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民宿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湖山云隐民宿对哪些人有吸引力 旅游民宿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旅游民宿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4-06-27 03: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经营情况来看,以自有房屋开展经营的民宿营收稳定,投资500万元以下的已经形成品牌的旅游民宿营收情况较好,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旅游民宿经营压力较大。

在旅游民宿投资资金来源上,主要为民宿主自有资金,占比高达76.32%,合伙人共同筹资的占比19.74%,其他主要是银行贷款。

在旅游民宿的宣传渠道方面,62.32%的旅游民宿主通过抖音进行宣传。在问卷的多项选择中,通过口碑传播、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的旅游民宿占比也较大,分别为47.75%、46.34%。把小红书、政府官方平台、快手作为主要宣传渠道的旅游民宿分别占比29.53%、22.5%、19.52%。

在旅游民宿的销售渠道和平台选择上,携程是最主要的销售渠道,占比68.28%,选择美团作为主要销售渠道的旅游民宿占比50.79%,部分旅游民宿是两大平台均有选择。

山西云丘山景区康家坪古村民宿 云丘山景区 提供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产业发展和管理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课题组认为,旅游民宿发展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管理机制不顺畅

由于民宿概念边界较为模糊,许多非标准化住宿设施缺乏对应的称谓,被统称为旅游民宿。在不同的省份,这些住宿设施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进行监管,且各行政管理部门职责分散,常缺乏监管主体,出现监管真空。

●合规经营有障碍

部分旅游民宿由于房屋产权不清或者面积达不到消防安全要求,或土地使用存在争议,或建筑改造不合规、缺乏建筑安全鉴定等问题,导致无法办理相关证照。目前,除了文化和旅游部组织评定的等级旅游民宿,其他为游客提供住宿的许多民宿存在证照不全的情况。同时,外来投资者多以租赁方式使用民房,在旅游民宿发展壮大以后,房东常因房租等问题与经营者发生纠纷,导致经营者利益无法保证,影响旅游民宿可持续发展。

●公共服务显不足

乡村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相对薄弱,许多民宿所在区域交通、水电、通信、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不少乡村旅游民宿“最后一公里”不通畅,同时道路缺乏规范标识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也比较缺乏,如缺少旅游厕所、停车场、医务室、生活超市、便利店及其他公共活动空间等配套设施,导致旅居度假游客生活不便。

●食卫安全存隐患

由于很多旅游民宿处于乡村地区,地广店稀,综合监管明显不足。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存在不规范问题,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监管不完善。一些民宿建筑耐火等级低,消防设施配备不足,用火用电用气疏于管理,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不足。治安管理也存在入住人员登记不全、视频监控不足、防盗设施欠缺等隐患。

●文旅融合待深入

大部分旅游民宿对地域文化深度挖掘不足,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与旅游融合不够,文物活化利用不充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开发欠缺,文创产品开发水平参差不齐,旅游民宿的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

●产品业态待丰富

部分旅游民宿产品较单一,体验方式较单调,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开发不足,没有形成“旅游民宿+”“+旅游民宿”的产业链,融合业态不充分。除了住宿,其他体验活动比较欠缺,游乐活动不足。产品缺乏特色,存在同质化现象,导致旅游民宿缺乏持续的市场吸引力。

●服务水平待提升

大部分旅游民宿服务人员是本地人,对服务的专业度认知不足,生活习惯和审美品位与客人有一定差距。由于缺乏专业服务技能,服务质量难以满足游客高品质诉求。服务人员从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均有待提升与规范。

●人才培育待加强

旅游民宿产业近几年发展迅猛,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但目前鲜有中高等院校开设旅游民宿相关专业,也较少有专门的培训机构规范化开展旅游民宿服务领域的系列培训。现有旅游民宿从业人员主要从其他行业转型而来,甚至是从未有从业经验的当地村民,对旅游民宿设计、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等缺乏专业素养,且流动性很强。专业人才欠缺成为旅游民宿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旅游民宿发展对策

为了促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在管理、政策、融资、设施、产业、宣传、人才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优化管理体制

厘清各部门监管边界,明确各部门职责,统筹做好旅游民宿行业监管。加强对旅游民宿的食品安全、社会治安、污水排放、消防安全、应急救援、市场秩序等方面的综合管理。联合住建、公安、应急管理、消防救援、市场监管、卫健等相关部门围绕旅游民宿开办和审批服务开通绿色通道,打通旅游民宿住宿实名登记系统接入、卫生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消防安全检查和特种行业许可证办理等方面的“最后一公里”。

●完善政策配套

着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解决由于产权纠纷导致的旅游民宿用地瓶颈,探索利用村集体土地灵活解决公共服务配套用地等问题。出台政策进一步明确旅游民宿治安、消防安全条件和特种行业许可证的审核发放程序。鼓励地方制定推动民宿发展的资金奖补、税费减免和人才下乡等优惠政策。

●加大金融支持

引导金融机构和旅游民宿创办主体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旅游民宿。加大旅游民宿产业信贷支持,放宽贷款抵押门槛,在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通过国有参股、农户以房屋作价入股或租赁经营等形式,组建旅游民宿经营管理公司,构建资源整合和融资运作平台。

●夯实公共配套

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旅游民宿所在村庄的景观效果。改善旅游民宿可进入性等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打通旅游民宿所在地“毛细血管”道路连接,在民宿集聚区加强消防给水设施和治安巡防、志愿消防组织建设。增加旅游厕所、停车场、游览步道、骑行绿道、健身设施、生活超市、快递点、便利店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旅居度假游客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围绕数字乡村开展主客共享的乡村智慧化公共服务提升。

●丰富旅游民宿业态

围绕旅游民宿提升周边休闲游憩的整体吸引力,围绕产业融合丰富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开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非遗工坊体验、户外运动、体育健身、特色研学、文娱活动等,在旅游民宿周边形成3—5条长短不一的旅游线路,丰富游客体验,增加游客停留时间。

●加大宣传推广

树立旅游民宿品牌理念,加大对旅游民宿品牌的宣传力度。加强等级旅游民宿的品牌塑造与宣传推广,使等级旅游民宿成为旅游民宿建设的标杆与示范,成为游客心心念念的向往之地,引导更多潜在消费者认可等级旅游民宿品牌。扩大等级旅游民宿在整个旅游市场的品牌号召力,树立个性化住宿典型样板,进一步带动住宿产业转型发展和微度假目的地建设。

●坚持文化引领

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将当地人文典故、乡土民俗、传统工艺、非遗产品、传统体育项目等融入旅游民宿,培育一批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的优质主题旅游民宿。推动“非遗+旅游民宿”“手工艺+旅游民宿”“节庆+旅游民宿”“地方美食+旅游民宿”等产业创新与文化引领融合发展模式。

●创新人才培育

鼓励地方院校开设民宿管理与运营、旅游民宿管家等相关专业,大力培养旅游民宿运营管理人才。定期举办全国性旅游民宿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定期组织专家开展地方旅游民宿品质提升现场指导工作。开展旅游民宿管家服务技能大赛、旅游民宿直播人才选拔赛、旅游民宿伴手礼设计大赛等,以赛促学,为旅游民宿培养新型综合性人才。

(作者单位:文化和旅游部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质量处)

来源:中国旅游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