是真的吗?

显然不是。

首先,湘军参战实力不强。

曾国荃部门的账面实力只有三万人,加上瘟疫,还减少了三分之一的人员。因此,湘军实际可作战的人数只有一万多人。

第二,曾国荃孤身深入。虽然有源源不断的海军师运送物资,但湘军也粮草不足,士兵们吃不饱。

第三,李秀成有备而来。所谓“八月来,众人未带御寒衣,九、十月天冷,将士无粮,故事不成者”,并非如此。

第四,根据曾国藩前幕僚王开云的记载,雨花台之战中太平军的表现截然不同。

大战初期,每次战斗,太平军首先用洋枪炮轰湘军,挖地道直抵湘军营外,战士们不顾自己的安危,继续前行。

在二十多天的猛烈攻击中,湘军副将倪贵等人被太平军杀害。

曾国荃在战斗时,左脸也被流弹击中。

因为压力太大,曾国荃每天都要写信告诉曾国藩他的痛苦。

远在安庆的曾国藩得知此事后,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心疲惫不堪,我的胆怯”。压力很大。

但如此强度的进攻,到了战争后期,当两军开始比拼毅力,看谁先扛住的时候,太平军就变得胆怯了,连手上的战斗都不敢了-肉搏战。

对于这一变化,李秀成解释说,太平军后勤补给困难,导致士气枯竭,没有人愿意努力。

但我之前也说过,所谓供应困难并不是事实,都是李秀成事后找的借口。

造成太平军与太平军反差巨大的真正原因,是在雨花台战争后期,从苏州传来坏消息——谭绍光率领东征军被淮军狠狠殴打军队进驻青浦、嘉定,造成“苏坤空”。

苏州是李秀成的大本营,在李秀成眼中重要性高于天京。

如今淮军要抢他的家,天京之战短期内无法结束,李秀成坐不住了。他的思绪已经飞到了苏州。我不想和湘军打到底。

作为主帅,李秀成还是这样,三十万太平军自然是懒惰的,没有人愿意努力。

证明自己在关键战役中没有打好,结果非常严重。

无论李秀成如何为自己找借口,都无法抵消洪秀全对他的不信任。

没过多久,洪秀全的惩戒令下达:解除李秀成忠王称号,留任侍奉自己,立功立功。

当然,把雨花台之战的失败归咎于李秀成并不客观。

自安庆失守以来,洪秀全为了牵制陈玉成、李秀成等人而过度的军力也不断显露出来。

比较明显的秀操作之一就是乱封王,一口气封了一百多个王。

洪秀全被任命为太子,当然可以提振人心,调动将军们的积极性。

但负面影响也很明显。也就是当洪秀全越级与中层将领建立联系时,很多人逐渐拒绝接受李秀成的派遣。

本来太平天国只有两个大军阀,陈玉成和李秀成。于是,太平天国出现了数十个小军阀。

这种情况下,如果洪秀全的军事素质过硬,有超强的指挥和作战能力,那就可以了。

问题是洪秀全没有那么强的指挥能力。

他能力不够,但又要防备李秀成,重用李秀成。太平军的指挥体系怎能不混乱?

也就是说,所有参加雨花台战争的太平军王都想在战争后期保存实力。因为大家都明白,有了士兵,就有了权力,就有了管辖权,就有了一个统领一切的独立王国。

如果你花光了所有的钱,你就会失去一切。

这个时候,李秀成就算想打,也很难继续了。

说到洪秀全不分青红皂白的王道,我在这里插一句。

太平天国灭亡后,根据江西总督衙门赵王文英的供述,洪秀全总共封王2700多个。

这也是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

不过,根据罗尔纲先生的考证,太平天国后期能够验证王号的王子其实有250多个。这其中还包括杨秀清、冯云山等早期册封的君王,以及洪秀全为了拉拢捻军和天地会而册封的远亲王爷。

至于所谓的2700位皇子,目前还无法确认。

因为即使加上天京城陷落前夕少王洪天贵福临时封的一批封号诸侯,太平天国的国王也不过千余人,远远少于当年的2700人。黄文英说道。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一千个王子也不算多。据说太平天国诸侯都有建府之权,天京城有多大?一千多个皇子要建造皇宫,天京城岂不是要人满为患了。

怎么样?

首先,太平天国后期存在着明显的军阀化。如此一来,天京中央的权力不断削弱,洪秀全对将军们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小。

这样的话,即使洪秀全不成为国王,当地的将军们仍然会拥护自己,成为事实上的王子。

既然已经是事实,而洪秀全此时没有粮食,没有军队,那么他唯一不可替代的优势就是授予名器的权利。

此时不加冕为王,更待何时?

其次,太平天国后期所封的皇子大多是口头封的,连王号都没有,也没有真正的封赏。

真正有权力建国的是六大开国国王(杨秀清、萧朝贵等人虽死,但爵位保留),还有洪仁玕、李秀成、陈玉成等十几位高级王子。

也就是说,没有实力的人,无论是否称王,都没有能力建造宫殿。有权力的人,不管是不是国王,也会主动建造豪宅。乱封王实际上并不会占用太平天国有限的资源。

第三,作为太平军的对立面,清军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儿去。

清代绿营军官编制,从一品至九品,共计12933人。其中,海军上将19人,一般士兵83人。

然而,在对太平天国的十几年战争中,清政府因战功推荐了近八千名“授衔提督”和近两万名“授衔将军”。

熟悉明清军事制度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提督”、“总兵”是清朝含金量非常高的高级军事职务。

后者是二级,相当于现在的副军衔和少将军衔。前者为丛一品,相当于主力军或副军区级军衔,中将军衔。

北洋海军就是这么一个重要的单位,其编制只有一名海军上将和两名司令员。

这样的高级军事职务,清军名册上记载的有近三万人。这种虐待程度,不亚于太平天国千余位皇子。

清政府和太平天国对将领们给予精神上的鼓励,没有任何实际的奖励。这是典型的权宜之计,任何人都不应该嘲笑任何人。

战争失败,湘军企图得逞,围攻天京的威胁还没有消除,怎么办?

洪秀全在宫殿里闭门工作。苦思冥想,他想起了“围魏救赵”。

他命李秀成率领二十万大军杀入皖北,再攻打武昌,再挺进荆州、襄阳,与伏王陈德才征讨陕西会师,达到调动湘军、破灭的目的。天京之围。

然而,太平军围魏救赵的策略已经用尽,湘军根本没有落空。

此外,曾国藩此时已晋升为协办者,拥有统辖苏、赣、皖、浙四省军事的权利。

得知李秀成要进攻湖北后,曾国藩下令皖北、鄂东地区各州县筑城清田。结果,当李秀成的部队到达安徽六安时,没有地方休息,也没有食物可以领取。

机动部队最怕没饭吃。士兵们每时每刻都在饥饿和叛变。

李秀成无奈,只得下令撤军。他带着一万多人先回苏州,让剩下的十万人在后面慢慢走。

结果,当李秀成先走的时候,清军立刻将太平军围在了后面。

这几十万人没有立足之地,缺水缺粮,很多人都饿死了,最后都被消灭了。

李秀成总共有二十万多军队,一战阵亡数十万人。想了想,他就知道接下来的战斗,他是打不了了。

1863年12月,苏州、无锡先后被淮军攻占。李秀成在苏南无处可去,只好打算返回天京。

驻扎溧阳的李世贤知道此事,劝李秀成不要再做其他事情,不要回京,但李秀成拒绝了。

1864年初,被湘军围困一年半的天京,因缺粮而开始大规模饿死。

与普通百姓的饥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洪仁达等贵族在家里聚集了大量的粮草,却从未放出粮食救济。相反,他们却借此机会囤积、敛财。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人类从历史中吸取了教训,那就是没有吸取教训。

明朝灭亡前夕,崇祯皇帝苦苦哀求群臣捐钱犒赏军队,但曾受皇帝宠幸的明朝贵族却无不喊穷。

李自成入京后,这些人的家都被抄家了。

此时的太平天国贵族就跟明末的官员一样无耻。太平天国如何生存?

1864年3月,眼看大局已定,天京周边城镇掀起了投降浪潮。

溧阳、金坛、溧水、东巴等地的太平军将领纷纷向清军投降。

受此影响,天京彻底沦为一座孤城。

李秀成深知继续坚守天京将是死路一条,于是他到寺庙向洪秀全讲话:天京已经守不住了。立即放弃天京,经江西,绕湖北,会合陈德才军,占领西北依土院。

显然,李秀成的建议是上策。

不能战斗,只能逃跑。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希望。

而且,转向西北发展还有一个优势。那里没有大国,湘军水师根本就过不去。

只要避开列强和湖南海军,胜负仍未可知。

但此时的洪秀全已经失去了早年的朝气,再也不能吃苦了。

因此,洪秀全断然拒绝了李秀成的建议。

见洪秀全不愿离开,李秀成只好留在天京。

1864年5月,洪秀全病倒了。

十天后,由于不肯吃药,病情越来越严重,洪秀全终于去世了。

洪秀全去世后,年轻的天王洪天贵福即位。他没有发布公告,也没有举行仪式,只是匆匆埋葬了洪秀全。

据洪天贵福后来的供述:“我于十九日去世,派女官埋葬,葬于新天门外榆林花园东侧。”

洪秀全秘密埋葬时,没有使用棺材。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尸体埋在哪里。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洪天贵福没有说。但事实是显而易见的。

天京即将灭亡,无需大办葬礼。最好不要办葬礼,免得湘军发现,这样洪秀全才能留下一具尸体。

当然,湘军终于找到了洪秀全的尸体。

至于如何处理,众说纷坛。

俗话说,曾国藩命人将洪秀全的尸体烧成灰,然后命人将洪秀全的骨灰放在炮口上,射入长江。

湘军围攻天京已经近两年了。从上到下,他们都想死。

由于朝廷无法足额支付军饷,湘军在打仗时往往需要通过掠夺城镇来弥补军饷的不足。

一路东进之前,湘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还保存了一些财物。

可是南京城下,老百姓都跑了,想抢也找不到人抢。

就这样,湘军十个月没有发饷。

没有军饷,这还是次要问题。

最可怕的问题是成本巨大,后方难以为继。南京城下的湘军也出现了“贼未尽,我先缺粮”的局面。

也就是说,被围困的太平军还没有挨饿,而湘军却在先吃糠、吞菜。

被湘军攻打的天京城,是明朝皇帝朱元璋亲自督建的。

城墙周长九十六里,需要数万人才能将其完全包围。

城墙是用石灰和糯米糊粘合的巨砖砌成的,地基是花岗岩,坚固到普通大炮根本无法穿透。

围攻之初,曾国荃其实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在进攻九江和安庆之前,他制定的攻城期是18个月,但实际攻克分别用了16个月和15个月。

曾国荃计划进攻天京20个月。

但让曾国荃没想到的是,从1862年6月开始围攻已经整整两年了,天京城依然不为所动。

担心拿不下天京的不只是曾国荃。

住在深宫的慈禧也焦躁不安。

因为有情报显示,之前被陈玉成派往西方的赖文光和陈德才带着40万大军正在回国。

如果这支生力军逼近天京,突破天京之围,那之前的一切努力岂不是都白费了?

为了尽快破城,慈禧派僧格林沁带兵在河南、安徽截击陈德才。

一方面,曾国荃严厉批评湘军围城不力,并连续向李鸿章发出六道圣旨,要求他率领淮军迅速赶到天京前线,与曾国荃一起攻克天京。

不过,李鸿章做事一向精明。

他知道曾国荃率领十万大军在天京城下苦战。这些人之所以能坚持下来,主要是因为一个信念:拿下天京,大家都会发财。这辈子最大的发财机会,也将是这辈子最后的发财机会,因为抢了这个地方之后,就没有什么可抢的了。

如果贸然行动,去分一杯羹,一定会得罪湘军的。

也许会是一场战斗。

所以,李鸿章并没有按照圣旨进军天京,并向曾国荃明确表示:“我已多次传令,派遣我军协助镇压金陵,不敢靠近”禁止的座位并偷看沙发。”

李鸿章站在原地,同时朝廷下达了死刑命令。曾国荃不敢怠慢,命人在天京城外挖了30多条地道。但效果很一般。

因为太平军也是挖地道的高手。可以说,无论湘军挖得多么秘密,城墙上的太平军只需要观察地上杂草的颜色(杂草会因缺水而变黄)就可以确定是否有杂草下是一条隧道,派人去破坏隧道。

所以湘军的地道战完全没用。花费了数十万两炸药和2000多名工程师。

见地道战无效,曾国荃只好使出心机,命人加紧挖地道,同时派人引诱守城的太平军投降。

更不用说,诱导投降的伎俩还有效。

在湘军的诱惑下,城里的一些人开始动摇了。

见人心不稳,李秀成建议封洪天珪为王,以笼络人心。

太平天国的很多名义上的皇子其实都是在这个时候被册封的。

但是这个时候加冕为王已经来不及了。

6月30日,驻正阳门的太平军将领请求湘军投降。曾国荃得知后,立即派人回应。

当晚,一百多名湘军战士用绳索爬上城墙。

可正当湘军准备偷偷打开正阳门的时候,意外却发生了。一名士兵的枪突然走响,惊动了城内巡逻的太平军守军。

无奈之下,湘军只得从城墙逃走。来不及逃走的,都被太平军打死了。

大好机会错失,曾国荃恼怒至极。

于是他命人继续挖地道。如果30多个隧道还不够,请加倍!60不够就挖100。

一方面,他们在中山第三峰东南麓,靠近太平门根部的地方架起百多门大炮,日夜炮轰天京城。

7月17日,湘军在神策门炸开一道缺口。

但当湘军蜂拥而至时,守卫神策门的太平军将数十桶点燃的火药扔进缺口,瞬间起火,将第一批冲进来的300多名湘军烧死。进入间隙。

此时,天京市人口不足两万人。除去非战斗人员,还能战斗的只有四千多人。

但这四千人都非常顽强,都是会拼死一战的高手。

7月19日,湘军再次通过挖地道、埋炸药的方式炸毁了天京城墙。

这一次,因为冲城的湘军太多,太平军根本无法阻止。被围困了26个月的天京终于被湘军攻陷。

城破后,曾国荃不顾其余,立即安排八百英里赶往朝廷报捷,并派人连夜送了一份给曾国藩审阅。

做完这一切,三天三夜没合眼的曾国荃就睡着了,任由手下的士兵烧杀抢掠天京城。

四天后,喜讯传至故宫。慈禧、慈安看到这个好消息后,立即派人去祭奠咸丰陵,并告诉这位清朝第一昏君,您可以安息了。

当然,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两宫太后举行这场祭祀,就是为了告诉世人,我们虽然是女人,但我们并不比男人差。那些整天在幕布上大喊大叫听政治的人现在可以闭嘴了。

宣示了政治正确之后,就到了奖励功绩的时候了。

如何奖励?我还不知道,我们还要等待曾国藩更详细的报告。

三天后,曾国藩的追悼会来了。这座纪念馆不仅名字很长——《奏报攻克金陵尽歼全股悍贼并生俘逆酋李秀成洪仁达折》。

内容也很长,大约3000字。

由于内容太长,这里就不重复了。简单来说,曾国藩在笔记本里汇报了四件事:

第一,太平天国骚乱规模空前;

其二,南京十万余名起义军没有一个投降,而且极其顽强;

第三,这次叛乱能够平定,多亏了先帝、两宫太后、同治皇帝的英明领导;

第四,湘军以如此顽强的意志击败了叛军,希望朝廷“不惜破规重功”。

应该说曾国藩的文笔还是很好的。不但无形中吹嘘自己的成绩,还往明面上讨好领导。

然而慈禧、慈安看到报道后,下了两道圣旨,斥责曾氏兄弟。

骂曾国荃的法令是这么说的:外城刚刚攻破,活捉红泥首领应该是费了一番功夫,再打也不迟!内城一破,就这么急着到地面上表演,实在是太不讲道理了!

你曾国荃刚破城,就急着写奏章来揽功。洪秀全的尸体找到了吗?少天王被抓了吗?你急什么?

骂曾国藩圣旨,内容更直白:别跟我胡说八道。金陵陷落之前,就听说城里的财富堆积如山,现在你们怎么不提了?太平天国的宝藏哪去了!如果金陵城里真的有巨款的话,记得清点一下,上交朝廷,用于军饷、赈灾。别跟我老太太耍花招!

看到圣旨,准确的说,应该是命令,曾国藩愣住了。

因为湘军攻入天京后,当天就开始抢劫,将城内十几座宫殿洗劫一空。

第二天中午,湘军提督萧福嗣洗劫了天王府后,放火焚烧了天王府。

太平天国的宝藏哪去了?别人不知道,但曾国藩却很清楚。

如果没有,那就没有。

有的话,早就被湘军兄弟瓜分了。

吃进肚子里的宝物,还能再捡出来吗?这怎么可能!

湘军已经十个月没有发饷了。官兵们都是靠着天京之战的胜利,赚到了足够的资本,过上安稳的生活。这时人们交出战利品,就会引发兵变。

因此,曾国藩立即向法庭返还了一份奏折。在奏折中,他自信地说:“多年来,国内外一直有传言说,叛军的财富,金银如海,是复辟的巢穴,没有任何货物。超出了预期。”

的意思是,虽然有传言说金陵城里有很多金银财宝,但是我们攻克金陵之后,才发现这些传言都是无稽之谈。没有什么金山银海。这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

反正情况就这样了,你不信我也没办法。

解释了宝藏的下落,曾国藩在悼念中补充了一句话:“目前我们非常迫切需要钱来做好善后准备,而且这笔钱非常巨大。”

我这里不仅没有宝藏,还缺救灾、赔钱的钱。希望朝廷速速支援,否则我不负责文武起义。

曾国藩写下第二份奏折之前,李秀成就被湘军活捉了。

慈禧想把李秀成带到北京审问,顺便核实一下曾国藩说法的真实性。

但曾国藩表示,李秀成威信极高,怕他路上跑掉,杀了他比较安全。

于是,李秀成被湘军当场处决。

接到曾国藩的报告和李秀成去世的消息后,慈禧也看到曾氏兄弟为自己的功绩感到自豪。如果你推得太快,如果你不保持直线,你就会被推回去。

于是慈禧无奈,只好颁布法令安抚并奖励她的功绩:曾国藩授予一等勇敢,曾国荃授予一等伟一波,萧福斯授予一等男爵。

至于宝物,没有就是没有。你辛苦了。

不过慈禧也不是吃素的。

嘉奖圣旨颁布后不久,她便秘密出兵,以攻打捻军为借口,命僧格林沁进驻安徽;驻镇江,杜兴阿驻马鞍山,福明阿驻扬州,监视湘军。

这些人有的是旗人,有的是土匪。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与湘军不和。

在慈禧看来,太平天国灭亡了,湘军才是大魔头。

怎么能让汉人睡在满族榻边?宝藏可以不追究,但湘军必须缴械。

曾国藩当官26年,打仗14年。他当过中央官员,也当过地方王子。他知道慈禧想做什么。

兔子死了,狗熟了,鸟就藏起来了。

为了避免与朝廷发生冲突,曾国藩主动向慈禧汇报:他与弟弟曾国荃谈判,决定裁撤金陵五万大军的一半。但解除武装需要补齐拖欠的军饷和支付旅费,希望朝廷拨款。

曾氏兄弟主动提出解除武装,慈禧也不会拒绝。

为了尽快实现裁军,慈禧答应了曾国藩的要求。

为了路费,曾国藩用剩余的军饷购买了一批官盐,然后分发给退役的湘军,让他们带回家乡。由于内陆的盐价是沿海的十几倍,退役的湘军可以通过沿路出售合法的官盐获得足够的路费。

对于欠款问题,朝廷首先签发了一张本票,这就是退休年金。这些本票有户部担保,拖欠的各类军饷的分数都写得准确。湖南陆军退役士官可在20年内向当地政府机关凭票领取补助金。

复员军士们觉得有利可图,就拿着盐和期票陆续回家。

可能的混乱已经平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